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具体论述如下:新课程的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首先,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等均说明书写的重要;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
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
高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
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
写作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的记录,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见解。
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记的事情很多。
观察的过程就是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获得具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
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人和事有关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将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这样长期积累,就不但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写作的领悟能力。
论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怕文言文 , 二怕周树人 ,三怕写作
文 。可见很 多学生对写作文心生畏难
练 ,认 真研 究新教材 和新课程标准 ,
在指 导 和组织 学生 作文 训练 中下功 夫,在 平时的常态教 学中制定计划 ,
述 的过程。而作文在高考中的得分是
( 一)心理素质方面 :我曾经 听 我的学生说他们学 习浯文有 “ 三怕 ” 。
一
学生语文成绩的重头戏 ,是学生成绩
拉开距离的重要项 口。因此 ,在高中 阶段 ,教师 应重 视作文 的教 学 和训
2随笔 写作 ( . 日记 、随笔等 ) . ,3 实 用性 写作 ( 片 、信 件 、说 明 、留 卡 言 、短信 等) . ;4图文信息转 换 ( 图 表描述 、信息 解读 、写 配图说 明) ; 5接续完成文段与写电子邮件等。 . 其中 , 作文是 测试重点 ,而高考 对 学生 的作 文 主要是 从主 题是 否鲜 明 ,内容是否充 实 ,结构是 否完 整 ,
时 ,作文是要借助语言这个表达工具 的 ,对对象形成印象或进 行思考都要
运用语言 ,好的语言又存 在于多彩 的
肃杀 中所蕴藏 的生机与活力 ,表达了 对严冬之下顽 强生命的赞美之情 ,从 而体现了写作 的独特之处。在观察同
一
现实生 活中 ,观察到 的印象 愈清晰 , 思考愈准确 ,语言的运用就 愈恰当 。 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 ,结合 自己的人 文积累,生活积累 ,运用恰 当的语言
娄 丽 云 ,教 师 ,现 居 安 徽 怀 远 。
的作文 中往往会…现 大同学欺侮小 同
学、 卫生值 日不尽职 、随地 吐痰 、拾 金不 昧等题材 ,对这些 司空见惯的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提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力求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整体规划单元作文教学,将周记和大作文有序安排;写作方法要全程关注、分解步骤、逐层深入,将设立模板与变式练习相结合,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它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写作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而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阐释,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等等。
由此看出,新课程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突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因此,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有效教学”这一课题,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希望探寻出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作文教学之路。
一、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都认同的难点、盲点,大家始终感觉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操作方案,导致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训练起来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高中阶段是中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升学深造乃至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历年的高考中,英语书面表达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不仅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经验和语言意识,也要体现选拔性考试的效度和区分度,以适应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因此,高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下面,笔者就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生的写作基础普遍较差,错误百出。
以下是高中生常犯的一些写作方面的错误:(一)词汇方面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差异,学生往往在英语写作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1.冠词缺省英语和汉语较大的区别就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冠词。
英语中表达某一类事物时,要么用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面加复数形式s/es,要么用定冠词the,但汉语中无此种表达方式。
所以,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冠词缺失现象。
比如,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our english teacher is young man.2.名词高中生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对名词的复数概念不清楚,经常忘记在可数名词后面加s或es。
如i have two question to ask you. 而在英语中,凡是表示两个以上数的可数名词都应用复数形式。
3.动词(1)be动词的使用错误。
有许多高中生在作书面表达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句子,总是离不开使用be,尤其是在句子有实意动词时。
如she is always help me.但也有该用be时,却把be漏掉了,如if you free,we will go fishing tomorrow.(2)动词时态及语态。
动词时态的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高中生也容易忘记或用错。
如“昨天他们迟到了。
”会译为:they are/is/was late yesterday. 被动语态也是高中生不善于运用的一项。
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研究考纲,研究高考试题,教学目标要直向高考”,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高中起始年级就丢开教材,另起炉灶,把精力放在新题的收集及演练上。
加之频繁的月考,让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乱了阵脚,很少考虑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过高写作的要求,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一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文体不明。
无序难免重复,这让学生渐渐对写作产生厌倦,写作处于低效运作状态。
加之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整天埋头题海,根本无暇顾及中外名著,致使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找不到素材,思想没有深度。
此时不管教师讲授的技法有多好,学生都在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作文教学陷入窘境。
针对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现状,笔者特对高中新课改作文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一、重视生活和语言积累(一)积累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作家,没有一定素材也难以成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文章、书籍给学生看,教会他们如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对这些人和事进行分析和评价。
让学生学会“由小见大”、“从窗口看世界”,善于捕捉瞬间闪光点等。
总的来说,适合学生收集、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一般有查阅书报杂志、课外读书笔记、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制品、收看电视节目等。
长此以往,就不会“没素材”,不会“无从写起”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从生活中找“米’,获得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到实践中去获得真切的体验;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引导学生多参观游览,养浩然正气,写大气的文章。
(二)积累语言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尽管现行高中新课改教材读写结合不是十分紧密,但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读写结合,认真学好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把教材中的文章作为我们写作的范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积累文中好词佳句,熟读或背诵文中精彩语段。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
作文教学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
二是教师指导难。
老师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写作时胡编乱造,被动应付。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那么,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究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长足的进步呢?一、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
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时做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落实作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学生实践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
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
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
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是大有益处的。
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会遇到与这样灵思妙语相关相承、相得益彰的人和事或景与物,到那时,孕育已久的思想火花就会在人和事或景与物的撞击中升腾起来。
三、注重写作质量作文训练方面,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
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
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
新课改形势下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新课改形势下作文教学如何创新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创新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我在实践不断摸索与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与同仁共享。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教学创新作文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在高考中比重也越来越大,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
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想匮乏、词汇匮乏,作文如一潭死水,显示不出学生的那份蓬勃朝气和活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高中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因此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意有个性的作文,这既是学生作文水平的展示,同时也是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体现。
那么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素材的积累、分类指导和多媒体的运用三个方面来阐述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一、积累生活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提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去体验生活,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就会捕捉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就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写出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二)摘抄好词佳句。
首先,要利用好课本。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创新【摘要】作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作文;教学创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这种以“师道尊严”为前提条件的教学模式,把生气勃勃、充满灵气的学生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条框框之内,所以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多感情失真、脱离生活、思想肤浅、没有创意。
而新课标“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那么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一、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
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逆向思维训练。
作文要写出新意,往往要打破常规,用逆向思维去审题。
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俗称“倒过去想”。
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学生都会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如果引导学生倒过去想,也许会有“白雪以洁白为外衣掩盖了世间的污秽”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也会因立意新颖而颇受好评。
还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点,使之更臻完善。
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点,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没有否定观点,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
逆向思维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意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多向思维训练。
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作者:周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4期
目前,高考中的语文作文分数占了很大比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收集与题材相适应的写作素材
在写作之前都要准确地把握写作的题材内容,让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大概的写作方向,不至于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
老师在收集的题材时主要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例如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可持续发展等等,以便学生在关注社会时事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一)从资料中收集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收集写作素材。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收集材料的途径很多,例如:查阅相关书本,翻阅相关杂志,阅览网上的文本等等。
老师安排写作素材的收集任务,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动手收集,做好写作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为写语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学生只有细细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非常真切地欣赏和描绘生活,再加以领悟,就能够写出好的句子和文章来。
学生还要积极地参与到身边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才是硬道理,用自己的亲身体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活生生的素材来源,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写作素材后,老师还要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去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语文作为首先要进行审题,审题要求准确,紧扣文章写作主旨。
然后,确定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可以选择作品中能够表达作者意图的词语或者文章中画龙点睛的词语。
例如:《包身工》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身工们每天清晨四点就要被工头像赶猪猡似的喊起床,包身工们每天吃的粥是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加上锅巴煮成的,包身工们长期过着受压迫、受虐待的日子,被强迫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劳动,被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残酷地欺诈着,被重病无情地缠绕着,他们的命运凄惨得无法形容。
文章紧紧围绕悲惨的包身工们的衣食住行来写作,所以选用包身工为写作题目。
再然后,老师将自己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的写作过程和经历分析给学生听,并且让学生看到老师是怎样完成作文写作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作文的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
主旨的把握能力和写作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具体地为学生讲解写作方法,让学生去感知各种方法之间的不同和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对表达文章起到的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将荷塘在月色下的美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通过给每种表达方式举例子来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更能够理解老师讲解的写作方法和使用这些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也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三.选择学生喜爱的作文评改方式
新课改的语文作文评改,再也不是以前老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评改了,现在的评改是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评改可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评改或者学生和学生一起进行评改。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同学写作中常常犯的错误,自己也思考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从评价同学的作文中,学习同学的写作优点,弥补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
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共同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老师要对学生们一致认为语文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奖励,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语文作文写好了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总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作文教学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