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月相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七年级科学上册 7.3《月球与月相》2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7.3《月球与月相》2 华东师大版
半圆。下半夜 见于东半部天 空,月面朝东
月相变化规律二: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 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天空的西
方,即地面的东方〉)。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3.月越圆,夜晚见月时间越长;月牙月窄,见月时 间越短。满月通宵可见,弦月半夜可见,新月则不 可见。
1、月球概貌: ★半径1738千米,体积为地球的2% ,质量 为地球的1/81 ★表面布满环形山(由于陨石的撞击形成) ★昼夜温差大 ★没有大气,没有生命物质 ★自转与公转同步(自西向东, 27.3天), 所以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月球的一面
小结:
一、月相:月球的圆缺变化叫月相。 二、月相的形成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
2.某星期天小明外出旅游,一早起
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
时约为农历( A

A.二十六、二十七 B.十一、十二
C.十七、十八
D.初七、
初八
与古诗的联系
• 1.杨柳岸,晓风残月
----凌晨,残月 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上弦月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球概况
★对物体的引力小 (是地球的1/6 )
★月球上没有水
声音无法传播(月球上是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
★月球上没有大气
缺少对月面温度的调节作用,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 达300多摄氏度)
遭受陨石撞击,留 下了星罗棋布的圆环形的坑——环形山
没有生命
(环形山的形成)
没有风、云、雨、雪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7.3.1月球与月相ppt课件

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7.3.1月球与月相ppt课件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夯实基础·巩固练
11.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 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图①为娥眉月,出现在农历初三前后;图②为凸 月,出现在下弦月前满月之后;图③为娥眉月,出现在下 弦月之后;图④为凸月,出现在满月之前,上弦月之后, 故月相的出现时间顺序应为①④②③,C项正确。 【答案】C
A.两者体积差不多
B.两者质量差不多
C.个人的视觉差异
D.与地球的距离有差异
夯实基础·巩固练
6.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D )
A.月球距离太阳较近
B.月球的质量较小
C.月球本身不发光
D.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水
夯实基础·巩固练
7.下列关于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可以看到流星划过星空的壮丽景观 B.这里是无声的世界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听听音乐轻松一下 D.以上都不正确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夕阳下,红色兽头状岩石熠熠生辉,一轮圆月从其口 中冉冉升起……”这一景象(如图所示)出现在地处阿根廷 中部沙漠地带的某自然公园。当地土地干燥,表面崎岖 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图中所示景象出现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 )

月球与月相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

月球与月相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

华师大版月球与月相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月球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其主要原因是()A.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距太阳远近差异大B.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无削弱作用,对月面又无保温作用C.月球体积小吸热散热快D.月球的公转周期小于地球的公转周期2.“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平稳降落月球虹湾,如图是“玉兔”车登月时的照片.当时正值月昼期,月面明亮,但月空漆黑,其成因是因为月球没有()A.月面长波辐射B.大气逆辐射C.大气散射作用D.大气反射作用3.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可达300多摄氏度,主要是因为()A.月球的自转速度快B.月球公转速度快C.月球周围没有大气D.月球距离太阳近4.以下关于月球的正确说法是()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B.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是因为月球只是围绕地球公转,没有自转运动C.月球上温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和水的调节与缓冲作用D.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既有高山也有平原5.2016年1月1日星期五元旦(农历十一月廿二),当天晚上的月相大致是()A.B.C.D.6.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7.地球上将发生我国可见的月偏食现象,届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为()A.B.C.D.8.中国计划在今年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人类在地球上观测不到月球背面是由于()A.月球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B.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C.月球的公转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D.月球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9.从美国西部时间2017年8 月21 日上午9 时零5 分开始,一条宽度约70 英里(约113 公里)的日全食带贯穿美国的11个州。

此时,如图中日、月、地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10.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是由日、地、月三者位置所决定的.当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而且()A.地球位于日、月之间,会出现日食现象B.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会出现日食现象C.太阳位于地、月之间,会出现月食现象D.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会出现月食现象11.日全食产生时,日月地三者的关系是()A.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B.太阳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C.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D.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二.填空题(共1小题)12.月球的运动特征:月球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三.解答题(共3小题)1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前段时间,一条消息“2012年12月21日(农历初九)有日食天象,届时将有灾难发生”广泛流传,令很多人不知所措.事实证明,12月21日并没有日食现象发生.(1)日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除日全食以外,还有、(2)日食必定发生在(填月相),但并不是每个月该时期都能发生日食现象,请在月相变化示意图中画出12月21日月球的大致位置,并据此解释12月21日不可能发生日食的原因.(3)12月21日这一天,月球升起的方向是,原因是(4)这天月球升起的时段大约是A.6:00﹣8:00B.12:00﹣14:00C.18:00﹣20:00D.24:00﹣2:00.14.农历己丑年十一月初七是北半球冬至日,读图回答:(1)这一天,月球运行至图中A、B、C、D四处中的处附近,当天的月相是,我国东部沿海将出现(大或小)潮;(2)一周后,月球将运行至图中字母处附近,当日天气晴朗,未出现月食的原因是不在同一平面上。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球与月相》教案(重点资料).doc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球与月相》教案(重点资料).doc
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 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2、因此四季的形成最终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三、二十四法,即农历
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组成部分,农历属于阴阳历。
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分。
四季与月相
课题
2.2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 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 的生活互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地球作公转(板书)。
地球公转特点: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且与赤道平面倾斜的角度为66.5°。

华师大七上科学2.3月球与月相

华师大七上科学2.3月球与月相

(朔)
(望)
新 月
上 弦 月
满 月
下 弦 月
月相规律
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八 的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 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 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
月相变化规律: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 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 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最显著的特征:环形山
山脉和高原 明亮部分是:
阴暗部分是: 广阔的平原和低谷
月球质 量小, 引力约 为地球 的1/6
昼夜温差大
无大 气, 不能 传播 声音
无大气保 护,陨石 撞击月球 表面形成 环形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球是一个 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 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阿 姆 斯 特 朗
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二、月球的运动:
1、公转:自西向东,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 自转:自西向东 2、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等,因此看不见地 球背面,周期为27.3日。 3、月的定义: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 的时间计量单位叫“月”。 公历中,一年分12个月,每月有28日,29日, 30日和31日四种。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三、月相
1、月相:月球相貌的变化 2、月相要经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变化。 3、新月:又称“朔”,指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月球暗的,月亮隐没不见--------发生在农历初一 满月:又称“望”,指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月球亮的一面正对地球,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发 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朔望月: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叫 朔望月。 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1朔望月=29.5日。 我国传统的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7.3《月球与月相》(共26张PPT)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7.3《月球与月相》(共26张PPT)

观察月相时,要面 南 而立。
朔望月:
凸 月 满月 望
凸 月
残 月
下弦月
上弦月
蛾 眉 月
朔 新月
朔 新月
“朔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从“朔到朔” 或者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我国的农历就是 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的。1朔望月=29.5日。
写出下列月相的名称及其发生的时间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朔(新月) 初一
活动一:画出你见到过的月 月相:
新月
看到月球的相貌的变化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新月
蛾眉月
凸月
凸月
残月
(朔)
(望)
活动二:探究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成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西
活动三:
模拟月球的运动观察月相 变化,探究月相特点
活动三:
月相
模拟月球的运动观察月相变化,探究月相 特点
上弦月 初七、初八
望(满月) 十五、十六
小强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 亮应该是图中的( A )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绕 太阳的公转运动使日、地、月三者 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早就了月的 阴晴圆缺,也形成了两种非常神奇 的天文现象————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日食形成的原因
---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
新月(朔)
月全食
月偏食
月食成因
满月(望)
---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
A
A区域---月食
日食 日地月位置 农历时间 相对应的月相
日——月——地 初一 新月 日全食、日偏食、
月食
日——地——月
十五、十六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E
小潮
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我省有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暴涨潮,主要 是由于潮流沿着入海河流的河道溯流而上 形成的。当潮流涌来时,潮端陡立,水花 四溅,象一道高速推进的直立水墙,形成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
壮观景象。
西
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 用:一是月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 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在它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在向着月 球的地方,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大于离心力,引力 起主导作用,此时出现高潮;在背月的地方,离 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也形 成高潮。因此在高潮带之间的广阔海域,由于海 水流向高潮区,水面下降,相对出现低潮。因为
本节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 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3、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1、抓住晴天机会,安排学生在农历月初的傍晚开
始连续观察月相,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 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 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介绍月相产 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3、充分利用本地地理资源——钱江潮的实例,
说明月球引力对地球人类的影响。
北 东 南 北 上中天 东 南 东升 东 西
西

西
“东倒西歪”
南 地球自转方向
西落
西

西
观察实践(农历前半月)
每晚黄昏时分 再过12小时呢?
初八
十二
初四
十五
东 南
初一 不可见
西
观察实践(农历后半月)
每天清晨时分
廿三
廿七
十九
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就称为“月球引潮力”。
西
地球自转方向

除了月球引潮力以外,太阳对地球也有引
潮力。虽然较前者小得多,但其力学过程都是
一样的。因为天体运动都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所以在月球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这海洋潮汐
就很有规律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时,太阳, 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 大潮 两者的合力最大,此时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因此这会使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到了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太阳、
三十 不可见 东 南
十六
西
观 察 月 相 变 化 的 规 律
思 考 月 相 变 化 的 原 理

《评测》P示的日地月三者位置时的月相。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 的月面面积将逐渐 缩小 。 (3)画出约七天后的月相。
东 东 西 东 西 南 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