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史》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 (2)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 (7)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9)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11)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1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 (16)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18)第三章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第一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 (20)第二节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2)第三节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 (24)第四节其他风味流派 (26)第四章中国茶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文化 (28)第二节中国茶文化 (31)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第一节中国的食制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35)第三节中国的食俗 (39)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第一节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 (44)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46)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49)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52)第三节饮食著述 (55)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绪论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31面的引例,其他同学思考:在美国餐饮专家眼里,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切入知识点、初步探究:教师提问: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三、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哪些方面?2.中国的面点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过程:(1)小组合作探究(2)将自己提取的观点进行组内交流。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情境模拟: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幼儿园美食文化课《中国的美食》教案

幼儿园美食文化课《中国的美食》教案

幼儿园美食文化课《中国的美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2. 通过美食文化课,让幼儿学会如何体味美食。

3. 激发幼儿对美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2. 学会体味美食。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体味美食。

教学准备:1. 美食图片或视频。

2. 食材或调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老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关于中国的美食文化,告诉孩子们中国是个美食大国,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品尝美食,并培养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展示美食图片或视频老师会展示一些有关中国美食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中国美食的种类和特点,可以提问孩子们看到这些美食,你们有没有尝过?喜欢哪个?Step 3:美食展示将准备好的美食摆放在课堂中,让孩子们亲自品尝。

在孩子们品尝时,老师可以调查孩子们对食物的口感、味道、香味的反应,并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享美食制作方法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详细介绍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原料。

如果孩子不理解食材或调料的名称和作用,老师可以适当地解释和展示食材或调料。

Step 5:评价美食最后,在孩子们品尝完所有的美食之后,老师可以问问孩子们对这些美食的评价,例如,哪种食物口感最好,哪种食物最好吃等等,这有助于让孩子们学会评判食物的好坏。

教学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了中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学会了如何品尝食物,并增强了对食物的好奇心与兴趣。

拓展活动:1. 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美食,并互相分享美食。

2. 带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小食摊,感受美食文化的浓厚氛围。

教学反思:针对幼儿在食物品尝过程中口感把握不准确和味道难以辨别的情况,教师可以事先在美味食品的配制过程中注重口感和味道的变化,以及口感和味道之间的关联,引导孩子发现食物的不同之处,从而增强孩子的体味能力和品尝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带孩子到不同的地方了解是美食的各种制作方法,并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试食、思考等活动,逐步加深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的传统食品》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的传统食品》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的传统食品》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食品种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品尝食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的传统食品种类:包括饺子、汤圆、月饼、粽子等。

2.了解这些食品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准备、加工手法、烹饪技巧等。

3.口感和风味的探究,提供示范性的口感品尝,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舌尖来感受不同的味道和韵味。

4.介绍中秋和春节期间中国人食品文化的传统,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食品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饺子、汤圆、月饼、粽子等不同的传统食品,为学生提供示范性的口感品尝。

2.教师准备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师准备教学辅助材料,例如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图、视频教程等。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一些中秋和春节期间食品文化的传统,让学生领略中国美食世界的博大精深。

第二阶段:重点授课1.教师介绍并解释所选传统食品的名称、起源、历史背景和食品功效等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传统食品的各种材料以及不同的加工和烹饪方式。

3.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展示饺子、汤圆、月饼、粽子的制作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到制作当中,体验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和各种操作技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进行口感品尝教学,让学生品尝不同传统食品的味道,了解它们的香味组成和配料比例。

第三阶段:课程总结教师针对刚才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学习内容,同时期望学生能够了解和品尝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食文化。

教学反思1.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让学生在知识积累与实践参与中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2.通过口感品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食品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3.在教学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明白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和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掌握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色、香、味、形。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对中国饮食的特点产生兴趣。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菜肴为例,分析其色、香、味、形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具体菜肴和习俗。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为例,介绍其饮食文化和相关菜肴。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授课教案-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第一节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如素蒸声音部、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第八章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教案

第八章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教案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课题:第八章中国饮食民俗文化(一)岁时节日食俗、人生礼仪食俗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俗饮食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图片和案例引起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专业技能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专业课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教学难点: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饮食文化参考书、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汉族在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时,都要吃哪些特殊的食品呢?”新课讲授一、饮食民俗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饮食民俗,也称饮食风俗、食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2、意义:(1)发掘优秀文化遗产(2)传统教育(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5)饮食科学化二、岁时节日食俗(一)历代春节的食俗1、汉代:子孙给长辈敬“椒柏酒”2、南朝:按长幼顺序拜贺,吃胶牙糖、五辛盘,饮椒柏酒、屠苏酒3、宋代:开封一带吃元阳脔(大块肉)、丝饼、饮屠苏酒4、清代:北京人吃米糕、汤点,寓意一年顺利,与人无口角之争北方人:除夕包饺子,子时吃饺子,寓意“岁更交子”,元宝形的饺子象征团圆、发财吉利。

南方人:吃年糕,寓意“年年高”——来年更上一层楼(二)元宵节食俗1、汉代:元宵节定形,汉代人在这一夜吃“牢丸”2、唐代:有一种叫“面玺”的食品,即用面做成官印形状的馍,吃到以后以比官位大小取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共4页
科目
中国饮食文化史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授课日期
课时
2节
班级
15饮食文化班
授课方式
本次课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互动法等。
作业题数
4
拟用时间
90分钟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阶段的具体过程。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中国饮食文化起源的大致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专业的热情。
选用教具挂图

重点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阶段的具体过程
难点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阶段的具体过程
教学回顾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少数同学上课不守纪律,下次课要加强纪律要求和教育。
说明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清查人数,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相关活动。
(三)饮食文化阶段
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特征:石刀与骨锥发明摩擦生火学会烧制瓦陶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诞生标志
(一)盐的发现、制取、交换与使用
夙沙氏煮海为盐盐和蛋白质(氨基酸)结合生成氨基酸钠。
(二)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宁封制陶新石器时代
(三)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盐和梅子、陶的发明产生了水烹和汽烹
同学回答:
一、饮食文明的三部曲
教师提问:人类生食阶段特点?
同学回答:
(一)生食阶段
170万年前—元谋人茹毛饮血
特征:与野兽的区别:
1、人类是用工具猎取食物;
2、人类捕食是集体行动;
3、人类是平均分配食物。
人类的生食是有思维、有组织、有创造性的一种生产活动。
(二)熟食阶段
70万年前—北京人火炙石燔特 Nhomakorabea:利用自然火、保存与传播火种、人工取火。
【案例导入】
1、案例导入(2~5分钟)
综艺节目《中华饮食》
2、引入新课(1~2分钟)
课堂活动,让学生点评案例,导入今天的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没有什么了解?
同学回答:
【讲授新课】(70~80分钟)
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可边讲边练。
§1-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教师提问:饮食文明的三部曲是哪三个阶段?
【巩固小结】(3~5分钟)
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回忆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阶段的具体过程。
【布置作业】(1-2分钟)
1、人类生食阶段特点?
2、饮食文明的三部曲是哪三个阶段?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一、生食阶段、熟食阶段、饮食文化阶段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诞生标志火、陶、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