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在试题上直接作答。

一、基础知识(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玷.辱(diàn)庇.祐(bì)彤.云(tónɡ)怏.怏不乐(yànɡ) B.憎.恶(zēnɡ) 讥诮.(qiào) 隽.永(juàn) 饮鸩.止渴(zhèn)C.胆怯.(qiè) 怂.恿(cǒnɡ) 央浼.(měi)吹毛求疵.(cī)D.泅.水(qiú) 悖.时(bèi) 仓廒.(áo) 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酒馔伏侍喝采交头接耳B.庇佑撮合恶梦哀声叹气C.严峻虔诚委屈成帮搭伙D.绊倒分辩报歉不假思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首相安倍的发言人称,在获悉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消息后,安倍要求政府建立一支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

B.足坛领域腐败案件的发生,暴露了中国足球改革以来出现的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

C.只有当我们身静、心静,独坐于空山,与那山那树那花那月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时候,才可能听到山花落瓣的细微声响,嗅到绿苔地衣淡淡的腥香。

D.老子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他选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文荟萃的京都洛阳,骑上一头青牛,向着天高地远的西方云游而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和”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和”强调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和”注重协调平衡。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差异,但通过协调和平衡,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和平衡。

最后,“和”倡导包容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同的事物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秉持“和”的理念,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和”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弘扬“和”的思想,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保持和谐统一。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34套)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34套)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3-2014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1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8分)(1)结庐在人境,。

(陶潜《饮酒》)(2)引壶觞以自酌,。

(陶潜《归去来兮辞》)(3)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4),鸟倦飞而知还。

(陶潜《归去来兮辞》)(5(李密《陈情表》)(6),外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袁宏道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

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

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

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

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

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

”又问,余曰:“试扣诸涧。

”客以为戏。

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

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

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络而为绅,激而为霆。

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

”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

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

”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

少进,石愈嵚。

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

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

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

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

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诸客请貌其似。

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

”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

”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

中职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

中职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

2022级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春考2023.12)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国子监.(jiān) 召.唤(zhāo) 绮.辉(qǐ) 塞.外(sāi)B.约.鸡蛋(yuē) 镊.子(niè) 嗫嚅.(rú) 婚丧.(sàng)C.停泊.(bó) 歆.享(xīn) 悚.然(sǒng) 烟霭.(ǎi)D.燧.木(suì) 坐骑.(qí) 瞬.息(xùn) 呜咽.(yà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寒喧窈窕连绵起伏B.词藻慷慨媸笑迷离扑溯C.雕镂疾风掌舵与之匹美D.上溯迤逦酣睡浅尝辄止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大汗淋漓....,声震天地!B.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却没有磨灭善良的本生。

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缺点,我认为也不可以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D.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2)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着。

(3)忽然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

(4)从阴山高处下来的深绿色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A.撑挺飞垂B.蹲伏挺飘垂C.挺撑飞拖D.挺蹲伏飘拖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喳喳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 项,“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错,原文,“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

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原文是说尽量不服药的理念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之一,并没有说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

故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错误,前三个含义是通过引用来引出观点,但最后一个含义是直接提出的。

故选D。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救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绝对化,文章指出“善为医者”“把握了医道的精髓”才能以医理治国。

B项,“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违背”错,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

D项,“可惜现代中医并没有很好地继承”在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故选C。

4.【参考答案】B【解析】(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

原文“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

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②夫晋,何厌之有③设九宾于廷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⑥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⑦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⑧敛赀财以送其行⑨令将军与臣有郤A . ①②⑦⑧⑨B . ②③④⑧⑨C . ②③④⑤⑥D . ③④⑤⑥⑦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就有道而正焉B . 见贤思齐焉C . 天下归仁矣D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3. (2分) (2019高三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⑴夫晋,何厌之有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⑶吾属今为之虏矣⑷不吾知其亦已兮⑸师不必贤于弟子⑹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⑺月出于东山之上⑻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⑽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⑾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 (1)(4)/(2)(8)(9)/(3)/(11)(5)(7)(10)/(6)(12)B . (1)(4)(8)/(2)(9)(10)/(3)(11)/(5)(7)/(6)(12)C . (1)(4)(8)/(2)(9)/(3)(11)/(5)(7)(10)/(6)(12)D . (1)(4)(8)/(2)(9)(10)/(3)(11)/(5)/(7)(6)(12)4. (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爱人若爱其身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⑤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A . ①④⑤B . ②④⑥C . ①③⑤D . ②④⑥5.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①再拜献大王足下(第二次)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③失其所与(给予)④沛公起如厕(往)⑤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⑥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A . ①②⑥B . ②④⑤C . ②④⑥D . ①③⑤6.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

上海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上海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2020年度第一学期新场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8分)1、按要求填空(一空一句,6分)(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2)是以圣人欲不欲,。

(《老子》第六十四章)(3),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李白《将进酒》中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顾无言,。

(苏轼《江城子》)(6),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按要求选择()(2分)(1)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阅读(5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11分)⑴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

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

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⑵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⑶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

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⑷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A.所当.无敌/长歌当.哭自度.不得脱/书蠹.被十余创./疮.痍慷慨./同仇敌忾.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温存瞋.目而叱之/嗔.怒田父./果脯.C.剽.窃/骠.骑将军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D.庖.丁解牛/疱.疹辟.易数理/辟.谣麾.下/法网恢恢..喝叱./酷热..2.选出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A.力能扛鼎缁铢必较踌躇满志杳无音信B.先发制人坐壁上观切中肯綮以一当十C.金块珠砾明星莹莹直栏横槛尽态极妍D.雷霆乍惊勾心斗角弃掷迤逦凹凸冥迷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同学只有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进展。

B.“作家必需站在人的立场上,把全部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

C.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赐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D.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化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辞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十一”长假即将结束,我们从宽广平坦的草原驱车进入高楼林立的都市,一种________随之而来,度假时的舒适满足茫然无存。

②山南地区处处_________着邓芝福同志的感人事迹,他以边疆为家,为西藏的卫生事业鞠躬尽瘁,被当地百姓称为“人民的好儿子”。

③不久前,有关部门________的一项争辩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先天遗传方面还是在后天开发方面,母亲对儿童的影响都要超过父亲。

A.压迫感传颂公布B.紧迫感传颂颁布C.紧迫感赞颂公布D.压迫感赞颂颁布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这家老字号食品厂的规模不大,但从选材料加工制作都格外讲究,生产的食品始终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依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基础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乳媪.(ǎo)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B.动辄.(zhé)秩.序(zhì)骁.勇(xiāo)商贾.(jiǎ)C.箭镞.(zú)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D.拜谒.(yè)扛.鼎(kánɡ)愠.怒(yùn)深堑.(q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馈送慷概迁徒所向披靡 B.觉悟践踏荒谬破釜沉舟C.忌殚蹊径喟叹运筹帷握 D.杀戮匮败嗔目惴惴不安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大概 B.自矜.攻伐夸耀C.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 D.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毋妄言,族.矣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C.无不膝.行而前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B.愿君留意..臣之计C.有所冲陷折关及格..之齐在海滨..猛兽 D.以区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21题。

(54分)(一)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

广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士以.此爱乐为用 B.①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四维不张,国乃.灭亡C.①既.出塞,出东道 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②项羽遂西,所过无.不残破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分)()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

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

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⑴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二)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逐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诚(韩信的字)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选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险阻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厅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

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四选三)(3分)⑴韩信使人间.视间: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舍:⑶鼓.行出井陉口鼓:⑷赵军已不胜.胜:1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 B.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C.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

D.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14、下列最能解释“军皆殊死战”理由的一项是:(3分)()A.今日破赵会食 B.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C.赵军望见而大笑 D.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15、为了打败赵军,韩信运用了各种迷惑敌人的战术。

如,等,显示出他善于根据制定作战方略。

(3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译文:⑵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译文:(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

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①善,陈孺子之.为宰B.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C. 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D. 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也②左,乃.陷大泽中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3分)()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 ①②④B. ①⑤⑥C. ②③④D. ③⑤⑥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父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⑴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⑵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16分)感动是一种养分何蔚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

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