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 《《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素养训练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但在阅读理解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学生作业本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节奏和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绘的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语文园地三(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语文园地三(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b. 学会与他人交流,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b. 学会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山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示儿》。
2. 生字词学习:峰、遥、径、坐、向来、胜、州、断、孤、闭、联系、世、外、满、尖、挂、知、万、重、等。
3. 语文园地三:汉字笔画、词语接龙、句子仿写、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2. 难点:汉字笔画的掌握,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的能力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展示课文,让学生预习课文。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汉字笔画练习,掌握生字的书写顺序。
2.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学生仿写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口语交际(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2. 学生上台展示,进行口语交际。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字写5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案一:《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学习新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3.通过阅读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幻灯片、古诗词文本、一些图片。
【教学内容】一、阅读课文《封建社会的科技》1.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详细阅读文章,理解文中新词汇,确保每个小朋友都理解文章意思。
3.让学生学会简单提取文章信息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
4.了解、体验文章语言中的理解、感受与文化信息,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语言输入。
二、语法课堂——介词短语1.介绍介词短语的概念和用途。
2.辨析介词短语的类型及分类。
3.通过一些例句,让学生感受介词短语的用法。
4.让学生自己从阅读材料中寻找、总结一些介词短语,并将其用到自己写作中。
三、古诗词欣赏——《静夜思》1.听老师朗诵《静夜思》并了解古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背景。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情感体验。
3.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景象与情感。
4.通过分析诗中的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和抒情手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1.导入法。
通过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
2.演示法。
利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相关内容。
3.归纳法。
通过举一反三、总结规律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相应知识。
4.实践法。
让学生集中精力、有目的地进行语言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反思】1.教材内容丰富,但还缺乏具体实践操作。
因此我觉得课堂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
2.古诗词欣赏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非常好的方式。
但我在课上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需要提高。
3.学生的内化习惯差距比较大,因此在课上应该在發音、听力及口语方面多加训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说课稿,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阅读理解,选文为《将相和》。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因为争夺土地而发生了战争,赵国的老将廉颇和年轻的赵括分别带领军队作战,最终廉颇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了胜利。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廉颇的勇敢和智慧,以及赵括的骄傲和自大。
第二部分是口语交际,话题是“赵州桥”。
通过介绍赵州桥的历史、建筑特点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此外,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话题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廉颇和赵括这两位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廉颇的勇敢和智慧,赵括的谦虚和进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廉颇和赵括这两位历史人物。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廉颇和赵括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赵国和燕国战争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出廉颇和赵括两位历史人物。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廉颇和赵括的故事。
然后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分析廉颇和赵括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想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力,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本课的内容包括一篇精读课文《麻雀》,两篇略读课文《猫》和《白鹅》,以及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够发挥想象力进行描绘。
但在语言表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力,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作文本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2. 呈现(10分钟)呈现本课的精读课文《麻雀》,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认读。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想自己是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对联、成语故事、古诗鉴赏和阅读理解等几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掌握相关的成语,了解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联、成语和古诗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理解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对于对联的创作和古诗的鉴赏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掌握相关的成语,了解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联的特点及创作方法,成语的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难点:对联的创作和古诗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课件、教学素材、作业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对联、成语和古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联、成语和古诗的相关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对联的特点、成语的意思和古诗的鉴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对联、成语或古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园地三 五年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屋里,一把拉住织女就往外走。织女“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央求道:“外祖母,您就饶 了我吧。老牛死了,牛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加上孩子还不懂事,您就让我留下来吧!” “做梦!”王母娘娘一点也不为所动。
再看那两个孩子,见此情景,上前死死地拽住 王母的衣服,哭着叫着:“放了妈妈,放了妈 妈……”王母见状,一咬牙,把两个孩子甩得 远远的。天兵天将押着织女飞向天宫。织女一 边挣扎,一边大叫:“快去找爸爸……”
一丘之貉—— 天下乌鸦一般黑 寡不敌众—— 好虎抵不住群狼 谨小慎微—— 走路生怕踏死蚂蚁 越俎代庖——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咎由自取——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你放心,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一定要 救你!”小白蛇发誓说。说完,小白蛇来到 了水晶宫,向父亲寻问解救海力布的办法。
可龙王怎么也不答应,小白蛇便威胁龙王: “您要是不告诉我,我就永远不吃饭!”龙 王听了,无可奈何,只好给了她一颗珍珠, 说:“这种珍珠一万年才能得一颗,非常珍 贵。你把它喂给海力布,他就会复活,但从 此他只能生活在水中了!”
(3)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
什么故事? 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 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 她四处寻找、打听海力布的住处,费尽 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石头面前,伤心地哭
起来:“恩人啊——你怎么那么傻啊?那群 乡民不信你,那你就不告诉他们,难道你忘 了我嘱咐你的话吗?”
知识 擂台
谁能用书上的成语和俗语各 造一个句子呢?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我们做事不能畏首畏尾,要勇往直前。 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干不成大事。
知识 擂台
谁能用书上的成语和俗语各 造一个句子呢?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散文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朗读感悟、课后作业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感悟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和理解课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培养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朗读感悟和课后作业的完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资料。
4.课后作业布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时间、地点等: 狼来到溪边。 增加心理活动的描写: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 增加语言对话描写:你把我的水喝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增加神态描写: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狼气冲冲地说。
增加动作描写: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
练一练
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 情节说具体。
他们见面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又会说什么,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 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练一练
下列俗语可以用哪些成语替换?
屋漏偏逢连夜雨——
祸不单行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咎由自取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贪得无厌
此地无银三百两——
欲盖弥彰
打破砂锅问到底——
刨根问底
用这些俗语或成语说一段话或讲 一个小故事。
仿照下面的例子, 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 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小羊说 自己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 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那时自己还没有出 生。狼恼羞成怒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 我也不会放过你。”于是,他就把小羊吃了。
牛郎说:“我叫牛郎,我被哥 哥嫂子赶出了家门,只好一个人 独自离开村子,来到了山里。我 每天白天上山打柴,然后拉到集 市上换点粮食。晚上就住在山前 的草房子里,和一头老牛相依为 命。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姑娘听完牛郎的话后,又同情他,又爱惜他, 于是说道:“我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因为织得 一手好彩锦,所以名字叫织女。我每天被王母娘娘 关在机房里,成天成夜地织彩锦,一会儿也不许休 息。我在天上一点也不自由,想到人间来见识见识 人间的景物。今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点儿千年酿 的葡萄酒,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所以我就和其他 仙女们一起飞到了人间,看见这湖水清得可爱,就 跳下来无拘无束地玩。我因为想多玩一会儿 ,结果 就落在了后边。
理解诗意
乞巧:古代节日,指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相传这一天女
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碧霄: 指青天。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 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 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小结
这首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 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 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 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 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 的喜悦之情。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 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 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 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 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坏家伙!我听说, 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 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啊!”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 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 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吃掉了小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例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 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纱衣在这儿。”
姑娘抬头一看,只见一个浓眉大眼、模样清 秀俊俏的小伙子向自己走来。姑娘接过衣服,说 了声谢谢之后,就穿上了衣服,一边梳她长长的 黑头发,一 边跟牛郎谈话。四周安静极了,皎洁 的月光泻下来,照在湖面上,闪着波光粼粼的亮 光。月光下,姑娘的长发就像黑色的瀑布悬挂在 半空中。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 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 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 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 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对, 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日积月累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 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拓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交流平台
默读交流平台的提示,并结合本 单元学习内容,小组交流获取了哪些 方法。
如: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经常热心帮助别 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 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 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 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方飞过。我急忙 搭箭开弓, 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 小白蛇逃了。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 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 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 中捧的《姻缘簿》,就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 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戏水,牛郎与织女的 姻缘是命中注定的。
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可以先讲故事中 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吸引听众。 如讲《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先说有一块 石头是猎人变的,调动听众兴趣,再具体 讲述。
小组选派代表任选一种方法对本单元 学过的故事片段进行创造性复述。其他 同学认真倾听,并交流评议。
词句段运用
鼻子都气歪了 前怕狼后怕虎 盼星星盼月亮 打开天窗说亮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
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望眼欲穿 直言不讳 饮水思源
讨论交流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
小结
左边的是俗语。主要特点是口 语化,语言通俗易懂,字数有多 有少;右边的词都是成语。多用 于书面,表达凝练、文雅。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 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全唐诗》 存其诗两首。
背景介绍
《乞巧》是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 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 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 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 针孔穿过,就叫“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