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及其演变方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克),甘草炙(6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四君子汤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脾虚化源不足,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则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脾主肌肉,脾胃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
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为君药。
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故用甘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为臣药。
茯苓渗湿健脾,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临床运用】1.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色萎白,食少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此外,亦可用于乙型肝炎、冠心病、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辨证属脾胃气虚者。
3.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与多潘立酮治疗45例对照,疗程28日。
以腹胀痞满、食欲不振或易饱、疲乏无力为3个主症,恶心呕吐、便溏为2个次要症状,采用症状积分法进行病情评定。
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9%,西药组为66.7%。
(《北京中医药》2008年第10期)4.10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中医辨证均符合脾胃虚弱证诊断标准,采用由人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组成的四君子汤治疗,方法为每日1剂分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其中36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半月内各检查胃镜1次,并根据胃镜检查结果、症状计分分别评定疗效。
四君子汤—搜狗百科

四君子汤—搜狗百科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四君子汤治脾胃气虚。
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
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四君子汤是著名古方剂,也因此有专门介绍的同名图书出版。
四君子汤,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重要的补益方剂,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益气健脾,资生气血,为补气的基本方。
老年人气血亏虚,证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舌淡脉缓者服之效佳。
人到老年,除了躯体层面的耗损以外,还有精神层面的耗损,特别是长期劳累退下来的老年人,更会有空虚感。
躯体层面的耗损,需要药补;有精神层面耗损的老年人,笔者愿献出另一副“四君子汤”,这“四君子汤”是:找几本书看看,找点事情做做,找些朋友聊聊,找点地方走走。
汉代学者刘向有云:“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疗疾。
原有一技之长的,不妨在原有的专业领域里继续自学,或可退而有成。
人到老年,总体上智力并不减退。
罗素晚年被“一种激情鼓舞着”,80岁写出小说,获诺贝尔奖金。
就算我等比不上罗素,找点小事做做,小有所成并非奢望。
辽宁一位书法家偏瘫后坚持练字,用左手写出“东方不亮西方亮,右手不行左手行”的条幅自勉。
此外,人既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社会就是人们生活乐趣的源泉。
只要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友谊,自然心情愉悦,不会再计较过去岁月中的得失。
“老来广交友,活到九十九”、“人伴良贤智转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年人不妨找些“臭味相投”的朋友,诸如文友、球友、棋友、戏友、票友等,聊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补脾胃的四君子汤配方

补脾胃的四君子汤配方
一、成分: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人参6克
•炙甘草3克
二、制法:
1.汤剂:上述材料洗净,加水适量,煎至汁30ml,去渣留汁,分两次服。
三、药性归经:
•白术:归脾、胃、肺经,健脾胃,补气力。
•茯苓:入心、脾、肾经,健脾胃,调和胃气。
•人参:入心、肺、脾、肾经,补脾胃、益气生津。
•炙甘草:入心、肺、脾、胃经,和胃气,缓中下气。
四、适应症:
用于脾阳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健忘、腹泻等症状。
五、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
2.忌口生冷油腻食物。
3.用药过程中应忌生冷生辛辣。
4.服用期间避免食用海鲜类食物。
六、药物相互作用:
1.难与含有活性酶的药物同服。
2.敌应纽曲麻糖、醇沙潘、戊乙奎、焦朗索正丸、邦唑、特比正马、尼地尔、乙酰咪基。
3.天塞碱可减低其作用,碳酸锂可增强其作用。
七、不良反应:
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服用后如有不适应予停药并咨询医师。
八、药物过量:
过量可引起脾胃不适,出现肝肾损害的副作用。
九、保存:
密封保存,防潮防晒,置于阴凉干燥处。
十、方法:
用量:
•每次口服0.1双倍密封泡瓶装1瓶,室温保存
十一、批准文号:
暂无
十二、生产企业:
XX药业有限公司
以上为补脾胃的四君子汤的配方及使用方法,如有其他使用疑问请咨询医师。
四君子汤

2 .本方是補氣健脾的基本方劑,亦是補法的常用方。
【現代藥理】
1 .〔白朮〕: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進電解質 特別是鈉的排出,還能鎮靜、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
2 .〔人參〕:能興奮人體新陳代謝機能,又使血色素增加。
3 . 〔茯苓〕:含有豐富的「茯苓梅(去木換酉)(即脫 水葡萄糖)、葡萄糖、果糖及礦物質」,有顯著的營養利 尿作用。
4.〔炙甘草〕:緩和矯味。
5.合為滋養強壯健胃利尿劑,綜觀全方:能興奮中樞神經 系統,減輕疲乏感。
(1) 有促使紅細胞、血色素及自細胞升高的作用。
(2) 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可糾正胃腸功能紊亂,並有護 肝效能。
(3) 故其強壯補養作用頗為突出,不僅有補氣之功,而且有 補血之力,故為補氣與雙補氣血的基礎要方。
【名稱】 : 白木 • 【分類】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 • 【功用】 :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 【性味】 : 甘、苦、澀. 微寒。 • 【歸經】 : 肝、肺. 胃 • 【用法用量】 : 一錢~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或
沖服每次2~3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用適量。 • 【使用注意】 : • 【藥名及炮製】 : 白及、白芨(洗淨,曬乾,切
•【文獻摘錄】 : •【備述】 : 白芨苦甘微寒,弁鄐謢憛A能入肺胃,為吐衄咯血 之要藥。又能用治瘡瘍,未成者能予消散。已潰者可用於斂瘡 生肌。此外,創傷出血,皮膚皸裂,用以外治亦頗有良效。唯 邪熱熾盛時,亦未宜亂投也。據報導,本品治療肺結核病,與 異煙??同用,有協同作用;對空洞性肺結核久不癒合,也可應 用。
中医补益剂及药方:四君子汤(附原文)

中医补益剂及药方:四君子汤(附原文)
中医补益剂及药方:四君子汤
补益剂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气血阴阳不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属人法中的补法。
补益剂可分为四类:补气剂,适用于肺脾气虚病证,以四君子汤为代表方;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病证,以四物汤为代表方;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病证,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方;补阳剂,适用于阳虚病证,以金匮肾气丸为代表方。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阴阳互根,因此补气时可少配伍补血药,补血时可加补气药,补阴时可佐以补阳药,补阳时可佐以补阴药。
真实假虚证及正气未虚而邪气亢盛者,均不能使用补益剂。
对虚不受补者,宜先调理脾胃,使之补而不滞。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则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君药。
脾虚则易生湿,故以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为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
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现代研究]本方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脑内单胺介质的影响,对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方歌]参术苓草四君汤,益气健脾推此方,食少便溏体赢瘦,甘平益胃效相当。
四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大全集

四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大全集
四君子汤,作为中医上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健脾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时,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四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供大家参考。
四君子汤原方
组成: - 人参 6克 - 白术 9克 - 茯苓 9克 - 红枣 6枚
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脾胃。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
四君子汤加减方
加味: - 陈皮 3克 - 白术 9克 - 茯苓 9克 - 人参 6克 - 红枣 6枚
作用:补益脾胃,理气和中,健脾和胃。
适用症状: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寒腹泻等症。
四君子汤煎服法
1.将所有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
2.煎煮后趁热服用,每日2次,每次一剂。
四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实例
方剂一:四君子汤去人参加减
组成: - 白术 12克 - 茯苓 12克 - 红枣 7枚
功效:益气健脾,益气生津。
方剂二:四君子汤加黑枣、白芍
组成: - 黑枣 6枚 - 白芍 12克 - 白术 9克 - 茯苓 9克
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脾胃,益血养心。
方剂三:四君子汤加党参、白芍、山药
组成: - 党参 9克 - 白芍 12克 - 山药 12克 - 白术 9克
功效:益气健脾,补脾益胃,益气生津。
以上是关于四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的介绍,每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适应症。
在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四君子汤及其演变方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苓 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 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 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 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 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 抗拟胆碱 药的作用
附方:七味白术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实验研究
附方: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陈皮,姜 枣) 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陈皮半夏 姜枣)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兼痰湿证 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六 君加木香砂仁、姜)功益气和胃,行气化 痰,适用于兼痰阻气滞证 4、保元汤《博爱心鉴》(黄芪、人参、 炙甘草、肉桂、姜)益气温阳,适用于小 儿元气不足之证。
生姜为别录中品,属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以块大丰满,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
质嫩者为佳。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发表散寒,止呕开胃之功。
大枣自古以 来被视为缓和性的滋补强壮之佳品,不仅可以充饥代粮,而且可 以却病延年。大枣属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
味甜者为佳。大枣性味甘 温,入脾胃二经,有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
各家论述:
⒈《医方集解· 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 益土为使也。 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 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组成:人参
白茯苓 炒白术 藿香叶 木香 甘草 葛根(四君+ 二香、葛根) 功效:健脾生津 行气消胀——主治:脾胃久虚,津液内耗, 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七味白术散全方融补、运、升、降为一体,补而不滞,并且 针对婴幼儿腹泻的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液的特点,起到标 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因不同,小儿腹泻按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 型,用药也各有差异。若出现面色萎黄,腹泻稀水,夹不消 化食物,烦躁不安,口渴不止,小便短少,食欲不振等证, 用七味白术散获效颇佳。如果腹泻时大便夹有红白冻及黏液, 或大便气味酸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 舌苔厚腻,则不宜 服用七味白术散;
四君子汤——精选推荐

四君⼦汤上⼀篇 | 下⼀篇:糖尿病中医揭密四君⼦汤《和剂局⽅》组成::⼈参(或党参补中益⽓健脾养胃,为主药)15g茯苓(健脾渗湿)10g⽩术(利尿健脾、健脾去湿15g)炙⽢草(缓迫缓补)6g⽔煎服。
秦之瑛⾃拟⽅歌:[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茯苓⽢草⽐,益以夏陈名六君,去痰补⽓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砂胃寒使。
]功能:益⽓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虚。
症见疲乏⽆⼒,⾯⾊萎⽩,语⾔低微,饮⾷减少,⼤便溏薄,⾆质淡,苔薄⽩,脉濡软⽆⼒。
按语:(!)⼩⼉多涎症脾胃寒虚、⽓虚不摄本⽅加鸡内⾦6g陈⽪4g苡仁12g淮⼭药12g炙⽢草3g益智仁9g⽣姜2⽚⼤枣2枚(2)⼦宫肌瘤,脾虚湿阻淤⾎阻滞胞宫本⽅减炙⽢草加⽢草9g⽂术60g三棱15g(3)··《医宗⾦鉴、⼉科》本⽅加朱砂钩藤治疗⼩⼉惊泻。
本⽅是补中⽓、健脾胃的基本⽅,也是补法中的常⽤⽅,很多补益之剂从此⽅加减化裁⽽成。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减退,⾷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各种慢性病表现为⽓虚脾弱者,皆可应⽤;本⽅加⼤⽤量,每味药各30g,可⽤于脾虚不能统⾎所导致的功能性⼦宫出⾎;本⽅加黄芪,⽤量各30g,可治疗脱肛;再加牡蛎30g,可治疗⽓虚所导致⽩带证;本⽅加半夏、陈⽪名六君⼦汤,主治脾胃⽓虚,⽽有痰湿。
症见咳嗽痰多,痰⽩清稀,⽓短者;本⽅加陈⽪,名异功散,主要治疗脾胃⽓虚⽽见脘腹胀满运化不良等症;六君⼦汤加⽊⾹、砂仁,名⾹砂六君⼦,主要治疗脾胃⽓虚,胸胁痞闷,脘腹胀满,呕吐腹泻,⾆苔⽩腻等症以及慢性胃炎,溃疡等症。
近代⽤本⽅加减治疗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胃窦炎、胃溃疡、⼗⼆直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等症。
四君⼦汤加减歌。
四君参术茯苓草,补中益⽓诚如宝。
加⼊陈⽪名异功散,⽓虚⾃汗黄芪好。
⽅加桔半六君汤,健脾和胃⽆如此。
⾹砂配对⾷能消,呕吐胃寒丁藿使。
⼗全四物四君兼,芪桂⽣姜⼤枣煎,滋⾎⽓令脾胃壮,劳伤虚弱最为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
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 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 恶肉。
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 脉,去痹
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 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 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 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 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
上方加儿茶3 炮姜9当归9山奈3
聚克 巴特日 复方鸦胆子油
白花蛇舌草
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 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 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 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 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 癌肿。
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 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⒌节气养生大师迷罗认为,四君子汤适宜在小满、芒种前后服用,效果更佳。
实验研究
1 调整胃肠功能
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⑸:53, 《新医学》1979⑺:305,四君子汤主要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 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 分 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 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 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 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3.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 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 子汤。
4.该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 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 虚,四肢 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 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 弱皆为气虚 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 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 之而知其气虚 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 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 苓,健脾渗湿, 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 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 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 奋 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 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 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 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 拮抗拟胆碱 药的作用
附方:七味白术散
常用方剂(一应用
四君子汤
基本介绍: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 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 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 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 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 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2013-3-27 复诊:大便不成形半月余, 患者服3月6日药后,大便次数减少,
2、朱秀芹 41 女
2013-7-2 初诊:泄泻3年余,食凉后 易发,平素畏寒肢冷,食凉后脚踝肿胀, 易感冒,乏力,大便质稀,日2次,质 稀,肠鸣腹痛,生气后肠鸣,呃气明显, 食欲差,月经调,色黑,无血块,眠可, 易受惊,舌红苔黄腻,脉弦
来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 :四 君子汤
处方 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
皮)、白术,各等分。 炮制 上为细末。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
各家论述:
⒈《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 益土为使也。 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 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葛根24 车前子24 党参18 干姜9木香9 黄连9 炒白术30 云苓24 肉豆蔻9 白芍 30 陈皮12 防风9 薏米30 秦皮15
聚克 枫蓼肠胃康
3、高畅 男 19 2013-7-30初诊:腹胀腹泻7年余 患者食凉后出现小腹发冷隐痛,欲便不
成形,生活较规律,较暴躁,纳眠可, 二便调。 舌尖红舌胖大,有瘀斑点,脉滑。 葛根24车前子24 党参18 炒白术24 云 苓30 广木香9黄连9红藤24肉豆蔻9薏 米30陈皮12焦山楂15白芍24蛇舌草18 聚克3枫蓼肠胃康3
[1]
⑵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泄泻 卷》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 (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
【功效】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 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 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 左弦而右缓者。
【用法】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六君加木香砂仁、姜)功益气和胃, 行气化痰,适用于兼痰阻气滞证
4、保元汤《博爱心鉴》(黄芪、人参、
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 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兼渗湿行气,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 虚湿盛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 方剂。
【别名】白术调元散、参术饮、白术散
4、赵建泉 男
2013-7-30 初诊:腹泻10年余,食凉 即腹泻,质稀,带泡沫,平素大便不成 形,时时欲便,无规律,便中夹不消化 食物,手足冷,常有麻木感,纳少,饭 后嗳气,小便量少,舌边尖红,苔黄厚, 脉虚弦
桔梗12黄芪30 木香9 莲子30 焦楂15 党参18 炒白术30 茯苓30黄连9 清半夏 12 肉豆蔻9 补骨脂12 芡实24 灸内金 15
现代应用:
1.董桂兰等于1987年对痛泻要方进行了药理研究:痛泻要 方对家兔与小白鼠小肠(离体肠管、在体肠管、痉挛肠管) 运动及抑菌等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该方能抑制家兔离 体与在体肠管运动。对氯化乙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 水杨酸毒扁豆碱及氯化钡所引起的肠管痉挛有显著的 解 痛作用,并有抗组胺作用。心得安和妥拉苏扑不能对抗 家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故痛泻要方对家兔肠平滑肌 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M受体而产生的,并 非 作用于α与β受体所致。通过抑菌实验证实,痛泻要方对 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2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⑹: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 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
附方: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陈皮, 姜枣)
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 证。
2、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陈皮半 夏姜枣)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兼痰湿 证
病例:
1、吉乃金 男 45
2013-3-6
初诊:大便质粘,日两行,无脓血,无 腹痛,伴头沉头痛,困乏,纳可,高血 压病史,舌淡苔白,脉滑。
葛根24 车前子24 党参24 炒白术30 茯 苓30 木香9 干姜9黄连6 秦艽15 薏苡 仁30败酱草18 肉豆蔻9 补骨脂9 菟丝 子24 甘草6
2.抑制胃酸分泌:痛泻要方对大鼠胃酸分泌量有显著抑制 作用,但对胃酸酸度没有影响。痛泻要方水煎醇沉液, 对胃酸刺激药组胺、五肽胃泌素引起的大鼠胃酸分泌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
3.抗溃疡:痛泻要方25g/kg、75g/kg对大鼠幽门结扎 性溃疡有显著地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8%、98%。
大血藤
性味苦,平。具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 祛风杀虫的作用。治急、慢性阑尾炎, 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 积,虫痛,跌扑损伤。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 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 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 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 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 羸弱矣。故治杂症者,宜以脾胃为主。 然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 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 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 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 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
吾师应用:口腔溃疡、泄泻、癌症等
杨福成 2013-6-14 男 67
口腔溃疡20d,1月前眼部手术用药后, 溃疡明显。停用后服中药调理,溃疡稍 好转,现溃疡疼痛色白,2*2大小,大 便日1-2次,质稍稀,小便调
附:
吾师应用乌梅丸:多用于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抗HP,霉菌性食管炎及糖尿病 等。
1、乌梅醒脾之效佳(如二陈汤之方义 ——燥湿化痰利浊+醒脾之乌梅)
2、乌梅涩肠不留滞,止痛不耗气,行 气散结止血。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 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 中药组成。
方源:⑴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 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因张景 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来源】《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 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组成】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 缩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黄色)1斤,白 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 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炒) 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 白茯苓 炒白术 藿香叶 木香
甘草 葛根(四君+二香、葛根) 功效:健脾生津 行气消胀——主治:脾
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 渴多饮 七味白术散全方融补、运、升、降为一 体,补而不滞,并且针对婴幼儿腹泻的 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液的特点,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