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红外线和紫外线
(2014中考物理人眼 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 播(考点聚焦+归类探究,以2013年真题为例)课件 苏科版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4课时┃光的色散 颜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线与光速 方向 (1)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________和________ 的直线叫做 光线.
[说明] 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画出的直线, 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2)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 c = 3× 108 __________m/s. 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光速,可以近似 认为两者相等.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 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1)实验一用的硬纸板是不透明的,而玻璃板 是透明的,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的是红外线能否透 过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2)实验二中,遥控器对准天花 板按下,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这只 能证明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而无法证明红外线反 射时是否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若想证明B,则需要将反射角 和入射角都进行多次测量并比较.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4课时┃光的色散 颜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考点3 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比较
光谱中位置 特性
光的直线传播
应用
红 外 线
红光外侧
①诊断疾病;②红外线夜 有 热 效应(红外 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 线 可 以 让 物 体 的 温 度 升 器上;③红外线还可以用来 高)、穿透云雾能力强 进 行 机 器 控 制 ( 遥 控器) ①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 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②手术 荧光效应、消毒杀菌、促 室、病房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 ③ 紫 外 线 能 使 荧光 物质发光(验 钞机)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考点聚焦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防伪标记【答案】A【解析】: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遥控;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D、防伪标记是利用紫外线识别。
.所以选A.【考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点评: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紫外线特点:(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C.阳光照射下,密林中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D.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D【解析】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错误。
3.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答案】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大小;③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④0.4【解析】①我们选用玻璃板能够看清后面的像,平面镜后面镀着水银,看不清后面的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是因为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成像,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0.4cm.【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4.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路可逆【答案】C【解析】在岸上的同学,看池底时,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这条折射光线射入人眼,人眼逆着这条光线看过去,池底在原来位置的上方,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了。
2014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新课标新考点新思维新考题 (64)

中考物理模拟题一、选择题1、清晨,英林同学背书包骑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的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A 、路边的树B 、迎面走来的人C 、背着的书包D 、路面疾驰而去的汽车 2、如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发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是( )3、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等于光速B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紫外线也是C 、超声波是一种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 、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和图像,不能传递能量4、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 ,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 ,爸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 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透镜成像较大 B 、乙透镜成像较大C 、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D 、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 5、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热气”B 、秋天早晨,小草上霜的形成C 、冬天,室外飘起雪花D 、热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 7、关于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石能、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B 、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C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的D 、卫星通信是通过通信卫星利用微波或中波传递信息的8、中考试卷库大门控制电路的两把钥匙分别有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如图3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9、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 A 、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B 、甲球的密度等大于乙球的密度 C 、甲球的密度大小乙球的密度D 、甲球、乙球的密度关系无法判断10、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 闭合、S 1、S 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电压表的示数为U 1;当开关S 、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2,电压表的示数为U 2。
2014年中考物理题库研究:光现象(考点真题研练+真题能力提高+中考真题模拟测试题)-1.doc

二.光现象真题能力提高(一)一.选择题1.(2013台州)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A.镜中花B.水中桥C.林中影D.缸中鱼.C.4.(2013泰安)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5.(2013天津)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A.0.5m B.1m C.2m D.3m6.(2013•枣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A.。
C. D.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B D7.(2013•柳州)如图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 ) A . A 处 B .B 处 C . C 处 D . D 处7题 8题 9题 10题 8.(2013扬州)如图,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发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9.(2013雅安) 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D. 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10.(黄石市2013年)如右图所示,某人站在湖边高出水面30m 的山顶A 处,望见一艘飞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处并观察到飞艇底部标志P 点的仰角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为60°,则飞艇离开湖面的高度为(已知732.13 ,只考虑镜面反射,不考虑折射)( )A .111.96mB .81.96mC .84.32mD .114.32m12.(2013云南 )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镜里的像是虚像B .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 .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镜靠近0.2m ,像将远离镜0. 2m 13.(2013年包头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14.(2013营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C .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D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5.(2013达州)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C .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6.(2013资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7.(2013泸州)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20132014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光学综合专题

2013-2014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光学综合专题试卷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红外线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A不正确。
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特有的性质,B、C正确,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眼痛、流泪等;D正确。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性质。
2.【解析】试题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穿越真空区域,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属于声波不能穿越真空区域。
考点:声和光的传播条件3.【解析】试题分析:人眼看不见的光主要有两种:红外线与紫外线。
红外线主要特点是具有热效应,任何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如红外线夜视仪等。
红外线还可以用于传递信息,如电子产品中的红外接口、电视遥控器等。
紫外线主要特点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等。
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
考点:人眼看不见的光在实际中的应用4.【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实像,A错;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B错;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太阳光是白光,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C正确考点:小孔成像,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定律。
5.【解析】A中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对;B中“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也不对;C中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是正确的;D中在漫反射中,也是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但由于反射面是不平整的,故反射光线是杂乱无章的。
6.【解析】试题分析:A、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B、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来解答此题.C、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D、知道在夜晚行车时,为了防止车前的玻璃形成平面镜成像,夜晚,车内不应开灯,这样车内的光线较暗,更有利于看清外边的交通状况.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错误;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汽车靠近摄像头,故B正确.C、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而不是因为车内没有光.D、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关闭,车内较暗,使车内不能形成平面镜成像,便于看清路况,故D错误.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三种情况的物距、像距、像的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3)利用三种成像情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7.【解析】试题分析:A、小孔成像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错误,符合题意.B、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正确,不合题意.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玫瑰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而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正确,不合题意.D、遥控器通过前面的二极管可以发出红外线,电视机接收红外线,实现无线控制.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8.【解析】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到达杆的后面所以有影子产生,A错。
201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练习:科学探究专题4(附答案)

2014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练习--科学探究专题4一、选择题1.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答案:C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
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答案:A3.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C .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 .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答案:D二、填空题三、解答题4.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
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a .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 .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 .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1.木块放在桌面上 2.木块放在桌面上叠放在桌面上4.木块放在毛巾上 5.木块竖直放在桌面上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⑴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__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⑵比较实验___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________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__N;⑶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⑷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________。
2024初中物理中考必刷高频考点模拟卷 (171)

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可用来辨别钞票的真伪B .步枪瞄准器上安装的夜视仪利用了紫外线,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C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D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2. 将两只小灯泡L 1、L 2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 1较暗,L 2较亮,则一定有A .灯L 1的电阻比L 2大,B .灯L 1两端的电压比L 2两端的电压小C .电路中,通过灯L 1的电流比L 2小D .灯L 1的实际功率比L 2的实际功率小3.下列对于如图甲、乙两电路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保险丝的作用是在发生漏电时切断电路B .甲图中,闭合开关后保险丝熔断,原因是电路总功率过大C .保险丝熔断后,应尽快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使电路恢复接通D .乙图中,全部开关闭合后导线起火燃烧,原因是电流过大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 、B,则A .A 可能是由铝制成的物体B .若将B 放入酒精中,则B 会漂浮在液面上C .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D .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5. 初夏的下雨天,开车时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经常会出现小水珠影响司机的视线。
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6. 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 .在漆黑的环境中看不到红花C .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D .白光是单色光7.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8. 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2024初中物理中考必刷高频考点模拟卷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传播速度9. 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 .帕斯卡C .亚里士多德D .伽利略10. 如图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的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贾湖骨笛,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
物理红外线真题答案解析

物理红外线真题答案解析红外线是电磁谱中的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其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线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热成像、遥感、红外线测温等。
在物理考试中,也常常会涉及与红外线相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对一些典型的红外线题目进行解析。
1. 下列哪个物理量与红外线的波长相关?A. 频率B. 光强度C. 能量D. 波速正确答案是C. 能量。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粒子性代表光的能量,而波动性代表光的波长和频率。
红外线的波长较长,对应的能量较低。
因此,红外线与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以下哪个物体可以最好地吸收红外线?A. 金属板B. 白色衬衫C. 镜面D. 红砖墙正确答案是 D. 红砖墙。
不同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金属板和镜面通常对红外线反射较强,而白色衬衫对红外线的吸收较弱。
相比之下,红砖墙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可以说红砖墙最好地吸收红外线。
3. 红外线测温仪的原理是基于什么现象?A. 热辐射现象B. 光电效应C. 多普勒效应D. 物体的热传导正确答案是A. 热辐射现象。
红外线测温仪利用物体在温度不同时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来测量温度。
这一原理是基于热辐射现象: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其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强度也会增加。
因此,红外线测温仪可以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强度来推断物体的温度。
4. 红外线相机用于夜间拍摄的原理是什么?A. 红外线穿透力强B. 红外线具有热成像效果C. 红外线无法被人眼察觉D. 夜视功能正确答案是B. 红外线具有热成像效果。
红外线相机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来形成热成像图像。
由于不同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和辐射能力存在差异,红外线相机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强度来绘制出物体的热成像图像,从而实现夜间拍摄的功能。
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红外线在物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红外线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诸多应用,如无人机导航、夜视仪等,而且在物理学中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红外线
和紫外线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 00元的钞票,看到“1 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发光。
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答案】荧光物质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荧
光物质发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温度计示数不会变化
解析: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产生色散现象,从A到B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A处是红光,A选项错误。
在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是热作用强;D选项不正确。
在B的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且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C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