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花开有时
润物无声,花开有时,是最美的教育情怀

润物无声,花开有时,是最美的教育情怀润物无声,花开有时,是最美的教育情怀我从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润物无声,花开有时,是最美的教育情怀。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这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而要达到一种境界,情怀必不可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强调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摇动、推动、唤醒”受教育者呢?教育者就要怀揣大爱,润物无声,尊重“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个灵魂”的独特性,乐学生之乐,痛学生之痛,如水般活动,再推动他人,等待花开,就能避免以教育为名义的一切鲁莽,以生命面对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
既然教育是摇动、推动、唤醒,那么教育者如何获得摇动、推动、唤醒的力量?唯有怀揣润物无声,花开有时的情怀,审视自身之不足,明确发展之方向,以主动发展、勤奋上进为帆,划动终身学习之桨,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将自己站成一棵顶天立地的树,塑成一朵无所不能的云,修炼成一个尽善尽美的灵魂。
只要还站在讲台上,就能时刻保证具有摇动其他的树、推动其他的云、唤醒其他的灵魂的无穷力量。
教育是一项挑战性极强的事业,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又必须具有前瞻性的事业。
不同时期对人才的不同要求,知识的快速更新,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社会及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都对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从事这一职业的过程中,还要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学困生的不开窍,留守学生和行为偏异孩子的难教育等挫折和困难。
唯有润物无声,花开有时的情怀,方能面对困难不抱怨,面对挫折不退缩,面对责任不推卸,面对目标不放弃,才能在困难与挫折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面对学生的叛逆和抵触时,才能降低身姿、蹲下来保持学生的视觉看待事物,回归学生的本心与之共情,如水般的润物无声,静静等待,我们方能目睹花儿绽放的美丽,领悟教育者独有的幸福。
心似细雨,润物无声

天凉渐知雨露浓,他乡不日遇秋风。
本是山间闲花草,也曾期盼细雨中。
雨打闲心恨秋浅,却为硕果早长成。
倚栏向晚花开过,常念秋雨细无声。
---题记时值天气干旱,许久未逢细雨,心中颇为惦念。
而今已至立秋时节,这场敲开秋之门的细雨不禁在我心中激起涟漪。
秋雨,如你,似我,滴落在这似水的青春年华。
不知为何,像是践行前世的诺言,我对秋雨如此偏爱。
爱雨之人有很多,只是秋雨浸润了大地,也淋伤了很多人的心,不免让一些人对它由爱生恨。
然而,又有谁能懂秋雨之伤?谁会感恩秋雨润物无声?谁能感受秋雨对心灵的洗礼&&异地高楼上,听雨情更浓,带着丝丝凉意的初秋之雨,更是让人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伤透了人心,秋雨更是受伤的。
原本就存在于夏日炎炎与冬风凛冽的夹缝之中,她却已无法改变自己的模样。
春雨柔和,为人们带来万物复苏的消息;夏雨虽是嚣张凌乱,却牵动着人们期盼清凉的心;冬季的雪,也往往勾勒出着银装素裹的美丽&&唯有秋雨,大多给人以凄凉的感伤,或哀婉、或惆怅,宛若空气中迷离的味道,久久挥之不去&&这时的秋雨像极了忧怨深闺的女子,滴滴诉说着无人问津的心痛。
秋雨是无私的,是该让人感恩的。
秋雨的凄凉见诸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或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等萧瑟的诗句。
的确,秋雨来时花渐落,未得花香花已残。
然而,谁曾想过,春花夏叶秋日果,不经秋雨哪得成?每每及此,总不禁想起故乡的水果快要成熟的时候,父辈们对于秋雨那般渴望的眼神,他们期盼秋雨能够让果实更加丰硕,秋雨带给农民的是生活的梦想,是明天的希望。
秋雨是能荡涤我们的心灵的。
每当夏已远,秋未央的时节,闷热的空气弥漫着烦躁的味道,心中郁积的无名之火渴望被细雨浇灭。
此时的秋雨是那么舒缓细腻,淅淅沥沥像是心头的甘泉,洗净了人们心头的俗情杂念。
这时,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距离山间布衣的梦想这样近。
繁华的都市间,漫步于幽静的花园中,秋雨滴滴柔婉,我心渐渐清凉。
润物无痕,花开有声(王爱芹教育故事)

润物无痕,花开有声——我与习惯养成教育故事(青州市旗城学校王爱芹)每一朵花开都是有声音的,每一次绽放都是充满感情的。
只要你用心聆听,悉心呵护,静静等待,就一定能听到世间那种最美妙的声音。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九年了,时间渐渐磨去我的棱角,在教育过程中,从最初的疾风骤雨式的教育方式,慢慢沉淀为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
我悄悄地播洒,静静地等待,细细品味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默默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示范导行,榜样激励。
记得一位家长这么对说我,她的女儿莹莹特别崇拜我,平时在家常常模仿我的语气或动作教育家长,要怎样怎样……其中有一个标致性的动作:每次发言之前都要用一块木板敲几下桌子。
听后让我瞠目结舌。
我平时嗓门小,孩子读书或背诵课文的时候,如果我想叫停,怕孩子听不见,就用黑板擦敲敲桌子,想不到这个不得已的动作竟然被孩子“发扬”了。
看来,作为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同时,这位家长的话也启发了我,平时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不要怎样怎样的口气,既然孩子这么乐于效仿老师,我何不去掉那些命令式的语言,以身示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呢?孩子自己的书桌经过我长时间的要求和规范,基本上整洁有序了,可是,教室内两张备用桌上的作业本和学生的衣物却依然比较杂乱,我一改往日命令的方式,早晨一进教室后先整理讲桌,然后,悄悄地用干净的抹布将备用桌擦得干干净净,把桌上的作业本摆放得整整齐齐,把孩子们的衣服叠放得井井有条,然后静静观察孩子的举动。
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两天过去了,不见行动。
但是,我耐心地天天做着,直到第四天,当我走进教室时,突然发现莹莹正在学着我的样子叠衣服,嫩白的小手还有些不听使唤,但她一丝不苟的样子十分令人感动,我趁势当众表扬她:“莹莹真是个有心的孩子,不仅帮老师把作业本放整齐了,还帮大家把衣服叠得这么规整,我们应该向莹莹学习,谢谢莹莹!”在大家的掌声中,莹莹绯红的笑脸是那么灿烂,几个刚刚扔下衣服准备要走的孩子也不好意思了,回身叠起自己的衣服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十里春风,吹开岁月的花开,化作丝丝春雨,带着春天予人间的希望,用层层叠叠地新绿,于无声中染色万物生机。
桃红梨白渲染着青山碧水,春雨润万物,破土为新生。
万物萌动,春风带着春天馨香的信筏,蕴含着满满的期待和温暖,于春夜喜雨中吉兆人间,拥抱春回大地的盎然,涤清季节留给季节轮转的霾尘。
春风化雨,诗一首春天的情怀,祈愿风调雨顺,人岁年丰。
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诗意的春天,春风是春的诗韵,春雨是春的诗情,花开是春天平平仄仄抑扬顿挫的诵读,青绿是春天转承起合温婉深情地轻吟。
春风携着春雨,于无声的欢喜里,默默滋养着万物蓬勃生长。
春风轻抚着垂柳丝绦,在春夜的静美和默然注视中,化作春雨润泽着天地万物,是季节久违的一种期盼,亦是岁月的一程深情地凝望。
沉淀着,积蓄着,期待着,希望着,历经四季辗转,让春风的和煦,春雨的朝气,无可替代地存在于光阴中。
陌上春色,在春风化雨的无声里泛起了层层波澜。
于眉间心上的温柔里,点缀着岁月的风景,伴着心智顺其自然的成熟和笃行不怠的成长,清澈着思想,净化着灵魂,意趣着生活。
让人生所得所悟,如春风化雨,泽物润心,有时无声的睿智,远胜有声的措辞。
正如林徽因在文中所写的那样美好:“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
”
风轻吹,雨清新,花香四溢,绿意葱茏。
在春的路口,于春风中遣散旧事的光阴,于春雨中涤清昨天的记忆。
在时光的缱倦和柔美里,披着青绿色的素雅,带着春天花开的妍丽,安然于春风化雨的欣喜里,希望于润物无声的期待中。
春天的花一茬接着一茬开的诗句

春天的花一茬接着一茬开的诗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2、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唐·王涯《春游曲》3、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5、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6、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9、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晚春》10、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12、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4、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汉·乐府民歌《古诗兰若生春阳》1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郑板桥道之人鸟语花香(经典语录)

郑板桥道之人鸟语花香(经典语录)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和画家,他以才情出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郑板桥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民间风俗为题材,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墨,传达出一种恬静而含蓄的意境。
除了画作,郑板桥还以其质朴而智慧的语录深受人们喜爱,这些语录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和对自然万物的独特理解。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郑板桥语录。
1. 如翠如蓝,如竹如茗,予之则芬香,弃之则飘荡。
此世间茶叶之所以珍贵者也。
这句话描绘了茶叶的美丽和芬芳。
郑板桥认为茶叶的颜色犹如翡翠和蓝天,它的形状如同竹子和茗草,给人以清新怡人的感觉。
只有珍惜和善待茶叶,才能让它散发出芳香扑鼻的气息。
2. 聆听花开的声音,你将获得如诗如画的人生。
这句话表达了郑板桥对花朵的理解。
他认为,每一朵花在绽放的瞬间都发出了一种美妙的声音,而我们只有用心去倾听,才能感受到这种优美的音乐。
正如人生一样,只有敏锐地触碰到美好,才能领悟到生命的诗意和画面般的美丽。
3. 人鸟皆行于天地之间,但各赋有不同的翱翔方式。
这句话比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郑板桥认为人类和鸟类都在天地之间自由地行走,但每个人的能力和方式各不相同。
就像鸟类一样,有的可以高飞翱翔,有的只能在地面上努力奔跑。
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特长,并且尊重他人的差异。
4. 斜风细雨,丝丝缕缕,润物无声。
这句话描述了清新的天气和细雨的神奇力量。
郑板桥认为,斜风细雨虽然声音微小,但却可以滋润万物。
他比喻细小的力量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细雨润物一样,默默地改变了大地上的一切。
5. 逍遥游,落花人独立,微云山远,天籁无穷。
这句话描绘了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自由。
郑板桥认为,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片刻独立,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宇宙间的安宁。
他相信,只有当人们远离尘嚣,与自然相融合时,才能领略到天籁之音,体验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以上是郑板桥的一些经典语录。
这些语录不仅充满智慧,还富有诗意和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说明方法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在唐宋大诗人的作品中,物候成为了重要的题材之一,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季的物候变化,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唐代,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诗人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涉及到物候。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描述的是春天的雨水,反映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则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描绘的是草原上的草在四季中的生长荣枯,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到了宋代,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的作品中更是充满了对物候的描绘。
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里用桃花初放、蒌蒿满地、芦芽抽长的物候特征,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并借助“鸭先知”、“河豚欲上”等物候现象,传达出万物复苏、生命勃发的春意。
那么,唐宋大诗人是如何运用物候来丰富其诗歌的呢?首先,他们运用物候来表达季节和时令。
通过对四季物候的描绘,如春天的花开、鸟鸣,夏天的蝉鸣、荷开,秋天的叶落、霜降,冬天的雪飘、冰冻等,大诗人将季节和时令形象化、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更迭。
其次,他们运用物候来抒发情感。
例如,在离别诗中,诗人常常以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等物候现象来表达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在边塞诗中,诗人则常常以冬天的雪飘、夏天的酷热等物候现象来描绘边地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再次,他们运用物候来象征和隐喻。
例如,在《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中的“雨”可以象征及时雨、好时机,“润物细无声”则可以隐喻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给予帮助或关怀。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可以象征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综上所述,唐宋大诗人巧妙地运用物候来丰富其诗歌,既描绘了四季的景色和时令,又表达了情感和象征意义。
润物无声,花开有声

润物无声,花开有声悠长的暑假后,我带着新的憧憬、新的激情回到焕然一新的校园,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当我得知新学期是担任那个“全校闻名”的班级的班主任时,美好的心情顿时不见了。
在我还是别班的班主任时,就清楚地知道这个班级是学校唯一的一个复式教学班,一个班级里面有两个年级段的孩子,使用两套语文教材;知道这群“天使”由于听力障碍,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活力”十足;还知道这群“天使”有着与其年龄相应的特征,自制能力较差。
虽然自己有着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但却是第一次担任复式教学班的工作啊,听说这个学期还有新生插班,等于一个班里面有三个年级段,学生情况得有多复杂啊。
面对这个在我们学校历史上有且仅有的一个复式教学班,既没有平衡班级可以相互学习,也没人前人经验可供借鉴,苦恼随之而来。
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带好这班学生呢?我要怎么做,他们才能信服我呢?然而,我转念一想,凭着自己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经历,这应该难不倒我。
开学第一天,带着这种“底气”,我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
虽然班级里秩序有点乱,有的同学在追逐嬉闹、有的同学在打闹、还有的同学在吃零食,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可爱的面庞时,我便暗下决心: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会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努力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在此时,一对父母牵着一个孩子来到教室,看看我,又看看班上的孩子,欲言又止,脸上流露出无奈。
从交谈中得知,这个孩子的基础很薄弱,脾气还挺暴躁,从来不会一次过写一个完整的字,从来都是写一笔看一下,一个小时下来,充其量只能写十个字。
放学的时候,常常是背着个空书包回家,回到家就抱着手机不放,由于家长不懂手语,不能有效地跟孩子沟通,亲子关系较为紧张。
听到家长这样说,顿时觉得这个孩子“不简单”,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千斤,同时也有些担心,怕这个名叫“小聪”的男孩子不好应付。
为了让家长放心,我安慰他们说道:“没事的,他还小,慢慢来,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对了教育方法,小聪的情况一定会大有改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物无声,花开有时
潜山县梅城小学刘娥飞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前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润物无声,花开有时》。
年轻的生命涌动着青春的激情,稚嫩的臂膀梦想拥抱更多的纯真;温和的话语期盼牵引孩子每一份自信,爱心的呵护,静待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这,就是刚刚走上幼教岗位的我生活的缩影。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2013年夏天,怀揣着幼教的梦想,我走进了孩子们中间。
面对孩子们不停的哭闹、大小便不能自理、穿衣、系鞋带、洗脸、擦屁股,初为人师的我手足无措过、纠结彷徨过。
每每此时,我就对自己说: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有责任人把它做到最好。
班上有个叫小杰的男孩儿,属于好动顽皮的角儿,最头疼的是他一会儿打这孩子一下,一会又咬那孩子一口,弄得每天我耳边都是状告他的声音。
因此,我对小杰的批评从未间断过,郁闷的是小杰也从未改变过。
一天,我在开展美术活动《美丽的杯子》,我让孩子们画好后,相互交换,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小杰就借机满教室跑、开始捣乱了。
我立刻严肃起来,刚想批评他,忽然心生一计,干脆来了个“坏话反说”,变批评为表扬。
于是,我表情一变,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抚摸着他的头说:“呀,小杰你最会画画了,你画的画最漂亮了!”小杰一
脸愕然,然后又一脸灿烂,高兴地画了起来。
那一节课,他表现的都非常地乖。
课后,小杰跑到我身边,把画递到我手上,说:“老师,杯子送给你,我最喜欢老师了。
”那一刻,我惊喜万分。
原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是的,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更能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如细雨润物,无声胜有声。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安安。
听他的奶奶说,安安得了一种特殊的病——尿道括约肌松弛症,每天小便会不自觉地往外流,这种症状要等到他长大了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所以一到冷天,他就得兜着尿不湿或尿片;天气暖了,就穿开裆裤,常常会“随地小便”。
因为这,老师嫌弃他,班上的小朋友奚落他,安安已经换了好几家幼儿园了。
小安安的遭遇让我很难过,教师的责任心告诉我,不能让这样的孩子活在自卑和封闭的世界里!我伸手抱他去座位上,胆怯、不安的他挣扎着哭起来:“呜呜,我不要来幼儿园......我要回家......”我微笑着把他搂在怀里,边给他擦鼻涕边温柔地跟他说:“安安是男子汉!安安不害怕!这里的小朋友都会和你做朋友,老师也喜欢你,相信我!”我一边安抚好他,一边鼓励班上的小朋友帮助他,还特地给安安一张中间镂空的凳子。
上课时在凳下放只小桶,方便接小便。
渐渐地,安安的眼里再也没有了孤独、没有了自卑,他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了,上课也会举手发言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爱心如同光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
在“以人为本”的
大教育观引领下,爱更是我们教师必修的功课。
当我们爱护花草时,芊芊绿草才能成为无边无际的草原;当我们爱护森林时,森林才能让山山岭岭披上苍翠的绿装;相信,当我们用爱浇灌,用爱的教育为生命奠基时,一定会润物无声,花开有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