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
“中国学派”中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学派”中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徐岩东太原师范学院■刘玮太原师范学院〔摘要〕“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筒称,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都是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所以在中国动画发展的早期,定格动画也是“中国学派’’动画的特色。
具有色彩丰富、角色可爱稚气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学派;定格动画;美术片;偶动画一、“中国学派”的开创、发展和成熟动画发源于欧美,传入中国比较晚。
中国的电影行业过去比较落后,动画行业更是起步晚。
但是中 国电影最先走向世界的却是动画片。
中国动画受到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孕育而生。
当时在上海观看了 动画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制作了一部长篇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1950年东北电 影制片厂迁往上海,加人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吸收了上海很多留学海归的动画专家,期间制作了中国首 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7年上海美术制片厂正式成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 动画开始走上发展的正轨。
上海美术制片厂通过研究把中国特色加入动画片制作中,动画片故事题材全 部取自于中国古典小说、中国传统寓言和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使当时的中国动画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 彩。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融入了中国民间美术,把国画、皮影、剪纸、民间版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人 动画制作中,突出中国人的审美意趣。
1961年“中国学派”研制成功了水墨动画,在之后的探索和创作中, 我国的动画发展如同找到了方向,把中国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溶人中国动画中,制作了木偶片、剪纸片、 折纸片,最后又将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制作出了融人了多个传统技艺的动画片。
二、“中国学派’’动画中的定格动画定格动画是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把偶在场景中摆出连续的动作进行定格拍摄所形成的动画片, 是“美术片”的一类。
“美术片”最早来自我国对“animation ”的翻译,《电影艺术词典》定义为“美术片, 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
从“中国学派”动画看其动画造型元素的审美表现

部水墨动画片 ,一问世就以鲜明的 中国风格轰 动了世界,当 《 小姗蚌找妈妈 》之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 试验拍摄 了一
首先 ,看 民族化的题材和造型元素。民族化题材和造型元 素是一个 显性标签 ,它是一个 民族外在风 貌最 简明 的展示 ,具 有鲜明民族个性 的题材和造型元素可以让一部动漫作品先声夺 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积淀了大量 的物质 与非物质财 富,这其 中有着取之不 尽的动漫题材和造型 元素 :中国功 夫 、中国美食 、戏 曲服 饰 、长城 、兵马俑 、敦煌 壁画 、高跷 、皮影 、国画 、剪纸 、青铜器 、宵花瓷乃至春分谷 雨 、端午 中秋 ……,这些题材与元素包蕴着深邃浩瀚的文化信 息 ,记载着人类演进发展的文明足迹 ,其熠熠光彩不仅辉映着 华夏儿女 ,也 吸引着全世界的 目光 ,对其任何一点进行发掘和 利用 ,都能使其在世界动漫殿堂里闪烁出光芒。 中国的民族化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种类丰富 ,许多造型元
学术研讨 l 1 1 1
的传统绘画功底上完成的。 由于工序异常繁复以及投入成本巨大 ,水墨动画的产 量稀 少 ,却部部都是艺术精品 。 《 小鳅蚌找妈妈 》被 认为是中国第
一
画 、皮影等水墨动 画特色 ,和强烈的民族 风格及其 中华 民族特
有的造 型元素 ,使得 中国的动 画影片在 世界动 画片 中独树 一
的美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简单 、圆润 ,在背景以及动作设计上又利用了写
意 、象征 的风格 。阿达导演 的另一部作品 《 三十六个字 》以中 国甲骨文作为造型来源 ,以抽象化 、象征化 、符号化 的造 型设 计 ,增强了艺术效果 。漫画及变形造型元素的在动画片中的普 及标 志着 “ 中国学派 ”动画造型设计的真正成熟 ,即摆脱了对 于民族 元素的直接运用 ,体现 出内在 中国传统的一脉相承的艺
略论国产动画电影《马兰花》民族风格的得与失

随 着去 年 的 美 国 动 画 电 影《功 夫 熊猫 》 话 , 你 马 上 就 开 花 … …” 0 纪5 年代 中 尚无前 例 , 请 从2 世 0 姐妹 俩 的外 形 相 同而 品质 不 同 《 的 增 其 和 今年 年 初 的 国产 动 画 电影《 羊 羊 与灰 太 开 始 , 马兰 花 》 故 事就 在 以各种 不 同 的艺 的戏 , 添 了观众 观影 的对 比度 : 它新 加入 喜 狼 》 内地 分 别 取 得 18 人 民币 和 8 0 万 术 形式 轮 番 上演 , 文学 读 本 、 话剧 舞 台 、 的 角 色如 一 只 爱说 大话 的搞 笑八 哥 乌 则 让 在 亿 00 从 到
画 电影《 马兰 花 》 开拍 伊 始 便备 受 瞩 目, 从 不 兰 花 》 然是 对 经 典 的 传 承 , 是 它没 有 照 虽 但 而是 推 陈 出 新 。 版 动 画 电影 与之 新 仅 因为 它耗 资 1 0 万人 民币 , 费三 年 的时 抄 照 搬 , 50 耗
最 族 性 感 , 凸 显 当下 的 审 美 意识 , 彩 有 对 并 色 间 精心 制 作 , 因 为作 为 “ 国 六 十 周 年 的 前 的 各 个 版 本 相 比 , 大 的 区 别是 改 变 了 还 建 故 事 的 立 意 。 片 导 演 姚 光 华 表 示 , 果 说 比 、 重而 不 失局部 鲜 亮 , 本 如 浓 与场景 相得 益彰 。 献 礼 动 画 大 片 ” 它能 为 中 国动 画 带 来 什 么 , 样 的惊 喜 , 实 为人 期 待 。 动 画 电景《 兰 原 来 的《 兰 花 》 题 价 值 观 是 勤 劳 、 朴 、 着 当 乡马 马 主 淳 作 为 动 画 电 影 的 重 要环 节— — 音 乐 部 新 花 》 于撩 开神 秘 的面 纱 后 , 于 两 极 化 的 勇敢 , 么现 在 的 大型 影 院动 画版《 兰 花 》 分 的 好 坏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影 片 的 成 败 。 版 终 趋 那 马 舆论 评 价 使 它颇 具 争议 , b n 代 表 象征 政 则 加上 了“ 容 、 毅 ” 元 素 , 适 时“ 入 《 l ̄ 在 J , 宽 坚 等 并 融 马兰 花 》 音乐 创作 是 成 功 的 , 乐 中以东 方 配 府 最 高 荣誉 的第 1 届 华 表 奖 的 角 逐 中 ,马 环 保 、 存 、 谐 等 全 球 语 境 下 的大 格 局 理 民族 文化 底 蕴 融入 于 流 行现 代 元素 的音 符 , 3 《 生 和 兰花 》 虽入 围 “ 秀 动 画 片 奖 ” 最 后 却 败 在 念 ” 动 画 电影《 兰 花 》 目标 是— — 站 在 具 有 童趣 、 优 , 。 马 的 幽默 、 松 、 美 和丰 富想 象 力的 轻 优 《 乐 奔跑 》《 快 、 淘气 包 马小 跳 》 喜 羊 羊与 灰 、 《 个新 的角 度 、 的 高度 , 新 结 构故 事 , 新 重 提 特 点 , 美 地 传 达 出 真 、 、 的 影 片 主题 。 完 善 美 使 马兰 花 》 这个 已为 很 多 而 由吴 克 群 、 茹 芸 、 岚 等 流 行 歌 手 为动 许 温 太 狼之 牛 气冲 天 麇 鹿 王 》 四部 动 画 电影 升 影片 内在 张力 , 《 增 传达 新 理 念 。 画 电 景《 兰花 》犬 的 主题 歌 也旋 律优 美 , 乡马 南唱 面 前 , 示 出仍 具 有 进 一 步 完 善 的空 间 。 显 而 人所 熟 悉 的故 事 , 添 新 内容 ,
4中国动画电影第一次创作高峰的几个特点.

中国动画电影第一次创作高峰的几个特点1、民族风格形成(民族特色的文艺形式服务于政治,服务于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其它方面则基本持否定态度);表层的民族化中国学派是以民族化为魂魄建立起来的。
总体说来,中国学派在民族化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于影片的民族风格形式,更多地停留在浅层次、形式上的民族化,对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特质方面信息的传达则非常少,未能真正深入到民族精神本体。
而这种内在民族化的达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与时代性思考相结合并协同风格形式的现代性开拓。
2、产量、题材、样式大大增加(1)产量:这一阶段大概生产了动画片百部左右(2)题材:民间故事《孔雀公主》、《金色的海螺》、《雕龙记》、《过猴山》等童话《小鲤鱼跳龙门》、《萝卜回来了》政治讽刺《谁唱的最好》、《黄金梦》革命题材《红军桥》现代儿童题材《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编剧何玉门、胡同伦,导演钱运达、唐澄,1965年12月。
该片艺术地再现了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了保护羊群,奋不顾身的与严寒、暴风雪搏斗的感人情景。
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影片,它有一种高度写实的风格。
(3)样式:解放前,手绘动画片占据绝对优势。
新中国开始了木偶动画片的生产。
后来又相继发明剪纸片,折纸片等多种动画片类型。
3、动画电影作者的出现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摄影机自来水笔”的观念,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1954年1月,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发表文章《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
特吕弗认为,当一位导演的风格在其全部作品中能有“一致性”的表现时,而且当这种风格是“有意义的”时候,这位导演就可以荣获“作者”的称号,有了“作者”的身份,就会被看作是伟大的电影导演了。
特吕弗的努力,有助于促使公众逐渐把电影看成是一种艺术形式,并促使电影创作者重新关注电影的艺术目标。
艺术考研-“中国学派”动面电影如何体现民族性?

艺术考研-“中国学派”动面电影如何体现民族性?①戏曲在动画角色中的应用中国戏曲、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剧,在动漫电影中加入戏剧元素,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推出的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是由漫画家华君武担任编剧,特伟与李克弱共同执导的。
影片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赢得了国际剧坛上连绵不断的称赞,并被誉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骄傲的将军》从创作手法上看是以京剧传统脸谱的表现形式为主,例如将军借鉴的是大花脸,而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
这部电影的民族风格不仅仅只体现在脸谱上,同时也可以从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丰富的民族特色。
在影片的一开始出现了将军打战凯旋的画面,朝中的大臣皆为他接风洗尘,将军伴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威风凛凛地迈上舞台,昂首挺胸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这和京剧中的霸王项羽的登场一模一样,这也是喜剧中常使用的出场形式,文武百官都在这位得胜的将军面前谄媚奉承,将军潇洒地抛起铜鼎、射下风铃,从将军的语言与动作上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戏剧韵味。
在众人奉承之中,将军用力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就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韵味。
将军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陶醉在自满的情绪中,花天酒地的生活让他逐渐地迷失了自我,消磨了意志力,他驰尘沙场的长矛束之高阅,缠满了蜘蛛网,而这位将军也因长期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变得发福,疏于练功的他连举一个百来斤的重物也憋得满脸通红,直到敌军已经逼近城楼之下,他才慌乱地去拿兵器,而此时的长矛已成了一根锈迹斑斑的废铁。
无奈之下,将军只有束手就擒,这时的他再也没有以往那副傲慢、气势凌人的态度了。
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动画《天书奇谭》,在人物造型上对戏曲脸谱的化用更为自然纯熟,老狐狸两眼描黑,尖嘴猴腮,身穿黑色道袍,在戏曲脸谱里,黑色代表奸诈。
美女狐则双颊晕红,眼角上飞,柳腰款摆,宛如舞台上的花旦。
县太爷的鼻梁上涂着圆圆的白粉块,配着忽闪的帽翅,十足是戏曲舞台上七品芝麻官的形象。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
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匠心、现实主义探索、多元风貌。
传统匠心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一个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师主要以国粹艺术为基础进行创作,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例如,《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都以中国传统绘画和剧场表演为特色,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探索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二个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师开始注重社会现实主题的呈现,尤其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例如,《雷锋的故事》和《小兵张嘎》等作品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革命英雄的形象,表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主题和风格。
多元风貌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三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动画师开始接触到更多国际化的内容和风格。
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注重艺术创新的实验性作品,也有以商业化为导向的大众作品。
例如,《大闹天宫》的现代翻拍版《大圣归来》以及《熊出没》系列等作品就展现了中国动画多元风貌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历史紧密相连,经历了传统匠心、现实主义探索和多元风貌三个阶段的发展。
中国民族动画各采用哪些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

中国民族动画各采用哪些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
中国动画从它创始初期就与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紧密相连。
中国书法、篆刻、京剧、皮影、武术、传统乐器、古代纹饰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国动画的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点。
但同时,过分地强调民族性也对中国动画今后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和阻碍。
一、许多的传统民族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创作中(一)题材方面在题材方面注重新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趣味相结合,寓教于乐,在动画片种的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造型样式和材料中借鉴汲取营养,探索和实验动画艺术的新材料和新品种。
中国动画可分为以下八种不同的题材:1、革命教育题材:《三毛流浪记》、《半夜鸡叫》、《红军桥》、《红云崖》、《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
2、童话题材:《小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谢谢小花猫》。
3、古代寓言题材:《三个和尚》、《愚人买鞋》、《猪八戒吃西瓜》、《南郭先生》。
4、当代儿童生活题材:《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黑猫警长》。
5、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题材:《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猴子捞月》、《渔童》、《九色鹿》、《牧童与公主》、《葫芦兄弟》。
6、少数民族题材:《一幅偅锦》、《孔雀公主》、《蝴蝶泉》。
7、文学名著改编题材:《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溪流》、《金猴降妖》、《擒魔传》。
8、国际讽刺漫画风格的动画题材:《黄金梦》、《谁唱的好》。
每一种题材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无论是寓言神话故事,还是革命教育,都是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分不开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兴趣,可以说,题材上的民族性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在动画上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美术设计方面1、人物造型:在每一部出色的动画片中,人物造型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塑造好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物造型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动画片的特点之一。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动画艺术在当今国际影视行业中,已经形成强大的行业态势,我国政府也已把动画作为重要发展的文化产业。
要发展动画产业,当务之急是建立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我国已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中国动画的风格进行研究。
标签:动画艺术;动画造型;文化性一、引言当今,随着CG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在世界电影票房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使无数成人和儿童为之痴迷。
近几年来,我们不能忘记一系列的动画电影,如:《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到至今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在这些动画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也只有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动画角色才能被观众记住,同时也能为该动画的整体艺术性和文化性增加亮点。
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不同动画造型风格,又决定着不同的动画效果。
而动画片中的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造型来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好的动画造型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性。
二、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类型中国经典的动画片,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早期动画。
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能够集中体现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
下面笔者从线描平涂造型、水墨动画、剪纸动画造型、木偶动画造型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化风格在中国动画造型中的体现:1、线描平涂造型。
中国传统的绘画线描表现规律同样也运用到了以线条为主动画的表现规律中。
尽管动画线描造型有时也辅助以色块或其他方式表现,但线条却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我国传统动画造型常常注重不同的线条表现各自不同的表情和风格。
仔细观察不同的片子,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有时甚至在同一个造型上,都有不同粗细的线条组合的应用。
如:《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的造型就有明显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62012年第 17期 /电影文学
MOVIELITERATURE 动漫研究
与丰裕的气氛,中国民俗气息浓重。 此外,《大闹天宫》 里的花果山,龙宫和凌霄宝殿带有
明显的中国青绿山水的造型特色,《哪吒闹海》 里的一系列 人物,尤其是李靖和天上的神仙,参考了山西永乐宫壁画 的人物造型。但青、 白、 红、 绿, 黑 的 色 彩 搭 配 又 是 民 间 年画常用的。而 《九色鹿》 中,九色鹿的造型与画面效果 完全脱胎于敦煌莫高窟魏晋时期的壁画 《九色鹿本生》。这 些画面上特有的 “中国元素”,使当时的国产动画电影从视 觉上就具有民族风格。
二、“中国学派” 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体现
所谓民族 风 格,即 是 一 个 民 族 长 期 以 来 的 文 化 积 淀, 反映着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在音乐、 语言、绘画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民族气质,也有着不一样的审 美情趣。其实,当年 “中国学派”的辉煌,正是因为它保持 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加入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元素。 “中 国学派” 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戏曲脸谱里,黑色代表奸诈。美女狐则双颊晕红,眼角上 飞,柳腰款摆,宛如舞台上的花旦。县太爷的鼻梁上涂着 圆圆的白粉块,配着忽闪的帽翅,十足是戏曲舞台上七品 芝麻官的形象。
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戏曲元 素 的 运 用 也 很 多。如 《张飞审瓜》 中,张飞上任前在县衙大堂上来回踱步,一步 一顿;在听取民女申诉时陷入思考,右手捋髯;听完后大 喝 “大胆姚得布!” 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着姚得布,这 些动作设计显然是来自戏曲艺术。而 《哪吒闹海》 中哪吒 自刎,背对观众、横剑自刎,和京剧 《霸王别姬》 中虞姬 自刎的动作一模一样。[3]在 《大闹天宫》 的诸多打斗戏中, 处处可见戏曲舞台上打斗形式的化用。
[参考文献]
[1]朴松花.如梦如幻田园曲———水墨动画片《牧笛》赏析[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02).
[2]张岳.浅谈动画片的声音元 素 及 创 作 手 法 [J].北 京 电 影 学 院学报,2002(02).
(四) 民族故事与传统叙事结构的体现 “中国学派” 的动画片,故事大多都取材于中国的传统 文学,如 《大闹天宫》 《铁扇公主》 取材自 《西游记》; 《哪吒闹海》 取材自 《封神榜》; 《天书奇谭》 取材自 《平 妖传》; 《南郭先生》 取材自古代寓言; 《掩耳盗铃》 取材 自成语典故。这些传统的小说、寓言、民间故事是 “中国 学派” 民族风格的创作源泉。而在叙事结构上, “中国学 派” 也秉承了中国文学惯有的线性结构,如 《大闹天宫》 《天书奇谭》 《哪吒闹海》 几部动画长片均是采用这种传统 叙事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明了。
三、“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对当今中国动画的启示
在目前低迷的国产动画创作情景下,重温这些曾经辉 煌的 “中国学派” 动画电影是大有益处的,那些影片之所 以成为扬名国际的经典作品,就是因为坚持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风格与文化特色,而当今的国产动画一味模仿美、日 动画,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 文集》 中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就是对当今 国产动画的启示。年轻的动画艺术家们,应该重新审视古 老的中国文化,重建独有的民族风格。
(一) 传统绘画的体现 1960年,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问世,清新的水墨 特色令世界侧目,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它使齐白 石大师笔下的蝌蚪、小虾、小鱼与青蛙都在屏幕上游动起 来,充满灵性与东方神韵。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笔墨艺术, 依靠墨色的浓淡干湿,渲染出画面的虚实变幻。而这种传 统的水墨技法被运用于动画电影时,就创造出一种独有的 艺术形式。1963年,特伟又把李可染先生水墨画中的水牛 形象搬上屏幕,创 作 了 一 部 田 园 牧 歌 式 的 水 墨 动 画 《牧 笛》。这部自然而童真的作品在美国放映时,美国的教授激 动地对 特 伟 说 “实 在 太 美 了,真 是 完 全 中 国 式 的 动 画 片”[1]。而 80年代的动画片 《山水情》,把中国大写意山 水的技法搬上屏幕,无论从画面、配乐、色彩上都堪称典 型的 “中国风格”,是中国水墨动画的高峰。 国产动画电影还从传统的剪纸和皮影中汲取灵感,如 1958年,万氏兄弟制作出剪纸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令 人耳目一新。在 《猪八戒吃西瓜》 之后,上海美影厂又制 作了 《人参娃娃》 《金色的海螺》 等一系列剪纸片。虞哲 光导演在此基础上,又创作出了更为简练而富于夸张效果 的折纸动画 《聪明的鸭子》,动画效果更为轻快活泼。 年画也是国产动画借鉴的素材,如 《除夕的故事》,当 时栾伟札负责动画的造型,他就借用了民间年画的造型方 式,其中灶王爷和天神的形象仿造了无锡纸马的造型和色 彩搭配。神像的眉眼造型夸张,眉毛是每边三条,向上飞 扬,眼睛上下是两块晕染出的红色块,胡须是传统年画固 定的三撇须。整个人物造型饱满,色彩艳丽,具有很强的 装饰性。它的构图也借鉴了民间年画 “满” 的构图特点, 人物和各色吉祥象征把画面撑得满满的,充满了除夕热闹
刚刚上映的 3D版 《大闹天宫》,使我们又回忆起中国 动画电影的黄金时代。在上个世纪的 50~80年代,中国的 动画作品曾经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它们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浓郁的东方 色 彩 而 扬 名 国 际,被 人 们 誉 为 “中 国 学 派”。 “中国学派” 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有着鲜明的中国 特色,是中国动 画 史 上 的 骄 傲。但 是,从 进 入 90年 代 以 后,中国动画过多地模仿日本与美国,逐渐失去了自己独 特的民族风格,陷入了创作的 “低迷” 时期。面对现在中 国动画电影尴尬的现状,我们应该重新体味中国动画电影 曾有的魅力,重建自己的民族风格。
(二) 民族音乐的体现 早期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也是 “中国学派” 的重要 因素之一。与富有中国意境的画面相配合,影片的配乐也 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如 《哪吒闹海》 中,李靖手抚古琴, 琴声悠扬,清心悦耳。而片中配乐,用了古老的乐器编钟, 金声玉振,音色浑厚。都给影片增添了东方韵味。而 1963 年问世的 《牧笛》,更是把这种东方音乐的美传达得淋漓尽 致。影片配乐悠扬舒缓,一个牧童骑牛吹笛而来,悠扬的 笛声与树边鸟儿的叫声相映成趣,此起彼伏。扬琴敲奏出 流水的声音,叮叮咚咚。三弦儿模拟出牛的叫声,高胡拉 出黄莺的鸣叫,好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民乐合奏。 《牧笛》 将诗情画意的水墨动画与民族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创造 出中国美学独有的意蕴悠长,伴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堪称 “中国学派” 的经典之作。 国产动画电影还汲取了许多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元素。 中国少数 民 族 众 多,许 多 民 族 都 有 自 己 别 具 特 色 的 音 乐。 如 《草原英雄小姐妹》 中化用的内蒙古民歌,就表现出广 阔草原、骏马飞驰的潇洒。《泼水节的传说》 配乐是优美的 傣族音乐,使影片充满了傣家的风情感。 《阿凡提的故事》 大量运用了新 疆 的 地 方 乐 器,如 大 铜 角、达 卜、 萨 塔 尔。 而且新疆人民一向能歌善舞,影片也注意表现了这一特色, 多次在影片中出现新疆舞蹈。独特的新疆音乐与舞蹈,使 《阿凡提的故事》 富有少数民族特色。 国产动画电 影 还 能 用 民 族 器 乐 来 表 达 人 物 性 格,如 《三个和尚》,整部影片没有对白,全靠音乐节奏把握。当 小和尚出 场 时,配 乐 采 用 欢 快 的 板 胡, 因 为 他 聪 明 活 泼; 胖和尚过河时,由于他小心翼翼,所以用一段舒缓的管子 来描述;而高和尚呆板又严肃,所以每次出场,配乐总是 用低沉厚重的坠胡来表现他的性格。[2]这些民族音乐在影片 中恰如其分的运用,与影片东方色彩浓郁的画面交相辉映, 渲染气氛,刻画性格,更加突出了 “中国学派” 动画电影 的民族特色。 (三) 传统戏曲的体现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有完整成熟的造型 语言与表演程式。许多动画艺术家都把中国戏曲作为自己 学习与参考的范本,并大量运用于动画创作中,别具魅力。 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国产动画借鉴了中国戏曲艺术 中的脸谱,把 笔 下 的 人 物 根 据 性 格 也 做 了 脸 谱 化 的 设 计。 如 《骄傲的将军》 中,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 脸。奸臣形象则借鉴的是京剧中丑角的表现形式,八字眉, 小眼睛。在 《张飞审瓜》 中,反角姚得布为人卑鄙,所以 用白色在鼻梁眼窝间勾勒,唇角还长了一颗大黑痣,一看 就知是从戏剧中 “丑” 的脸谱中化用而来。80年代的经典 动画 《天书奇谭》,在人物造型上对戏曲脸谱的化用更为自 然纯熟,老狐狸两眼描黑,尖嘴猴腮,身穿黑色道袍,在
但是,到了 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却逐渐 迷失,美国 和 日 本 的 大 量 动 画 涌 入 中 国, 占 据 市 场 主 流。 国产动画陷入了既想保持传统风格又想模仿美、日动画的
尴尬境地。有人感叹为 “民族性的失忆” 和 “国际性的失 语”,以此来形容当代国产动画电影。曾经的 “中国学派” 动画风格土崩瓦解。
然而,从 1966年开始,十年的 “文革” 动乱使中国刚 刚开始的动画事业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这段时间里,国产 动画无所建树。
“文革”结束后至 80年代,中国动画又迎来了第二个辉 煌时期。1979年,由著名艺术家张丁指导的动画电影 《哪吒 闹海》问世,人物造型优美,民族特色浓郁,被赞誉为 “色 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成为 “中国学派” 动画电 影的又一部代表力作。同时,像 《三个和尚》 《天书奇谭》 等优秀作品纷纷涌现,风格鲜明的中国动画,名震海外。
动漫研究 MOVIELITERATURE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
■ 李 浩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 20世纪 50~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电影,如 《天书奇谭》 《哪吒闹海》 《大闹天宫》 等。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民族风格强烈,审美独特,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被人们 誉为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 动画电影的成功在于坚持了对本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保持了中国艺术独有的 灵动感与意境美。面对当今中国动画电影尴尬的现状,我们应该重新体味中国动画电影曾有的魅力,重建自己的 民族风格。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