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2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

1、活性污泥的定义、组成及其评价指标有哪些?定义:往生活污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该絮凝体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可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易于沉淀分离,从而得到澄清的处理出水,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污泥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②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③由污水挟入的并被微生物所吸附的惰性有机物质(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i);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评价指标:一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简称MLSS=Ma+Me+Mi+Mii,是指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简称MLVSS=Ma+Me+Mi,是指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部分的浓度。

MLVSS与MLSS的比值用f表示,即f=MLVSS/MLSS;f值一般取0.75左右。

二是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①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以%表示;②污泥容积指数SVI=SV(ml/l)/MLSS(g/l)简称污泥指数,是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三是活性污泥的活性评定指标。

比耗氧率,SOUR,简称OUR,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是mgO2/(gMLVSS·h)或mgO2/(gMLSS·h),一般为20摄氏度下8~20mgO2/(gMLVSS·h)。

污泥龄、BOD-污泥负荷、BOD-容积负荷2、污泥龄、污泥负荷的概念。

污泥龄: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是曝气池内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出剩余污泥量之比。

水质工程学2

水质工程学2

1.简述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缺点本工艺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以进一步去处,提高了处理水水质,而且无需增建后曝气池。

由于流程比较简单,装置少,无需外加碳源,因此本工艺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均比较低。

不足之处是该流程的处理水是来至硝化反应器,因此处理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果沉淀池运行不当,在沉淀池内也会发生反硝化反应,是污泥上浮,使处理水水质恶化。

2.氧化沟在工艺方面的特征一,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够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

二,可考虑不单设二次沉淀池,是氧化沟与二次沉淀池合建,可省去污泥回流装置。

三,BOD负荷低3.简述三阶段厌氧消化机理第一阶段,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蛋汤,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乙酸脱羧产生甲烷4.简述双膜理论的内容一,在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这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在其外侧分别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两个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

气体分子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与液膜而进入液相主体。

二,由于气,液两相的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存在传质阻力,气体分子从气体主体传递到液相主体,阻力仅存在与气液两层层流膜中。

三,在气膜中存在这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这氧的浓度梯度,他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四,氧难溶于水,因此,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有几种在液膜上,因此,氧分子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步骤,通过液膜的转移速递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度5.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对数增殖期的条件是什么?其特点有哪些必备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

微生物以最高速递摄取营养物质,也以最高速度增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长速率与有机物无关,与生物量有关6.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所谓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能够过量的,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部环境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长安大学第一章测试1.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形态,是指下列哪四种?()参考答案: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2.由于各地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水温变化较大,因此水温不是表征污水水质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参考答案:错3.污水中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可分为哪几种?()参考答案:溶解物;胶体物;悬浮物4.COD的数值大于BOD5,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量。

()参考答案:对5.大肠菌群数、病毒和细菌总数是污水的生物性质指标。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下四种污水处理方法中,哪种是属于按处理原理划分的方法?()参考答案:化学处理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移动污染。

()参考答案:错3.固体污染物中悬浮固体相对于溶解固体,对水体危害小。

()参考答案:错4.水体中污染物通过混合、沉淀及挥发,使浓度降低,是水体自净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错5.污泥处置的最终消纳方式包括以下哪几种? ()参考答案:焚烧;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个不属于污水物理处理法常用的设备?()参考答案:电解池2.关于沉淀池,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参考答案:污水处理厂采用斜管(板)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3.下列关于污水处理的沉淀理论叙述中哪项正确?()参考答案:拥挤沉淀中,颗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4.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作出如下哪一种调整,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参考答案:增加出水堰长度。

5.关于污水厂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适用条件中竖流式沉淀池适合做二沉池这一项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下列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基本组成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参考答案: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曝气系统2.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说法中,哪几项正确?()参考答案:微生物适宜的最佳温度范围在15~30℃;微生物适宜的最佳PH值范围在6.5~8.53.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参考答案:米-门公式是理论公式,表述了有机物在准稳态酶促反应条件下,有机物的反应速率;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通常都假定进入曝气反应池的原污泥中不含活性污泥;劳一麦方程以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及其对有机物的利用为基础,提出了单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概念4.关于污泥龄,下列哪些说法错误?()参考答案:世代时间短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不可能繁殖成优势菌种5.下列关于活性污泥的叙述中,哪项错误?()参考答案:在活性污泥生长的四个过程中,只有内源呼吸期微生物在衰亡,其他过程微生物都增值第五章测试1.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底物浓度越高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越大。

《水质工程学2》(污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2》(污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010 年 1 月 9 日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 页 共 51 页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包括根据污水水质及污水厂规模 选择处理工艺,每个工艺构筑物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整个污水厂的规划布局 以及各构筑物间高程的确定。 该污水厂的设计规模为 280000m3/d,污水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COD:550mg/L SS:260mg/L BOD5:220mg/L 要求出水水质: COD:600mg/L SS:20mg/L BOD5:20mg/L 该污水厂所处地区气象条件: 全年极端最高温度:39.4°C 全年极端最低温度:2°C 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烈度:8 度 最大冻土深度:55cm 地基承载能力:110t/m2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7m 污水处理后排入某河流,污水处理厂据此河流 670m,河流最高洪水位为 65.5m。 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为 68.3m。 市政污水引入管管底标高为 63.2m。 根据污水水质,设置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格栅、沉 砂池、 初沉池一级处理, 生物曝气池、 二沉池二级处理, 消毒接触池等工艺单元。 再对整个水厂的平面布置做出规划,然后具体计算每个工艺所需构筑物的个数、 详细尺寸等,计算各构筑物内以及构筑之间的水头损失,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高 差以及水泵的扬程,最后绘制水厂总平面图以及水厂高程布置图。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10 年 1 月 9 日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 页 共 51 页
2 工艺流程
2.1 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早期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 运行方式。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污泥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 流出池外进入二 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 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本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 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 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 需氧速度也是沿池长逐渐降低。 因此, 在池首端和前段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甚至可能是不足的,沿池长逐渐增 高,在池末端溶解氧含量就已经很充足了,一般能够达到规定的 2mg/L 左右。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好,B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适 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高的污水。 经多年运行实践证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存在着下列各项问题: (1)曝气池首段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 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 基建费用高。 (2)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 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 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 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 的影响。 2.氧化沟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 50 年代由荷兰的 Pasveer 所开发的一种污 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种。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相较,氧化沟具有下列各项特征: (1)在构造方面的特征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 百米以上。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自 2m 至 6m。 单池的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要伸入一根进水管即可,如双池以上平行工作 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井内还要设置自动控制装置,以 变换水流方向。 出水一般采用溢流堰式,宜于采用可升降式的,以调节池内水深。采用交替 工作系统时,溢流堰应能自动启闭,并与进水装置相呼应以控制沟内水流方向。 (2)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 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污水在沟内的流速 v 平均为 0.4m/s,氧化沟总长为 L,当 L 为 100~500m, 污水完成一个循环所需时间约为 4~20min,如水力停留时间定为 24h,则在整个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1. 简介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是水质工程学课程的延伸和深化,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水质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的内容、目标和实施步骤。

2. 设计目标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水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建造和操作水处理设施,以提高水质和保护环境。

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水质分析和监测技术,了解各类水体的水质状况;•学习水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 实施步骤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在课程开始前,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水质工程学课程理论知识,包括水质分析和监测技术、水处理工艺原理、水质污染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步骤二:项目选题和计划制定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个具体的水质工程项目,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可以选择从实际工程中选取,也可以是模拟实验。

计划应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步骤三:实施实验和操作根据项目计划,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和操作。

这包括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设计和搭建水处理设施等。

学生应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在实验和操作完成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讨论。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验证。

步骤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和操作的结果,撰写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实验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内容。

报告还应包括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步骤六:课程设计展示和评估学生需要将他们的课程设计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

水质工程学II(1-2)

水质工程学II(1-2)

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第 2 章 水 体 污 染 与 自 净 临界亏氧点
a o
污水
b
图2-17 河流中BOD5及DO的变化曲线 氧垂曲线:污水排入河流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2、氧垂曲线方程—菲里普斯方程的建立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二、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1、无机物 酸碱度 氮 磷 pH超出6~9则有害,不利污水处理 凯式氮(KN, Kjeldahl Nitrogen ):有机氮+氨氮 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无机磷:磷酸盐 有机磷:葡萄糖-6-磷酸及磷肌酸等 无机盐 重金属 硫酸盐与硫化物、氯化物 氰化物、砷化物 汞、镉、铅、铬、砷等“五毒”
无机有 毒物质 总氮,TN Total Nitrogen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2、有机物(按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分类biodegradable) 可生物降解 无毒害或 抑制作用 碳 水 化 合 物 蛋 白 质 与 尿 素 软 性 洗 涤 剂 有毒害或 抑制作用 有 机 酸 碱 挥 发 酚 难生物降解 无毒害或 抑制作用 硬 性 洗 涤 剂 有毒害或 抑制作用 矿 不 有 物 挥 机 油 发 农 酚 药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三、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指数是查出1个大肠菌群 所需的最少水量 (mL) 。 病毒 主要有数量测定法与蚀斑测定法 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 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 中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 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数目(个/L)

水质工程学2

水质工程学2

名词解释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再睡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分为动力学稳定,水化膜作用和聚集稳定。

截流沉速:理想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在数值上等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

均质滤料:只沿着整个滤层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自由性余氯:当水中存在不以氯胺形式的没被消耗的氯,称为自由性余氯。

电渗析:以直流电为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分离过程。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循环水与补充水中含盐量之比,即为该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

由于蒸发水量存在,浓缩倍数K值永远大于1。

填空题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药理和放射性指标。

2)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三种。

3)在混凝动力学的研究中,颗粒聚集(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

4)水常规处理工艺,常用絮凝反应设施主要分为(水力絮凝)(机械絮凝)5)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

6)在过滤过程中,水中微粒通过(迁移)和(粘附)两种过程而被截留。

7)理论上快滤池中止运行进行反冲洗的依据是(滤池出水浊度超标及)(滤层水头损失过大)8)地下水除铁,锰常用方法,(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9)氯消毒实验,灭活率,。

0.110)实现膜分离推动力可以是。

(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粒子交换膜)电渗析器重要组成部分。

11)水的软化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钙镁)离子。

软化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药剂法)(哥的更详细扩展—电磁法石灰法膜分离法)12)冷却塔内某一点冷却的推动力等于(该点水湿的饱和空气焓i的差值)。

13)简答题混凝机理混凝则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网捕或卷扫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通过架桥连接,宁极为打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水质工程学2总结

水质工程学2总结

1. 污水中污染物分,哪几类?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污染物按性质分有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按形态可分为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一)碳氧化阶段即含碳的有机物在异氧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CO 2,H 2O ,含N 有机物被氧化为NH 3;(二)硝化阶段,既在自氧菌作用下,NH 3被氧化为NO 2—和H 2O ,然后NO 2—被氧化为NO 3—。

2. 何谓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沉淀池在深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水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对悬浮物的去除率有何影响?答:表面负荷即:AQ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

物理意义:又称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它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µ0,若需要去除的颗粒沉速µ0确定后,则表面负荷q 也就确定,又因为平流理想沉淀池去除率仅决定于表面负荷q 及沉速µt 。

深度方向:对悬浮物去除率无影响。

密度方向:是影响悬浮物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3. 何谓吸附等温线?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类型?吸附等温式有哪几种类型?吸附等温式有哪几种形式?答: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吸附量随制服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把吸附量随吸附质平衡浓度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常见有两种:吸附等温式:(1)郎谬公式:bc ab q 1111+•= (a ,b 是常数)(2)BET 公式⎥⎦⎤⎢⎣⎡--=S S C C B H C C BCq q )1()(0(B 是常数)(3)弗兰德利希经验式:C nK q n KC q lg 1lg lg 1+==或4. 生物脱氮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目前最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是哪一种?答:生物脱氮的过程:(1)氨化反应: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作用下,分解为氨态氮;(2)硝化反应: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先在亚硝酸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氮,继之在硝酸菌作用下转化为硝酸氮;(3)反硝化:NO 3—N 和NO 2—N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 2,另一部分通过同化反硝化最终合成有机氨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再睡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分为动力学稳定,水化膜作用和聚集稳定。

截流沉速:理想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在数值上等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

均质滤料:只沿着整个滤层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自由性余氯:当水中存在不以氯胺形式的没被消耗的氯,称为自由性余氯。

电渗析:以直流电为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分离过程。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循环水与补充水中含盐量之比,即为该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

由于蒸发水量存在,浓缩倍数K值永远大于1。

填空题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药理和放射性指标。

2)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三种。

3)在混凝动力学的研究中,颗粒聚集(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

4)水常规处理工艺,常用絮凝反应设施主要分为(水力絮凝)(机械絮凝)
5)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

6)在过滤过程中,水中微粒通过(迁移)和(粘附)两种过程而被截留。

7)理论上快滤池中止运行进行反冲洗的依据是(滤池出水浊度超标及)(滤层水头损失过大)
8)地下水除铁,锰常用方法,(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9)氯消毒实验,灭活率,。

0.1
10)实现膜分离推动力可以是。

(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粒子交换膜)电渗析器重要组成部分。

11)水的软化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钙镁)离子。

软化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药剂法)(哥的更详细扩展—电磁法石灰法膜分离法)
12)冷却塔内某一点冷却的推动力等于(该点水湿的饱和空气焓i的差值)。

13)
简答题
混凝机理
混凝则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
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
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
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网捕或卷扫
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通过架桥连接,宁极为打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压缩双电层作用:通过与他所双电层是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变薄,排斥能降到相当小时,两胶体颗粒接近时,就可以由原来的排斥力为主变为吸引力为主,胶体颗粒间就会发生凝集。

吸附-电中和作用:指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的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网捕-卷扫作用:指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
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会像多孔的网一样,讲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P=(1-P0)+Fui/u0
试述公式。

使用条件及意义。

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公式。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沉速始终不变
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

3)颗粒滤料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不再返回水流。

式中
p-所有沉速小于截流沉速u0的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

u0—理想沉淀池的截流沉速
ui—小于截流沉速的颗粒沉速。

Py—所有沉速小于ui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

dpi—具有沉速为ui的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

简述大阻力配水系统均匀配水的原理,试举例说明一种常用的大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通过减少小孔口总面积以增大孔口阻力,削弱承托层、滤料层阻力系数及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使得整个配水系统压力相差最大的两个孔口出流量相等,从而使整个滤池布水均匀。

大阻力系统一般采用穿孔管系统,即在滤池中间设一根干管或干渠,两侧接出若干根互相平行的支管。

试述当水中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时,加氯量和余氯量的关系:
水中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时,加氯量与余氯量曲线分为4个区,一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消毒效果不好;二区加氯后氯与氨反应,有余氯存在;三区仍然产生余氯,加氯量继续增加,氯胺被氧化后不能消毒,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达折点;四区出现自由性氯,消毒效果最好。

臭氧-生物活性炭法
受污染水源——(臭氧)(混凝剂)——混合装置——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颗粒活性炭滤池—(投氯气)—清水池——出口
水处理使用的活性炭能比较有效地去除水分子有机物,难以去除大分子有机物,而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分子居多,所以活性炭微孔的表面面积将得不到充分利用,势必缩短使用周期,但在活性炭前投加臭氧后,一方面氧化部分有机物,另一方面使水中大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变其分子结构状态,提供了有机物进入较小孔隙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水质深度净化的目的。

因此臭氧氧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而活性炭又可吸附未被臭氧氧化的有机物及一些中间产物,使臭氧和活性炭各自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有时臭氧作用不大,因为一是臭氧的浓度过低,或是大分子在氧化以前就容易被生物所降解。

二是臭氧-生物活性炭应用中常用臭氧浓度一般在0.5-1.0g臭氧/gDoC。

阴床为什么在阳床后面?
(1)因为如果阴床设置在阳床前么,阴树脂层中有析出CaCO3和Mg(OH)2,等沉淀的可能。

(2)阴树脂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离子交换。

(3)强酸型阳树脂抗污染能力比阴树脂更强些。

(4)先排除CO2,降低阴床负担。

绘图说明氢离子交换器出水的全过程.
1.原水中所有的阳离子被树脂上的h+所交换,出水强酸酸度保持定植,并与原水中c(1/2硫酸根+氯离子)浓度相当
2.a点以后出现钠离子泄露,酸度减小
3.c点出水中钠离子超过原水中钠离子的含量
4.当水中钠离子含量与原水中c(1/2硫酸根+氯离子)浓度相当时,出水酸度等于0.随后呈碱性,碱度等于原水碱度,钠离子含量达到最高
5.h例子交换转化为钠离子交换
6.b点硬度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