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子育种学

合集下载

植物分子育种

植物分子育种
在特定的组织器官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就会转录出 特异的mRNA。提取mRNA反转录合成cDNA,构建 cDNA。经差示筛选技术获得特异表达基因。
后来又与PCR技术结合,发明了mRNA差异显示技 术。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二、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和步骤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3)转座子标签法及T-DNA插入突变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作用 2、基因工程的作用 抗病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工程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抗逆境基因工程 提高果实耐贮性和切花寿命基因工程 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基因工程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作用 2、基因工程的作用 (1)抗病基因工程 植物病原物有病毒、细菌和真菌,分别针对三者的抗病 基因有: 抗病毒基因: CP基因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酶基因、 干扰素基因 、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作用 2、基因工程的作用 (6)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基因工程 在品质方面,维生素、颜色(色泽)有关基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二、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和步骤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1)鸟枪法 (2)mRNA分离法 (3)转座子标签法及T-DNA插入突变法 (4)基因图谱的克隆法 (5)其他方法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作用 2、基因工程的作用 (3)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抗除草剂基因: Bar基因 Tfda基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分子育种
第一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作用 2、基因工程的作用 (4)抗逆境基因工程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脯氨酸合成酶有关基因、 山梨醇和甘露醇合成酶的基因。

植物分子育种学

植物分子育种学

植物分子育种学的概念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即可以将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DNA或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进行培育与选择,从而育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新品种。

植物分子育种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上的工程技术:1.将带有目的性状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导入欲改良的植物受体细胞,使其后代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或符合需要的有价值的新类型,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2.分离目的基因,构建重组分子,导入需要改良的植物受体细胞,经过筛选,培育出获得目的性状,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后代,育出新品种。

3.分子标记层次。

植物分子育种的特点1、打破物种分类的界限,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遗传资源,使遗传物质能在不同的植物间,甚至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交流;2、利用植株的特定细胞进行外源DNA或基因的转移,如卵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或者幼胚、幼苗、芽丛分裂旺盛的细胞,它们随着整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而完成外源DNA或基因的导入、整合与转化过程。

无需经过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转化诱导,形成再生株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培养流程。

3、适应面广,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均可运用这项技术达到品种创新与改良的育种效果。

4、与常规育种相比,育种时间明显缩短,一般只需3~4代各选系便可稳定。

5、方法简便,室内外(大田、盆栽场、温室等)均可进行,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周光宇提出的“DNA片段杂交”假说:就整体分子而言,远缘亲本间的染色体结构是不亲和的,容易相互排斥。

但局部DNA分子部分基因间的结构有可能保持一定的亲和性,因而远源DNA片段有可能进入受体细胞。

在母体DNA复制过程中,这种DNA片段便与受体基因组相应区段整合,成为子代所表现的各种典型或非典型遗传变异现象的内在遗传依据。

DNA片段杂交假说的分子验证1、同工酶分析:在高粱稻(银坊×亨加利)及其亲本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中发现一条与高粱相同而银坊(母本)没有的酶带,说明高粱稻中的这条酶带来自父本高粱;2、DNA分子杂交:在对高粱稻基因组的分析研究中,取父本高粱DNA与母本水稻DNA进行分子杂交,除去两者的同源序列,以其余的高粱DNA序列制备探针,与高粱稻DNA进行分子杂交,发现高粱稻DNA中存在高粱的同源序列,从而证实高粱稻基因组中确实存在高粱DNA片段,此即说明高粱DNA片段已整合于高粱稻的基因组中。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及应用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及应用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及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作物需求不断增长。

而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名为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新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种新技术,并探讨它的应用前景。

1.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是什么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新兴技术。

它是通过分析植物基因组中与某些质量特征相关的DNA标记,来帮助育种者判断某个植株的质量特征。

这种技术不仅节省了传统育种方法中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育种结果。

2.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具有高效、高准确性和高可操作性的优点,因此已经在许多农作物的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这种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1)提高产量和品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可以通过种子培育、环境控制和育种研究等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检测大豆DNA中的一些特定标记,科学家可以挑选出潜在的耐旱、高产和高蛋白质品种。

(2)提高抗病性植物分子育种技术还可以帮助育种者研究抗病性。

通过分析具有特定DNA标记的植物,科学家可以预测一些抗性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

这一因素对于研发抗病新品种尤为重要。

(3)开发适应性更高的品种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许多种植物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帮助开发适应性更高的品种。

通过分析多个DNA标记,科学家可以确定那些携带适应性基因的植物,进而培育出更适合当地环境的新品种。

3.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实现和发展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支持。

同时,这种技术也需要新的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开发。

(1)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分子育种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人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基因测序,同时也可以分析更多的DNA标记,从而提高了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2)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园艺植物育种学(10.7)--分子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10.7)--分子育种

第十章 分子育种一、名词解释1.植物基因工程:指把不同生物有机体的DNA(或基因)分离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转化到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增殖,然后借助生物的或理化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进行转译或表达。

2.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3.分子标记:是指以生物大分子,尤其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4.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二、问答题1.基因的克隆方法和技术有哪些?(1)鸟枪法(2)mRNA分离法(3)转座子标签法及T-DNA插入突变法(4)基因图谱的克隆法(5)其他方法2.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特点有哪些?(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2)DNA理化转移方法①化学刺激质粒进入原生质体②电融合法③微注射④基因枪法⑤超声波处理法⑥碳化硅纤维介导DNA转移法⑦电泳法(3)种质系统转化法①花粉管通道法②胚囊及子房注射法③生殖细胞浸泡法3.转基因植物有哪些分析鉴定方法?(1)外源基因整合的鉴定DNA Southern杂交 PCR(2)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Northern 杂交 RT-PCR(3)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Western杂交(4)外源基因控制表型性状的鉴定。

4.转基因植物为何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如何评价?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对有机体的操作能力大大加强,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甚至可将人工设计合成的基因转入到生物体内进行表达,创造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性状、新产品甚至新物种,这就有可能产生人类目前的科技知识水平所不能预见的后果,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要进行安全评价。

生物安全评价与控制,通常根据所涉及受体生物安全等级、操作的基因安全等级、两者结合的产生遗传工程体的安全等级设定不同的安全水平。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八章 分子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八章  分子育种
(一)DNA重组技术 将外源DNA片段与载体分子连接, 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重组子导入寄 主细胞内。这一技术体系称为DNA重组 技术。
DNA 重 组 技 术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1. 转化(Transformation): 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2. 复制子(Replicon): 具有一个复制起点 (ori) 的DNA分子称为 一个复制子。 3. 载体(Vector): 能与外源DNA连接并实现转化的复制子。 4. 重组子(Recombinant): 连接了外源DNA分子的复制子。
基因枪法的优点 1. 无宿主限制; 2. 靶受体类型广泛; 3. 可控度高; 4. 操作简便。
问题: 1. 转化效率低; 2. 嵌合体多; 3. 稳定性差,瞬时表达; 4. 外源基因沉默; 5. 整合机理不详。
3、PEG诱导的基因转化
聚乙二醇(PEG)、多聚鸟苷酸、磷 酸钙在高PH值条件下诱导原生质体扑获 DNA分子。
植物遗传转化的载体系统
一元载体(顺势载体)
双元载体(反式载体)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质粒的构建
目的基因
报告基因,选择标记基因
Ampr
P
G1
T
P
G2
T NOS
LB
RB
Vir区
农杆菌导入方法
共培养法 叶盘转化法 整株感染法 原生质体共培养法

2、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操作
基本原理 操作步骤 优点 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3.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重组子导入受体分子
重组子的检测
外源基因的表达和产物的分离
4.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

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简介植物分子育种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开发出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育种技术。

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局限性,如长时间、大量、耗费资源等等。

同时,它还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植物基因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控制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在实际应用中,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了现代农业育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基本原理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基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育种方法中的一种前沿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育种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和表达特性研究等一系列手段。

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SR(单序列重复)、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这些技术不仅在基因组宽比较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在杂交育种、种子染色体分析、植物病理、耐逆性和各种农业生物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案例在实践中,植物分子育种方法已经应用于多个植物品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相关的案例。

水稻育种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遗传多样性低和复杂性强的特点使其育种一直是困难的。

利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水稻进行基因组宽扫描,可快速发现关键基因。

其中,SSR的遗传标记在水稻育种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这种标记可以作为水稻育种无链接群体的权重标记,也可以在水稻杂交育种中作为选择标记。

此外,水稻育种技术还通过人工杂交实验,筛选了新型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番茄育种外观和口感鲜美的番茄是人们日常膳食中必不可少的蔬菜之一,自然保护不足和品种选育存在不足是限制其生产和供应的主要原因。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不仅可以发掘番茄品种的基因体特点,而且可以人工筛选优良品种。

其中,番茄种子中的SSR标记在育种研究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可以作为理想的群体标记,实现了关键功能基因的功能鉴定和证实等目标。

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发展

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发展

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发展植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对植物进行基因交换、选良选优、杂交改良等操作,进而获得更为优良的植物品种,以满足人们农业生产、食品生产等方面的需求。

而植物分子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研究与发展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植物分子育种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植物分子育种是指以分子水平对植物的遗传因子进行研究和操纵,通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和开发新的植物育种方法。

该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迅速,直到今日已成为植物育种领域的一大热点。

早在1972年,在分离了第一条限制性内切酶EcoRI基因序列之后,植物分子育种就诞生了。

1983年,瑞士科学家哥隆等人成功地将牛转移成一株含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的细胞株,此举不仅为人类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植物分子育种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不久之后,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问世,加速了植物分子育种的发展。

因此,植物分子育种得以拓展各个领域,包括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态学等。

二、植物分子育种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核酸测序、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检测和操作目标基因,从而实现对植物基因的操纵。

在植物分子育种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1.基因编辑技术随着CRISPR-Cas9的发明和改进,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植物分子育种技术之一。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在植物体内修饰目标基因,快速成功改良植物性状。

2.遗传改造技术遗传改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以直接调控植物性状。

这种技术可用于改变植物抗病性、免疫能力、营养价值、生长速度和产量等。

3.转录组分析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广泛拓展,植物转录组分析技术发展迅速。

通过转录组分析技术,可以对植物的基因表达进行深入的研究,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分子机制。

了解植物分子育种!

了解植物分子育种!

国内外植物育种的历史已经证实,新的育种方法的采用和新的育种途径的探索成功将会提高植物育种的效果,给植物育种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为物种间和属间甚至科间远缘遗传物质的导人和交换,进而为快速培育高产、多抗和优质的新品种提供有效的育种途径。

可望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植物分子育种是指不经过有性过程,将外源DNA导入植物,诱发可遗传的变异,以选育带目的性状的优良品种的育种技术。

分子育种广义地讲包括两个层次的生物工程技术:①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即将带有目的性状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导人植物,筛选获得目的性状表达的后代,培育新品种;②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即将目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构建重组分子再导人植物细胞,然后通过离体培养并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表达的植株,培育新品种。

狭义的分子育种指的是第一个层次的分子育种即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二、植物分子育种的特点我国育种学家对水稻、小麦、大麦、棉花、高梁、大豆、马铃薯、蚕豆等作物长达20年的探索后掌握了植物分子育种如下一些特点:1、操作简单。

基因工程技术自50年代初使用以来,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难以找到理想的目的基因,因为作物的主要经济性状一般是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难于识别和分离。

此外,在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作物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基因载体。

我国的植物分子育种以异源DNA片段有可能在受体植物细胞内形成部分杂交片段的假说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导人方法很容易将供体的总DNA导人受体细胞内,由此引起受体发生遗传性变异,为育种家提供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因而是简单易行的育种新途径。

2、变异范围广。

周光宇、陈启锋和黄骏麒等认为,异源DNA 导人受体细胞后,由于供体与受体的异源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DNA片段的插人、整合、调控和启动等,会引起受体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性变异。

受体所产生的遗传性变异涉及到作物的各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其中包括植株的形态变异、生长发育速度、生理生化特性、抗病虫能力、产量构成潜力和品质改良以及抗逆性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