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为何至今没人跑进10秒
苏炳添励志故事:征服十秒天垫的小个子黄种人

苏炳添励志故事:征服十秒天垫的小个子黄种人坚持才是王道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
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
”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
”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
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
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
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
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
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
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
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
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
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学习体育两不误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
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
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
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
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
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精选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篇1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最终还是来了。
对苏炳添来说,创历史地进入到百米飞人大赛的决赛了,更加重要的是,半决赛他的成绩是第一位的,所以也是出现在黄金跑道第六道,也就是说,苏炳添出现在百米决赛的C位上。
这样的现实,证明了苏炳添的速度与实力。
这样的苏炳添,最终也是获得第六名的成绩。
不得不说,很是炸裂了。
对苏炳添来说,这一天内2次跑进10秒大关,这绝对是一个奇迹了。
半决赛的舞台,他跑出个人和亚洲最好的成绩,9秒83,比此前的个人记录、中国记录和亚洲记录,都是要好很多的。
这样的苏炳添,也是厉害炸了。
作为体育迷,对于这样的苏炳添,也是纷纷感叹:苏神。
虽然,最终的苏炳添并没有获得奖牌,但第六名的成绩在中国田径的历史上,足以载入史册了。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怀念刘翔,直言他是中国田径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这样的说法,还是很客观的。
对体育迷们来说,这时候才知道刘翔的厉害,才知道刘翔的不容易。
刘翔的存在,几乎是黄种人的传奇故事了。
对于这样苏炳添,人民日报也是直接点赞:“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
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
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
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
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这样的点赞,还是很直白的。
对人民日报来说,他们的点赞,是至高无上的一种肯定。
这样的肯定,或许没有太多物质上的东西,但绝对是最大的认可。
对很多人来说,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认可,但对多数人来说,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足够的机会。
苏炳添事迹素材对黄种人的刻板印象

苏炳添事迹素材对黄种人的刻板印象短跑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为古老的竞赛项目之一,早在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出现了短跑比赛。
博尔特、约翰逊、刘易斯、加特林和欧文斯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短跑明星,他们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人类。
不过,这些短跑明星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黑人。
黑人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的成绩一直要优于其他肤色的人种。
黄种人跑不过黑种人的刻板印象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中,被一道红色闪电以9秒98的新纪录彻底改变。
而这一道红色闪电就是我们国家的著名田径运动员,“亚洲飞人”苏炳添。
惊人的短跑天赋1989年,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为他出生时正是炎热的夏季,家中又新添了一位男孩,于是父母为他取名为苏炳添。
苏炳添的家庭有着运动员的基因,家里的几个表兄弟中,有五个都当了运动员。
苏炳添的天赋是在田径上,他个子矮,但肌肉却十分结实,从小就充满活力,有用不完的力气。
玩耍时总是上蹿下跳不嫌累,表现出了其他孩子的体力。
苏炳添的身体很结实,基本没生过什么病,从小就没让父母发过愁。
但当苏炳添到了上学的年纪后,父母就一筹莫展了。
苏炳添在学校还是习惯像以前玩耍一样,到处乱跑,让老师们都感觉到很费劲。
老师们在家长会中告诉苏炳添的父母:“孩子太好动了,管起来实在费力气。
”苏炳添的父母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在家中教育孩子,希望他能好好读书。
可苏炳添的天赋不在读书上,而是在运动中。
每当坐在教室上文化课时,苏炳添就如坐针毡,怎么也没法静下心来听讲,下课铃声一响就会跑出去和同学们玩耍打闹。
每当到了活动课,苏炳添总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一个,优秀的体力总是吸引老师的注意。
长大成才后的苏炳添回想起儿时读书的时候,总是对班主任罚跑步一事记忆犹新。
那是2003年的一节课堂上,当时的他像平日里一样,下课时玩耍打闹,上课时睡觉休息。
只是这次,他被巡视的班主任看到了。
班主任见到苏炳添在课堂上睡觉非常生气,一定要让苏炳添叫家长到学校。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材料范文800字10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材料范文800字10篇每一年,《感动中国》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带来一种启示、一种力量。
今晚,谁将让你落泪,谁将动你心魄。
感动中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材料范文8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苏炳添事迹篇1北京时间__年__月1日晚,年近32周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半决赛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亚洲纪录。
作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这一夜,他“苏神”的绰号被更多人知晓。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炳添的人生,远比比赛还要精彩。
“飞人”“9秒98”、“9秒83”,东京奥运会像一场梦——“飞人”苏炳添终于圆梦东京。
半决赛起跑前,他摆出了“拿捏”的手势,几秒后,他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赛后,他说自己只是想进步一点点。
看似“凡尔赛”,但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长磨炼。
常年的训练比赛,带给他一身伤病,苏炳添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却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赛场。
2018年两次跑出9秒91的苏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锦赛后,便遭遇了18个月的伤病困扰,腰伤新愈,又添肩伤。
这个永远追求速度的身体,跑得过对手,却跑不过伤病。
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长达13个月没有比赛。
种种困难之下,身为“超龄”老将,他仍笑着说“我真的还可以再跑。
”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一步步靠近奥运梦想,最终,苏炳添站上了奥运决赛的起跑线。
“苏教授”赛场下的苏炳添,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暨南大学,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学生们叫他“苏教授”。
个人的实践是他宝贵的教学素材。
2018年4月,苏炳添被正式聘任为暨大副教授,他还曾利用国家队休整时间回校,教学生们热身与短跑的技术。
或许下一次“苏教授”回到学校,可以给学生们讲讲站在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赛场的心得体会。
今年,他带的第一拨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而“苏教授”自己仍未停下求学步伐。
【励志故事】苏炳添:输了冠军,却赢在每个0.01 秒的进步

【励志故事】苏炳添:输了冠军,却赢在每个0.01 秒的进步【励志故事】苏炳添:输了冠军,却赢在每个0.01秒的进步苏炳添:输了冠军,却赢在每个0.01秒的进步存有一个人,屡次出席世界百米跳远大赛,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很少忽得头筹,貌似赢了比赛,却凭着每个0.01秒的进步,缔造了9.99秒的成绩,沦为第一个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他就是我国优秀短跑选手苏炳添。
苏炳添,1989年出生广东,从小就整体表现出来了较好的运动天赋。
2021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出席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就以11秒72的成绩夺下第一,沦为轰动一时的“yuanzhiwo少年”。
之后他又被选拔进了省队、国家队,成绩突飞猛进。
202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周伟保持13年之久的全国纪录。
之后的两年,苏炳添一直雄踞中国男子百米第一的宝座。
而对于这些成绩,苏炳添并没深感满足用户,因为他必须向国际水平进军。
2021年5月6日,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04夺冠,但因比赛超过了国际田联规定的赛场顺风速上限,成绩不被认可。
但此次初试锋芒,让他信心倍增。
同年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晋级半决赛,但在8月6日的半决赛中,他却只跑了10秒28,无缘决赛。
苏炳添有些失望,但又有些心安理得。
他宽慰自己:我已经天下了最小的不懈努力,做为黄种人,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极好了。
随后,他的训练松懈下来,但很快就尝到了不进则退的苦果。
2021年4月,队友张培萌在全国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04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
同年8月11日,张培萌又在莫斯科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创造了10秒整的黄种人最佳成绩。
这让苏炳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队友们都在进步,而自己得过且过,苏炳添愧疚万分。
他说自己:机会总是怜悯那些存有准备工作的人,只有充份挖掘潜力,就可以迎头赶上,哪怕每次进步0.01秒,也就是胜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5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篇120XX年的时候,有人说苏炳添只能止步于10秒06,但是他却用行动,让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啪啪打脸。
20XX年5月31日,黎明破晓时分,国际田联男子100米的决赛场上,凭借9秒99的成绩,苏炳添让世界震惊,他战胜了日本名将伊东浩司,跑赢了国内名将张培萌,成为“中国小飞人”,那一年,他26岁。
面对媒体采访,他说:“曾经有人认为10秒06是极限,但是我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打破极限是我的追求”。
黄种人想要在100米短跑项目上,突破10秒有多难呢?这么说吧,目前整个亚洲,只有三个人能做到,而苏炳添,是整个亚洲跑得最快的那一个。
职业选手,因为训练过度难免受伤,苏炳添也曾经因为腰部受伤,缺席全国田径锦标赛。
那时候,他曾经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达到终点了,甚至开始联想自己退役后,是否要去当教练。
但是不甘心后退的人,必然会重新回到赛场,然而他突然发现,他要面对80多个国内竞争者。
苏炳添坦言,那段时间压力俱增,除了自己一个是80后以外,剩下的全是90后,那个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似乎老了。
但是挑战体能与年龄的限制,也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28岁那年,苏炳添对自己说:“不要因为28岁就跑不动了,而是看看自己还想不想跑,如果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伦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的时候,苏炳添旁边的对手就是飞人博尔特,起跑20米的那段赛程,苏炳添居然能跑在他的前面,当时他高兴极了,但是没想到这是博尔特的战术,后来居上的博尔特,让苏炳添意外不已。
这场PK下来,他开始总结经验,找自己的洋教练兰迪先生,分析原因。
兰迪教练有一套电子分析系统,可以用电子模型打造出跟选手一样的状态,根据这个模型的身姿状态,总结出选手的失误在哪里,再进行有效的调整。
苏炳添发现,自己的爆发力虽然比博尔特要强一些,但是只能赢过他20米的距离,所以他重新进行了调整。
另外,膝部抬起过高,也会浪费体力,影响速度,纠偏举错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套正确的比赛方法。
苏炳添的励志事迹

苏炳添的励志事迹苏炳添的光荣事迹篇一在20__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短跑运动员,他拼尽全力,仍未登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个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
他的名字在赛后轰动世界,是继刘翔之后,又一个封神的中国田径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短跑英雄,却是一个超期服役的80后运动员,甚至几次想打报告退役。
不过幸好虽然伤痛、年龄等因素让他在训练中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在短跑之路上,他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苏炳添,198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镇,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古镇镇特别重视田径运动,经常在村子里举办比赛,比苏炳添大9岁的表哥就是村子里的短跑冠军。
苏炳添和表哥的关系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追逐玩耍,有时候,苏炳添比表哥跑得还快。
上学后的苏炳添真正接触田径运动还是在初中,看着学校田径队员的专业训练,苏炳添也想加入。
无奈苏炳添个子低,达不到入队的标准,被教练拒绝了。
为了加入田径队,苏炳添给教练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以1米5高的身材,向上跳跃后可以摸到2米9高的门板。
教练惊讶到合不上嘴,随后如获至宝般地接收了苏炳添。
县城的体育学校,训练条件实在有限,连最基础的训练设施都不完善,现有的设备也都是破破烂烂。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炳添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每周六日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累。
经过教练专业的指点,苏炳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体能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在学校、村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这也为苏炳添日后成为“飞人”打下坚实基础。
苏炳添励志事迹篇二20__年3月19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都站,苏炳添在60米预赛中跑出6秒56的好成绩,将另一名广东运动员温永毅在20__年所创的6秒58全国纪录提高了0.02秒;决赛又以6秒59获得男子60米冠军。
4月24日,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肇庆站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45夺冠。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快,为亚洲人跑进十秒

快,为亚洲人跑进十秒!很多人把足球比作“体育之父”,把田径比作“体育之母”,而在田径运动所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中,百米决赛则是一个最刺激、最尖端、最引人关注的项目。
我们经常看到,站在世界顶级百米决赛跑道上的8位选手,多为清一色的黑人——黑人选手的体型是那么令人羡慕,他们在赛场上又是那么耀眼,就像是一匹匹狂奔的快马,威风、漂亮,给人以极大的惊喜和由衷的赞叹!中国人能挤进百米决赛的赛道吗?这其中的差距究竟是多少?现在答案出来了:差距是0.001秒!在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小伙子突然在世锦赛上亮相:在百米跑半决赛中,他以10秒00的成绩,成为在世界大赛上跑得最快的亚洲人……中国飞人横空出世8月12日凌晨,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记住了那个在百米赛道上跑出了10秒00并打破全国纪录,却与决赛失之交臂的中国短跑选手张培萌!前上海田径队总教练林民伋认为:未进决赛前8有点遗憾,然而,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男子短跑来说,10秒00的成绩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要知道,在世界大赛中,亚洲选手从来没有人跑出过10秒00的成绩。
6年前,卡塔尔“归化”黑人选手弗朗西斯(原尼日利亚籍)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9秒99的亚洲新纪录,但是他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却从来没有突破过10秒00。
因此,张培萌的世锦赛之旅,被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田径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镜头回放至8月12日凌晨,世锦赛百米飞人大赛半决赛。
按照赛事规则,小组前两名直接进决赛,余下选手里选择最快两人一起进入决赛。
第二组比赛开始,张培萌登场。
当时,他被安排在中间的第四道,两位牙买加选手拜利·科尔和阿什梅德在他两边形成夹击之势。
欧洲冠军勒马特雷排在第6道。
第一枪出现意外,但裁判组只给了有抢跑嫌疑的加拿大人斯梅利一张黄牌,没有直接罚下。
第二枪顺利出发,张培萌前半程相当不错,他紧跟两位牙买加选手形成并驾齐驱之势!但后半程张培萌开始落后,而起跑糟糕的勒马特雷也紧跟上来,几名选手闪电般先后冲线!这一小组由于竞争激烈,成绩相当突出,两位牙买加选手在张培萌的刺激下,都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阿什梅德以9秒90获得小组第一,科尔以9秒93列第二,英国选手达绍鲁以9秒97列第三,张培萌和勒马特雷都跑出了10秒00!那么,谁将排名靠前呢?仅凭肉眼无法判断,最终,通过电子仪器的精密计算,张培萌排在了第五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评论:黄种人为何至今没人跑进10秒新闻背景:10秒整!8月11日,在俄罗斯卢日基体育场,2013年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上,张培萌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同时也追平了1998年日本选手伊东浩司创造的黄种人百米最快纪录。
但仍以千分之一秒之差排名半决赛总成绩第九,遗憾无缘决赛。
赛后,张培萌哭成了泪人,心情久久不能释怀。
白种人也就有一个人能跑进10秒但是,张培萌其实已经创造了历史。
自1984年以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不仅全是黑人,而且全是西非裔黑人。
迄今为止跑进10秒的89个人,只有四个不是西非人种,其中一个纳米比亚的弗兰克·弗雷德里克斯(1991年首进,个人最佳9.86),一个犹太和澳大利亚土著混血的帕特里克·约翰逊(2003年,个人最佳9.93),一个津巴布韦的马库沙(2011年,个人最佳9.89),还有一个白人。
这个目前唯一一个跑进10秒的白人就是小组赛跑进前四赢过张培萌的那位法国选手勒梅特里(C-Lemaitre) ,1990年出生,目前个人百米最好成绩为9秒92。
在历史上最好的500个百米赛跑成绩中,只有6个不属于具有西非血统的运动员。
不同种族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天赋?以欧美左派的“政治正确”的观点看是不存在的,甚至这个问题也是不应该被讨论的。
但是,看一看在历届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站着的选手,除了黑人外能有几个其他种族的人?唯一的例外,大概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由于美国等依靠黑人选手的西方国家的抵制,四位白人进了男子100米决赛,并获得金牌和铜牌。
但1984年奥运会以后,进100米决赛的都是一色的黑人。
从1999年塞巴斯第安·科保持了18年之久的1000米世界纪录被打破以后,从100米到马拉松(包括接力、跨栏、障碍赛),所有世界纪录全是黑人所保持。
刘翔破110栏世界纪录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但即使这个特例现在也成为了历史。
种族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构建吗?如果“种族”这个概念不存在,科学是不会发明它的。
种族也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或遗传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划分时可以根据外在特征、基因、以及自我认同为标准。
种族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构建,因为它使我们能够在群体的水平上分析人类的不同。
不带偏见的人都承认,黑人在运动上具有天然优势,因为他们具有“卓越的运动基因”。
不过,要细分的话,体育迷应该都知道长跑冠军都出自东非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
但相应的,垄断世界短跑的美国及加拿大黑人、牙买加黑人,则很少有人直观的认识到,由于奴隶贩卖导致的人口种族大扩散,他们都是西非奴隶苦工的后代,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用今天美国“政治正确”的语言来说,必须得说成非洲裔美国人和非洲裔加勒比海人,或者至少用科学的语言说成尼格罗人种)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些体育现象,诸如牙买加黑人短跑健将、肯尼亚马拉松选手、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员等,都是受来自于西非和东非祖先的高性能体育基因的影响。
目前,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将原生非洲大陆上的黑色人种群划分成两大类型,一是肤色深黑的苏丹族系(这个苏丹是种族,不是指现在的苏丹国,苏丹人反倒有相当一部分是黑白混血人),二是肤色浅黑的班图族系。
两者在非洲的分布大致以赤道为界。
苏丹族系主要分布在西非到中非,特点是肤色纯黑;班图族系居赤道以南,特点是肤色浅黑。
如南非的黑人领袖曼德拉大家比较熟悉,其肤色就不是很黑,因为南非黑人属班图族系。
此外南部非洲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族群:俾格米人和布须曼人,虽通常归入班图族系,但与其它黑人区别较大。
严格意义上说,布须曼人应该属于棕色人种,有人称之为黑矮人,这是比其他肤色更为古老的人种。
而在苏丹族系的北缘,还有库希特人和曼丁戈人等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地处北非阿拉伯区和西非黑人区之间,撒哈拉沙漠的周边,这里历来是文化和种族交融的走廊,因此他们的血统混杂有白人的血脉,相貌自然融会各种族之长:塞内加尔是非洲出了名的美人窝,而它的邻国马里则以盛产高大威猛英俊汉子著称,埃塞俄比亚也同样号称美女之国。
近些年来明眸皓齿、腰肢纤细、长腿翘臀的非洲裔国际名模,大多出自这里。
由于黑白混血的缘故,她们的皮肤颜色较淡,鼻子挺直,长着一双多情的柳眉大眼,皓齿明眸,整体轮廓相当欧化,嘴唇不外翻,头发可以很长,而不是卷曲盘旋在头上。
因此,近年来赴北非生活工作的中国男子,往往有与“黑珍珠”们通婚的——扯远了,打住打住。
正如黄种人分为东亚、东南亚、通古斯、印第安等多种差别甚大的族系,族系内部还细分为汉族、大和族、朝鲜族、蒙古族等一样,非洲黑人的内部人种族系划分也是非常繁多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罢了。
基因中的天赋:黑人运动员不可超越的优异实际上,非洲族裔在体育运动中的惊人表现主要集中于苏丹族系,也就是非洲西海岸黑人的后裔,俗称的西非人种。
他们在速度类项目中的惊人表现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在体质人类学看来,西非黑人拥有极佳的身体条件和特点:脂肪少,肌肉组织发达,骨密度更强。
躯干短,四肢长,两臂伸长与身高之比超过其它人种。
同时上肢手大臂长,下肢大腿粗、小腿细,关节的伸展范围大,臀部普遍翘起等等。
首先,小腿长对跑步有利,能够使肢体末端获得更大的线速度,有利于蹬地,而弹地后迈出的步伐更大。
其次,黑人肌肉组织发达,肌纤维较长,收缩伸展力量大,另外,臀部上翘使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增加,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
而且腿部跟键长,肌腱的反射速度快。
因此先天上他们的冲刺和弹跳能力较强。
尤其是黑人的脚部结构也与其它人种不同,跟骨大,足弓高,加之脚底厚实,肌肉发达,使整个脚犹如一双富有弹性的靴子。
据科研测试,黑人选手的脚底屈肌爆发力可达150~200kg,而其他族裔选手只有50~100kg左右。
黑人的弹力竟比其他族裔高出3~4倍,脚蹬地后的支撑反作用力大得多,脚接触地面的时间更短。
因此,黑人在田径场上尤其是短跑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高仅1.52米的黑人男孩居然也能扣篮,让替补席上的白人看傻了眼。
西非裔黑人一个生理特点更加无敌:黑人血液中的荷尔蒙,也就是睾丸酮含量较高,比白人和黄种人高出约3%——19%。
睾丸酮有利于促进合成代谢,增加肌肉,减少脂肪。
所以他们的力量更大,动作更快,快速收缩的肌纤维和无氧代谢相关酶的比例更高,能够产生更强的爆发力。
这就相当于黑人运动员终身服用了兴奋剂,体力上的差距一开始就有了,是一种典型的“不平等”。
这使他们在球类、田径等项目上占尽绝对优势。
当然,黑人运动员并非是所有项目的全能冠军。
在某些运动项目中,他们也存在着劣势。
比如在高水平的国际游泳比赛中几乎见不到有黑人运动员出现,因为黑人的骨骼密度大于其它人种,而脂肪却少于其它人种。
到了水中,黑人需付出比白人更大的气力才能解决自己身体上浮的问题。
比重大,浮力小,这也是黑人运动员无论男女在游泳方面成绩甚微,不如在其它体育项目中声势显赫的原因。
而在举重、体操等项目上,黑人也处于劣势。
比如黑人选手在举重时,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是不利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就大大不如黄色人种,因为黄种人的体型大都为圆筒体形,易于举重发力。
长跑:万分之一人口涌现五分之一世界级选手短跑属于西非裔黑人的垄断领域,中长跑则是东北非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两国的绝对统治地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肯尼亚选手。
在5000和10000米的最好成绩中,他们垄断了一大半。
在马拉松中,他们更是世界霸主。
每年都有几十位肯尼亚选手跑出2小时13分的成绩。
而能突破这一大关的白人和亚裔选手,在历史上只是凤毛麟角。
再细致地考查肯尼亚运动员,其一半的世界级选手,也就是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顶尖选手,都来自Kalenjin县的Nandi地区。
这个县的人口总数只有300多万。
Nandi地区50多万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2%,在67亿的世界人口中还占不到万分之一。
不到万分之一的人口中涌现了五分之一的世界级选手。
如此奇特的“卡伦金现象”,单纯的文化、地理等因素都说不通。
比如,有人说那里的人穷困落后、每天上学要跑几英里,再加上高原的环境,大家认准了靠长跑脱贫而拼命训练等,听起来头头是道。
但以世界之大,具备这些因素的地区多得是。
怎么别的地区无法创造这样的奇迹?最有信服力的解释还是基因。
一系列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揭示出,这一地区的居民是游牧部落。
在这个封闭的地区,他们的基因库基本上保持完整。
这个部落的基因在长跑上有特别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东非和西非,为何呈现如此之大的运动特征差异?基因的外在表征首先体现在,东、西部非洲人体格的特点不同:西非裔的短跑明星们身材高大,四肢修长,传奇的肯尼亚长跑健将则都身材瘦小,体重一般在50到60公斤之间,四肢的重量更轻,尤其是他们的小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细得让人担心随时有折断的可能。
由于身体结构上的优势,东非人摆动四肢所消耗的能量较少,这就是问题的第一步。
与这些外在的特征相比,东、西非人在身体上更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肌纤维的类型不同。
在擅长于中长跑的东非人的肌肉中,90%以上为慢收缩型肌纤维(Ⅰ型,俗称白肌);而西非人的肌纤维则有67.5%以上属于快收缩型(Ⅱ型,俗称红肌)。
白肌含有更加致密的毛细血管网,周围被许多线粒体包围,以白肌为主的人耐力更强;红肌含有更多的糖,以及在进行无氧呼吸情况下产生能量所必需的酶,以红肌为主的人属爆发型选手。
此外,东非黑人长期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非洲高原,造就了这一人种的吸氧能力、心肺功能明显优于其他人种。
他们的大肺活量在耐力项目中独领风骚。
尤其是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600万以上,比其它人种高出100-150万。
红细胞多,血红蛋白的含量就高。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供给组织,以氧化能量物质,并释放能量供身体活动需要。
人体在运动时,血红蛋白有增大供氧量和排出体内代谢物乳酸、二氧化碳的作用。
血红蛋白多,血中乳酸盐的积蓄比较缓慢,在吸入同样氧气量的情况下,他们实际上能够多实现10%的奔跑距离。
这也被认为是肯尼亚人更能够耐受长途奔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运动医学的深入研究之后,科学家又进一步发现,耐力运动与人的心肺功能有关,更与神经内分泌对体温的调节有关。
黑人身体的辐射散热功能优于其它人种。
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体内环境便无法正常运转,电解质平衡的破坏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所以黑人的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
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
而在高温中(76.50℃)停留15分钟后,黑人的流汗量是白种人的一点五倍。
研究结果显示,黑人宽厚的嘴唇、短而粗的鼻腔、发达的汗腺都有利于散发体热调节体温。
而且,黑人血液而粗的鼻腔、发达的汗腺都有利于散发体热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