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
山东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抗寒性评价及良种筛选

山东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抗寒性评价及良种筛选毕彩虹;丁兆堂;孙立涛;王玉;范凯;申加枝;丁德恩;孙汉收【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2)5【摘要】【目的】筛选出山东茶区适栽适制无性系茶树良种,丰富茶树良种资源,推动山东茶产业发展。
【方法】对龙井长叶、龙井43、中茶108等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叶片解剖结构分析、表现性状比较及茶叶感官审评,分析各品种抗寒性及适栽适制性。
【结果】龙井长叶、龙井43、中茶108、鸠坑早、平阳特早、鄂茶1号、碧香早、福鼎大白茶、茂绿、白毫早、金萱、金观音12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抗寒性指数>2.5;龙井43、中茶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碧香早、浙农113、迎霜11个品种在成活率及产量方面表现较优,成活率≥92.69%,产量≥32.6 kg/667m^(2);龙井43、中茶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碧香早9个品种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感官评审总分≥88.85分。
【结论】综合抗寒性、成活率及产量因素,龙井43、中茶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碧香早9个品种在山东种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抗寒性,田间性状优、产量高、品质优,属山东适栽适制茶树优良品种。
【总页数】8页(P16-23)【作者】毕彩虹;丁兆堂;孙立涛;王玉;范凯;申加枝;丁德恩;孙汉收【作者单位】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日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陕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引进及筛选研究2.沂蒙山区茶树无性系品种抗寒性鉴定与筛选3.茶树无性系品种抗寒性的LT50研究4.8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抗寒性鉴定与评价5.青岛地区茶树无性系品种抗寒性比较试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个品种简介

早白尖5号Camellia sinensis cv. Zao baijian 5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4—1993年早白尖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2002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品种,编号国审茶2002010。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平或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浅而密,叶质厚软。
特性:原产地一芽三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芽叶生育力较强,嫩绿有光泽,叶质柔软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48.0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0%、茶多酚20.2%、、咖啡碱4.3%。
适制绿茶、红茶,品质优。
制绿茶,多毫,滋味鲜爽,清香持久;制红茶,香气醇浓,滋味较浓强。
抗寒性强。
适栽地区: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河南等茶区。
栽培要点:栽培前期根系发达,需高肥管理;宜选择土壤湿度较高,利用其发芽早,春茶比重大的特点,早期多生产名优茶;严格控制螨类危害。
南江1号Camellia sinensis cv. Nanjiang 1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4—1993年南江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2010年经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品种,编号国品鉴茶2010005。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微隆,叶身背卷,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浅,叶质软。
特性:原产地一芽三叶期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
芽叶生育力强,嫩绿有光泽,叶质柔软,一芽三叶百芽重59.0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18.4%、咖啡碱4.1%。
制绿茶,香气清香、滋味鲜醇较厚,汤色绿亮。
抗寒性强。
适栽地区:重庆、四川、湖北、浙江等茶区。
栽培要点:应早施催芽肥,并加强冬春肥培管理,使其发芽早,春茶比重较大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简介(二)

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简介(二)三、中茶102:中茶10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杭州西湖龙井群体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属灌型,中叶类,早生种。
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
叶片水平着生,叶色绿,椭圆形,叶质中等,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身平,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型大小中等,一芽三叶的百芽重39克。
育芽能力强,发芽密,耐采摘,丰产性好,在我市试种比对照种迎霜增产20.97%。
抗寒、抗旱性强,在-11.1℃情况下,该品种的抗寒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种。
据生化测定,该品种春茶一芽三叶干样含氨基酸达4.46%、茶多酚22.45%、咖啡碱3.28%,水浸出物40.61%,酚氨比为4.85,其中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种提高0.23个百分点。
适制名优绿茶,春茶制烘青绿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清爽、汤色黄绿明亮,品质总分超过对照种迎霜。
制成龙井茶品质亦优良。
用该品种制成蒸青煎茶,干茶色泽墨绿,汤色绿较亮,味较清爽,叶底绿较亮,与日本薮北种制成的煎茶品质相当。
该品种扦插繁殖力强,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强,适宜在我市绿茶地区和名优茶产区推广。
栽培要点:根据其特性,适合单行条栽,茶树连续数年采摘后要进行蓬面深修剪与整枝,改造树冠,复壮树势。
四、浙农113:浙农113是省级茶树良种,系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种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属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偏早种,一般3月中旬春芽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名优茶开采,4月中旬为一芽三叶盛期(比福鼎大白茶一般迟2-3天开采)。
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发芽整齐,育芽能力强,发芽密度较大,叶色绿,茸毛多。
抗寒、抗旱、抗病虫性均强。
丰产性好,单产高,品比试验比福鼎大白茶增产31.5%,适制绿茶,品质特优,干茶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爽口;曾在省良种茶评比会上先后3次获品质总分第一名。
我市已有少量引种,在栽培措施上无特殊要求,宜在我市绿茶和名优茶产区推广。
茶树无性系良种扦插栽培技术

2 0 0 0  ̄3 0 0 0 k g充分腐 熟 的优质农 家肥 , 再配 以三
元素高浓 度 复合肥 2 5 。深 翻一遍 , 深 3 0 C 1 T I 左
右, 将肥料 全部 埋 在地 下 , 打碎 土块 , 平 整地 面 , 耙
1 . 5 安装 灌 溉设 施
安装 1 0  ̄1 5 m 长的水管 , 并装上活动喷头 。防
止水太大将苗子冲出。
1 . 6 喷洒 除 草 剂 和杀 菌 剂
l 建 园准备
1 . 1 品种 选 择
采用芽前除草剂和杀 菌剂处理 畦面 土壤 , 芽前 除草剂选用已草胺或 丁草胺 , 每6 6 7 m 2 用1 2 O ~1 5 0 r n I , 对水 6 O , 用 喷雾器均 匀 喷湿畦 面, 让 农药在
一
切断地表径 流, 根 据地势 、 土质 和地下 水位 , 挖 好边沟 和中沟等排水 沟 , 做 到 明水能排 , 暗水能 降。 开沟以 2 0 c m深, 3 0 c m 宽为宜 。秋季扦 插 , 畦 向以 东西向为好 , 以降低冬 季寒潮侵 袭和早 春风 害。畦
宽 1 . 0 m ~1 . 2 m, 长度 l 0 ~1 5 m, 畦高 l 5 ~2 0 c m。
拱, 拱高 5 O ~7 0 c m 左右 。根据 天气情 况适 当遮
畦沟宽 以 4 O c r n为宜 , 畦沟兼 做作业 步行道 和灌水 渠 。畦面用木板刮平压实 , 平整细碎呈鱼脊 梁形 , 以
利 排 水 。 畦面 洒 水 , 一次洒透 , 做 到 土壤 上 实 下 松 。
荫, 可采用遮光率为 7 0 的遮荫网覆盖较 为合适 , 到
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

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1)迎霜属国家级良种,是杭州市茶科所选育而成的。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树枝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分枝较高,叶黄绿色,生长期长,龙井茶区,霜降尚能采茶,故名迎霜。
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45克,产量高。
(2)龙井43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芽叶纤细茸毛少,新梢基部有淡红点。
育芽力强,发芽早而整齐,密度大龙井茶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
一芽三叶百芽重39克单产高。
抗寒性强;但抗旱、病性稍弱,持嫩性较差。
产量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所制扁茶的特征为: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3)龙井长叶灌木型中叶类,发芽早、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性比龙井43强,产量较高,口味嫩爽。
(4)浙农113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芽叶黄绿色,第一轮芽叶茸毛交多,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强。
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至4月初,芽叶短小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88克,单产高,抗寒性强,尤适宜在高山寒冷地区种植,抗旱性与抗病性强。
由于开采期能错开其他早生种,因此也可作为搭配品种(5)浙农117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芽叶绿色,茸毛少,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52克。
适制绿茶、红茶。
制成的龙井茶扁平光滑,整体性好,香气较高,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率较强。
芽心好,采摘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6)浙农139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芽叶短小、肥壮、深绿色,茸毛尚多,芽叶生育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上旬,比乌牛早迟2、3天。
一芽三叶百芽重58克。
产量高。
适制绿茶,制成的龙井茶色泽绿翠,香气髙鲜,滋味鲜醇,品质优良,外形稍带毛,加工时注意多磨去毛。
福建茶树良种介绍

福建茶树良种介绍福建是一个生产茶叶的主要地区之一,在这篇土地上有很多著名的优质茶叶,使得福建成为我国茶叶种植的要地。
一、元宵茶原产地:福建霞浦县崇儒乡后溪岭自然村。
无性系品种,中叶密,灌木状,树势半开展。
芽梢细秀,嫩叶黄绿色,有光泽,芽茸尚多,持嫩性强,叶质柔软。
越冬芽萌发期、开采期特早,越冬芽萌发期在2月上旬或中旬,比福大(福鼎大毫)提早40多天,一芽一叶期在2月25日-28日,比福大提早28-35天,比福云6号提早10-15天。
幼龄期生长快,成园早。
年生长期特长,一年生长7轮次。
年生长期300天左右。
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活率略低于福云6号,短穗扦插繁殖能力较强。
鲜叶产量高,头轮产量比重较大。
适制名优绿茶,品质优良,具有栗香。
适宜在绿茶区推广应用。
被省农业厅列为21世纪绿茶区更新换代的新品种之一。
栽培要点:选择低海拔茶区(500米以下)向阳通风坡地,育植4600~6000株,两列双株。
二、九龙大白茶原产地:福建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林业龙岗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种,新梢黄绿,芽梢肥壮,白毫特别多,树势半披张。
越冬芽萌发于2月底3月初,3月下旬到4上旬开采。
属早芽种,年芽梢抽生6轮,有效期260~275天,育芽能力强,新梢萌发整齐,持嫩性好,节间较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耐旱、耐瘦、耐肥以及抗虫性强等特点。
产量高,品质好,制作毛峰、毫峰显露,茸毛披大,色泽翠绿、香高味醇、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
适制白毫银针、高峰毛峰、采制红茶、白茶品质俱佳。
三、福云6号属无性繁殖系。
为国家级良种。
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
在闽、浙、桂、湘、川、黔、苏等省广泛推广栽培。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特早芽种。
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色泽淡绿无光泽,嫩梢多白毫,持嫩性较差,发芽特别早。
春茶3月上旬可达一芽一叶,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一芽三叶百芽重69.0克。
适应性广,适合加工明前“毛峰”、“银毫”等名茶。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茶树良种繁育方式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
(1)有性繁殖:是应用茶籽繁殖后代的方式,它的后代称为有性系。
其优点是技术简单,茶籽贮运方便,苗期管理省工,繁殖数量大,后代适应性强,有利于引种驯化。
但繁殖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品种的性状较复杂。
①采种园的建立和管理:建立采种茶园的茶树必须是真实的良种,并且有较高的结实率。
采种园应远离采叶茶园至少0.5公里,如有山坡、林带相隔更好。
采种园最好是丛植,每亩200―300丛,条栽也应放宽栽植距离。
经两次定剪,茶树基本形成骨架后,不再作强度修剪,只进行局部整枝和疏枝,使各层分枝结构匀称。
人工辅助授粉、放养蜜蜂、喷施植物生长素可提高结实率。
旱季须铺草、灌溉,注意防治茶籽象胛对茶果的危害。
②茶籽的采收、贮藏和运输:茶籽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当茶籽果壳呈棕褐或绿褐色,背缝线微微裂开,种壳呈棕褐或黑褐色,富光泽,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或失时都会造成损失。
采回的茶果应及时摊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同时,每天翻拌一、二次。
茶果经一周左右的摊放,大部分茶果开裂,茶籽脱壳而出,筛去果壳,剔除劣质茶籽,即可贮藏或播种。
贮藏茶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在干燥室内地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湿沙,沙上铺茶籽6-10厘米厚,如此一层沙一层茶籽,可铺3-4层,在面上铺一层沙并盖一层干草即可。
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并每隔半月检查一次。
茶籽的包装运输视路途远近而不同,路远宜用竹或木箱包装;路近可用干净的麻袋包装,严防压损、日晒、雨淋。
茶籽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拆去包装,并及时贮藏或播种。
③茶籽育苗:茶籽从采收后至次年三月份以前均可播种。
播种前应将茶籽用清水浸泡3-4昼夜,每天换一次水,沉于水底的茶籽质量较好。
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酸性或微酸性的地方,并要深耕,整细耙平。
茶树良种――水仙

茶树良种――水仙
学名: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
无性系。
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
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
台湾省有引种。
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
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
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
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
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
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 以上。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咖啡碱4.1%。
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
制乌龙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高长似兰花香,味醇厚,回味甘爽;制红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显,香高,味浓;制白茶,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
抗旱性和抗寒性强。
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
增加种植密度,
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提高发芽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性系茶树良种介绍(1)迎霜属国家级良种,是杭州市茶科所选育而成的。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树枝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分枝较高,叶黄绿色,生长期长,龙井茶区,霜降尚能采茶,故名迎霜。
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45克,产量高。
(2)龙井43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芽叶纤细茸毛少,新梢基部有淡红点。
育芽力强,发芽早而整齐,密度大龙井茶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
一芽三叶百芽重39克单产高。
抗寒性强;但抗旱、病性稍弱,持嫩性较差。
产量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所制扁茶的特征为: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3)龙井长叶灌木型中叶类,发芽早、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性比龙井43强,产量较高,口味嫩爽。
(4)浙农113属国家级良种,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芽叶黄绿色,第一轮芽叶茸毛交多,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强。
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至4月初,芽叶短小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88克,单产高,抗寒性强,尤适宜在高山寒冷地区种植,抗旱性与抗病性强。
由于开采期能错开其他早生种,因此也可作为搭配品种(5)浙农117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芽叶绿色,茸毛少,育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百芽重52克。
适制绿茶、红茶。
制成的龙井茶扁平光滑,整体性好,香气较高,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率较强。
芽心好,采摘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6)浙农139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芽叶短小、肥壮、深绿色,茸毛尚多,芽叶生育能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上旬,比乌牛早迟2、3天。
一芽三叶百芽重58克。
产量高。
适制绿茶,制成的龙井茶色泽绿翠,香气髙鲜,滋味鲜醇,品质优良,外形稍带毛,加工时注意多磨去毛。
抗旱性强,抗寒性稍弱、扦插繁殖率较强。
抗病性较差。
(7)乌牛早该品种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发芽密度较大,芽叶肥壮,碧绿,富含氨基酸,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约4.2%,茸毛中等。
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适制绿茶,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所制之茶品质超群,清香醇甘,是不可多得的早春绿茶。
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锋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
适宜浙江省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产区作早生搭配品种推广。
(8)平阳特早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
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浙江平阳采集的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天然杂种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繁殖系新良种。
属于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
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
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绿黄,有光泽,叶肉较薄,叶质柔软。
芽叶纤细,色黄绿,育芽力强,发芽密,持嫩性特别强。
开花、但结果很少,扦插成活率较高。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力较强。
产量高,适制炒青、烘青绿茶,品质优良。
(9)安吉白茶安吉白茶,是安吉县农业局与县林科所从当地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灌木型,中生种。
植枝叫矮小,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底。
该品种在春芽萌发至一芽二叶期芽叶表现为白色,加之鲜叶中氨基酸含量特高,因而被专家认定为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茶树品种。
其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下旬,一芽二叶期在4月中旬。
此时新梢呈白色,但成叶和夏秋季新梢呈浅绿色。
分枝和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较强,但持嫩性一般,抗逆性弱。
产量中等,适制龙井茶,特别是盛白期的鲜叶所制龙井茶具有滋味鲜爽、香气清高的品质特征。
由于该品种对不良环境抗逆力弱,尤其在春季芽叶盛白期不耐高温和强光,所以,宜选择小气候环境良好、能避西北寒风直入、多云雾和周边林木茂密的缓坡地种植。
因其在幼年期长势较弱,应及时除草、适当密植。
该品种最有利用价值的盛白期的嫩梢,最佳采期是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10)中茶102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
叶椭圆形,叶色绿,叶身平,叶面微隆,叶尖渐尖。
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强,耐采摘。
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下旬。
一芽三叶百芽重39克。
产量高。
适制绿茶,有花香。
制龙井茶品质优良。
亦适制蒸青茶。
抗寒、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11)中茶108中茶108号,其母体是龙井43号,专家对龙井43号的芽梢进行辐射,诱导芽变,改变了芽梢中的DNA。
相比龙井43号,中茶108号有四大优势:一是可提前开采2-4天。
新茶一天一个价,早一天收益就更好。
二是对云纹病的抗性加强。
龙井43有个缺陷,比较容易感染云纹病,中茶108克服了这个缺陷。
三是芽的持嫩性有明显改善。
茶叶发芽时,如果天气突然热起来,嫩芽抽得很快,没来得及采摘就老了,茶农就会损失;芽的持嫩性长可避免这个遗憾。
四是氨基酸含量更高。
这样的茶叶汤汁更鲜爽,喝起来味道更醇和,涩味则会减少。
(12)福鼎大白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又名“福鼎白毫”,简称“福鼎”、“福大”。
无性繁殖系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
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翁溪村,栽培已有一百多年。
主要分布于福建福鼎、福安等县,60年代以来,浙江、湖南、贵州、四川、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亦大面积推广。
植株较高大,下部主干明显,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
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色黄绿,富光泽,叶肉较厚,叶质柔软。
芽肥壮,茸毛特多,幼嫩芽叶淡绿色,持嫩性强。
开花结实正常。
搞逆性强,适应性广。
产量高,适制炒青、烘青绿茶和白茶,品质优异。
(13)福云6号福云6号,系无性系、小乔木、大叶类、特早生种。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
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密度较大,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
叶色淡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起,叶片较厚,叶质较脆,叶缘波状,叶身内折,叶齿细浅,叶脉9—11对。
育芽力强,芽叶较肥壮,茸毛多。
春芽萌发期当地在3月初,一芽二叶开采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百芽重69.0克。
较耐寒、耐旱,适应性广。
(14)鸠坑种有性繁殖系,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浙江名茶区及全国许多省份均有大面积推广,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亦有引种。
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
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着生。
叶椭圆形,绿色,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中等。
新昌茶区一芽一叶开采期在4月中旬。
育芽力强,芽叶较肥壮,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0.5克。
产量较高。
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42%,茶多酚约20.9%。
适制绿茶,尤其是制成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润,香气高鲜,品质优。
结实性强,抗寒性强,适应性广。
该品种开采时间较迟,比较效益较低,宜嫩采精制,提高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15)黄棪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又名“黄旦”、“黄金桂”。
无性繁殖系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
原产福建省安溪县罗岩乡。
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
叶片呈近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尖较钝,叶面微隆起,叶肉较薄,叶质较软,叶色黄绿,富光泽,叶脉密而明显,锯齿明显,叶缘波状。
芽短小,茸毛少,幼嫩芽叶黄绿。
发芽早,发芽较密,育芽力强,持嫩性较强。
开花、结实正常。
搞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产量比铁观音品种高,易于栽培。
适制乌龙茶,上市早,品质好。
(16)铁观音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又名“魏饮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
无性繁殖系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松尧乡魏饮村。
栽培已百余年。
主要分布于闽南,闽北和广东汕头地区亦有栽培。
植株无主干,从茎基部分枝,树姿开张,分枝较稀。
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肉厚,叶质脆。
芽较壮,茸毛中等,幼嫩芽叶黄绿带紫。
发芽期中等偏迟,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中等。
开花、结实正常。
抗逆性强,适应性差,不易栽培。
产量较低,适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具有特殊的“观音韵”的品质风格。
(17)金观音福建省茶科所从铁观音与黄棪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遗传性状偏向母本铁观音。
小乔小型,中叶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多,发芽密度大且整齐,叶色深绿,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少,嫩梢肥壮,叶质尚柔软,持嫩性较强,产量高。
春芽萌发期一般在三月上中旬,一芽三叶期在4月上中旬,扦插和种植成活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制优率高,制成乌龙茶,香气馥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显韵味,适宜在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18)黄金芽黄金芽为灌木型茶树品种、中生种、中叶种、披针形、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变异茶种,黄色白化机理是基因突变引起、叶绿素合成过程受到阻碍、造成叶黄素和其它内含物质堆积,从而导致叶色黄化和有益内含物上升,这是比其它茶树更适合茶叶、园林应用的独特优势之处。
该品种黄色白化程度随光照增强而上升,自然条件下春、夏、秋三季新梢均呈黄色,且每季新梢能维持数个月黄色甚至不返绿,即使在冬季也维持明显的黄色。
黄金芽适宜在长江以南广大山区、平原稻区和加黄土覆盖的土地栽种;耐剪性好,适合立体采摘、平面采摘两种茶园树冠模式和各种绿化树木造型。
黄金芽与安吉白茶相比,除了生长势好、产量高的优点外,还具有三大经济优势:一是开采期长,可多季生产高品位茶。
与安吉白茶只能在春季生产的特性完全不同,春、夏、秋三季均可生产外观独特的名优茶,而且夏秋茶的独特黄色外观比春茶更靓丽。
二是品质更具有个性,别具一格。
色泽突出“三黄”,即干茶亮黄、汤色嫩黄、叶底明黄,其中春茶为亮绿显黄,夏、秋茶为纯黄亮丽,黄色程度明显超过春茶;香气浓郁、有瓜果韵,特别持久悠长;滋味以醇、糯、鲜为主。
三是根据测定,黄金芽氨基酸含量高达9%,而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为5-7%,普通茶的氨基酸含量为3-4%;黄金芽性状稳定,叶片呈金黄色,而白茶气温达到25℃时叶片由白转绿,性状不稳定。
高档珍奇茶品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