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7章 人际关系(1、2)

狭义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
接的心理关系 是广义人际关系的具体运行机制
人际关系定义:
在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
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易混概念
社会关系:外部、宏观
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
(社会学研究范畴)
人际关系:心理
对你评价好的人。 “对婚姻不忠的定律”:从陌生人处所获 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
增减原则给我们的启示: 不要一下子对别人太好 售货员的诀窍
促 进 人 补际 充关 :系 的 原 则
一、真诚原则(认知方面) 二、交互原则(情感方面) 三、交换原则(功利方面) 四、自我价值保护 五、人际吸引水平的的增减原则 六、情境控制原则
赵菊的硕士论文: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
下列句子是对您与您经常交往的人以及您与
他们关系的描述。由于这些人不代表任何一 个具体的人,因此在句子中用“他们”来泛 指您经常交往的人。请仔细阅读下面列出的 每一个描述,按照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程度, 在题目前的括号里填写相应的数字:
1——完全不符合; 2——不符合; 3——不太符合; 4——符合;
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受社会关系制约 产生于社会关系中,范围较小,从个体、
个性方面表现现实。(心理学研究范畴)
交往关系:行为
人际关系的具体化与实质化,是人际关系
建立与维持的直接前提。 不交往没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构成
(一)认知成分:
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特性和人与人
人 际 关 系 第的 一结 节构 与 功 能
心理讲座_人际吸引与人际沟通

心理讲座_人际吸引与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系列讲座——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神奇的,交往中常常发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友人总是在一起却渐行渐远,而另一些人虽萍水相逢却很快成为亲密朋友,彼此间很快即发展起充分的信赖和良好的合作。
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吸引他人并受到欢迎呢,而另一些人却总是被人忽视并难于与人相处?人际吸引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一、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一)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1、自我价值感: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
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出现的那天起,就开始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评判。
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更加自信、高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
人生有价值,生活才会富有意义并使人充满生活的热情。
2、社会比较:人们通常对于自己的能力、性格与心理状态的评价,以及对人、对事、对物所持有的看法是不确定的,人们要想在这些方面做出明确的判断,必须通过将自身的状况与他人的状况进行比较,亦即通过社会比较的过程来实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的对象一般是与人们在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二)安全感确立的需要1、生物安全感没有人会怀疑,自我保存是人的最根本的原发性需要。
因此,人都需要自己所处的情境能够为其提供充分的安全感,而与人交往是获得安全感的最有效途径。
当人们面临危险情境而感到恐惧时,与别人在一起可以直接有效的减少人们的恐惧。
2、社会安全感(本质是人与人的情感联系)当人置身在自己不能把握或控制的社会情境时也会缺乏安全感,而与人交往并由此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依然是获得社会安全感最有效途径。
(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1、独处需要:人也需要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需要有独处的时间,需要暂时远离和逃避他人,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给对方留有空间。
2、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二、人际吸引规则(一)熟悉效应效应熟悉不仅引起人们对事物的喜欢,也能引起人们对他人的喜欢。
心理素质教育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交往2

2、影响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距离的远近 空间距离是影响交往频率的一个重要因 素。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越 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空间 距离的接近,使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接触 的机会更多,彼此之间容易熟悉。虽然地 理位置不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唯一的、决定 的因素,但是,远亲不如近邻,空间位置 接近的优势,无疑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 有利的条件。
(五)人格特点 人格也称个性。个性影响着交往的态度、频 率和方式,从而影响着人际关系。以气质而论, 具有多血质和粘液质的人,其人际关系一般来 说,要好于胆汁质与抑郁质的人,以能力而论, 能力强的人往往使人产生钦佩感与信任感,具 有吸引力。不过,能力强弱和特长的差别太大 或太小,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也会减小;只有当 双方的能力既有差别而差别不太大的时候,相 互之间的吸引力才会增大。以性格而论,诚实、 正直、开朗、勤奋、幽默、热情的人较之虚伪、 孤僻、懒惰、固执、狂妄的人具有较强的人际 吸引力。
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考题
• 1、人际交往有哪些技巧? • 2、你认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什 么? • 3、请用人际交往的理论分析自己体会最 深刻的一次人际交往实践。
(3)感情关系 感情关系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同情、喜 爱、亲密、热心、照顾等。人都有与他人 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与这种动机 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征是冷淡、厌恶、 疏远、憎恨等。人的这种感情的需求在人 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感情 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交往的双方都是爱 的主体,同时又都是爱的客体;双方都给 予对方以爱,同时又都接受对方的爱。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_4ppt课件

倾听的技巧
1、用积极态度倾听对方讲话 2、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3、不要有预设立场 4、边听边沟通 5、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题 6、要适时进展必要的提问或回应,引导对方
讲下去。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XJSYF1949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表达的技巧
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的信息量 选择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 回避对方忌讳的话题 传递信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 善于运用体态语 适时运用幽默调剂一下气氛 引起他人的共鸣 要注意说话的数量、速度与声调的控制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8.别人问你一些复杂的事,你是否时常觉得跟他多谈 简直是对牛弹琴? A.肯定 B.有时 C.否认
9. 你是否觉得那些过于喜爱出风头的人是浅薄的和不 诚恳的? A.肯定 B.有时 C.否认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课件

。
表达障碍
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非言语沟通障碍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等表达不当。
情绪障碍
01
02
03
04
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影响人际关系的 和谐。
情绪压抑
隐藏真实情绪,导致沟通不深 入。
情绪爆发
无法控制情绪,导致冲突升级 。
情绪传染
负面情绪影响他人,形成消极 互动氛围。
认知障碍
刻板印象
对他人形成固定看法,阻碍客 观评价。
偏见
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公平的判断 或态度。
先入为主
基于初步印象,影响后续交往 的判断。
过度概括
将个别事件泛化为普遍现象, 导致误解。
05
人际关系的应用
在职场中的应用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01
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
队合作,减少冲突和误解。
解决家庭矛盾
在家庭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有效沟通 和解决问题。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家庭成为温馨的 避风港。
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拓展社交圈子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提高社交能力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策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培养社交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可以学会有效 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促进社会融入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融 入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网络。
人际关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有 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新()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课件PPT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五、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一)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信息源所使用的传播技术、信息源的态 度、信息源的知识程度、信息源的社会地位。
(二)影响信息的因素:语言和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信息的 内容、信息的处理情况
(三)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 (四)影响接收者的因素: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接收者当时的心理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三、按照沟通网络的分类
1.正式的沟通网络:Y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和轮型沟通
2.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集束型是指将小道信息有选择的告诉相关的人, 这也是传播小道消息最普通的形式;流言型是一个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 所有的人;单线型是通过一连串的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偶然型是指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给其他的人。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 引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 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情感的过程。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 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 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
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2)人际交往的情感性 3)交往双方的主体性 4)交往心理和行为的互动性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 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沟通内容不拘一 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 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入程度。 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准确 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 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 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 平低者则相反。
最新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ppt课件

五、沟通网络
● 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 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 2.轮式。 3.圆周式。 4.全通道式。 5.Y式。
立感情联系。 ● 情感交流阶段:信任感、安全感;沟通的深度 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稳定交往阶段: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 暴露广泛而深刻。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弱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漠视
相互作用水平 强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二、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
1.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和彼此相倚沟通:假相倚是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指定的计划,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非对称相倚是沟通的另外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 划进行沟通,而另外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反应性 相倚是指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并 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彼此相倚是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 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
2.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工具式沟通指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感情、想法与要 求传给接收者,目的是想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达到组织目的。感情式沟通 指沟通双方表达感情,获得同情、谅解与理解,获得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改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Hale Waihona Puke 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 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 沟通内容不拘一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 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 入程度。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 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 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 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 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平低者则相反。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
一、 人际沟通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
一、 人际沟通的工具
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人际沟通必须借助于 一定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所以,符号系统是人 际沟通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符号系统划分为两类, 即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一) 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的分类 2.语言的社会功能 3.语言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二、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
1.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和彼此相倚沟通:假相倚 是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指定的计划,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进 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非对称相倚是沟通的另外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 计划进行沟通,而另外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反应 性相倚是指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 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彼此相倚是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 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入程度。 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准确 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 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 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 平低者则相反。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人际沟通必须借助于 一定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所以,符号系统是人 际沟通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符号系统划分为两类, 即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四、沟通的结构
第一,发出信息的人——信息源 第二,信息 第三,信息渠道 第四,接收者 第五,反馈 第六,障碍 第七,环境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五、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一)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信息源所使用的传播技术、信息源的态 度、信息源的知识程度、信息源的社会地位。
(二)影响信息的因素:语言和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信息的 内容、信息的处理情况
(三)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 (四)影响接收者的因素: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接收者当时的心理
状态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六、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地位障碍 (二)组织结构障碍 (三)文化障碍 (四)个性障碍 (五)社会心理障碍
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 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情感的过程。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 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 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人际Βιβλιοθήκη 往的特点: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二、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通 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是指在 正式组织系统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诸如人们私下交换意 见,议论某人某事,传播小道消息,都属于非正式沟通。
4.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人际沟通又可以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 通。借助口头言语进行的沟通称为口头沟通,如演讲、讨论、会 谈、电话联系等;借助于书面言语进行的沟通称为书面沟通,如 布告、通知、书信等。
文化背景的障碍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一、按照沟通线路的分类
1.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从发出信息的人与接受者的地位是否互 变的角度来看,可将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前者发出信 息的人只发出信息,接受者只接受信息而不发出反馈信息;后者 双方互为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者,即双方在沟通中的地位不断变 换。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又称上沟通,是指 组织中地位较低者主动向地位较高者沟通;下行沟通又称下沟通, 是指组织中地位较高的成员主动向地位较低的成员之间沟通;平 行沟通是组织中身份和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三、按照沟通网络的分类
1.正式的沟通网络:Y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和轮型沟通
2.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集束型是指将小道信息有选择的告诉相关的人, 这也是传播小道消息最普通的形式;流言型是一个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 所有的人;单线型是通过一连串的人将小道消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偶然型是指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给其他的人。
1)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2)人际交往的情感性 3)交往双方的主体性 4)交往心理和行为的互动性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 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沟通内容不拘一 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 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视-动符号系统、时 -空组织系统、目光接触系统、辅助语言系统。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一)协调作用:其一,协调情感;其二,协调动作 (二)保健作用: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充分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保
持实现沟通行为所必须的条件,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 的。 (三)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
非语言符号系统(non verbal sign system),是指在人际知觉和沟通过程中, 进行信息传递所凭借的动作、表情、实物、 环境等。
2.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工具式沟通指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感情、想法与要 求传给接收者,目的是想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达到组织目的。感情式沟通 指沟通双方表达感情,获得同情、谅解与理解,获得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改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 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 沟通内容不拘一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 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动沟通者正好相反。 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 入程度。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 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 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 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 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平低者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