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OG 乳腺癌靶区勾画共识
乳腺癌-靶区勾画(1)

乳腺癌-靶区勾画(1)乳腺癌-靶区勾画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女性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准确勾画出肿瘤的靶区。
下面就乳腺癌靶区勾画进行介绍。
I. 前言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医生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
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II. 靶区勾画的原理靶区勾画是基于影像学技术对肿瘤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的过程。
这一技术的目的是确定肿瘤的边缘范围,进而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技术主要有乳腺触诊、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CT、MRI和PET等。
III. 靶区勾画的影响因素靶区勾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力度和血管等生理特征、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医生的判断和经验等。
IV. 靶区勾画的优势和不足靶区勾画的优势在于:可以明确肿瘤的边缘范围,为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靶区勾画的高精度可以使得治疗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但是,靶区勾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肿瘤的边缘范围不够清晰、侵袭程度难以评估等问题。
V. 靶区勾画的现状目前,乳腺癌的靶区勾画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根据当前的技术条件,医生可以借助医疗影像技术对肿瘤的位置和范围进行细致的勾画,进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指导。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靶区勾画的准确度和全面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VI. 总结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工具,靶区勾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经过准确的靶区勾画,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增强治疗效果。
虽然该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但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相信这些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总生存率
外 象 限
内
内乳放疗
象
化
限
疗
中
内乳放疗
央
区
Int J Radiation Oncol Biol Phys 86(5):860-866, 2013
乳腺癌术后内乳预防照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2003-2007,3089例早期LN+乳腺癌术后,前瞻性基于人群的队 列研究 右乳癌行内乳照射,左乳癌未行内乳照射,中位随访8.9年
-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锁骨上下:X线/或混合射线
引流口?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肩背垫15度斜板使胸壁平坦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部位
内侧组:91%,外侧组:75%,颈静脉角:66%
景灏等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93(2):268-76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TOMO)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
IMRT
TOMO
乳腺癌保乳术后 放疗技术和靶区勾画
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腋窝淋巴结 4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全乳 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 SLN1-2个阳性,低危患者:全乳放疗
高危患者:全乳+腋窝 锁骨上区放疗
①CT定位,剂量评估,降低心肺剂量 ②预防剂量46-50Gy/23-25f,常规分割 ③锁骨上腋窝区域,处方剂量深度取决于病人的解剖 ④借助于内乳动静脉确定内乳区域 ⑤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放疗指征和照射部位取决于化疗前的临床分
1张图快速掌握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勾画

1张图快速掌握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勾画
最近有小伙伴看到我上传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勾画,开始私信我说,“能不能乳腺癌也照这个方法进行勾画啊?”
我回答是,“当然--------不能!”
每一种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特点不一样,那勾画的具体方式会有一定差别,为了解决这个差异,本人最近做了一套幻灯。
由于都是业余时间做外文文献的阅读理解,如果有理解偏差和错误,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总体来说就是RTOG所推荐的乳腺癌引流勾画范围有点小,没有涵盖真正的高危区。
个人建议可以按照医科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所推荐的勾画方式进行勾画。
此外锁骨上淋巴结的勾画因不同肿瘤可能有所差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个肿瘤的治疗模式完全套在另一个模式上就可能会出问题。
同时感谢易俊林教授在学术交流群里对大家的告诫和建议:一定要多思考,多读书。
别人幻灯片上的内容有时不是讲者真实想表达的,或者表达不全面的。
乳腺癌术后靶区勾画

-4-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5-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6-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7-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8-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9-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0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1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2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3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4 -
医科院肿瘤医院2000-2004
328例改良根治术后(83%高危,17%中危)
常规放疗:5年LRR 5.9%
Practical Radiation Oncology 2012;2:106-113
- 15 -
三维适形放疗
可使照射剂量准确可靠
评价并减少正常组织剂量
- 27 -
不同医生靶区勾画差别
差别最大: 胸壁内外、上下
区域LNs
- 28 -
勾画指南的作用
29Radiat Int -J Oncol Biol Phys. 2009;73(5):1493-500.
全乳腺靶区
CTV:全乳腺(结合查体和CT) PTV:CTV外放0.5-1cm(皮下5mm)
Radiotherapy & Oncology 2010;95:312-316
- 18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整个患侧乳房:50Gy <60岁 瘤床补量:10-16Gy 锁骨上下区: 腋淋巴结转移 4个
腋窝:
腋窝未手术(LNM可能性超过10-15%) SLN+,但未做腋窝清扫 腋窝清扫不彻底
- 30 -
乳腺癌的靶区勾画课PPT培训课件

外侧锁骨上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内乳
24
- 64 -
锁骨下
上界:三角肌下缘 下界:喙突下缘 腹侧界:胸大肌,皮肤 背侧界:锁骨,锁骨下肌
外界:喙突、胸小肌、喙肱肌的内缘
内界:皮肤,胸大肌的锁骨起点
25
- 65 -
Radiology 2001;221:333-339.
甲状腺 颈内A.V.
前斜角肌
内乳
16
- 56 -
内侧锁骨上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前斜角肌
内乳
17
- 57 -
内侧锁骨上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内乳
18
- 58 -
内侧锁骨上
颈内/锁骨下V.结合部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内乳
19
- 59 -
外侧锁骨上
上界:肩胛舌骨肌上缘 下界:颈外静脉/颈横血管下缘 腹侧界:锁骨、皮肤 背侧界:肩胛舌骨肌/肩胛提肌/中斜角肌的腹侧
外界:肋骨,斜方肌
内界: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外缘
20
- 60 -
Radiology 2001;221:333-339.
外侧锁骨上
腋窝Ⅱ组
胸小肌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内乳
38
- 78 -
腋窝Ⅱ组
胸小肌
腋窝Ⅰ组
腋窝Ⅱ组 腋窝Ⅲ组
内侧锁骨上
外侧锁骨上 锁骨下
乳腺癌靶区勾画-V1

乳腺癌靶区勾画-V1乳腺癌靶区勾画是指选择一定的方案,利用各种方法对乳腺癌的病变区域进行靶区勾画,以便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本文将从乳腺癌靶区勾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优势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基本概念:乳腺癌靶区勾画是针对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方法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如CT、MRI和PET等,对乳腺癌在体内的病变区域进行勾画,从而找到最适合治疗的靶区。
在治疗期间,医生会将药物定向突击这个特定区域,减少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方法:1. 成像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成像方法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2. 勾画方法:针对不同的成像方法,医生会使用不同的勾画方法。
比如说,利用CT进行勾画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选取一个特定的阈值来确定乳腺癌的病变区域。
而对于MRI,医生会利用相对强度图和动态增强图等技术来判断病变区域。
3. 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在勾画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来辅助其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自动或手动识别出病变区域,使得医生在勾画时更加准确、快捷。
三、优势:1. 减少不必要的切除:通过精确地勾画出乳腺癌的病变区域,医生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切除范围,降低身体的创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 提高治疗效果:乳腺癌靶区勾画技术可以提高药物对肿瘤的击中率,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3. 将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减至最小:由于勾画技术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因此患者可以减少因放疗而导致的健康组织损伤。
4. 缩短治疗时间:靶区勾画技术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释放患者的痛苦和焦虑,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综上所述,乳腺癌靶区勾画技术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精确、有效、安全的方法。
它通过勾画乳腺癌的病变区域,将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减至最小,同时提高药物对肿瘤的击中率,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乳腺癌靶区勾画

乳腺癌靶区勾画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指导医生在乳腺癌治疗中如何进行靶区勾画,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勾画乳腺癌靶区对于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解剖学乳腺由腺体和脂肪组织组成,位于胸骨和肋骨之间。
了解乳腺的基本解剖学结构对准确勾画乳腺癌靶区至关重要。
2.1 乳房区域划分根据乳房结构和淋巴引流,将乳腺分为四个区域:上外象限、上内象限、下外象限和下内象限。
每个区域的靶区勾画方法稍有不同。
2.2 淋巴结引流乳腺癌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转移,因此淋巴结的勾画也是乳腺癌靶区勾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的淋巴引流主要有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三、乳腺癌靶区勾画方法3.1 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含乳腺切除术)靶区勾画针对乳房区域划分,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确定靶区的具体范围。
常见的靶区包括肿瘤残存区、原发肿瘤床区以及受侵区域。
3.2 乳腺癌保乳术后靶区勾画针对乳房区域划分,根据术前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检查,确定靶区的具体范围。
常见的靶区包括肿瘤区和危险区域。
四、靶区勾画技术和准确性评估4.1 影像学技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乳腺癌的位置和范围,指导靶区勾画。
4.2 标志物技术乳腺癌标志物如CEA、CA15-3等可用于辅助靶区勾画,提高准确性。
4.3 靶区勾画的准确性评估采用不同的准确性评估方法,如重复性对比、临床效果评估等,来评估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2、靶区勾画:根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确定放射治疗的靶区。
3、恶性肿瘤:对周围组织和器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肿瘤。
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

• 上:包括腋动脉的上缘,即腋静脉上5mm; • 前:胸大肌; 后:胸小肌 • 内:胸小肌的内缘; 外:胸小肌的外缘
下:第二组LN的下界
内乳淋巴结 CTVn_IMN
• 上:CTVn_L4(锁骨上LN区)的下界 • 下:第4肋上缘(个别为第5肋上缘) • 前:血管区的前界 • 后:胸膜 • 内:内乳静脉之外5mm(上部至第1肋间隙水平包括内乳动脉) • 外:内乳动脉之外5mm
Cell-cell interaction and EMT: (TRPV6, OBSL1, MMP15),
Resistance to apoptosis (C16ORF7, DTX2 (Notch)) Altered metabolism: (ENSA)
18基因评分比34基因进一步改进
5 from Affymetrix U95 to U133 Plus 2.0 array
Prognostic Predictive
Mamounas E P et al. JCO 2010;28:1677-1683
©2010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1基因评分对于NSABP B-28 LN阳性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的价值
Mamounas E P et al. J Clin Oncol30, 2012 (suppl 27; abstr 1)
18基因评分
7
Cell cycle and proliferation: (DDX39, BUB1B, STIL, TPX2, CCNB1),
Sustained proliferation: Oncogenic process (BLM, TCF3, PIM1, RCHY1, PTI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nction of brachioceph.axillary vns./ caudal edge clavicle head a
Pectoralis (Pec.) major muscle insert into ribs b
Sternocleido mastoid (SCM)
muscle (m.)
– Who have sufficient risk disease to require 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had mastectomy done
3. Chestwall: CTV after appropriate mastectomy:
a. Lateral border meant to estimate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previous
Anterior surface of subscapularis
m.
Medial border of lat.
dorsi m.
Lateral border of Pec. minor
m.
Axillalevel II
Axillary vessels cross medial edge of Pec. Minor
Cranial Caudal Anterior Posterior Lateral Medial
Supra- Caudal to
the cricoid
clavicular cartilage
AxillaLevel I
Axillary vessels cross lateral edge of Pec. Minor m.
(Lat.) dorsi m.
b
Sternalrib
junction c
Breast + Chestwall2
Same
Same
Chestwall3
Caudal border of
the clavicle
head
Clinical reference+ loss of CT apparent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Atlas for 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Consensus Definitions
1
Collaborators
Julia White1, An Tai1, Douglas Arthur2, Thomas Buchholz3, Shannon MacDonald4, Lawrence Marks5, Lori Pierce6, Abraham Recht7, Rachel Rabinovitch8, Alphonse Taghian4, Frank Vicini9, Wendy Woodward3, X. Allen Li1
breast
Same Skin
Includes
pectoralis muscles, chestwall muscles, ribs
Same
Same
Rib-pleural interface.
(Includes pectoralis muscles, chestwall muscles, ribs)
breast. Typically extends beyond the lateral edge of the
pectoralis muscles but excluded th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b. Clinical reference mark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3
Overlying principles: Breast Contour
Breast CTV: – Considers referenced clinical breast at time of CT – Includes the apparent CT glandular breast tissue – Incorporates consensus definitions of anatomical borders (see table) – Includes the lumpectomy CTV
8
Contouring Comments:
Breast and Chestwall
2. Breast-Chestwall: CTV after appropriate lumpectomy for more locally advanced cases includes those:
– With clinical stage IIb, III who rece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lumpectomy
m.
Axillalevel III
Pec. Minor m. insert on
cricoid
Axillary vessels cross medial edge of Pec. Minor m. d.
Posterior surface Pec.
Major m.
Internal
Superior Cranial aspect
a. Cranial border is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breast size and patient position. The lateral aspect can be more cranial then the medial aspect depending on breast shape and patient position.
2 2
Content
→ Overlying principles: slides 4 - 6
→ Consensus definitions of anatomical boundaries: slides 7 - 12
→ Illustrative cases: – A: Stage I intact post-lumpectomy left breast (slides 13 - 30) – B: Stage III post-mastectomy left breast (slides 32 - 51) – C: Stage III intact post-lumpectomy right breast (slides 54 - 71)
Lumpectomy GTV: Includes seroma and surgical clips when present
44
Overlying principles: Chestwall Contour
Chestwall CTV: – Considers referenced clinical chestwall at time of CT – Incorporates consensus definitions of anatodes the mastectomy scar (may not be feasible
Clinical Reference/
mid axillary line typically,
excludes
lattismus dorsi ma
Sternalrib
junction b
7 7
Contouring Comments:
Breast and Chestwall
1. Breast: After appropriate lumpectomy for breast only treatment
Anterior Posterior
Skin
Excludes
pectoralis muscles, chestwall muscles, ribs
Lateral Medial
Clinical Reference +
mid axillary line typically,
excludes
latissimus
Anterior aspect of the scalene
m.
Cranial: lateral edge of SCM
m.
Caudal: junction 1st rib-
clavicle
Excludes thyroid and
trachea
Plane defined by: anterior surface of Pec. Maj. m. and Lat. Dorsi m.
1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2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3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4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5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7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8University of Colorado, 9 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
aspect of the
mammary medial 1st rib.
of the 4th rib
- e.
Ribs and intercostal muscles
- e.
Medial border of Pec. Minor
m.
- e.
b. Lateral border is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breast size and amount of pt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