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文阅读文体分类复习
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

阐释性说明文
说明事物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 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 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述说性说明文
以夹叙夹说的方法,记录物象变化、人 物经历,诸如自然现象记述、工艺流程介绍、 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叙事性作品的内容提要等 均属这一类。
实用性说明文
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实际应用的说明 文,如工农业产品的说明书、影剧演出 说明书等。
⑶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 给人以知识。
状态: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形状、样子) 性质: 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功能: 作用 事理: 事情的道理
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
是指对事物的特点外形、性质、构造、功能、作 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性的介绍。一般不 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说明作用
是用来介绍人或事物的特点、外形、性质、构 造、功能等,使读者对人或事物有明晰、完整 的了解和认识。
议论 是指对人或事物的优劣、正误、善恶、是非、 好坏以及其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 见、看法或主张。
景等,为人物和事件提供舞台。
环境描写的作用
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展开 的环境,揭示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场面描写: 在同一时间、地点,表现众多人物的活 动所构成的画面。
作用: 表现特殊场合的氛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细节描写: 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
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东南西北、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次序,根据 情况灵活安排。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十一、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十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十八、说明文结构::“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十九、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二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二、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四、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附:论点与论题
作者所议论的问题称为论题,论点则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 联系 解和主张(同一论题,可以得出不同的论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
不可。
①定义不同。论题就是议论类文章中的“话题”,如“论教养”“中 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如“‘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形式不同。论题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如“马说”“怀疑和学 区别 问”,也可以是一句话,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点一般是 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③位置不同。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点的位置较灵活, 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文末。
作用
论
证更加鲜明生动。
证 标志词 常含有比喻词:如、像、仿佛、犹如、比方说等。
四、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本论——结论。 形式 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精
并列 神的三间小屋》中第⑦~⑱段详细论述了建设精神的三间
式 小屋的方法:盛放爱恨、盛放事业、安放自身,这三个方
二、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定义 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 被证明的关系。
内容: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据等。用来作论 据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 分类 事实 逻辑联系。 论据 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可以具体、真实、有 力地论证观点,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论证
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
层进
结构
把道理说深、说透。如:《敬业与乐业》分三个层
式
【初中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按文体类型)

广州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现代文文体知识梳理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一、说明文的分类及特点事物说明文:以详细的事物为说明对象,重视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点、种类、功用等。
按对如( 统编八上 )《中国石拱桥》和(统编八上 )《苏州园林》。
象分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重视论述看法、原理、规律、原由、关系、方法等。
如( 统编八下 )《大自然的语言》和(统编八下 )《大雁回来》。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正确地介绍事物,详细科学、简洁易懂。
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批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
按语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绘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使言分文章更为生动、风趣。
如《大雁回来》以拟人化的笔法描绘大雁,知识性、抒怀性和思想性完满联合,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说明次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写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常以表时间的词语为标记,如年时间月、朝代等。
次序如《中国石拱桥》是按石拱桥建筑的历史发展次序(赵州桥“修筑于公元 605 年左右”,卢沟桥2016 衡阳“修筑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筑于800 年前”, 1961 年云南省建成了“长虹大桥” )进行说明的。
依据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次序。
逻辑次序往常包含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实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说——追查因果关系——论述研究意义,这类从现象到实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逻辑次序7年5考空间次序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 ~⑥ 段紧扣第② 段的四个“ 讲究” ,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筑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 ~⑨ 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
依据先主后次的逻辑次序,不单使文章脉络清楚,并且使文章重点突出。
③由归纳到详细。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既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和获得的成就,并解析获得成就的原由。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三大文体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01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总复习(全)

例二 • 在文中的空格中填写词语 (《青菜》1993年) 青菜》1993年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的朴素的额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的朴素的额 朴素 光辉照耀我。 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 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 高贵品质的融汇 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 自然。 自然。我不知道那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 的温馨。 的温馨。 ……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引导来到我的 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 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 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的弯下腰来想你致敬。 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的弯下腰来想你致敬。我 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 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 灵魂也要长出根来,努力扎根土地内部。 灵魂也要长出根来,努力扎根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 既 又 ,既 又 ,既 又 吗? 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 蓬勃生机和一切美德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归纳和概括常表现:具体的—— 归纳和概括常表现:具体的 抽象的、形象的——直接的。 直接的。 抽象的、形象的 直接的 • 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有时指的 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全文的 是全文的,有时指的是文章的某 部分的 一部分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审 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 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 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加以组合 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 答题的重要手段 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 ——筛选与整合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 筛选与整合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 要能力。 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 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情节的作用:
• 1(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关系看:)起线索作业或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照应前文,为后面的情节发 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 2(与人物的关系看:)刻画了人物……形象,或 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 环境。
• 3(与主题的关系看:)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 题等。
• 4(表达效果上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人物: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 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作品 的一、主塑题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 节描写。
• 哲理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历史性 散文、
•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散文,都是作者主观记录的某 些过程。因此阅读散文,无论它是记事、记人、 写景、写物,我们都要找寻那个与“我”的思想 情感发生碰撞的所在。
散文类
哲理性散文:含有深刻的思想哲理为鲜明
特征的一类散文 • 阅读关键深刻的思想是如何生发的
• 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
历史性散文: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
事件为题材的一类散文。
• 阅读的关键是找寻历史和现实的链接点, 写古通常是为了写今 。
• 所写的历史人物有何性格?所写的历史事 件或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有何特点?它和 当今的现实有何相似点和相异处?这些问 题往往是命题者设计题目的“辐射源”。
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 述人和见证人的作用,像《孔乙己》《祝福》中的“我”; ③(与主题的关系看)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像 《祝福》中的柳妈、四婶等人物共同营造了鲁镇这个半封建、半殖民 地社会的害人文化氛围,她们对祥林嫂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赏评价 E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领
• 把握文体特征,熟悉创作规律 • 了解典型题例,掌握答题方法 • 学会审清题干,判断答题方向 • 提高文学修养,保证答题质量
一、把握文体特征,熟悉创作规律
• 散文: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征是,散文 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某些过程。 (散文中“我”的存在)
4、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 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 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 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 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小说 类
• 三要素是阅读小说的关键武器:人物、情 节、环境。
• 当然更不能忘记小说的主旨。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 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
间。 3、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
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 “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 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 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 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 (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 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解密现代文阅读 题答题技巧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阅读 一般社会 科学类、 自然科学 类文章和 文学作品
分析综合 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 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 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5)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 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 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 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 是就一事生发,还是就一物一景生发?是 就历史生发,还是就现实生发?是对个人 生活的感悟,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当 然也有可能是直接阐发对某对象的认识 。
• 利用象征、托物言志、类比、比喻、双关、 婉曲等多种表达技巧,
• 实中之“虚”发掘出来。
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写景写物为基
本内容的散文。
• 3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
主题的作用。如《祝福》,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就是由 祥林嫂这个形象来完成的。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主要人物的关系看源自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如《范进中举》中
的胡屠户; ②(与情节的关系看)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有时可能是贯穿
• 这一类文章往往通过写人、叙事、写景来表 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写人:把握所写人物的形象特征 • 叙事:叙什么事,一件事或几件事 • 写景咏物:景、物的特点,画面的基调如何 • 关注记叙性散文中抒情、议论的文句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要 特点。
•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情 感的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