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3. 《珍珠鸟》:讲述珍珠鸟与人的故事,传递友谊与爱的主题。

生字词1. 生僻字:例如“渡、洲、晓、豫、洲、派的”。

2. 近义词、反义词:例如“安静-喧闹、温暖-寒冷”。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生预课文,自主生字词。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 学生分享预成果,交流生字词心得。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道德观念。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题。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进度。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终结性评价1. 教师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参加评价,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

3. 生字词卡片:自制或购买。

4. 课堂互动素材:问题列表、讨论话题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为将者,若不知天文、不晓地理、不通阴阳、不懂奇门,庸才耳”“孔明真乃神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孙刘联盟的巩固,才有了后来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诸葛亮的才干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字)
五、课外延伸,链接名著
1、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出自哪一部作品呢?(介绍《三国演义》)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了,追也来不及了。
(画路线图)
(三)、识人心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 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师: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英雄本色)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深入研读,领悟“神妙”
教师引入:那么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三首》、《荷叶母亲》、《鲸》和《风向袋的制作》。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现象和事物展开,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现象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写作和口语交际表达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或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多媒体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用于创设学习情境和辅助教学。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写作纸张、口语交际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课文大意。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课文:《快乐读书吧》2.生字:读书、画册、借书、空闲、放学3.词语:快乐、放学后、空闲时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四、教学难点1.运用词语进行句子的组织和表达。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1.课本、教案、黑板、彩色笔等。

2.多媒体设备,可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

2.重点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3.练习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2.练习写作,让学生自由表达关于阅读的想法。

3.整理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做小结。

第三课时1.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展开讲解和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学习成果。

3.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习题。

2.阅读其他书籍并汇报阅读心得。

3.准备下节课的主题分享。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掌握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习作:写读后感》的基本内容;2.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2.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学作品,增强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倡导团队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习作:写读后感》的基本内容;2.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体会。

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深刻的读后感;2.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准确表达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1.《习作:写读后感》教材内容复印件;2.课堂展示用的PPT;3.学生阅读《习作:写读后感》的个人读后感;4.书法毛笔、纸张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习作:写读后感》的内容梗概,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详细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包括感悟内容、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等,示范给学生一个范例。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习作:写读后感》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并相互启发。

第四步:个人写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撰写自己的读后感,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进行班级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表达水平。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写读后感对提升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对《习作:写读后感》的个人读后感,要求150字以上,突出表达思想感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多以文字表达为主,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古诗文积累与诵读”四个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锻炼写作技巧,并增强对古诗文的记忆与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古诗文积累的基础。

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的问题;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存在理解片面、分析不深入的问题;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的问题;在古诗文积累方面,可能存在记忆不牢固、感悟不深刻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进行交流。

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其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3.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与感悟,使其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使学生表达更清晰、逻辑更严密。

2.阅读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3.写作: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古诗文积累与诵读:如何让学生牢固记忆并深刻感悟古诗文。

五. 教学方法1.口语交际: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流,提高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2.阅读理解: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提高其写作能力。

4.古诗文积累与诵读:采用反复朗读、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记忆和感悟古诗文。

六. 教学准备1.口语交际:准备相关情景模拟题,制作小组讨论指南。

2.阅读理解:准备相关文章材料,制定问题列表。

3.写作:准备相关写作话题,制作写作指导手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5篇文章,分别是《古诗两首》、《长城》、《海底世界》、《月球探险》和《综合性学习:遨游太空》。

这些文章都是围绕“宇宙”这一主题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诗歌,又有科普文章,还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宇宙这一主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如宇宙的起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探索。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诗歌和科普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宇宙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古诗两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并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宇宙景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故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

二、教学准备
1.备好习作写作讲解的范文。

2.确保学生已经读过相关故事或文章。

3.准备展示板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范文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给学生简要介绍写读后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章,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范文分析
–展示习作范文,逐段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

4.写作讲解
–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包括感想提炼、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

5.写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所读故事或文章内容,开展写读后感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给予指导和建议。

6.讨论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7.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提升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课 题
6.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2. 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 倔强)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出示课件】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
4.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5.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1、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2、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课 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标: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展示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课 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酒家( )说( )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该怎样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自豪、自信的笑。)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把故事编成了文字: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4.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 “就势”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




课 题
6.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