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鉴赏
新诗鉴赏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宗白华与《流云小诗》
诗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湖畔诗人”与《湖畔》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著名的 文学家、历史学家。
《女神》
《女神》初版封面及内容
诗集《女神》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其意义 有二:一是将“五四”时期“诗体解放”推向极致,二是 充分发挥并展现了诗的抒情本质与个性化色彩。
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会嫌弃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梦》(鲁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后的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早期白话诗手法有二:一是白描,如刘半农《一个小 农家的暮》,二是比喻、象征,如周氏兄弟。
新诗鉴赏
胡适与《尝试集》
希望
蝴蝶 两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新诗阅读与鉴赏角度的选择

新诗阅读与鉴赏角度的选择新诗是相对旧体诗而言的,是指“五四”以后用白话文写的诗作。
新诗不讲究格律、整齐和押韵,所以新诗的阅读与鉴赏和古体诗有相同相近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其独特的欣赏方法和视角。
本文从角度的选择谈谈怎样阅读和鉴赏新诗。
(一)从意象入手,把握新诗表现的内容。
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往往表现为一些具体的事物。
诗人就是借助这些具体的事物来创造氛围,描述画面,刻画形象,把要传达的意思寓于诗行之中。
认真理解、分析意象,就可以把握住新诗的内容。
如余光中的《乡愁》主要由四个意象构成: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年少时,异地求学,邮票是“我”和故乡、亲人的纽带,“我”以信件的方式来寄寓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长大后受生活的驱遣,不得不背井离乡,夫妻异地生活,对母亲对妻子对故乡的思念便寄情在那一张张往返的船票上。
小时和长大后的乡愁还有所寄托和排遣,那么,随着意象色调的变冷,这种乡愁也在加深加剧:时空的隔膜,乡愁无法排遣,郁积于胸,“一方矮矮的坟墓”,将诗人和母亲――生者和死者永远地隔离开了!增强了悲剧氛围。
而现在,那“一弯浅浅的海峡”,又人为地将我和故乡隔开,无法逾越,诗人的乡愁得到升华,将个人的小乡愁升华到家国之思的大乡愁。
诗人就是通过这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托物寄情,将人生四个阶段浓烈的亲人之思、故乡之思、家国之思浓缩其中,具体形象,耐人寻味。
阅读这首诗,只有体会了这四个意象,才能深刻地领悟这首诗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从画面入手,把握新诗描绘的意境。
诗人往往运用含蓄凝练的语言来描绘一个个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画面,造成一种新奇的意境,抒发感情,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
如席慕容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梦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节诗三个画面:诗人首先用月夜的笛声营造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把读者带入梦幻般的意境之中;然后用一个新奇的比喻,把故乡的“面貌”比作一种模糊的怅惘,把思念故乡的感情表达得独特而富有新意;接着用以实写虚的手法,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惘”之情比作“雾里的挥手”这一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在画面中体会到乡愁的滋味;最后点出乡愁,用一个富有诗意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来描绘一个画面,让读者明白: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新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徐之瑞①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
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
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
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
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
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
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
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从笨水的诗入手浅谈当代新诗的鉴赏

从笨水的诗入手浅谈当代新诗的鉴赏诗歌创作进入新阶段,并取得相当成效时,用传统诗歌理论把握和用过时的经典对照,都是不足以应对诗歌当下图景内在品质向外诉求的要求的。
此时,文本细读的阐释和更广视阈的梳理把握新诗歌现象、新的诗歌写作、新的诗歌样式就应该到来。
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生活结构和人的社会关系在不断改变。
心灵层面在不断丰富。
大自然受到它养育的一个物种强力压迫的时代。
很多诗人,比如江非、陈先发、雷平阳……等人对当下生活和心灵现象的努力把握,很多理论家与时俱进,如徐敬亚、李少君、小引……等人对当前诗歌现象的归纳和理论推广,诗歌神性和英雄主义等写作在渐渐淡化,日常生活下的个人经验本土经验写作在渐渐扩大范围、影响。
诗歌正不断大踏步走向个人心灵。
多如牛毛的网络诗人中,有一批年轻人正在以全新的面容让世人惊异和注目,他们正在给中国新诗带来崭新的风貌。
笨水,是最为出色的年轻诗人之一。
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歌。
一、诗句蒙太奇的对接。
他以蒙太奇的手法对接诗句用得较为突出。
《秋雨落在夜里》的开头“秋雨落在夜里”,起句平淡,而有很开阔的生发空间,这种开头是我非常喜欢的,但关键是接下来是什么——“都是回家的意思”!虽然这句本身并不是非常出彩,但这种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的转用,情思和自然物象大胆对接之后,使这两句都产生了新的质量:沉沉的黑夜,茫茫无边的秋雨,层层秋雨之外或也在秋雨之中的家,缤纷的雨烟一般的回家意绪,一滴滴潮湿的秋雨落下来,一滴滴透明的思念怅然地落下来……物象因对接转换巧妙而化为包含情感的意象,情与景水乳交融。
简单两行,就把古今中外多少秋日乡思的诗歌比得黯然无光。
这样的诗句在他的诗歌中很多。
如《我不能停下》结尾:一切都在提速,亲情、爱情和多少年来,灵魂越来越远的呼唤我不能停下,等,鲜花撞车,时光追尾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鲜花”紧接盛开与交通现象“撞车”时的车辆紧贴,“时光”的斗转星移循环不息同车辆拥挤“追尾”的组接,作者面对光阴匆匆,想要急切进取的心情形象鲜明地传达出来。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24 新诗阅读与鉴赏——读懂为先,赏析为要

戴望舒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第一,熟悉节奏,感受韵律,欣赏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并且具有抑 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韵律感。读者在鉴赏新诗过程中,也要注意 从诗歌节奏及韵律角度入手,对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予以准确 把握。
点拨关键
第二,推敲炼字,咀嚼涵泳,体味语言的隽永美 诗歌审美,始于咬文嚼字。诗歌语言是精简的、凝练的,一句话, 甚至一个字都富有深刻的旨意。真正的诗人以一字称工,每个字都是 经过反复推敲的。读者在鉴赏新诗过程中,也要反复推敲诗歌中每句 话、每个字所隐含的真情实感,品味语言的隽永美。 第三,分析修辞手法,领会语言的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 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 化了诗歌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板块四
文学类阅读•新诗与戏剧
新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24
——读懂为先,赏析为要
复习任务
1.了解新诗常识,能够读懂新诗。 2.理解新诗的内容情感,赏析其语言和表达技巧。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
新诗知识与教材学考关联梳理
一、新诗知识
(一) 概念与分类
1.新诗概念 新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的,指五四运动以后的诗歌;五四运动 之前的诗歌叫古典诗歌,习惯上把古典诗歌叫古诗。 新诗是由古代诗歌发展而来的。由古代过渡到现代,这里发生了两 大变革:一是诗歌的外形与韵律,打破了字数的限度与韵律规范;二是 抒情的深度与宽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古诗抒发悲愁的范围。 就这一点来讲,新诗也叫自由诗,古代诗歌叫格律诗。当然,新诗中也 包含今人写的古体诗(习惯上称旧体诗)。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它 是旧体诗,也是新诗。
新诗鉴赏阅读思路与方法

新诗鉴赏阅读思路与方法近几年来的高考,新诗鉴赏题所选的诗歌都是内蕴丰富的现代抒情短诗。
就测试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精短的小诗适合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积累进行感知、理解与品味;而小诗相对单纯的意象,又有利于检测学生对丰厚内涵的把握。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开展抒情小诗的鉴赏练习,不仅可以使我们较快地进入诗的世界,还可以让我得到哲理的启示,以此为突破口,进而学习叙事诗,较长的诗,都是相当现实而有意义的。
高考新诗鉴赏,考查的重点与旧体诗的赏析有所不同,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
鉴赏时,要借助联想、想象感受诗的形象,进而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还要领受作者借助比喻、拟人、象征、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创造的意境,即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还要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炼美和音乐美。
鉴赏新诗,同学们往往受阅读其他文体的影响,或作太实的理解,或又随意拔高诗歌的主旨,或跟着感觉走,不能作较为深入的剖析。
为使大家能从感性着手,了解必要的理性知识,再进行鉴赏实践。
下面先列出近两年高考新诗鉴赏题,请先尝试完成下面的题目,然后,我们再结合这些诗歌,说说鉴赏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近年高考新诗鉴赏实例(一)1999年高考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下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

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2.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二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三充分分析诗的感情.4.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1、《青春》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赏析: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
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
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我”还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整篇诗行中,都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热爱生命》佚名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如何鉴赏新诗

如何鉴赏新诗[新诗设题的综合性]先看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0题:赏析艾青《我爱这土地》[1937年],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糜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对土地爱得深沉”是点明诗歌主题的句子。
转入第二段时,诗歌的叙述角度发生了变化,由“一只鸟”转入抒情主人公自身,“常含泪水”的“我”不再指“一只鸟”)广东、上海卷都曾将新诗赏析引入高考测试,更主要的,新诗鉴赏与古典诗词曲的鉴赏-----材料相当充足-----在考点设臵上有许多共同点。
据此,我们不难对新诗鉴赏试题的命题趋向作出合乎理性的推断。
一、考点设臵的综合性从1999年高考新诗鉴赏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考点设臵上,各选项相互独立各自排斥,具有多元特征。
A项,涉及词语锤炼以及蕴含意义,B项,涉及意象理解以及诗人情感,C项,涉及象征手法以及深层内蕴,而D项,则在抒情主体的转换这一点上设臵了解读障碍。
在4个选项中,设臵的考点各有不同,赏析的层次逐步加深。
由此可以看出,考点设臵具有随机性。
二、选项编制的导向性目前,中学生对新诗陌生,对新诗鉴赏理论淡漠的状况,是一种客观存在。
新诗鉴赏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让学生用文字解读新诗(即文学批评),无疑是不现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 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方。1925年, 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 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 “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 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 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 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 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 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朗读
【整体感知】
1.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2. 背诵的《沁园春. 雪》,说说二者在结构上 的相似点?
【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 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 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 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 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 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第一单元
新诗鉴赏
【怎样鉴赏诗歌】 1.读标题(目的:明对象,解感情) 2.读诗序(目的:解背景,明基调,解感情) 3.读诗人(目的:明背景,解感情) 4.读诗歌(目的:解大意,把整体) 5.读注释(目的:解疑难,通感情) 6.读意象(目的:解意境,明题材) 7.读关键(目的:抓诗眼,品核心) 8.再回首(目的:品文字,明手法,作分析) 9.读考题(目的:解题干,明要求,知题型) 10.规范答(目的:不落下任何一个采分点)
【课文拓展】
《七律· 长征》(毛泽东) (见课文练习)
【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1.视野辽远 2.气势磅礴 3.想象奇特 4.笔意爽健 5.乐观豪迈 6.霸王气概 7.坚贞节操 8.战斗精神
【毛主席的豪迈气概】 1.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 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 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 生 》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 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1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卜算子•咏梅》 1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2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2.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背诵
要求:当堂成颂
【历代诗歌写秋】 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 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 露为霜 。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毛泽东“秋诗”的不同气概】满怀战斗精神和豪情壮 志
【明确】 1.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 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 种豪迈之感。 2.他和《沁园春. 雪》相应位置结构相 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 迈悲壮。
【解难】
(结合注释完成) 百舸【gě】争流 怅寥廓【liáo kuò】 携来百侣曾【cénɡ】游 挥斥【chì 】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谓新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 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 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 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 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 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 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 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因此,新 式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 的、最重要的组织部分。
【整体分析归纳】 独立寒秋→→→→→时间 (我)湘江北去→→人物 橘子洲头→→→→→地点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看 由远及近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由上至下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 ↑ ↓ ↓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 ↑ ↓ ↓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 【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沁(qì 园春· n) 长沙》
【学习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 命情怀。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知识简介】 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 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 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 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 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 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 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 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 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 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 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