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茶树良种应该加速更新换代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浙政办函[2001]9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浙政办函[2001]99号](https://img.taocdn.com/s3/m/ad82e93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8.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浙政办函[2001]9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茶叶是我省重要的传统农产品。
但是,目前我省茶树良种化程度偏低,无性系良种面积只占茶园总面积的12%左右,直接影响了茶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加快茶树改良步伐,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一、茶叶改良工作的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改造老茶园和开发新茶园应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低产劣种老茶园改造力度,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步伐,争取到2010年,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11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使我省跨入全国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先进行列。
二、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
这是茶树改良工作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抓茶树改良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优质种苗的有效供给,省级在新昌县建立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为全省提供原种接穗与种苗;茶树改良任务重的市、县,要根据需要建设好育苗基地和育苗点,满足茶树改良的种苗需要。
三、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茶树改良工作要运用市场机制,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自行解决有关资金。
省政府将每年安排一部分茶树改良资金,用于省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建设和县(市、区)茶树良种推广工作的以奖代补。
对换种改植的良种茶园,经市、县财政部门批准,投产后3年内可免征农业特产税。
各地也要积极研究落实有关扶持资金和政策。
四、加强茶树改良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各级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定的茶树改良工作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茶树改良规划,落实年度发展计划,确保种苗供需平衡。
新中国茶树良种化的工作进程

新中国茶树良种化的工作进程
黄继仁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10(032)007
【摘要】@@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吴觉农先生生前非常关注我国的茶叶生产,早在1935年他在<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一书中指出:"在栽培上:区域散漫,园地零星,品种杂乱,茶树衰老,株丛粗放,病虫流行.呼吁要‘改变种植方式,选育茶树良种'.这是栽培上最切要的任务".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黄继仁
【作者单位】农业部种植管理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顾历史开创未来加快我国血防工作进程——隆重纪念血吸虫病在中国发现100周年和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50周年 [J], 陈野
2.论跨世纪工程: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兼论宁波茶区无性系良种化发展设想 [J], 魏国梁;王开荣
3.普洱茶树良种场在云南茶树良种化中的主力军作用 [J], 杨柳霞;罗朝光;陶仕科;孙会萍
4.科学鉴定客观评价推动我国茶树良种化事业健康发展--访新任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主任杨亚军研究员 [J],
5.湖北省茶树良种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J], 张苏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茶业提质升级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茶业提质升级作者:湖南省农业厅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2期湖南省农业厅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保健功能开发和茶文化发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增长,茶叶产业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从产、加、销各个环节引进和整合现代生产要素,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湖南茶产业提质升级,努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
1.抓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做到“三化”同步,即良种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良种化,就是要大力推广无性系优良品种,改造老茶园,新建茶园全面推广无性系良种。
同时,要根据不同茶区的区域特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结合主要茶叶品牌,合理选择、配置良种,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加快品种更新步伐。
标准化,就是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茶叶专业出口公司、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要发挥优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无公害茶叶原料生产基地,或实行订单收购,努力按进口国的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真正形成整个茶叶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
规模化,就是要抓好规模化基地建设。
只有扎扎实实抓好茶叶生产基地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才能真正实现茶农增收、国家增税、企业赢利的多赢目标。
2.抓产业化经营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是提高茶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其中关键是要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由于这些企业具备与茶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特性,因此以其为桥梁和纽带,可以积极引导茶农联合起来,采取股份合作、承包、出让等方式,建立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园,推动茶叶生产的集约化。
同时企业在与茶农合作的过程中,自身规模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更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加强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实现农科工商贸一条龙、产加技供销一体化,进一步拓展市场,促进出口。
3.抓品牌建设只有精心打造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才可能提高茶叶的综合竞争力。
新中国茶树良种化的工作进程

了长期 的 自然进化和人工干预的共同作用 , 形成了区域 群体 , 适合当地 的气候 、 土壤等 自然条件和满足人们 的需
并 以种 子 繁 衍 , 步 造 就 了 众 多 的地 方 品 种 , 逐 或称 农 家
寮 树衰老 , 株丛粗放 , 病虫流行 。呼吁要 ‘ 改变种植方式 ,
茶 树 良种 ’ 这 是 栽 培 上 最 切要 的任 务 ”。 中 国成 立 以 。 新 七 政 府 非 常 重视 茶 叶 生 产 , 全 国茶 叶 科 研 院所 和 大 和 在 _ 有 一 支 茶 树育 种 的专 业 队 伍 , 期 从 事 茶 树新 品种 选 校 长
从 上 世 纪 5 代 开 始 ,在 大 专 院 校 茶 叶 系 科 及 科 研 所 先 后 0年
20 00多份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 圃保存 了以云南大叶种为
主的茶树种质资源约 10 0 0份 。
2 .启动 茶 树 品种 审定 , 织全 国统 一 “ 试 ” 组 区
新 中 国建 立 以 后 , 国 尚未 进 行 全 国 性 的 茶树 品种 审 定 我 工作 , 因此 在 跨 区域 引 种 过 程 中难 免 带 有 盲 目性 , 的 良种 有
践他终身为之奉献 的中华茶叶事业 。茶树新品种选育 : 正是吴老非常关注并 为之倾注 了很多心血 的工作之一。
一
此, 吴觉农呼吁 “ 应该用单本选择 、 杂交 、 嫁接 等等方法: 起来 , 以造成适应 于各地制造红茶 、 绿茶 、 青茶 的品种 ,
香 、 都 臻 上 乘 , 产 量都 达 到理 想 的 境 地 , 是 栽 培 上 : 味 或 这
袤 , 如 把 各 种 的品 种 形 态 , 究 一 下 , 定 相 差 很 多 , 假 研 一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同名40443)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市委、市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南茶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全市茶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到2008年,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50万亩,茶业实现工农业综合总产值5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
为了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五五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现将对我市实施“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调研情况记述于下:一、现状1、生产现状:宜宾是全省最大的茶叶产地,据2002年统计:全市茶叶面积已达3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余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6.2%),茶叶总产量达到13000吨,茶叶总产值为2.2亿多元:苦丁茶近9万亩,苦丁茶产量22.3吨,产值638.35万元;茶叶出口创汇l万美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4020吨,名优茶产值1.38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0%和60%。
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以本地的国家级良种“早白尖”和“早白尖五号”为当家品种,同时先后引进了“福鼎系列”、黔湄系列”、蜀永系列”、“名山131”、“名山3ll”、“平阳特早”等10多个优良茶树品种。
市上建有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1个,产茶大县以该场为依托,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点,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保证茶树良种苗木的供应。
2、加工现状。
宜宾市现有各种公司、茶场(厂)等茶叶企业近800家,茶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目前全市茶叶加工量仅为加工能力的65%左右),其中有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3个,县级茶叶龙头企业5个。
龙头企业采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约束,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建立生产和联系基地12万多亩,带动茶农10万户。
“叙府龙芽”、“龙湖翠”、“金竹春”、“醒世绿雨”、“早白尖工夫红茶”等10多个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0.14•【文号】农农发〔2016〕7号•【施行日期】2016.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农农发〔2016〕7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
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脱贫攻坚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
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做强茶产业,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划定优势区、确定最宜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与农民联合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加销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3,29(01)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21-HZ01)。
作者简介:郭明星(1985—),女,四川金堂人,硕士,农艺师,从事茶树育种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2-03-09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试验郭明星党俊华胡春学席彦军李秀峰王思梅(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摘要:开展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在汉中地区的抗性、适应性、生长表现和绿茶品质试验研究,旨在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无性系良种。
结果表明,中茶108和陕茶1号茶树的适应性好,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强,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育芽能力强。
中茶108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8d ,陕茶1号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中茶108和陕茶1号所制绿茶品质优良,宜在汉中地区栽培及推广。
并且总结了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快繁技术要点。
关键词:中茶108;陕茶1号;无性系茶;引种试验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1-0061-03汉中地处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北亚热带气候,属于江北茶区,又称为陕南茶区,气候温和,是我国最北缘的茶树适宜生长区,是世界上绿茶的黄金产区[1]。
自古以来,汉水流域就是茶区兴旺、茶市繁荣,茶叶经济富庶的地方。
汉中茶始于商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汉中出过很多贡茶和名茶[2]。
目前,汉中茶树种植面积超过8.67万hm 2。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政策,并把茶叶纳入新一轮农民增收工程。
20世纪60、70年代,汉中茶区的茶以地方群体种为主。
20世纪80年代,汉中引进了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平阳特早茶、乌牛早等进行试验,通过长期田间调查,包括物候期观察记载、抗逆性等调查、茶叶适制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茶树良种选育实施方案

茶树良种选育实施方案茶树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出口之一。
茶树良种选育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茶树良种选育实施方案,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树良种选育的背景和意义。
茶树良种选育是指通过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收集、鉴定、利用和培育,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茶树新品种。
茶树良种选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通过选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新品种,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良种选育可以提高茶叶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
通过良种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茶树新品种,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茶树良种选育的实施方案。
1.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
首先要对各地茶树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鉴定,筛选出适合良种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
2. 茶树新品种的培育和选育。
在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茶树新品种的培育和选育工作,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茶树新品种。
3. 茶树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在培育出适合当地生产的茶树新品种后,要进行茶树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让更多的茶农受益于良种选育成果。
三、茶树良种选育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科研力量。
要加大对茶树良种选育的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推动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2. 健全政策体系。
要建立健全茶树良种选育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为茶树良种选育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加强人才培养。
要加强茶树良种选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茶树良种选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四、茶树良种选育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茶叶产业的不断壮大,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茶树良种应该加速更新换代
中 图 分 类 号 !/+0(1(
潘根生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
文 献 标 识 码 !2
文 章 编 号 !#+00$ 3)"(’"##"-#*$ ((+$ #"
农业以种为本.国家对作物育种与良种应用颇 为 重视&我国的 茶 树 新 品 种 选 育 与 推 广 也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就 &但 就 全 国 现 有 茶 园 栽 培 品 种 而 言 &大 部 分 茶 区 栽培面积最 大&唱 主 角 的 仍 然 是 一 些 性 状 杂 乱 的 有 性 群 体 老 品 种 &茶 树 品 种 的 更 新 换 代 &还 难 与 粮 棉 油 麻 艹 大 田 作 物 栽 培 品 种 相 提 并 论&也 滞 后 于 多 年 生 的 果树和桑树&成 了 推 进 茶 叶 生 产 现 代 化 的 一 大 障 碍 . 为 此 &加 速 茶 树 栽 培 品 种 更 新 换 代 &乃 为 当 今 茶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4559年均为月刊"大 &8开"&45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版国内统一刊号:;<&&7&94=>?"国际标准刊号: @??< 5A2=7&2A4"邮发代号:47&9="国外代号:BC69!定价 44D55元"全年定价 486D55元(英文版国内统一刊号:;<&&76245>?"国际标准刊 号:@??< &82&E4’42"邮发代号:47=A&"国外代号:&A’&C!国内定价 4AD55元"全年 955D55人民币(国外定价 4AD55美元"全年定价 455D55 美元!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 5&2=号!编辑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 &4号"邮政编码:&555=&(电话:/5&508=’&’=5= 8=’2A&68 8=’28466(传 真 :8=’28466(电 子 邮 件 :FGHIJKL MNOPDQNNRDHSTDQH(网 址 :UTTV:W XXXD;UOHNYGZO?;ODQ[M
收 稿 日 期 !"##"$ #%$ "% 作 者 简 介 !潘 根 生 &男 ’()*+年 , -&浙 江 松 阳 人 &教 授 &长 期 从 事 茶 树 栽 培 及 其 生 理 的 研 究 .
&&8
茶叶
4=卷
程中人为的机械混杂加重!以致群体内良莠混杂加 重 "个 体 差 异 加 大 "树 冠 杂 乱 不 整 "发 芽 迟 早 不 一 "芽 叶 性 状殊 异"生 产 上 既 不 利 病 虫 防 治"又 不 利 机 采# 机 制 "生 产 力 下 降 "效 益 日 趋 低 下 !事 实 上 "在 实 际 生 产 中"如 鸠 坑 种#宜 兴 种#宁 州 种#宜 昌 大 叶 种#湄 潭 苔 茶 #凤 凰 水 仙 #海 南 大 叶 种 等 大 批 群 体 品 种 都 早 已 不 作 为 推 广 品 种 了 ! 为 此 "这 批 $有 性 系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理应纳入 茶 树 品 种 更 新 换 代 的 对 象"尽 快 把 它们从茶树良种中淘汰出局!
经 国 家 认 定 的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 中"有 一 批 是 民 间 育 成 的 无 性 系 良 种 "这 些 品 种 多 数 原 产 福 建 "少 数 原产江西!栽培历史久远"不少是百年以上的 &’世 纪 老 品种"多 数 适 制 乌 龙 茶 与 红 茶"少 数 适 制 绿 茶" 生产 性 能 好"茶 叶 品 质 优 异"深 受 广 大 茶 农 喜 爱"不 少品种至今仍是乌龙茶区的当家品种!充分说明这 些 品种经得起历 史 和 实 践 的 考 验"确 实 具 有 良 种 的 优 秀品性"以 铁 观 音 品 种 为 例"虽 说 它 的 适 应 性 差" 不 易 栽 培 "产 量 也 较 低 "但 制 乌 龙 茶 "品 质 优 异 "具 有 特 殊 的 $观 音 韵 %"因 而 深 受 闽 南 乌 龙 茶 区 的 喜 爱 "广 为 栽 培 !现 在 新 育 成 的 品 种 "在 品 质 上 都 很 难 达 到 或 超过这些老品种的品质水平!因此茶树良种如不倾 力 于 品 质 育 种 "仍 然 偏 重 产 量 育 种 "在 市 场 经 济 中 是 很难站稳脚跟的!
在 被 认 定 的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 中"有 一 大 批 新 育 成的 无性系 茶树 品 种"这 些 新 育 成 的 无 性 系 茶 树 良 种 "在 产 量 #品 质 #抗 性 以 及 适 应 茶 叶 机 采 #机 制 等 方 面都颇 为优 秀"它 们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将 是 更 换 老 品 种 的 主 力 军 !但 也 有 少 数 新 选 育 认 定 的 良 种 "经 过 十 多 年的实 际 生 产 检 验"存 在 诸 多 弊 端"有 的 抗 寒 性 弱" 不 适 合 原 认 定 的 适 宜 推 广 地 区 栽 培 (有 的 绿 茶 品 种 " 春 茶 品 质 尚 可 "但 夏 秋 季 碳 素 代 谢 旺 盛 "茶 多 酚 的 含 量较高"制 绿 茶 苦 涩 味 重"色 泽 暗 绿(有 的 综 合 性 状 平乏"整体 水 平 不 高"生 产 性 能 不 理 想"被 认 定 为 国 家 级 良 种 十 多 年 来 "茶 园 面 积 一 直 没 有 推 开 "生 产 上 树 良 种 不 能 过 于 责 备 求 全 "十 全 十 美 "但 其 整 体 水 平 应 该 显 著 优 于 地 方 良 种 !据 此 "对 被 认 定 后 过 不 了 生 产 实 践 关 的 无 性 系 国 家 级 良 种 "也 应 重 新 予 以 审 视 "确 实 不 符 良 种 标 准 要 求 的 "也 应 列 入 淘 汰 之 列 "将 它 们 拒 之 生 产 门 外 !
在 我 国 第 一 批 认 定 的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 中 有 (0 个 有 性 系 品 种&应 该 说 ()34年 被 认 定 的 这 (0个 有 性系 国家级 茶树 良 种&是 基 于 这 些 品 种 的 以 往 表 现 以 及 当 时 积 极 扩 展 茶 区 &大 力 扩 大 茶 园 面 积 &并 以 主 攻 单 产 作 为 主 要 目 标 &这 一 实 际 生 产 水 平 认 定 的 .这 些有性系品种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后&在 (3年 的 生 产 实 践 中 &由 于 没 有 采 取 专 业 留 种 园 采 种 <苗 期 又 没 有 相 应 的 去 劣 去 杂 提 纯 措 施 <加 之 &种 子 调 运 过
据 说"国 家 今 后 将 不 再 组 织 评 审 认 定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 了 "茶 树 良 种 将 由 市 场 自 行 认 定 调 节 !如 确 实 如 此 "有 关 部 门 应 公 之 于 众 "并 应 就 如 何 终 止 不 符 合 良 种标 准的部分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 %的 继 续 推 广"采 取有 效的对 应措 施"以 利 加 速 茶 树 栽 培 品 种 的 更 新 换 代 "促 进 我 国 茶 叶 生 产 的 更 大 发 展 !
)))))))))))))))))))))))))))))))))))))))))))))))))
*++,年-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0征订启事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中 #英 文 版 是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主 办 的 全 国 性 #综 合 性 #学 术 性 期 刊 !主 要 刊 登 农 牧 业 基 础 科 学 和 应 用 科 学 研 究 论 文 !主 要 栏 目 有 作 物 遗 传 育 种 1 种 质 资 源 (植 物 保 护 (生 理 生 态 1 耕 作 栽 培 (土 壤 肥 料 1 节 水 灌 溉 (园 艺 (贮 藏 1 保 鲜 1 加 工 (畜 牧 1 兽 医 (综 述 与 专 论 (研 究简报"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农业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等有关农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人员!该刊于 &’’234555 年连续 6年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两项重要指标均名列全国农业学术期刊最前列和前列(&’’’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从 &’’’年起"被评选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助期刊(455&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最高级别 77 双高期刊(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研究课题组 4554年 &月公布" -中国农业科学.在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显示度排名表中位居农林科学类期刊第一名(4554年 8月在第三届全国农口优秀期刊评比中荣获 学术类期刊一等奖第一名!现为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
国家级茶树良种是经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 茶 树 专 业 委 员 会 ’前 称 全 国 茶 树 品 种 审 定 委 员 会 认定 或 审定批准&并 准 许 在 全 国 的 适 应 地 区 大 面 积 推广的茶树品种.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 专业委员会分 别于 ()34年5()30年和 ())4年认 定 批 准 了 三批共 00个 茶 树 品 种 为 中 国 国 家 级 茶 树 良 种&其中无性系品种 %#个&有性系品种 (0个.这三 批 国 家级茶树良 种 的 认 定&在 生 产 上 起 了 很 大 的 导 向 作 用 &促 进 了 我 国 茶 树 良 种 的 推 广 与 普 及 &在 调 整 生 产 茶 园 茶 树 品 种 结 构 &增 强 茶 树 抗 灾 能 力 &增 产 提 质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方 面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效 &加 速 了 我 国 茶 树 良 种 化 进 程 &成 绩 卓 著 &功 不 可 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