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与实践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一 、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重庆就是位于我国中部腹地最大的山地城市。
重庆都市区位于辖区西部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城市依山傍水,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都市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贯穿全境,两江环绕,山水相间,道路依山就势,自由伸展,建筑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受山体和水系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呈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形象呈现出鲜明的“山、水、城”交融一体、大气而磅礴的立体城市特色。
将高层建筑分类,产生两个制高点至2020年的建设面积安排,以自然的地理条件为准在新世纪,重庆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将重庆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
”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将发展到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820平方公里。
重庆因水而兴,因商而盛,两江滨江地区是新时期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两江汇合口的“金三角”地区将建成面向西部地区和重庆市域的城市中心,同时也将成为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重要展示区。
为了塑造重庆城市中心的未来形象,重庆市先后完成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江北城城市设计、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
三面环水,一面通陆。
规划范围面积为9.47平方公里,岸线长约14.3公里。
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城市夜景渝中半岛是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典型代表,同时渝中半岛又是重庆城市发祥地和城市商贸和金融中心,但是随着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筑物遮山挡水现象频繁出现。
传统城市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中自然山水与城市的和谐关系受到损伤,城市的很多特色和个性正在逐步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塑造重庆独特的城市形象,“显山露水”,体现“山城”、“江城”的个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基于心理学基础的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以观音桥商圈步行系统规划为例

因素 很 多 , 主 要 包括 步 行 空间 的环 境卫 生 、 醒 目的引 导 江 北 区观 音桥 位于 重庆 渝 中 半 岛和 北 部地 区 的几 设施 , 优 美 的沿街 景观 等 。在步行 系 统规划研 究 中加 强 何 中心 , 是传 统 的商 贸 繁华 区域 , 是重庆 市 人 民政府 确 对 人性 化 的考 虑 , 注 重 细 节 景观 处 理 , 真 正做 到“以人 定 的五 大 商 圈之 一 , 是 江 北 区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中心 和 为本 ” 的步 行空 间环境 。
一
大 ,其 中人 流量 最 大为 建 新北 路人 行天 桥 ( 泰 兴 电脑 城) , 双 向人流量 达到 了 5 0 3 0 p / h 。由于地形 原 因和 其他
2 . 3 行人在步行空间里寻求安全性步行心理 圈 再 提
升—— 以太 阳谷 、 超 大 型新华 书 城 、 百脑 汇等 为 龙头 的 行 人 在街 道 行 走 时 , 会 有 意 无 意靠 近 围墙 、 柱列、 5 0 0万 m 的“ 一心 四片 ” 商 圈核 心 区。 ‘ 树列 、 栏 杆扶 手 等 , 因 为这 些 物 体 可 以提 供 依 靠 感 , 以 4 . 1 观音桥 商业中心区现状步行特点 至 靠 近 他 们 可 以减 少 自 己被 注 意 和 自 己要 关 注 的 范
施人 流 量差 差 异较 大 ,人 行天 桥 的通行 压 力差 距 也很
庇 护感 。
3 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城 市 商业 中心 区在地 理 位置 上 的优 势 ,使 城 市 中 心 区交通 便捷 、 可达 性较 好 , 吸 引着 相 当数 量 的居 住人 口和 商业 、 文 化 活动在 这 里聚 集 , 公共 空 间与 公共 生活 同样 的丰 富 多彩 , 中心 区是城 市 中最 有 活力 的地 区 , 是 城 市 的魅 力 所在 。重视 中心 区步行 空 间 、 环境 的开发建 设, 并在 城 市 设 计 过 程 中逐 步 实 现其 整 体 化 、 系 统化 , 最 终形 成 步行 系 统 。城 市商 业 中心 区 的空 间形 态 是多 种 多样 的, 建 立 中心 区步 行 系统 , 旨在 强调 各个 空 间形 态 之 间或 者各 个 活 动 场所 之 间 的联 系 和 相 互 作用 力 。 个好 的步行 系 统 ,是深 入 地 区空 间 网络 内部 的主 线 和 脉络 , 以其清 晰 、 明确 、 整体 的空 间联 系机 制 , 促进 形 成 从局 部 到全 局 的 中心 区整 体空 间格局 ,并协 助营 造 出符合 人们 行 为心 理 和地 域 、 文 化特 色 的空 间环 境 , 帮 助 人们对 城 市地 区整体 空 间意象认 知 的一致和 延 续 。 商 业 中心 区步 行 系统 要 与 区 内的城 市 交通 网络 形 成对 应配 合 的密切 关系 。主要 包括 : 步行 体系 与 区 内主 要 交通 站 点直 接相 连 , 与 公交 站 点密 切 结合 ; 步 行体 系 各个 接 口与停 车场 有 便捷 的联系 :步行 体 系及 其各 换 乘 点与 中心 区 内人群 的 出行模 式 、流 量 分布 相 一致 等 等 。其 中 , 最重 要 的还是 要充 分 了解 中心 区 的整体 交通 状 况 以及特 殊 性 ,协 调好 各个 交 通方 式之 间 的组织 关 系。 使 之 符合 中心 区未 来发 展 的需 要 。其 次 , 商业 中心 区 内建 设步 行 系统 后 ,一 方面 由于某 些路 段 封 闭 了机 动车 交通 专 供行 人 使用 ,机 动 车 可利用 的道 路面 积 减 少; 另一 方面 步行 街 吸 引 了更 多 的客流 , 客 运 交通 量增
山地城市剖面分析方法的探微求真——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

山地城市剖面分析方法的探微求真——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Analysis Method of Mountain City Profile:Taking Chongqing Yuzhong Peninsula as an Example朱梦源 Zhu Mengyuan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7)11-0076-05 收稿日期 2017-06-26摘 要 该文基于城市形态学的观点,借助建筑学上的剖面概念, 将其应用到城市尺度的形态分析和空间解读上, 试图探索山地城市设计新思路。
该文以重庆十八梯—民权路解放碑—洪崖洞历史保护区段为剖面线,并以其覆盖的城市区域作为研究范本,采用网状体系的方法,对连续山地城市剖面上各个地段的空间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进行分析,针对重点区段的空间建设进行原型提取,为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 类型学 城市剖面 山城 分析研究 设计方法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morphology, we focus on urban scal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space research by emplo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ity profil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on mountain city. Taking Chongqing eighteen ladder-Minquan road liberation monument-Hongya hole historical protection as the profile line, selecting surrounding areas as the research model, using the mesh system method, we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humanity system of the sequential city profile, we also make a prototype extraction for the key sections' spat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rban design with regional features.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City profile, Mountain cit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sign method1 研究动因目前研究城市形态的思路大都是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角度入手,两种方法都是从平面的角度出发,如分析图底关系,但是城市现存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仅从水平角度去解析难免具有局限性。
特种兵旅游重庆游玩攻略

特种兵旅游重庆游玩攻略第一天:渝中半岛探索上午:抵达重庆,首先来到渝中半岛,欣赏重庆的城市风光。
可以到洪崖洞感受重庆的特色建筑,还可以到解放碑步行街逛逛商场和小吃街。
中午:尝试重庆的著名火锅,如大龙凤、小天鹅等。
下午:参观李子坝轻轨站,欣赏轻轨穿楼的景象。
之后可以前往鹅岭公园,俯瞰重庆的美景。
晚上:在朝天门码头乘坐游船,欣赏两江四岸的夜景。
第二天:南岸区与江北区游览上午:前往南岸区的南山风景区,欣赏南山美景,并参观南山的泉水鸡。
中午:在南岸区的江湖菜一条街品尝重庆特色江湖菜,如毛血旺、酸辣粉等。
下午:前往江北区的观音桥步行街,逛逛商场和步行街。
晚上:在江北区的小郡肝串串香品尝重庆的串串香。
第三天:九龙坡区与璧山区游上午:前往九龙坡区的磁器口古镇,感受古镇的宁静与历史氛围。
中午:在九龙坡区的蹄花汤品尝重庆特色的蹄花汤。
下午:前往璧山区,参观璧山来凤鱼,这是重庆江湖菜的鼻祖,麻辣鲜香。
晚上:在璧山区品尝当地的烧烤和毛血旺。
第四天:大足区与綦江区游览上午:前往大足区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欣赏大足石刻的壮丽。
中午:在大足区的江湖菜馆品尝大刀烧白等江湖菜。
下午:前往綦江区,参观綦江区的南山风景区,欣赏南山美景。
晚上:在綦江区品尝当地的酸辣粉和毛血旺。
第五天:渝北区与巴南区游览上午:前往渝北区的鸿恩寺森林公园,感受森林公园的清新空气。
中午:在渝北区的火锅一条街品尝重庆火锅。
下午:前往巴南区的李家沱长江大桥,欣赏长江美景并拍照留念。
晚上:在巴南区品尝当地的串串香和火锅。
重庆的美食丰富多样,景点众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
这份旅游攻略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等待您的发现。
在重庆的五天中,您将深刻感受到重庆的魅力。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交通系统_重庆市解放碑CBD地下交通系统

(4)公共交通设施不足。目前,解放碑 C B D 公 共交通主要有常规公交和轨道 2 号线。由于地面 道路资源有限,现状常规公交不仅对其他地面交 通方式造成影响,而且自身运输功能也得不到充 分发挥。在建的轨道 1 号线、6 号线竣工后,解放 碑 CBD 三条轨道线路及其与解放碑 CBD 重要商 厦之间的人流输送,也是目前交通系统所不能解 决的问题。
4
道路交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年 7 月第 7 期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交通系统
—— —重庆市解放碑 CBD 地下交通系统
杨 进,蔡晓禹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摘 要: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是解决现今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组成 及其对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作用。结合重庆市解放碑 C B D 交通现状评价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定位等因素,提出解放碑 C B D 地下交通系统方案—— —地下车行道路网络、地下快速人行系统。该方案对改善解放碑 C B D 现状交通和城市环境、提升该区 域 的 经 济 活 力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可 作 为 其 它 城 市 发 展 城 市 核 心 区 地 下 道 路 系 统 的 参 考 和 借 鉴 。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系统;解放碑 C B D ;重庆 中图分类号:TU 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09)07-0004-04
重庆“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

智库观察重庆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周 淼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是重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㊂主城区 两江四岸”作为重庆发展主轴,是重庆独特的生态岸线㊁城市的山水走廊㊁景观的风貌窗口㊂通过建立完善的滨江慢行步道系统,保证 两江四岸”滨江空间的可达性㊁开放性和共享性,打造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区域,从而为市民创造诗意的栖居环境,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滨水体验㊂慢行步道(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速度≤15千米/小时)是滨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文将以 两江四岸”中嘉陵江段重点治理提升范围(嘉陵江南岸约14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磁器口古镇;嘉陵江北岸约15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高家花园大桥)为例,总结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贯通的挑战,提出滨江慢行步道规划建议㊂一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慢行步道规划的主要问题重庆主城区 两江四岸”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山水景观特色鲜明,为建设慢行步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建设慢行步道仍存在一些问题㊂(一)嘉陵江水位变化大,部分江滩常年在水下自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以来,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1月至5月为泄水期,水位缓慢下降,5月降至一年中最低水位160米高程;7月至9月进入洪水期,一般年份洪水位达到180米高程,1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4米高程,5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8米高程;10月至12月为三峡大坝蓄水期,水位保持在175米高程㊂在三峡工程蓄排水和汛期的双重影响下,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消落高差达20米以上㊂因此,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 ~6个月,175~180米区域常年淹水7~40天㊂(二)滨江路的建设阻断城市与滨江空间的联系作为城市主干道,嘉陵江两岸滨江路贯通性良好㊁通过性强㊂但由于地形限制,嘉陵江两岸滨江路以高架桥为主,长约22千米,占嘉陵江两岸滨江路总长75%左右㊂滨江路与江面的巨大高差与滨江通道的欠缺导致滨江路只能看江㊁不能达江㊂同时,滨江路高架桥的架设也将内侧城市与滨江空间的步行通道 隐藏”在高架桥下,滨江通道缺乏标识,市民难以发现㊂(三)滨江轨道交通站通而难达轨道2号线渝中区段部分沿嘉滨路布局,沿途有黄花园站㊁大溪沟站㊁牛角沱站㊁李子坝站四个临江站点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从以上四个轨道站点出发,均需要通过标识性弱的曲折通道和梯步,绕行十多分钟方可到达滨江空间,临江站点通而难达的特征明显㊂二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规划慢行步道的建议滨江慢行步道通过串联健身㊁休闲㊁运动㊁交往㊁娱乐㊁购物㊁居住㊁人文遗址等功能场所,构建起完整的滨江步道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滨江空间可达性,也可以提升滨江空间品质㊂(一)分级贯通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特征,结合嘉陵江水文条件与‘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 2030年)“‘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2015年修订)“要求,滨江步道以分时段分季节全线贯通为目标,划分为175米以下,175~185米,185米以上三个区域,以延续重庆立体交通特征,保留特色山水格局㊂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6个月,滩涂以草本和灌木为主,是滨江消落带㊂对于此区域,应尽量保留自然地形地貌㊁保护原生动植物群落㊁维护原有消落带生境,减少人为干扰㊂因此,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是自然式小径,富有生态野趣㊂175~185米高程区域常年淹水7~40天,呈现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是滨江景观带㊂此区域淹水天数较少,但每年汛期易受洪水冲刷,因此滨江步道宜顺应地101重庆行政 2020年第5期形布局㊂禁止在行洪断面内建造构筑物以免影响汛期行洪安全,并减少硬质挡墙等工程措施对原始地形和生态环境的影响㊂总体上营造高低起伏㊁步移景异的慢行体验,构建独一无二的山地城市滨江步道景观㊂185米以上区域位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线以上,可全年通行㊂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适应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体现景观性㊁文化性㊁艺术性㊂(二)结合沿线码头打造亲水广场主城嘉陵江段沿岸有8个货运码头,包括刘家台码头㊁大溪沟码头㊁相国寺码头㊁忠恕沱码头㊁羊角堡码头㊁中渡口码头㊁石门码头㊁庙溪嘴码头㊂根据‘主城区 两江四岸”109公里港口及停泊船舶岸线治理规划(2018 2022年)“,中渡口㊁忠恕沱㊁相国寺㊁大溪沟4个码头将改造为观光航线停靠点,而其他4个货运码头(庙溪嘴㊁石门㊁羊角堡㊁刘家台)将完全退出货运功能㊂与狭窄㊁陡峭㊁常年被淹的嘉陵江岸不同,8处码头平整㊁开阔㊁规整,且均在175米常水位以上,无疑为滨江休闲广场的打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㊁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工程减量㊁生态增量的原则,采用减砼增绿的策略,对硬质㊁空旷的混凝土码头进行大规模生态绿化治理㊂通过搭配嘉陵江消落带乡土植物物种,保证景观能够自然且持久地生长和维护,将嘉陵江沿岸8处位置优越的货运码头转变为绿意盎然的滨水广场㊂(三)优选布局景观眺望点:看得见水㊁望得见山㊁记得住乡愁通常来说,眺望点总是处于山顶㊁超高层楼顶之类的高处,以鸟瞰㊁俯瞰㊁远眺为主㊂而处于低处的嘉陵江两岸则提供了独特的眺望视角与 潮平两岸阔”的视线通廊,同时嘉陵江沿岸优异的山水禀赋㊁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市民提供了山㊁水㊁文化三个类型的景观视线焦点,带来立体山水城市的美景㊂1.望得见山㊂嘉陵江两侧视域范围内主要有南侧的鹅岭-佛图关中部山脊线和北侧的鸿恩寺森林公园两座明显山体,共三处重要眺望对象㊂一是由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㊁轻轨2号线㊁鹅岭公园飞阁构成的展示重庆山城特色的多层次景观;二是佛图关山顶的重庆电视发射台;三是鸿恩寺公园内的鸿恩阁㊂通过选择山景眺望对象和滨江眺望点,控制前景㊁背景及两侧相关区域高度,以保护眺望景观不受影响,构建独特的仰视视线廊道眺望山城景色㊂2.看得见水㊂得益于山城地形,重庆的江边不单可以观水㊁亲水㊁玩水,还可以透过江水观赏重庆的夜景㊂古巴渝十二景中 字水霄灯”描绘的就是江水映照出两岸的灯火,熠熠生辉的景象㊂嘉陵江段最美的 江灯”在洪崖洞,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㊂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㊂”对于此类水景,需要对眺望点㊁视角㊁视线㊁视域和层次进行分析和安排㊂借助于嘉陵江蜿蜒曲折的岸线,除了对岸的眺望点,同一侧水岸也应设置多处眺望点,提供与众不同的景观视角㊂3.记得住乡愁㊂嘉陵江两岸历史遗迹众多,以抗战文化㊁统战文化㊁革命文化为主,沿线有4处传统风貌街区,分别是中山四路传统风貌区㊁李子坝传统风貌区㊁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㊁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有多处近现代工业遗址,如大溪沟发电厂旧址㊁特钢厂旧址㊁嘉陵厂旧址;有多处历史建筑,如周公馆㊁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等㊂目前沿岸历史遗迹大多保持着良好的传统风貌,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㊂除了成为记录重庆历史㊁承载城市情感的视觉焦点,一些历史遗迹与滨江空间直接连通,使得历史文化与江岸休闲空间相融合,增加滨江步道的趣味性㊂(四)增加与城市的连接,彰显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嘉陵江两岸地形复杂,需要延续重庆地上㊁地面㊁地下的立体连接模式,缝合滨江步道与城市腹地㊂首先,针对滨江与城市腹地高差大㊁多层次交通相互孤立的情况,在合适的节点设置步行天桥连通滨江空间,提高通道的标识性,加强山城与水岸的联系㊂其次,在布局滨江步道的基础上,规划连接水岸与城市腹地的沿线商业中心㊁居住社区㊁城市公园㊁公交站及轨道站的纵深步道,构建一个相互连通的步行道路网络,保证空间序列的连续与完整,实现城市与水岸的融合㊂再次,选取可连通滨江腹地的地下空间,设置地下通道和停车空间,在增加水岸与城市连接的同时,为市民解决滨江路沿线停车难的问题㊂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责任编辑:张 波201。
11 重庆市山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竖向)

3.1.3
重点步行片区应进行专项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建设高密度的步行网络、安全便 捷的步行设施和舒适多样的步行环境,并通过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合理地组 织机动车交通和停车设施,设立行人专用区,刨造行人优先的步行街区,塑造成为 具有国际水平的友好步行体验示范区。
9
重庆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基本规定
Basic Provisions
2.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及与公共交通接驳,同时具有休闲、健身、景 观等功能 。
2.2 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安全、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基
本要求。
①
安 全:步 行 网 络 应与 其他 机 动 车 或 非 机 动 车道 分 隔,减 少人车 冲 突,保 障 行人 安 全;
33
5.6 导视系统
36
5.7 步行辅助机动设施
38
5.8 无障碍设施
39
传授网
6. 其他特色步行道规划设计
42
6.1 滨江步道
43
6.2 山体休闲健身步道
45
6.3 山城步道
47
7. 自行车网络规划
50
7.1 网络构成内容
51
7.2 网络规划原则
51
8. 自行车设施
52
8.1 自行车道 53
8.2 自行车过街 57
9. 自行车配套设施 59
9.1 自行车停车位
60
9.2 自行车标识系统
61
9.3 自行车道照明
62
10. 公共自行车
63
10.1 基本功能
64
10.2 系统要求
64
10.3 服务点间距
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新城发展的探讨

中 图 分 类 号 :U 8 . 1 T 94 1 文献标识码 : A
巨轮 ” 的甲板 , 昂首 向前 。 1 利 用地 下 空 间资 源对 于 城市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 发展 有 犹如一艘“
重要 作用
渝中半岛的北面和 南面分 别为 已建设 形成 的嘉滨 路 和长滨
动, 各级政府正在结合城市 中心 区的改造和新 区建 设进行 地下空 层空间为主 , 分为三个层面 。其 中, 地下空问负三层以地下 交通 的 间开发利用。 开发为主, 规划停车面积最大可达约 2 0万 r , 5 n 可设置约 7 1 2 . 万个
3 对重 庆市 渝 中半 岛地 下 空间开 发 的几点 建议
成 为“ 哑铃” 结构 的“ 手柄 ” 部分 。 设施发展滞后 和城市 经济 的高速发展 、 上空 间的土地资 源紧张 地
一
窗 对 使渝 中半 岛 世纪, 未来 的 2 世纪则是人类 开发地下空 间的世纪 ” 1 。这 意味着 嘉滨路和长滨路成为整个渝 中半岛“ 口” 外展现 , “ 巨轮 ” 的形象具有 强大视觉 冲击 力。 地下空间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
2 国 内其他 城市 地下 空 间开发利 用概 况
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新城发 展的探讨
张 浩
摘 要: 参考 国内外 大中型城 市发展地 下空间的经验 , 结合重庆 市渝 中区特有 的山地城 市的地 形地貌 , 出发展 重庆 市 提 “ 中半 岛地下新城” 渝 的构 想, 打造渝 中半 岛的景观 形象” 缓 解渝 中半 岛地 面交通压 力” 多方面对重庆 市“ 中 从“ 到“ 等 渝 半岛地下新城 ” 的发展进行探讨 , 对促进城 市快速 发展 具有重要 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中央商务区” “西部华尔街”
发展历程
棉货、呢绒、金属、杂货 金融、商业发达
银行、各类 特色商业街
行政区:上清寺、大溪沟一带 商业区:七星岗、解放碑一带 商、住混合区:两路口一带
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主要产业:银行、管理总 部、证券金融、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区域总部
居住、商业中心 规划为普通住宅区
维持原状
轨道和地面公交“站点边缘化”,多方向至解放碑步行时间超过5分钟。
466m 230m
475m 777m 425m
535867mm
地面轨公道交站站点点
临江门站B5入口标志陈旧、设施损坏,入口电梯未开启,没有照明,环境较为黑暗陈旧。 地下商业街通道夜晚的安全和照明问题突出。
人行道上站满了等公共汽车的乘客,而且很难通行。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解放碑步行街长1000米,乔木约30棵,平均间隔33米; 观音桥步行街长400米,乔木约70棵,平均间隔4米。
v.s.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消极街道界面的比例高达50%!
当行人交通灯失效,行人就会制造交通混乱
人行十字路口的长时间等候意味着许多人选择违章穿越马路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南宋时期,重庆上下半城已初见雏形,受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政策制定等因素影响,上下半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 命运。下半城与上半城虽一街之隔,但从产业构成、街区风貌、生活方式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
一、现状分析
3. 步行在与机动车争夺城市空间资源的过程中日益退缩
鼓励机动车发展的城市交 通政策不可持续:
-两江环抱的地理特征带来 丰富城市形态的同时,也 带来了交通瓶颈。
下半城是重庆主城的发祥地,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上下半城高差较大,交通联系不便。大致范围是:从朝天门沿着 东水门、望龙门等至储奇门一线,上边以新华路为限。
朝天门
七星岗
上半城
小什字
教场口
新华路
下半城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南宋时期,重庆上下半城已初见雏形,受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政策制定等因素影响,上下半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 命运。下半城与上半城虽一街之隔,但从产业构成、街区风貌、生活方式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
解放碑一天中的人流量变化
来源:盖尔事务所,2010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 齐。
座椅少 遮荫少 指示弱 街道界面较为消极 过街困难
解放碑漂亮的步行街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白天解放碑步行街100%的座椅坐满了人,而在观音桥总能找到空座; 实地估算,观音桥商圈的座椅数量约为解放碑的10倍!
一、现状分析
5. 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独一无二,但缺乏通过山城步道提亮和整合
渝中半岛历史遗存数量较多,共有96处,商圈周围文物古迹数量也高达33处,是重庆众多 商圈中绝无仅有。
历史遗存吸引元分布图
一、现状分析
5. 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独一无二,但缺乏通过山城步道提亮和整合
解放碑商圈酒店总量50万平米,规模大,且星级酒店占绝对优势,但观光客流不充分。
在重庆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区渝中区 建设步行交通系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传统城市肌理留下的丰富街 巷系统;
其二,丰富的高地变化的地形特 征;
其三,步行在重庆是符合市民传统 生活习惯的出行方式;
其四,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增加了 步行的吸引力。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渝中半岛机动车保有量发展变化图(1997-2009)
-近年来,城市建设向机动 车倾斜导致机动车保有量 的大幅度提升。
-旧城改造使传统的步行出 行方式和街巷空间被挤 压。
更多的车→更多的道路
更多的道路←更多的车
一、现状分析
3. 步行在与机动车争夺城市空间资源的过程中日益退缩
行人过街斑马线以栏杆终结 围栏挡住了人们想走的路
山城漫步 ——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与实践
姜洋 能源基金会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提纲
一、现状分析 二、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 三、山城步道一期示范项目 四、国际案例
一、现状分析
1. 渝中半岛的传统城市肌理留下了丰富的街巷系统,步行交通至今仍是 本地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重庆被冠以“山城”之名,以多山 而闻名中国。作为山地城市的代表,重 庆市民交通出行方式中,步行成为最主 要的方式之一。以拥有悠久历史的重庆 城市发源地渝中半岛为例,经过调查统 计,步行出行方式占到了市民出行的 50%左右。
非常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比较消极 非常消极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大多城市针对机动车的交通流量和道路设施都有较 为精确的统计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 。然而,针对 同样在城市中穿梭的步行者、骑车人的行为规律,以 及城市公共空间是如何被人所使用的,一般缺乏统计 数据和实证分析。
人员混杂、流动性强 棚户区
时间 1891年
重庆开埠
1937年
抗战时期
1946年
市 规划方案》
下半城
2003年
《重庆市中央商 务区总体规划》
主要产业:小百货、小五 金、日常生活用品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扬·盖尔教授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公共生活 PL
公共空间 PS
1. 步行/自行车流量调研 (PL1)
2. 停留活动调研(PL2)
3. 公共空间调研(PS)
Public Space-Public Life Surweys: Copenhagen 1968, 1985, 199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