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米勒效应)

合集下载

mos管烧坏掉的原因

mos管烧坏掉的原因

mos管烧坏掉的原因mos管烧坏的原因摩斯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MOS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MOS管烧坏的情况,那么造成MOS管烧坏的原因是什么呢?1. 过电流过电流是导致MOS管烧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电流超过MOS管的额定电流,会导致MOS管内部的电路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引发过热现象,最终导致MOS管烧坏。

过电流可能是由于电路设计不合理、负载电流异常或外部干扰等原因引起的。

2. 过压过压也是导致MOS管烧坏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电压超过MOS管的额定电压范围时,MOS管内部的绝缘层会被击穿,形成漏电流,从而导致MOS管烧坏。

过压可能是由于电源电压异常、电路设计错误或外部电压突变等原因引起的。

3. 静电击穿静电击穿是一种常见的MOS管烧坏原因。

当静电电荷积累在MOS 管的引脚或外壳上,并且电荷电压超过MOS管的击穿电压时,会导致静电放电,从而瞬间产生高功率的电流,使MOS管烧坏。

静电击穿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环境干扰或不合适的防护措施引起的。

4. 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也是导致MOS管烧坏的原因之一。

当MOS管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有效散热,温度超过了MOS管的承受范围,会导致内部电路失效,甚至引发熔断现象,从而导致MOS管烧坏。

温度过高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散热不良或工作条件不合适等原因引起的。

5.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几个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MOS管烧坏。

例如,电路设计不合理、元器件质量问题、人为操作失误等。

为了避免MOS管烧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合适的MOS管在设计电路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MOS管,确保其额定电流和电压范围能够满足实际工作条件。

2. 合理设计电路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合理分配电流和电压,避免过电流和过压现象的发生。

同时,合理布局电路,保证散热良好,避免温度过高。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之欧阳德创编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之欧阳德创编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之欧阳德创编欧阳德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他在研究功率MOS管烧毁原因方面做出了一些关键性的贡献。

他提出了米勒效应这个概念,这被认为是功率MOS管烧毁的主要原因之一米勒效应是指当MOS管的输入端发生快速变化时,输出端的电压也会快速变化,从而导致功率MOS管的损坏。

这个效应主要是由于功率MOS管的输出电荷和输入电容之间的相互耦合导致的。

功率MOS管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一个MOSFET晶体管和一个驱动电路组成。

当输入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晶体管的栅极电荷会相应地变化,从而改变输出端的电流。

然而,在输出端的电荷和输入端的电容之间存在一个耦合效应。

具体来说,当输入端电压发生变化时,晶体管的栅极电荷会上升或下降。

这会导致输出端的电荷也上升或下降,因为输出端的电荷是由晶体管内部的电流决定的。

当输出端的电荷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个反馈效应,使晶体管的输入电容也发生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米勒效应。

米勒效应导致功率MOS管的电流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管子的耗散功率变高。

当耗散功率达到MOS管的极限时,管子就会烧毁。

这就是为什么米勒效应被认为是功率MOS管烧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米勒效应带来的问题,欧阳德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漂效应的抑制方法。

他发现,通过在晶体管的输入端引入一个浮漂电阻,可以抑制输出端的电容变化,从而减少米勒效应的影响。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功率MOS管的设计中,以提高其可靠性和耐受能力。

除了米勒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功率MOS管的烧毁,比如过压、过电流、过温等。

这些因素往往与电路设计不当、工作环境不良以及操作失误等有关。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功率MOS管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结起来,欧阳德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功率MOS管烧毁的一个重要原因,米勒效应。

他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浮漂电阻来抑制米勒效应的方法。

这项研究不仅对MOS管的设计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半导体器件的故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功率放大、开关控制等电路中。

然而,MOS管经常烧坏的问题也是工程师们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MOS管烧坏的原因:1.过电压:过电压是导致MOS管烧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电压超过MOS管的额定值时,其内部的绝缘层可能会被击穿,导致电流过大而烧坏MOS管。

过电压可能是由于电路设计错误、电源故障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

2.过电流:过电流也是导致MOS管烧坏的常见原因之一、当电流超过MOS管的额定值时,其导通区域可能会过载,导致局部过热并最终烧坏。

过电流可能是由于负载电流过大、电路设计错误、驱动电路故障等原因引起的。

3.静电放电:静电放电是导致MOS管烧坏的潜在风险之一、在人体静电积累的情况下,当人体与MOS管之间存在电压差时,静电放电可能会造成瞬态电流过大,导致MOS管烧坏。

因此,在操作MOS管时,应该采取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

4.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MOS管烧坏。

MOS管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功耗,如果散热不良,温度会不断升高,超过MOS管的额定温度范围,可能会造成器件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MOS管时,要确保散热良好,避免温度过高。

5.驱动电路故障:驱动电路故障也可能导致MOS管烧坏。

驱动电路是用来控制MOS管导通和截止的,如果驱动电路设计不合理或存在故障,可能会导致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从而烧坏MOS管。

6.不恰当的使用:不正确的使用也可能导致MOS管烧坏。

例如,在开关电路中,如果频繁地进行快速开关操作,会导致MOS管因电流冲击而烧坏。

此外,如果负载电流超过MOS管的额定值,也可能导致烧坏。

为了避免MOS管烧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电路:在设计电路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MOS管,并确保电压和电流都在MOS管的额定范围内。

2.适当的散热设计:在使用MOS管时,要确保散热良好,例如通过合适的散热器或散热片来降低温度。

mos管关断米勒效应

mos管关断米勒效应

mos管关断米勒效应摘要:一、MOS管的基本原理二、米勒效应的概念与作用三、MOS管关断过程中米勒效应的影响四、减小米勒效应的方法五、总结正文:一、MOS管的基本原理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

它主要由金属源极(Source)、金属漏极(Drain)、氧化层(Oxide)和半导体衬底(Substrate)组成。

MOS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栅极(Gate)电压控制半导体中的电流,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开关功能。

二、米勒效应的概念与作用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指在MOS管工作过程中,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容耦合,导致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产生偏差的现象。

具体来说,当MOS管处于开启状态时,栅极电压的一部分会加在氧化层电容上,使得实际的栅极电压降低,从而使得电流增大;而在关断过程中,栅极电压的一部分会加在栅源电容上,使得实际的栅极电压升高,从而使得电流减小。

三、MOS管关断过程中米勒效应的影响在MOS管的关断过程中,米勒效应会导致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产生偏差。

由于栅极电压的一部分加在栅源电容上,使得实际的栅极电压升高,这会导致漏极电流减小,从而延长了MOS管的关断时间。

此外,米勒效应还会导致关断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大的电流尖峰,这可能会引起电磁干扰(EMI)等问题。

四、减小米勒效应的方法1.增加栅极电阻:通过增加栅极电阻,可以降低栅极电流,从而减小米勒效应的影响。

2.减小栅源电容:通过减小栅源电容,可以降低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从而减小米勒效应。

3.采用多栅结构:多栅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降低米勒效应。

4.优化器件设计:通过优化器件设计,例如采用薄氧化层、低场氧等技术,可以降低米勒效应。

五、总结MOS管关断过程中的米勒效应会影响器件的性能,通过增加栅极电阻、减小栅源电容、采用多栅结构和优化器件设计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米勒效应,提高MOS管的性能。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

mos管经常烧坏的原因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见的管封封装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元器件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芯片与外部世界进行连接,并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环境。

然而,mos管经常烧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子工程师和制造商。

以下是导致mos管经常烧坏的主要原因。

1. 过高的电压:过高的电压是导致mos管烧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当电压超过mos管的额定工作电压范围时,会导致电流增加,超过mos管的极限承受能力,从而引起烧坏。

此外,过高的电压也可能导致击穿现象,破坏mos管的绝缘层,从而导致烧坏。

2. 过大的电流:过大的电流是另一个导致mos管烧坏的常见问题。

当电流超过mos管的额定承载能力时,会导致mos管内部的电阻升高,温度升高,最终导致烧坏。

过大的电流通常是由于电路设计错误、短路故障或外部环境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3. 过度频繁的开关操作:开关操作是mos管的一项关键功能,但过度频繁的开关操作会导致mos管发生烧坏。

频繁的开关操作会导致mos管内部发生振荡,引起电压和电流的大幅度变化,加速器件磨损和老化,最终导致烧坏。

此外,频繁的开关操作还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和干扰,对其他电路元件造成损害。

4. 温度过高:温度是mos管工作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mos管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器件内部的温度升高,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最终导致烧坏。

温度过高通常由于电路设计不合理、散热系统不良或环境条件恶劣等原因引起。

5. 静电击穿:静电击穿是指在使用或制造mos管过程中由于静电电荷的不当处理而引起的击穿现象。

静电击穿会导致mos管内部发生瞬间高电流冲击,破坏绝缘层,最终导致烧坏。

6. 外部环境异常:外部环境异常也是导致mos管烧坏的一大原因。

例如,过压、过流、过载、短路等情况都可能对mos管产生严重影响,引发烧坏问题。

此外,潮湿、腐蚀性气体、粉尘等也会对mos管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

mos在控制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开通过程(由截止到导通的过渡过程)、导通状态、关断过程(由导通到截止的过渡过程)、截止状态。

Mos主要损耗也对应这几个状态,开关损耗(开通过程和关断过程),导通损耗,截止损耗(漏电流引起的,这个忽略不计),还有雪崩能量损耗。

只要把这些损耗控制在mos承受规格之内,mos即会正常工作,超出承受范围,即发生损坏。

而开关损耗往往大于导通状态损耗(不同mos这个差距可能很大。

Mos损坏主要原因:过流----------持续大电流或瞬间超大电流引起的结温过高而烧毁;过压----------源漏过压击穿、源栅极过压击穿;静电----------静电击穿。

CMOS电路都怕静电;Mos开关原理(简要)。

Mos是电压驱动型器件,只要栅极和源级间给一个适当电压,源级和漏级间通路就形成。

这个电流通路的电阻被成为mos内阻,就是导通电阻<Rds(on)>。

这个内阻大小基本决定了mos芯片能承受的最大导通电流(当然和其它因素有关,最有关的是热阻)。

内阻越小承受电流越大(因为发热小)。

Mos问题远没这么简单,麻烦在它的栅极和源级间,源级和漏级间,栅极和漏级间内部都有等效电容。

所以给栅极电压的过程就是给电容充电的过程(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mos源级和漏级间由截止到导通的开通过程受栅极电容的充电过程制约。

然而,这三个等效电容是构成串并联组合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不是独立的,如果独立的就很简单了。

其中一个关键电容就是栅极和漏级间的电容Cgd,这个电容业界称为米勒电容。

这个电容不是恒定的,随栅极和漏级间电压变化而迅速变化。

这个米勒电容是栅极和源级电容充电的绊脚石,因为栅极给栅-源电容Cgs充电达到一个平台后,栅极的充电电流必须给米勒电容Cgd充电,这时栅极和源级间电压不再升高,达到一个平台,这个是米勒平台(米勒平台就是给Cgd充电的过程),米勒平台大家首先想到的麻烦就是米勒振荡。

(即,栅极先给Cgs充电,到达一定平台后再给Cgd充电)因为这个时候源级和漏级间电压迅速变化,内部电容相应迅速充放电,这些电流脉冲会导致mos寄生电感产生很大感抗,这里面就有电容,电感,电阻组成震荡电路(能形成2个回路),并且电流脉冲越强频率越高震荡幅度越大。

功率mos管被烧毁原因

功率mos管被烧毁原因

功率mos管被烧毁原因功率MOS管被烧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过电流:过电流是功率MOS管损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MOS管的承受范围时,导致管内电流过大,发热量超过了管体耐受能力,从而导致管体受损。

过电流可能是由于外部电路设计错误、继电器失效、短路等引起的。

2.过压:过压是功率MOS管受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MOS管的耐压能力时,会导致绝缘击穿现象的产生,进而引起功率MOS管受损。

过压可能是由于电源电压波动、外界环境干扰等因素引起的。

3.过温:功率MOS管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散热不良,温度过高会导致管体烧毁。

过温的原因可能是设计不良、散热不当、工作环境温度过高等。

4.静电击穿:静电是电子元器件常见的敌对环境之一、如果在操作或测试过程中不注意防静电措施,静电击穿可能导致功率MOS管被烧毁。

5.过载:功率MOS管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工作时,过载短时运行是允许的。

然而,如果过载时间过长,会导致管内电流和功率过大,从而引起功率MOS管损坏。

6.反向击穿:功率MOS管在电路中被错误地接反极性,将会导致反向电压施加在管子上,从而引起反向击穿。

7.设计误差:功率MOS管的选择和设计是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电路设计不合理或选择不当,例如选择了额定工作条件不匹配的MOS管,可能会引发MOS管烧毁的问题。

8.过频:功率MOS管有一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如果在高于允许频率范围内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功率MOS管的过频失效。

9.过热:功率MOS管散热不好或散热器散热不足可能导致管体温度升高过快,超过了管体的温度极限,从而导致功率MOS管受损。

综上所述,功率MOS管被烧毁的原因涉及过电流、过压、过温、静电击穿、过载、反向击穿、设计误差、过频和过热等多个方面。

对功率MOS 管实施正确的选择、设计、安装和使用方法,合理控制以上因素,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减少烧毁的关键。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

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
首先,过电流是导致功率MOS管烧毁的主要原因之一、过电流可能是由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或是负载电流超过了MOS管的额定电流而引起的。

当过电流通过功率MOS管时,电流会引起MOS管内部发热,超过它的最大耐受电流会导致器件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器件烧毁。

其次,过压也是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之一、过压是指电路中电压高于功率MOS管的额定电压。

当功率MOS管承受超过其耐受电压的电压时,就会触发击穿效应,导致电流急剧增加,进而引起功率MOS管烧毁。

过温也是造成功率MOS管烧毁的一个常见原因。

当功率MOS管长时间工作在超过其额定工作温度的环境下,会造成芯片内部的温度升高,导致MOS管中的介质损坏,从而引发MOS管失效及烧毁。

过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散热不良、环境温度高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静电放电也可能导致功率MOS管烧毁。

静电放电是指因人体或其他物体带电,当与功率MOS管触点接触时,产生的电荷突然传递给功率MOS管,造成器件失效。

在处理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静电放电而损坏MOS管。

为了避免功率MOS管烧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根据电路设计合理选择功率MOS管的额定电流和电压,以保证其工作在额定参数范围内。

其次,应加入过电流保护电路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

此外,需要注意MOS管的散热,确保MOS管在安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并正确安装以避免静电放电。

总之,功率MOS管烧毁的原因主要包括过电流、过压、过温和静电放电等。

为了防止功率MOS管烧毁,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注意工作环境,确保MOS管工作在安全的电流、电压和温度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s在控制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开通过程(由截止到导通的过渡过程)、导通状态、关断过程(由导通到截止的过渡过程)、截止状态。

Mos主要损耗也对应这几个状态,开关损耗(开通过程和关断过程),导通损耗,截止损耗(漏电流引起的,这个忽略不计),还有雪崩能量损耗。

只要把这些损耗控制在mos承受规格之内,mos即会正常工作,超出承受范围,即发生损坏。

而开关损耗往往大于导通状态损耗(不同mos这个差距可能很大。

Mos损坏主要原因:
过流----------持续大电流或瞬间超大电流引起的结温过高而烧毁;
过压----------源漏过压击穿、源栅极过压击穿;
静电----------静电击穿。

CMOS电路都怕静电;
Mos开关原理(简要)。

Mos是电压驱动型器件,只要栅极和源级间给一个适当电压,源级和漏级间通路就形成。

这个电流通路的电阻被成为mos内阻,就是导通电阻<Rds(on)>。

这个内阻大小基本决定了mos芯片能承受的最大导通电流(当然和其它因素有关,最有关的是热阻)。

内阻越小承受电流越大(因为发热小)。

Mos问题远没这么简单,麻烦在它的栅极和源级间,源级和漏级间,栅极和漏级间内部都有等效电容。

所以给栅极电压的过程就是给电容充电的过程(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mos源级和漏级间由截止到导通的开通过程受栅极电容的充电过程制约。

然而,这三个等效电容是构成串并联组合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不是独立的,如果独立的就很简单了。

其中一个关键电容就是栅极和漏级间的电容Cgd,这个电容业界称为米勒电容。

这个电容不是恒定的,随栅极和漏级间电压变化而迅速变化。

这个米勒电容是栅极和源级电容充电的绊脚石,因为栅极给栅-源电容Cgs充电达到一个平台后,栅极的充电电流必须给米勒电容Cgd充电,这时栅极和源级间电压不再升高,达到一个平台,这个是米勒平台(米勒平台就是给Cgd充电的过程),米勒平台大家首先想到的麻烦就是米勒振荡。

(即,栅极先给Cgs充电,到达一定平台后再给Cgd充电)
因为这个时候源级和漏级间电压迅速变化,内部电容相应迅速充放电,这些电流脉冲会导致mos寄生电感产生很大感抗,这里面就有电容,电感,电阻组成震荡电路(能形成2个回路),并且电流脉冲越强频率越高震荡幅度越大。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米勒平台如何过渡。

Gs极加电容,减慢mos管导通时间,有助于减小米勒振荡。

防止mos管烧毁。

过快的充电会导致激烈的米勒震荡,但过慢的充电虽减小了震荡,但会延长开关从而增加开关损耗。

Mos开通过程源级和漏级间等效电阻相当于从无穷大电阻到阻值很小的导通内阻(导通内阻一般低压mos只有几毫欧姆)的一个转变过程。

比如一个mos最大电流100a,电池电压96v,在开通过程中,有那么一瞬间(刚进入米勒平台时)mos发热功率是P=V*I(此时电流已达最大,负载尚未跑起来,所有的功率都降落在MOS管上),P=
96*100=9600w!这时它发热功率最大,然后发热功率迅速降低直到完全导通时功率变成100*100*0.003=30w(这里假设这个mos导通内阻3毫欧姆)。

开关过程中这个发热功率变化是惊人的。

如果开通时间慢,意味着发热从9600w到30w过渡的慢,mos结温会升高的厉害。

所以开关越慢,结温越高,容易烧mos。

为了不烧mos,只能降低mos限流或者降低电池电压,比如给它限制50a或电压降低一半成48v,这样开关发热损耗也降低了一半。

不烧管子了。

这也是高压控容易烧管子原因,高压控制器和低压的只有开关损耗不一样(开关损耗和
电池端电压基本成正比,假设限流一样),导通损耗完全受mos内阻决定,和电池电压没任何关系。

其实整个mos开通过程非常复杂。

里面变量太多。

总之就是开关慢不容易米勒震荡,但开关损耗大,管子发热大,开关速度快理论上开关损耗低(只要能有效抑制米勒震荡),但是往往米勒震荡很厉害(如果米勒震荡很严重,可能在米勒平台就烧管子了),反而开关损耗也大,并且上臂mos震荡更有可能引起下臂mos误导通,形成上下臂短路。

所以这个很考验设计师的驱动电路布线和主回路布线技能。

最终就是找个平衡点(一般开通过程不超过1us)。

开通损耗这个最简单,只和导通电阻成正比,想大电流低损耗找内阻低的。

--------------------------------------------------------------------------------------------------------------------------------------------------
下面介绍下对普通用户实用点的。

Mos挑选的重要参数简要说明。

以datasheet举例说明。

栅极电荷。

Qgs, Qgd
Qgs:指的是栅极从0v充电到对应电流米勒平台时总充入电荷(实际电流不同,这个平台高度不同,电流越大,平台越高,这个值越大)。

这个阶段是给Cgs充电(也相当于Ciss,输入电容)。

Qgd:指的是整个米勒平台的总充电电荷(在这称为米勒电荷)。

这个过程给Cgd(Crss,这个电容随着gd电压不同迅速变化)充电。

下面是型号stp75nf75.
我们普通75管Qgs是27nc,Qgd是47nc。

结合它的充电曲线。

进入平台前给Cgs充电,总电荷Qgs 27nc,平台米勒电荷Qgd 47nc。

而在开关过冲中,mos主要发热区间是粗红色标注的阶段。

从Vgs开始超过阈值电压,到米勒平台结束是主要发热区间。

其中米勒平台结束后mos基本完全打开这时损耗是基本导通损耗(mos内阻越低损耗越低)。

阈值电压前,mos没有打开,几乎没损耗(只有漏电流引起的一点损耗)。

其中又以红色拐弯地方损耗最大(Qgs充电将近结束,快到米勒平台和刚进入米勒平台这个过程发热功率最大(更粗线表示)。

所以一定充电电流下,红色标注区间总电荷小的管子会很快度过,这样发热区间时间就短,总发热量就低。

所以理论上选择Qgs和Qgd小的mos管能快速度过开关区。

导通内阻。

Rds(on)。

这个耐压一定情况下是越低越好。

不过不同厂家标的内阻是有不同测试条件的。

测试条件不同,内阻测量值会不一样。

同一管子,温度越高内阻越大(这是硅半导体材料在mos制造工艺的特性,改变不了,能稍改善)。

所以大电流测试内阻会增大(大电流下结温会显著升高),小电流或脉冲电流测试,内阻降低(因为结温没有大幅升高,没热积累)。

有的管子标称典型内阻和你自己用小电流测试几乎一样,而有的管子自己小电流测试比标称典型内阻低很多(因为它的测试标准是大电流)。

当然这里也有厂家标注不严格问题,不要完全相信。

所以选择标准是------------找Qgs和Qgd小的mos管,并同时符合低内阻的mos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