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练习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练习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练习 (2)

故都的秋课后练习(教师版)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凋谢()混混沌沌()椽子( ) 馍馍()廿()平仄()疏疏落落()点缀()嘶叫()柘()颓废()落蕊()着着()答案:diāo hùn dùn chuan mó niàn zèshūluò zhuì sī zhè tuíruǐ zhuó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苦涩屋檐萧索落蕊B.幽深混钝落寞平仄C.训鸽细腻凋谢意境D.点缀颓废赏玩蟋摔提示:B项,“混钝”的“钝”应为“沌”;C项,“训鸽”的“训”应为“驯”;D项,“蟋摔”的“摔”应为 “蟀”。

答案: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

提示:D项,“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有误。

答案:D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倩影倩:美好。

B.不能自已已:止,抑制。

C.何尝不然然:对,是。

D.回味不永永:久远。

提示:C项的“然”应解释为“这样”。

答案:C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练习题

2 故都的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饱尝.(cháng) 赏.玩(shǎng)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 落蕊.(ruǐ)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 幽.远(yōu)萧索.(suò) 潭柘.寺(zhè)D.折.去(zhé) 情趣.(qù)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折”应读“shé”。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在回忆祖父在“二二八事件”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

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歌手姚贝娜患癌症去世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医学专家告诫:对于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规律地作息,并注意锻炼身体。

B.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养老全部由政府财政包揽的现象已不再存在,此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矛盾和个人责任的化解。

3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故都的秋 》练习含答案

3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故都的秋 》练习含答案

3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2.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A.稀稀落落严厉感慨 B.疏疏朗朗严厉感触C.疏疏落落严厉感触 D.疏疏落落严肃感叹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B.“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C.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D.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5.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 郁达夫习题(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 郁达夫习题(2)

《故都的秋》阅读理解试题第一部分1、在句子后面的括弧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来得,来得。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空气来得,天的颜色显得,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淡、慢、静、清、悲凉、润)B.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秋的,秋的意境与姿态,总不饱,不透,不到十足。

(看、味、色、赏玩、尝)C.足见有的动物,有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来的。

(感触、情趣、感觉)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之与,之与,之与,之与。

(白干、骆驼、鲈鱼、馍馍、黄犬、黄酒、稀饭、大蟹)2.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虚词:A.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B.我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C.不单是诗人,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受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D.可是这秋的深味,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感受得到底。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1)—(6)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丁)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1.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1.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2.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歧.(zhī)韵一椽.(y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解析】A项“歧"读qí;“椽”读chuá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沉严厉不能自已D.蓑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解析】A、黄—皇C、圆-园D、蓑—衰【答案】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解析】D项,“等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并用。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

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人教版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16)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16)
郁达夫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性阅读,培养有感情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2、体味本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鉴赏性阅读,体味故都的秋的特点。 2、尝试研究型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情感,掌握文章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的真情和内心
的落寞。 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品读——含英咀华生共鸣
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爱的段落,尽量 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与作者产生情感 的共鸣。
小组代表示范朗读。
品题 ——窥一斑而知全豹
“故都”即“北平”,作者为何 不用“北平的秋”为题呢?
品景——奇文探究共赏析
文章描绘了哪几幅秋景图来表现故都 的秋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故都的风景名胜颇多,如香山红叶, 游人如织的颐和园等,为何作者不写这些, 而写存在于千家万户,街头巷尾的景象?
小 院 静 观
落 蕊 轻 扫
秋 景
品情——万水千山总是“情”
在作者的眼里,为何“故都的秋”是悲凉 的?

【培优练习】《故都的秋》(语文人教必修2)

【培优练习】《故都的秋》(语文人教必修2)

《故都的秋》培优练习阅读下文,完成1—5题报秋宗璞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真的怎么得了!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

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

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

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学区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āo) 一椽.(chuán) 平仄.(zâ) 耗.子(hào)
B、潭柘.寺(zhâ) 落蕊.(ruǐ) 橄榄(lǎn) 譬.如(pì)
C、普陀.山(tuó) 房檩.(lǐn) 陪衬.(chân) 夹.袄(jiā)
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扫帚.(zh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金碧辉煌萧索秋蝉厮叫
B、疏疏落落传诵搅尽脑汁凋零
C、放荡不羁落寞隐逸恬适点缀
D、意境姿态洪流训鸽渲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混混沌沌
....地过日子,孩子就容易成为如此父母的镜子。

B、俗语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骤降,已经给中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现在即实行审慎的二胎政策,或许还来得及。

C、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奇怪东西,轻则内心骚动难以控制不能自已
....,重则为之疯狂而无法自拔。

D、“铁麦客”成群结队,不远千里
....进行跨区作业,用汗水和辛劳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是麦收期间最忙碌的人!
二、牛刀小试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随意拈来的几种景物入诗,便做成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而郁达夫在本文中所选的景物也多带凄凉、萧瑟、破败的特点,两者的意境很相似,请模仿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曲牌,使用本文中的景物,作一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家乡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要求:(1)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

(2)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3)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