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三)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鸭题15分满分练四.doc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鸭题15分满分练四.doc

选考题15分满分练(四)33.【物理一一选修3-3] (15分)(1)(5分)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可能存在分子势能相等的两个位置B.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VC.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以每个分子的体积为仏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M=~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屮看到的尘埃运动不是布朗运动E.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來完成(2)(10 分)A Bf" I I r图1如图1所示,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段长为A=16cm的水银柱,在27 °C的室内水平放置, 水银柱把玻璃管中的气体分成长度都是A=40 cm的畀、〃两部分,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A =30 cmHg,现将月端抬起使玻璃管竖直。

求:玻璃管竖直时弭气体的长度乙和〃气体的压强ppo解析(1)当两分子Z间的距离等于八时,分子势能最小,从该位置起增加或减小分子距离,分子力都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可能存在分子势能相等的两个点, 选项A 正确;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温度以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选项B错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故不能用摩尔体积除以分子体积计算阿伏加徳罗常数,选项C错误;布朗运动是由周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效果。

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屮看到的尘埃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布朗运动,选项D正确;扩散可以在固体中进行,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來完成,选项E正确。

(2)玻璃管由水平放置转到竖直放置,两部分气体均为等温变化,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对A有pLS= p.LSQ分)对〃有PR L R SQ分)妙=刊+力(1分)厶+厶=2厶(1分)解得厶=50 cm (2分)妙=40 cmHg (2 分)答案(l)ADE (2)50 cm 40cmHg34.【物理——选修3-4] (15分)(1)(5分)如图2所示,图甲为一列简谐波在t=2. 0 s时刻波的图象,Q为x=4 ni的质点,图乙为甲图中户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o(填正确答案标号。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练2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练2

选考题15分练(二)(时间:20分钟 分值:45分)(第168页)1.(1)(5分)(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但布朗运动不是热运动B .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D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水的饱和气压之比E .雨伞伞面上有许多细小的孔,却能遮雨,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ACE [布朗运动反映的是分子热运动,但布朗运动本身不是热运动,选项A 正确;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选项B 错误;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选项C 正确;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气压之比,选项D 错误;雨伞伞面上有许多细小的孔,却能遮雨,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不能渗过小孔,选项E 正确.]图1(2)(10分)一足够高的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地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面积为1.5×10-3m 2,如图1所示,开始时气体的体积为3.0×10-3m 3,现缓慢地在活塞上倒上一定质量的细沙,最后活塞静止时气体的体积恰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设大气压强为1.0×105 Pa.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①最后汽缸内气体的压强;②最终倒在活塞上细沙的总质量.【解析】 ①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可知p 1V 1=p 2V 2代入数据解得p 2=p 1V 1V 2=3.0×105Pa. ②活塞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衡条件:p 2S =p 0S +mg ,代入数据解得:m =p 2-p 0S g=30 kg.【答案】 ①3.0×105P a ②30 kg2.(1)(5分) (2018·哈尔滨六中二次模拟)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此时质点P 恰在波峰,质点Q 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再过0.5 s ,质点Q 第二次到达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2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波的传播速度为60 m/sC .波的传播周期为0.2 sD .t =0至0.9 s 时间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1.8 mE .1 s 末质点P 的位移是零ABD [t =0时刻,质点Q 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再过0.5 s ,质点Q =0.5 s ,T =0.4 s ,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 =240.4m/s =60 m/s ,选项B =214T ,故t =0至0.9 s 时间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2.25×4 A =9×0.2 m= 1 s =2.5T ,则1 s 末质点P 的位移是-0.2 m ,选项E 错误.](2)(10分)如图3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 =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 =2.0 cm 的光点A 和B (图中未画出).图3①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②求玻璃砖的厚度d .【解析】 ①画出光路图如图.②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则有n =-θsin θ1=sin 45°sin θ1,代入解得θ1=30°.设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2,则有sin θ1sin θ2=1n,解得θ2=45°由几何知识得:h =2d tan θ1,可知AC 与BE 平行,则d =h2tan θ1= 3 cm.【答案】 ①如图所示 ② 3 cm。

[配套K12]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题15分练5

[配套K12]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题15分练5

实验题15分练(五)(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1.(6分)(2018·湖南十四校二次联考)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如图1所示,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s )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时要求每次小车都从静止释放.图1(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d =__________cm.(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则他作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__.A .s ­tB .s ­t 2C .s ­t -1D .s ­t -2 (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A .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B .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解析】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 cm ,游标读数为:14×0.05 mm=0.70 mm =0.070 cm ,所以最终读数为:1.0 cm +0.070 cm =1.070 cm.(2)根据动能定理:Fs =12mv 2=12m ⎝ ⎛⎭⎪⎫d t 2,可见s 与t 2成反比,即与1t 2成正比,故应作出s ­t -2图象.(3)由于该实验是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s ­1t 2的关系,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但必须保证每次小车从静止释放;还需要多次实验减小偶然误差,故A 正确,B 、C 错误.【答案】 (1)1.070 (2)D (3)A2.(9分)(2018·惠州4月模拟)用直流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电阻箱、定值电阻R 0(阻值为2.0 k Ω)、开关和若干导线,连接成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量程3 V)的内阻 R V .闭合开关S ,适当调节电阻箱的阻值R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获得多组数据.(1)此实验时电阻箱的读数如图2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___Ω.图2(2)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如图3所示的1U­R 关系图线,由图象上的数据可计算得到纵轴截距与图线斜率的比值为__________,进而求得电压表的内阻R V =__________k Ω(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3)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用此法测得的R V 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4)定值电阻R 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图示电阻箱可知,其示数为:0×100 k Ω+0×10 k Ω+6×1 k Ω+5×100 Ω+0×10 Ω+0×1 Ω=6 500 Ω.(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U R V (R V +R 0+R )整理可得:1U =1ER V ·R +R V +R 0ER V所以纵轴截距与图线斜率的表达式分别为b =R V +R 0ER V 和k =1ER V根据图丙可知斜率为:k =1ER V =0.259×1 000 截距为:b =R V +R 0ER V =0.25,则b k=9.0 k Ω 联立解得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7 000 Ω=7.0 k Ω.(3)考虑电源内阻r ,由欧姆定律得:E =U R V(R V +R 0+R +r ) 实际测量的相当于是R V +r ,相对R V 的阻值来说偏大.(4)当电阻箱阻值为零的时候,电阻R 0起到保护电压表的作用.【答案】 (1)6 500 (2)9.0 k Ω 7.0 (3)偏大(4)保护电压表。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练2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练2

选考题15分练(二)(时间:20分钟 分值:45分)(第168页)1.(1)(5分)(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但布朗运动不是热运动B .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D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水的饱和气压之比E .雨伞伞面上有许多细小的孔,却能遮雨,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ACE [布朗运动反映的是分子热运动,但布朗运动本身不是热运动,选项A 正确;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选项B 错误;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选项C 正确;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气压之比,选项D 错误;雨伞伞面上有许多细小的孔,却能遮雨,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不能渗过小孔,选项E 正确.]图1(2)(10分)一足够高的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地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面积为1.5×10-3m 2,如图1所示,开始时气体的体积为3.0×10-3m 3,现缓慢地在活塞上倒上一定质量的细沙,最后活塞静止时气体的体积恰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设大气压强为1.0×105Pa.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①最后汽缸内气体的压强; ②最终倒在活塞上细沙的总质量.【解析】 ①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可知p 1V 1=p 2V 2代入数据解得p 2=p 1V 1V 2=3.0×105Pa. ②活塞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衡条件:p 2S =p 0S +mg ,代入数据解得:m =p 2-p 0Sg=30 kg. 【答案】 ①3.0×105P a ②30 kg2.(1)(5分) (2018·哈尔滨六中二次模拟)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此时质点P 恰在波峰,质点Q 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再过0.5 s ,质点Q 第二次到达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2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波的传播速度为60 m/sC .波的传播周期为0.2 sD .t =0至0.9 s 时间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1.8 mE .1 s 末质点P 的位移是零ABD [t =0时刻,质点Q 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再过0.5 s ,质点Q 第二次到达波谷,可得5T 4=0.5 s ,T =0.4 s ,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 =240.4m/s =60 m/s ,选项B 正确,C 错误;0.9 s =214T ,故t =0至0.9 s 时间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2.25×4 A =9×0.2 m=1.8 m ,选项D 正确;1 s =2.5T ,则1 s 末质点P 的位移是-0.2 m ,选项E 错误.](2)(10分)如图3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 =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 =2.0 cm 的光点A 和B (图中未画出).图3①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 ②求玻璃砖的厚度d .【解析】 ①画出光路图如图.②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则有n =-θsin θ1=sin 45°sin θ1,代入解得θ1=30°.设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2,则有sin θ1sin θ2=1n,解得θ2=45°由几何知识得:h =2d tan θ1,可知AC 与BE 平行,则d =h2tan θ1= 3 cm.。

【课堂新坐标】2019届高三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强化练(选修3-4)

【课堂新坐标】2019届高三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强化练(选修3-4)

选考题15分强化练(选修3-4)1.(1)(5分)如图1所示,甲图是一列横波某一刻的图象,乙图是离O 点3 cm 处的质点从这一刻的振动图象,则下述正确的是 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甲 乙图1A .3 cm 处的这个质点t =0时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质点的振动周期8 sD .波速为50 m/sE .3 cm 处的这个质点再次回到平衡位置需要的时间为0.04 s(2)(10分)如图2所示,某透明材料制成的半球形光学元件直立放置,其直径与水平光屏垂直接触于M 点,球心O 与M 间的距离为10 3 cm.一束激光与该元件的竖直圆面成30°角射向圆心O ,结果在光屏上出现间距为d =40 cm 的两个光斑,请完成光路图并求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图2【解析】 (1)由乙图读出该时刻即t =0时刻3 cm 处质点的速度方向为沿y 轴正方向,由甲图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 轴负向,故A 、B 正确;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4 cm ,由乙图知周期为T =0.08 s ,则波速为v =λT =0.040.08 m/s =0.5 m/s ,故C 、D 错误;3 cm 处的这个质点经过半个周期再次回到平衡位置,因此需要时间为0.04 s ,故选项E 正确.选A 、B 、E.(2)光屏上的两个光斑分别是激光束经光学元件反射与折射的光线形成,其光路图如图3所示:图3依题意知R =10 3 cm ,据反射规律与几何关系知,反射光线形成光斑P 1与M 点的距离为: d 1=Rtan 30 °激光束的入射角i =60°,设其折射角为γ,由几何关系可知折射光线形成光斑P 2与M 点间距为:d 2=Rcot γ 据题意有:d 1+d 2=d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cot γ=3,即γ=30° 据折射规律得:n =sin i sin γ=sin 60°sin 30°= 3.【答案】 (1)ABE (2) 3 图见解析2.(1)(5分)2019年7月15日21时,“2018中国·黑河大黑河岛国际经贸洽谈会焰火晚会”在黑龙江畔拉开了帷幕.整场焰火晚会共分为“礼花缤纷、增进友谊”“魅力黑河、发展黑河”“合作双赢、再创辉煌”三个焰章.下列关于光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焰火中各种五颜六色的光中红光比绿光的衍射效果好B .利用相机拍下这些壮观景象时,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淡紫色,说明增透膜增强了对淡紫色光的透射C .通过电视观看焰火晚会时,所用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脉冲信号进行遥控的D .焰火晚会舞台上所用的激光是一种相干光E. 焰火中各种五颜六色的光中红光比绿光的折射效果好(2)(10分)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 的横坐标x =0.32 m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图3①若P 点经0.4 s 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的大小; ②若P 点经0.4 s 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的大小.【解析】 (1)焰火中各种五颜六色的光中红光比绿光的波长较长,故衍射效果好,选项A 正确;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淡紫色,是因为增透膜对淡紫色光的透射较少,有一部分反射的紫光,故B 错误;通过电视观看焰火晚会时,所用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脉冲信号进行遥控的,选项C 正确;焰火晚会舞台上所用的激光是一种相干光,选项D 正确; 焰火中各种五颜六色的光,红光比绿光的折射效果差,选项E 错误.故选A 、C 、D.(2)①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P 点恰好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时,波峰传播的距离Δx =0.32 m -0.2 m =0.12 m波速v =ΔxΔt=0.3 m/s.②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若P 点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Δx =0.32 m 由周期性可知波0.4 s 内传播的可能距离 Δx =⎝⎛⎭⎪⎫0.32+λ2n m(n =0,1,2…) 波速v =ΔxΔt=(0.8+n)m/s (n =0,1,2…).【答案】 (1)ACD (2)①0.3 m/s ②(0.8+n)m/s(n =0,1,2…)3.(1)(5分)一列频率为2.5 Hz 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在t 1=0时刻波形如图4中实线所示,在t 2=0.7 s 时刻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该波沿x 轴________(填“正向”或“负向”)传播.其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在t 3=0.9 s 时位于0<x <4 m 区间的部分质点正在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些质点在x 轴上的坐标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图4(2)(10分)如图5所示,有一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 ,∠A=30°.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 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 2.在右侧距AC 边d 处有一与AC 平行的光屏,现有由以上两种色光组成的很细的光束垂直AB 边射入棱镜.①红光和紫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比为多少?②若两种光都能从AC 面射出,求在光屏MN 上两光点间的距离.【导学号:37162123】图5【解析】 (1)该波的周期为:T =1f =12.5 s =0.4 s ,t 2-t 1=0.7 s =134T ,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 轴负向传播.由图知,波长为 λ=4 m ,波速为 v =λT=10 m/s ,在t 1=0时刻,在x 轴上坐标区间为2 m <x <4 m 的质点正向y 轴正方向运动,在t 3=0.9 s =214T 时刻,波形向左平移14λ=1 m ,则正向y 轴正方向运动的质点在x 轴上的坐标区间是:1 m <x <3 m.(2)①根据v =c n 得: v 红=c n 1,v 紫=c n 2,联立可解得:v 红v 紫=n 2n 1.②根据几何关系,光从AC 面上折射时的入射角为30°,根据折射定律有: n 1=sin r 1sin 30°, n 2=sin r 2sin 30°,则tan r 2=n 24-n 22,tan r 1=n 14-n 21, 所以x =d(tan r 2-tan r 1)=d ⎝ ⎛⎭⎪⎫n 24-n 22-n 14-n 21【答案】 (1)负向 10 m/s 1 m <x <3 m. (2)①n 2n 1②d ⎝ ⎛⎭⎪⎫n 24-n 22-n 14-n 214.(1)(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6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 ;图乙表示甲图中________(选填 “A”、“ B”、“C”、“ D”)质点的振动图象.图6(2)(10分)如图7所示,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BC 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 以角度i 入射,第一次到达AB 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 边长为2L ,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2.求:①入射角i ;②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可能用到:sin 75°=6+24或tan 15°=2-3).图7【解析】 (1)从甲图中可得波长为λ=2 m ,从图乙中可得周期为T =0.2 s ,故波速为v =λT =10 m/s.图乙中的质点在0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根据走坡法可得甲图中的A 点在波峰,将向下运动,B 点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C 点在波谷,将向上运动,D 点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图乙为图甲中B 点的振动图象.(2)①根据全反射定律可知,光线在AB 面上P 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得:sin C =1n, 代入数据得:C =45°设光线在BC 面上的折射角为r ,由几何关系得:r =30°由折射定律得:n =sin isin r ,联立代入数据得:i =45°.②在△OPB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OPsin 75°=L sin 45°,设所用时间为t ,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 ,得:OP =vt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 =cn ,联立代入数据得:t =6+22c.【答案】 (1)10 m/s B (2)②i=45° ②t=6+22c5.(1)(5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光的色散规律,他们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在其左方竖直放置一个很大的光屏P ,让一复色光束SA 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 后,有两束单色光a 和b 射向光屏P ,如图8所示.他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以下四个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图8A .单色光a 的波长大于单色光b 的波长B .在玻璃中单色光a 的传播速度小于单色光b 的传播速度C .单色光a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b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D .当光束SA 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在光屏P 上最早消失的是b 光E .相同条件下,a 光比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2)(10分)一根弹性绳沿x 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 处,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 轴方向做周期为1 s 的简谐运动,于是在绳上形成一简谐横波,绳上质点N 的平衡位置为x =5 m ,经某一时间振动传播到质点M 时的波形如图9所示,求:图9①经过多长时间N 点第一次出现波谷;②质点N 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以及此时绳的左端已振动所通过的路程.【解析】 (1) 由图知,a 光的偏折程度小于b 光,所以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则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故A 正确.由v =cn 知,在玻璃中单色光a 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b 的传播速度,在玻璃中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单色光a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b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故B 、C 错误;由sin C=1n 知a 光的临界角较大,b 光的临界角较小,则当光束SA 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入射角增大,b 光最早发生全反射,所以在光屏P 上最早消失的是b 光,故D 正确;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相同条件下,干涉条纹间距大小与波长成正比,故E 正确.选A 、D 、E.(2)①由图可知,波长λ=2 m ,周期T =1 s ,则波速 v =λT=2 m/s 质点N 第一次出现波谷经历的时间 t =x v =5-0.52=2.25 s.②任何一个质点的振动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此时,质点M 在重复波源刚刚开始振动,振动方向沿y 轴负向,所以质点N 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也是沿y 轴负向.从M 传播到N ,需要时间t =x v =5-12=2 s质点N 开始振动时,绳的左端振动时间t =2 s =2T ,而目前绳的左端已经振动半个周期,所以通过的路程s 1=4A×2+2A =80 cm.【答案】 (1)ADE (2)①经过2.25 s 时间N 点第一次出现波谷 ②质点N 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向,此时绳的左端已振动所通过的路程为80 cm6.(1)(5分)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0所示,此时质点P 恰在波峰,质点Q 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再过0.5 s ,质点Q 第二次到达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图10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波的传播速度为60 m/sC .波的传播周期为0.2 sD .0至0.9 s 时间内P 点通过的路程为1.8 mE .1 s 末质点P 的位移是零(2)(10分)如图11所示,AOB 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6°,今有一细束单色光在横截面内从OA 边上的点E 沿垂直OA 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直接到达AB 面且恰好未从AB 面射出.已知OE =35OA ,cos 53°=0.6,试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光线第一次从OB 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图11【解析】 (1)由题意,质点Q 恰好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则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A 正确;根据题意则14T +T =0.5 s ,则周期为:T =0.4 s ,根据v =λT =240.4m/s =60 m/s ,故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0.9 s=2T +14T ,则P 点通过的路程为:s =2×4A+A =1.8 m ,故选项D 正确;1 s =2T +12T ,故该时刻P 处于负在最大位移处,选项E 错误.故选A 、B 、D.(2)①因OE =35OA ,由数学知识知光线在AB 面的入射角等于37°光线恰好未从AB 面射出,所以AB 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则临界角为:C =37° 由sin C =1n得:n =53.②据几何知识得:β=θ=76°,则OB 面入射角为:α=180°-2C -β=30°设光线第一次从OB 射出的折射角为γ,由sin γsin α=n 得: sin γ=56.【答案】 (1)ABD (2)①53 ②56。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一)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一)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一)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图1为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图象,由图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B.图2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线,由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图3为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D.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E.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2)(10分)如图4所示,绝热汽缸倒扣放置,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在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下部空间与外界连通,汽缸底部连接一U形细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

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活塞距离汽缸底部的高度为h0,细管内两侧水银柱存在高度差。

已知水银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汽缸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4(ⅰ)U形管内两侧水银柱的高度差;(ⅱ)通过加热装置缓缓提高气体温度使活塞下降Δh 0,则此时的温度为多少?此加热过程中,若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则气体内能的变化为多少?解析 (1)速率大的分子所占比例大的状态温度高,故选项A 正确;由pV T=C 可知pV 乘积越大气体温度越高,再由图2可知,pV 乘积先增大后减小,故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故选项B 正确;由图3可知,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则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是增加的,选项C 错误;发生浸润现象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而发生不浸润现象时则相反,选项D 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E 正确。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三)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三)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三)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D.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E.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2)(10分)如图1所示,汽缸呈圆柱形,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d 。

筒内有一个很薄的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离底部d 2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1.0×105 Pa ,温度为27 ℃,现对气体加热。

求:图1(ⅰ)当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时气体的温度;(ⅱ)气体温度达到387 ℃时气体的压强。

解析 (1)颗粒越小,周围的液体分子数越少,碰撞越不容易平衡,选项A 正确;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到高温物体,选项B 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选项C 正确;理想气体忽略分子势能,宏观上内能由物质的量和温度决定,微观上由微粒摩尔数和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决定,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一定越大,选项D 正确;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膨胀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知一定吸热,选项E 错误。

(2)(ⅰ)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有p 1=p 0,V 1=S d 2,T 1=300 K(1分)设温度升高到T2时,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此时p2=p0,V2=Sd(1分)此过程为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1 T1=V2T2(2分)解得T2=600 K(1分)(ⅱ)T3=387 ℃=660 K>T2,活塞到达汽缸口之后封闭气体做等容变化查理定律有p2 T2=p3T3(2分)解得p3=1.1×105 Pa(1分)答案(1)ACD (2)(ⅰ)600 K(ⅱ)1.1×105 Pa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如图2甲是一列简谐横波传播到x=5 m的M点的波形图,图乙是质点N(x=3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配套K12]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题15分满分练(三)

[配套K12]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题15分满分练(三)

实验题15分满分练(三)22.(5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所使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

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

实验中用沙和沙桶所受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图1(1)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带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木板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图2甲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 AB =2.25 cm 、x BC =3.86 cm 、x CD =5.45 cm 、x DE =7.05 cm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2(2)若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时,得到图2乙所示图线。

已知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F 0,与纵轴的交点为-a 0,重力加速度为g ,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及车上砝码受到的阻力与重力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打点计时器的周期T =0.02 s ,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5T =0.1 s ,由Δx =at 2得,a =x CD +x DE -x AB -x BC (2t )2=1.60 m/s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解得a =1M F -F f M ,由图知,F f M =a 0,则F f Mg =a 0g。

答案 (1)1.60 (2)a 0g23.(10分)某同学在做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后,又对一个标有“6 V,3.5 W”小电风扇电动机(线圈电阻恒定)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了研究,同研究小灯泡一样,要求电风扇电动机两端的电压能从零逐渐增加到6 V ,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电流表(量程Ⅰ:0~0.6 A ,内阻约为1 Ω;量程Ⅱ:0~3 A ,内阻约为0.1 Ω)B.电压表(量程为0~6 V ,内阻几千欧)C.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D.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1 750 Ω,额定电流0.3 A)E.电池组(电动势为9 V ,内阻小于1 Ω)F.开关和导线若干图3(1)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C”或“D”),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_(填“Ⅰ”或“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考题15分满分练(三)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D.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E.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2)(10分)如图1所示,汽缸呈圆柱形,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d 。

筒内有一个很薄的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离底部d 2
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1.0×105 Pa ,温度为27 ℃,现对气体加热。

求:
图1
(ⅰ)当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时气体的温度;
(ⅱ)气体温度达到387 ℃时气体的压强。

解析 (1)颗粒越小,周围的液体分子数越少,碰撞越不容易平衡,选项A 正确;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到高温物体,选项B 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选项C 正确;理想气体忽略分子势能,宏观上内能由物质的量和温度决定,微观上由微粒摩尔数和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决定,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一定越大,选项D 正确;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膨胀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知一定吸热,选项E 错误。

(2)(ⅰ)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有
p 1=p 0,V 1=S d 2
,T 1=300 K(1分)
设温度升高到T2时,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此时p2=p0,V2=Sd(1分)
此过程为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V1 T1=
V2
T2
(2分)
解得T2=600 K(1分)
(ⅱ)T3=387 ℃=660 K>T2,活塞到达汽缸口之后封闭气体做等容变化查理定律有
p2 T2=
p3
T3
(2分)
解得p3=1.1×105 Pa(1分)
答案(1)ACD (2)(ⅰ)600 K(ⅱ)1.1×105 Pa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2甲是一列简谐横波传播到x=5 m的M点的波形图,图乙是质点N(x=3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图2
A.这列波的波长是5 m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 m/s
C.当Q点开始振动时,M点位于波谷
D.质点Q在6 s时,第一次到达波峰
E.这列简谐波由M点传播到Q点需要5 s
(2)(10分)如图3所示,半圆形玻璃砖半径R=10 cm,其直径AB竖直立于水平屏幕上并接触于B点,激光束a以入射角i=30°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在屏幕上M点出现光斑,测得M到B的距离x MB=10 cm。

图3
(ⅰ)求玻璃砖的折射率;
(ⅱ)要使激光束不能从AB 射出,则入射角至少应为多少度?
解析 (1)由图甲可得波长为4 m ,由图乙可得周期为4 s ,波速v =λT =44
m/s =1 m/s ,选项A 错误,B 正确;此时刻由质点N 向+y 方向振动,可判断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M 点起
振方向沿-y 方向,M 点的振动形式沿+x 轴传播5 m 到Q 需要114
T =5 s ,所以当Q 点开始振动时,M 点位于波谷,选项C 、E 正确;在t =6 s 时质点Q 第一次到达波谷,选项D 错误。

(2)(ⅰ)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折射角r =45°(2分)
n =sin r sin i =2(3分) (ⅱ)根据sin C =1n
(2分) 解得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45°,故入射角i 至少为45°(3分)
答案 (1)BCE (2)(ⅰ) 2 (ⅱ)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