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来源与水质特征分析教学要求.

合集下载

电镀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一、电镀废水的特点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

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

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

污染物经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漂洗水中。

酸洗工序包括将金属(锌或铜)先浸在强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随后再浸入含强铬酸的光亮剂中进行增光处理。

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和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光亮剂等,毒性较大,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

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电镀废水多有毒,危害较大。

如氰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致死,低浓度长期作用也能造成慢性中毒。

镉可使肾脏发生病变,并会引起痛痛病。

六价铬可引起肺癌、肠胃道疾病和贫血,并会在骨、脾和肝脏内蓄积。

因此,电镀废水必须严格控制,妥善处理。

二、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电镀污水水质复杂,不能用单一流程处理,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

电镀废水处理途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电镀污水单独处理后排放,二是电镀污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同处理,三是电镀污水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管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区的企业需要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针对我国家目前电镀行业废水的处理现状的统计和调查,广泛采用的主要有7不同分类的方法:(1)化学沉淀法,又分为中和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

(2)氧化还原处理,分为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和电解法。

(3)溶剂萃取分离法。

(4)吸附法。

(5)膜分离技术。

(6)离子交换法。

(7)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学法、植物修复法。

但目前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或严重的不合理性。

电镀废水

电镀废水

(一)污水的水质特性电镀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生产过程中的前处理废水、镀层漂洗废水、废弃液、后处理废水以及由于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各种金属离子、酸碱类物质和氰化物,毒性强,污染程度高,危害大。

(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电镀废水总的治理原则是水质不同,分而治之。

一般分为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含重金属离子综合废水等。

在此我们应用化学法对废水进行成熟有效的处理,此工艺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稳定性等特点。

(三)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的确定1.含铬废水。

电镀废水中的Cr6+,用Na2S2O5还原为Cr3+,再与氢氧根产生沉淀除去,其反应如下:2Cr2O72-+3S2O52-+OH-—→4Cr3++6SO42-+5H2OCr3++3OH-→Cr(OH)3↓2.含氰含碱废水。

废水中的氰通常以游离CN-、HCN及稳定度不同的各种金属络合物[Zn(CN)4]2-、[Cu(CN)3]-等形式存在,在加入次氯酸钠氧化剂后,发生如下反应:CN-+ClO-+H2O=CNCl-+2OH-CNCl+2OH-=CNO-+Cl-+H2O[Ni(CN)2]2-+4ClO-=Ni2++4CNO-+4Cl-[Cu(CN)3]-+7ClO-+H2O=2Cu2++6CNO-+7Cl-+2OH-进一步氧化,反应式如下:2CN-3ClO-+H2O=N2↑+3Cl-+2HCO3-3.综合废水。

重金属离水综合废水只要调节适当的pH值,即会生成相当的氢氧化物沉淀。

反应式如下:Men++nOH-=Me(OH)n↓4.固液分离。

反应后出水,进水斜管沉淀池,使各种氢氧化物在斜管区很快沉降,上部溢出水再经砂滤池过滤后,达标排放,下部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处理。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页码:103,104原版全文(四)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框图(五)工艺流程说明1.含氰废水。

从车间过来的含氰废水进入含氰集水池,均化水质后由泵泵入氰水反应池,通过设于池中的pH计和ORP计自动控制加药(一般pH控制在11~12;ORP值控制在500~600mv),自动投加NaOH和NaClO进行氧化破氰反应,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进而水解成CO2和N2;经反应后的水自动溢流至综合反应池。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摘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建设中产生的污染。

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社会生态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工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废水中电气废水的来源、电镀废水的危害和处理工艺。

关键词: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引言:电镀是利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保护并获得某些新性能的过程。

电镀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各种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船舶、仪器仪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饰品等行业。

然而,由于各种电镀零部件的功能性及装饰性要求不同,电镀工艺的镀种、镀液的组成、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也不同,这使得电镀废水中的污染物类型更加复杂。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严格控制废水污染,确保电镀废水达标排放。

一、电镀废水来源及水质电镀工艺随工件的要求不同而不同,种类很多,主要包含电镀、化学镀类、电泳,其中电镀镀种包括镀镍、镀金、镀银、镀铜、镀锡、镀锌、镀铬、镀镉、复合材料电镀、电路板电镀、稀有金属电镀、复合电镀;化学类包括化学镀镍、化学氧化、化学发黑;氧化类包括硫酸阳极化、铬酸阳极化、导电氧化、微弧氧化、不锈钢着色及钝化。

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前处理的除油、酸洗工艺,电镀后的工件漂洗水,中和、活化废水,后处理工艺如出光、钝化、保护等废水,废弃的电镀槽液,滤芯清洗水、车间清理清洗水及纯水设施浓水、废气处理塔废水等。

电镀的镀层在不同的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

其中,含铬的电镀废水主要产生于粗化槽、镀铬槽、钝化槽、前处理铬酸酸洗、铬酸阳极氧化后清洗水、含铬废气塔废水等,总铬铬的浓度一般为20-300mg/L,不同工艺浓度变化较大。

含氰的电镀废水大多产生在镀银、镀金,镀铜以及如铜锌、锡镍、铜锌锡等合金电镀工艺过程中的清洗水。

电镀废水的种类主要有化学镍废水、锌镍废水、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阳极氧化废水、含氰废水、焦铜废水、有机废水、综合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有COD、氨氮、总氮、总磷、总氰化物、总铬、六价铬、总镉、总镍、总铜、总锌、总锡等。

电镀废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镀废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镀废水处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镀废水的来源、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电镀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电镀废水处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镀废水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镀废水处理流程,并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电镀废水处理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中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化学选修课程,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针对电镀废水处理这一实际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尚需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电镀废水的来源与成分- 介绍电镀行业的发展及电镀废水的产生原因;- 分析电镀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危害。

2. 电镀废水处理原理及方法- 深入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 我国电镀废水处理政策与标准- 介绍我国在电镀废水处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分析政策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影响。

4. 电镀废水处理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镀废水处理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效果,提高实验技能。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章节:电镀废水的来源与成分(1课时)- 第二章节:电镀废水处理原理及方法(2课时)- 第三章节:我国电镀废水处理政策与标准(1课时)- 第四章节:电镀废水处理实验操作(2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我国的工业迅速发展,电镀类企业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废水排放问题。

1电镀废水来源1)前处理除油酸洗工序:前处理废水再电镀废水中很大比重,在前处理表面时除油会产生碱性废水(可能含有机溶剂),除锈会产生酸洗废水;2)镀件的清洗水:电镀生产线有很多清洗槽,带来了大量废水。

清洗废水的成分和镀液配方的成分基本一致,有重金属离子和添加剂以及络合剂。

3)废电镀液:电镀槽中的镀液经过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变质,成分配比失调等现象,所以镀液也要更换和补充,就产生了高浓度废水。

成分和清洗水相似,电镀金属原料,还原剂,络合剂,光亮剂等等。

4)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由于电镀槽渗漏或是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5)设备水:只经过高温,没有污染。

2电镀废水排放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自2013年7月1日起,新建企业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部分地区会要求执行各地的地方标准。

3电镀废水分类及处理方法1)含磷废水电镀废水中含磷物质有:磷酸、磷酸盐、次亚磷酸盐、亚磷酸、焦磷酸盐、植酸等,正磷酸盐比较容易除去,非正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则较难除去。

一般采取分类处理的方法,将含有正磷酸盐的废水分到前处理废水,非正磷酸盐的废水分到络合废水(含络合物的废水)。

次磷酸根不能和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传统方法是使用芬顿法氧化或是双氧水强氧化成正价态的磷,再进行化学沉淀。

现在有公司针对次亚磷酸盐针对性地开发了次亚磷去除剂,能够通过均相共沉淀技术,与水中的次亚磷酸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无需转化为正磷,把总磷处理至0.5mg/L以下,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塑料电镀以及五金化学镀废水处理中。

电镀废水各类水进出水水质

电镀废水各类水进出水水质

电镀废水各类水进出水水质电镀废水是指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的废水,由于电镀过程中的化学药品和废水的复杂性,使得电镀废水的处理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电镀废水需要经过处理以将其排放到环境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废水中各类水的进出水水质。

一、酸性电镀废水酸性电镀废水的主要成分是酸性金属盐和酸性草酸,其导致的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和酸性物质的污染。

经过处理后,酸性电镀废水应满足以下要求:1.pH值:排放的酸性电镀废水的pH值应在6~9之间,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2.重金属离子浓度:重金属离子是酸性电镀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包括铬、镍、铜等。

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酸性物质浓度:酸性电镀废水中的酸性物质浓度也是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二、碱性电镀废水碱性电镀废水的主要成分是碱性金属盐和碱性有机物,其导致的污染主要有碱性物质的污染和有机物的污染。

经过处理后,碱性电镀废水应满足以下要求:1.pH值:排放的碱性电镀废水的pH值应在6~9之间,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2.重金属离子浓度:碱性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碱性物质浓度:碱性电镀废水中的碱性物质浓度也是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三、中性电镀废水中性电镀废水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由于其中性的特点,其处理相对较为容易。

但是,中性电镀废水中仍然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

经过处理后,中性电镀废水应满足以下要求:1.pH值:排放的中性电镀废水的pH值应在6~9之间,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2.重金属离子浓度:中性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有机物浓度:中性电镀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是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四、综合电镀废水综合电镀废水是指包含了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电镀废水,其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复杂。

综合电镀废水经过处理后,其进出水水质应满足以上几种电镀废水的要求。

含铬电镀污水课程设计

含铬电镀污水课程设计

含铬电镀污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铬电镀污水的基本概念、来源及危害。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含铬电镀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3. 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环保政策对含铬电镀污水处理的有关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含铬电镀污水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探究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含铬电镀污水的基本概念:铬的化学性质、电镀工艺中铬的使用及含铬废水的产生。

2. 含铬电镀污水的危害:介绍铬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相关环保法规。

3. 含铬电镀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如沉淀、吸附等;- 化学方法:如还原、氧化等;- 生物方法:如微生物处理。

4. 各类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对比不同处理方法的效率、成本及适用范围。

5. 实践操作:设计含铬电镀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环保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环保政策对含铬电镀污水处理的有关要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含铬电镀污水的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含铬电镀污水处理方法及原理第三课时: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第四课时:环保政策与法规学习,讨论含铬电镀污水处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关于含铬电镀污水处理的相关章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镀废水来源、特点及处理工艺详解

电镀废水来源、特点及处理工艺详解

电镀废水来源、特点及处理工艺详解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污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电镀废水来源电镀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和酸碱外,重金属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污水类别,这些物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

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有:1、镀件清洗水(是主要的废水来源)。

该废水中除含重金属离子外,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其含量较低,但数量较大。

2、镀液过滤冲洗水和废镀液的排放。

这部分废水数量不大,但含量高,污染大。

3、工艺操作和设备、工艺流程中等造成的“跑、冒、滴、漏”排放的废液。

4、冲洗设备、地坪等产生的废水。

电镀污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已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电镀废水处理难题1、处理成本太高,设备投资较大污水处理企业需要投入很多钱来引进污水处理设备。

在投入使用时,如果发现实际处理效果与预期不相符,废水处理不是很彻底,很多指标都不能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但是企业已经在原材料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

2、处理效果不好,工艺不够成熟根据以往的实际经验,研究人员现已开发出许多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办法有电解法,硫酸亚铁法,物理法,离子交换法,焦亚硫酸钠法,铁焦法等。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很多废水处理工厂都采用亚硫酸钠法,焦亚硫酸钠法,铁焦炭法方法来处理电镀废水。

因为硫酸亚铁法和离子交换法以及电解法的处理效果不是很好,同时管理过程较为繁琐,操作要求较为高,所以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较少,因为它们在施工管理和操作中的效果未达到预期水平。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硫酸亚铁法,焦亚硫酸钠法,亚硫酸钠法等实施方案,难以将pH值和进料量稳定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投入量超过了标准的要求量,这大大浪费了材料资源,还会增加很多处理成本,百害无一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各组派代表讲述完成的任务内容;
4.教师用课件讲述上述内容。
教学资源
设置
教学场所
1.普通教室()2.多媒体教室()3.理实一体教室(√)4.实训室()5.其它。
教学资源
教材、标准、规范、现场录像、网络资源、分类;
2.电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范围;
3.电镀废水的特性;
4.电镀废水的危害。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案例讲授、多媒体。
重点
电镀废水来源、分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范围、危害性。
难点
电镀废水特性。
教学组织
形式
1.分析任务内容;
2.各组分工分头查阅资料筛选有用信息并进行信息整理;
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水污染控制
课程学时
90
项目名称
项目三:电镀废水处理
分项目1:物理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
项目学时
18
教学单元
名称
电镀废水来源与水质特征分析
单元学时
1
单元
教学
目标
1.了解电镀废水来源、分类;
2.掌握电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范围;
3.掌握电镀废水的特性;
4.了解电镀废水的危害;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