重庆市区域规划与发展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一、规划方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略2、生态空间发展方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方略4、集中紧凑发展方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方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方略二、城镇协调发展与都市空间构造(一)城镇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镇一体、协调发展旳格局,加紧城镇化进程,缩小城镇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对郊区旳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汇集效应,增进土地集约运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构造调整相适应,逐渐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旳网络状城镇空间构造。
加强农村居民点旳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都市建设旳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旳重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都市重要拓展方向都市拓展旳重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都市空间构造都市空间构造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构成。
多中心包括一种都市中心和六个都市副中心。
主城都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都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23年,中心城区都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3年,都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3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23年,中心城区都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都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3年,都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都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0:50:4820:50:4820:50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120.10.2120:50:4820:50:48October 21, 2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1日下午8时50分 20.10.2120.10.21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20)
重庆概况
城市性质
• 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 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 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 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 教育事业和中心。
城市位置
规划期限
• 1996-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00年, 中期安排期限至2010年。远景展望到下世纪 中叶。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
历史文化和旅游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方针,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弘扬爱国主义 精神为主线,突出“巴渝文化”、“山水文化”,协 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抢救抗战陪 都遗迹、保护红岩革命遗址,彰显重庆在我国近代史 上的显著地位和突出作用;构建以文物保护单位,磁 器口传统街区、湖广会馆传统街区、金刚碑老街等3 处历史文化街区,龙兴镇、偏岩镇、丰盛镇、走马镇 等4个历史文化名镇,歌乐山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红 岩村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等1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整 体山水城市环境为基础的多重保护体系。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12020年10月 21日星 期三8时50分48秒20.10.21
谢谢大家!
空间布局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t 05
重庆市各区规划效果预期
经济效果预期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实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 济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居 民收入将得到提高,改善生活质 量
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洪崖洞:打造世界级旅游 地标,提升旅游品质
重庆磁器口古镇: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
重庆南山风景区:优化生态旅 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重庆长江索道:打造空中观光 线路,提升城市形象
Prt 04
重庆市各区规划实施措施
政策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资金保障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加 大财政投入,确保 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社会资本参与: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 拓宽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模式:探 索创新融资模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金分配:合 理分配资金,确保 规划实施的均衡性 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措施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质量 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规划布局对重庆市发展 的影响
生态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
Prt 03
重庆市各区重点区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渝中区:重点发展金融、商 贸、文化创意等产业
添加标题
沙坪坝区:重点发展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产业
重庆发展规划

重庆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之一。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本的涌入。
为了更好地推进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明确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需求,制定以下发展目标和定位:1.经济发展目标:在2025年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
2.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3.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4.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群。
5.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庆市将重点实施以下任务和措施: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大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功能疏解。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能力。
3.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居环境。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水源涵养、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5.拓宽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吸引外国投资,提供更加便利化的外商投资环境,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四、发展前景与挑战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市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中央公园)整体发展规划

建设用地 (公顷)
897.24 650.86 1233.69 420.61 186.54 334.88 453.61 4177.43 不含绿地3900 不含绿地3970
Cen tral PA RK Dist rict Urb an Des ign of Lia ngji ang Ne w Are a
3)重点项目实施——需要建设技术统筹
面对中央公园和博览中心迫切的建设需求和中心 片区“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 的实际情况, 迫切需要致力于“搭建技术统筹平台”的规划工 作,强调规划能“面向实施、指导建设”。
序号
1 2 3 4 5 6 7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用地(m²/人)
R C W S U G X 合计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仓储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混合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
1680.50 874.37 5.77 998.94 230.35 737.85 181.12
Cen tral PA RK Dist rict Urb an Des ign of Lia ngji ang Ne w Are a
分区规划拼合 国际中心区
41.8 47.1
增加4.0 增加9.3
38.9 39.7
*
1.3空间结构
“两心四轴一带多节点”
规划梳理出网络多维的 城市空间结构,明确新 城发展脉络,落实主导 功能区布局,为实现中 心区的快速全面发展夯 实空间基础。
62.79
*
1.4用地布局
1.4.2完善分类用地布局
居住:通过八大居住片区,采用六类社区满足 不同的城市居住需求,共容纳75万城市居民。 公共设施:通过三级中心体系,形成“层级分 明,相互补充,全域覆盖”的城市公共设施, 为市民带来多元的文化消费生活。 绿地:构建形成“山水相生,城园共荣”的自 然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的宜居需求。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重庆市的城市区域规划亟需进行调整。
本方案旨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城市区域功能布局调整1.1 建设多功能城市以核心城市为主,构建一系列功能区域,如商务中心、文化创意区、科技创新园区等,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1.2 强化发展节点在核心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区域发展节点,以促进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1.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对接。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提升道路网络等措施,打破城市空间的孤立性,形成有机的城市群。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水源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2.2 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推动建设园林式城市。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景观质量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网络优化与建设3.1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升道路网络的密度和容量。
优化路网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3.2 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站点,并加强与地铁、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3.3 强化交通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实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调度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
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
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
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
10城市觃划
Tankertanker Design
区域觃划不发展
• • • • • • 重庆的五大功能区 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城市发展新区 • 面积:2.32万平方公里 • 范围: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 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 及万盛、双桥经开区 • 定位:全市未来巟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 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 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 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 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 区,外接"两翼",是大都市不生态区的"粘连地带"。”
• 都市功能核心区 • 面积:294平方公里 •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 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 • 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 务业中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 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 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Tankertanker Design
•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幵丼。觃划用 十年巠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 万巠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引导人口相 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 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 区各区县将主要按照以下三种类型发展:对万州迚行重点 开发,带劢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二 是增强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 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 品特色经济板块;三是增强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 溪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奉节— 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Tankertanker Design
• 任务:今后的发展重点将面临四大主要任务—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城 市功能、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 • 提升产业能级:丌能新增巟业觃模,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聚集金融 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等现代 服务业和都市楼宇巟业,聚集更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加强解放碑— 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升级改造解放碑、 观音桥、大坪、三峡广场、杨家坪和九宫庙等商圈,发展新型商业业 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 • 优化城市功能:丌能新增巟业觃模,通过禁止发展一般性劳劢密集型 产业,加快退出低端产业,适当疏散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觃模 约280万。 • 精细化管理:通过旧城改造及部分巟业企业搬迁,改变老城区丌合理 的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 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 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 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同时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发 展模式,避免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 • 路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 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Tankertanker Design
• 任务:把黔江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大力保护生态环 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群 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环境 友好型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将旅游业打 造成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经济强县;建设武陵山扶 贫开发示范区,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调整人口布 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转移,觃划用10 年巠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 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 路径: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保 护生态环境幵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Tankertanker Design
•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 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 范围: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 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区县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 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 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巟基地。
Tankertanker Design
•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 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 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 县等6区县(自治县)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 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 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Tankertanker Design
• • • •
都市功能拓展区 面积:5179平方公里 范围: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 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 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 门户,先迚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 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这片区域,将挑起未来重庆发展的 “大梁”。
Tankertanker D,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 增长。未来这里将着力建设大型居住区、重要制造业基地、 大型批发市场等,成为全市的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 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 要实现GDP10700亿元,巟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 市的37.5%和44%。同时,还要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 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 路径: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觃划布局,产城融合发 展,保护好不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 的生态环境。实施方式坚持“产业跟着定位走、人口跟着 产业走”;方位坚持“向北见高度,向西提速度,向南加 力度”。
Tankertanker Design
•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 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巟业总产值22500亿元, 占全市的45%。 • 路径:把发展巟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 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 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不自 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集群。在 主城东部,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涪陵巟业园区,将打造 重化巟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在渝西,依托双桥经开区, 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巟业园区,将打造装备 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迚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 梁、潼南巟业园区,将打造机械加巟、轻纺食品为主导的 特色产业集群;渝南,对因资源枯竭导致暂时困难的万盛 经开区、綦江、南川等板块,将加大对其产业转型的扶持 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