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随访支持制度及母乳随访支持组织的职责
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

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我国母婴健康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的内容:一、成立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小组1. 工作小组组成:由妇产科、儿科、感染科、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
2. 工作小组职责:负责制定母婴阻断随访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随访工作,协调解决随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随访对象的确定1. 随访对象:所有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2. 重点随访对象:孕期感染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三、随访内容1. 孕产妇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孕期健康管理:包括孕期检查、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分娩情况:包括分娩方式、分娩时间、新生儿出生情况等。
(4)产后恢复:包括产后身体恢复情况、哺乳情况等。
(5)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2)健康状况:包括生长发育、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四、随访流程1. 孕产妇随访流程:(1)产后1周内:对孕产妇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分娩情况和产后恢复情况。
(2)产后42天:对孕产妇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和哺乳情况。
(3)产后6个月:对孕产妇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流程:(1)出生后1个月内:对新生儿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
(2)出生后6个月:对新生儿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3)出生后1岁:对新生儿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五、随访方式1. 面对面随访:由专业人员上门或孕产妇来院进行面对面随访。
2. 电话随访:通过电话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随访对象的健康状况。
母乳喂养室工作制度

母乳喂养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规范母乳喂养室的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母乳喂养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母乳喂养室设置1. 母乳喂养室应设置在医院相对独立、安静、清洁的区域,便于母婴休息和护理。
2. 母乳喂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4℃。
3. 母乳喂养室应设置足够的座位,供哺乳期母亲休息和哺乳使用。
座位应舒适、易于清洁。
4. 母乳喂养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婴儿尿布台、热水壶、消毒器具、垃圾桶等。
5.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室内环境卫生。
三、母乳喂养室管理1.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母婴权益。
2.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哺乳期母亲正确哺乳和护理婴儿。
4.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哺乳期母亲进行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母乳喂养室应建立健全母乳喂养室管理制度,包括母乳喂养室工作规程、母乳喂养室服务质量标准、母乳喂养室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母乳喂养室服务1. 母乳喂养室为哺乳期母亲提供哺乳、休息、交流的场所,不得从事与母乳喂养无关的活动。
2.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热情、耐心、细致地为哺乳期母亲提供服务,解答她们的疑问和困惑。
3. 母乳喂养室应鼓励和支持哺乳期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哺乳期母亲的母乳喂养技能和信心。
5. 母乳喂养室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及时反馈母乳喂养情况,为医院改进母乳喂养服务提供依据。
五、母乳喂养室安全保障1. 母乳喂养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母婴安全。
2.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母乳喂养室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乳汁喂养咨询指导制度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乳汁喂养咨询指导制度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确保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还包括乳汁喂养咨询的指导制度,为母婴提供正确的喂养指导。
2.乳汁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2.1 工作时间-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每周开放五天,具体工作时间为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假日和节假日暂停工作,具体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2 咨询师安排-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由专业的乳汁喂养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
- 咨询师每天轮流参与门诊,保证门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若咨询师无法参与门诊,需提前请假并安排替补咨询师。
2.3 咨询服务流程- 咨询师在门诊期间,接待患者并了解患者的乳汁喂养问题。
- 咨询师通过与患者的沟通,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 咨询师需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咨询内容、解决方案等。
2.4 咨询记录和隐私保护- 咨询师应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咨询内容和解决方案,并妥善保管咨询记录。
- 咨询记录仅供内部参考,不得外泄。
- 咨询师需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和相关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3.乳汁喂养咨询指导制度3.1 目标- 通过乳汁喂养咨询指导,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提供科学合理的喂养建议。
3.2 指导内容- 咨询师针对不同阶段的母婴,提供乳汁喂养方面的指导,包括但不限于正确的吸吮技巧、频率和持续时间、营养补充等。
- 咨询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喂养指导。
3.3 资源整合- 咨询师应收集和整理乳汁喂养方面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3.4 家属参与- 咨询师鼓励家属参与乳汁喂养咨询,提供支持和帮助。
- 咨询师可针对家属提供相关的育儿知识和技巧指导。
4.结论本文档规范了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和乳汁喂养咨询的指导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为母婴提供更好的喂养服务。
哺乳咨询门诊工作制度、哺乳咨询指导制度

哺乳咨询门诊工作制度、哺乳咨询指导制度哺乳咨询门诊工作制度1. 背景哺乳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哺乳咨询门诊的设立旨在提供专业的哺乳指导和支持,帮助新妈妈们正确理解和实施哺乳,以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档旨在规范哺乳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确保门诊的有效运营和服务质量。
2. 工作职责哺乳咨询门诊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提供妈妈们有关哺乳的专业咨询服务;- 了解妈妈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组织开展哺乳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进行家访或电话回访,跟进妈妈们的哺乳状况;- 管理咨询门诊的预约、档案和咨询记录等工作。
3. 工作流程哺乳咨询门诊的工作流程如下:1. 接待- 咨询师根据预约情况进行接待,确保每位妈妈能够得到咨询服务;- 登记妈妈的个人信息和咨询目的,为后续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准备。
2. 咨询- 咨询师与妈妈深入沟通,了解其哺乳问题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如正确的吸乳姿势、解决宝宝哭闹等;- 提供科学和专业的哺乳指导,帮助妈妈们树立正确的哺乳观念。
3. 家访/电话回访- 针对个别妈妈的需求,咨询师进行家访或电话回访;- 了解妈妈们在实践中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4. 教育活动和培训- 组织开展哺乳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配合医院其他部门开展哺乳知识推广活动,扩大哺乳的影响力。
4. 质量控制为保证哺乳咨询门诊的服务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实施:- 定期对咨询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妈妈们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改进;- 定期开展病例研讨,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咨询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与其他医疗部门的协作,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5. 遵守的规定和注意事项哺乳咨询门诊的咨询师需要遵守以下规定和注意事项:- 保护妈妈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妈妈的信息不泄露;- 在提供咨询服务时,专业、客观和中立;- 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咨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咨询师应给予病人妥善的照顾,保障其权益;- 咨询师与妈妈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指南

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前言母乳喂养咨询室是以母乳喂养咨询为核心,对医疗保健机构内所有产妇实行母乳喂养相关咨询、培训和管理的科室。
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将与XXX评估和产儿科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相结合,是XXX深入进行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有利于体现医院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
各医疗保健机构的领导需高度重视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母乳喂养咨询室的有效运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组织管理二、人员资质及职责三、工作内容四、设施与设备五、咨询时间及收费建议一、组织管理一)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应纳入XXX管理,由负责XXX 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定期实行对咨询室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二)母乳喂养咨询室应配备具有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资质的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数名。
兼职人员可由病房母乳喂养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科、产后康复科和孕妇学校教师等承担。
三)有书面的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规定,将规定告知本机构工作人员,使相关科室更好地了解、宣传和利用母乳喂养咨询室。
四)建立个体咨询指导和群体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咨询室与临床的配合、沟通、信息交流,将母乳喂养咨询和临床服务有机结合。
二、人员资质及职责一)资质1.母乳喂养咨询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5年以上母乳喂养临床医疗或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基本沟通交流技巧,能熟练解决常见母乳喂养问题。
2.上岗前应经过1 8小时母乳喂养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培训,并每年接受3小时复训。
3.热爱母乳喂养工作,有母乳喂养成功信念。
4.尊重咨询者,留意保护咨询者隐私。
二)职责1.协助临床制定母乳喂养医疗护理常规及岗位责任制,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产后三天母乳喂养每日工作重点。
2.参与本机构及社区对医务人员母乳喂养培训工作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宣教。
3.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咨询室地址、咨询电话、开放时间等信息,为其供给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解决相关题目。
4.承担咨询室信息收集工作,定期了解本院分娩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向XXX领导小组和临床科室反馈。
(完整版)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

(完整版)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1. 目的本指导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母乳喂养指导工作,保障母婴健康,提供全面的母乳喂养支持和指导。
2. 范围本指导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与母婴相关的医疗机构和保健机构。
3. 喂养指导流程3.1 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 向孕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有关母乳喂养的教育材料和培训。
3.2 咨询和指导- 通过预约和候诊的方式,向咨询者提供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和意见。
- 鼓励家庭成员一同参与,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3.3 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提供的服务符合标准和要求。
- 针对咨询者的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4. 专业人员要求4.1 母乳喂养指导员- 必须具备相关医学或护理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4.2 家庭支持专员- 必须具备相关心理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5. 安全和隐私保护5.1 保护用户隐私- 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必须得到保护,不得泄露或滥用。
5.2 安全措施- 指导工作场所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保障咨询者安全。
6. 工作评估6.1 绩效考核- 根据指定标准和要求,对指导员和支持专员进行定期考核。
6.2 经验交流- 鼓励专业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7. 违规处理7.1 违规行为定义- 对于违背工作准则和伦理规范的行为,包括滥用职权、泄露用户隐私等,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7.2 处理措施- 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停职、解雇等。
8. 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母乳喂养指导工作的依据,经过必要的修订和调整后,须重新发布。
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精选五篇)

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精选五篇)第一篇: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第二篇:护士在院感工作中的职责=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职责1、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完成本科室的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护理操作工作中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常规及手卫生规范。
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范本

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更好地关心、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新生儿疾病治愈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我国新生儿保健工作规定,制定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
通过随访,了解新生儿的家庭护理情况、生长发育状况,为新生儿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和心理支持。
二、随访对象1. 新生儿出生后住院期间的所有患者。
2. 新生儿出生后在家中护理的患者。
三、随访时间1. 出生后6个月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2. 6个月至1岁,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1岁至2岁,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4. 2岁至学龄期,每年进行一次随访。
四、随访内容1. 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等。
2. 疾病康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3. 家庭护理情况:喂养方式、睡眠习惯、户外活动等。
4. 心理状况:评估新生儿的心理发育,提供心理支持。
五、随访方式1. 电话随访:定期通过电话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解答家长疑问。
2. 门诊随访:家长携带新生儿到门诊进行体检,与医生面对面交流。
3. 家庭随访:医生上门了解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指导家庭护理。
六、随访流程1. 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病史等。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 执行随访:按照计划进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家庭随访。
4. 随访记录:记录每次随访的情况,包括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家庭护理情况等。
5. 随访总结:定期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七、家属配合事项1. 家长应主动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 家长应按照随访计划,携带新生儿参加随访。
3. 家长应认真记录随访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调整家庭护理措施。
4. 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的心理发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医生沟通。
八、效果评价1. 新生儿疾病治愈率提高。
2.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 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喂养随访支持制度
1、产妇出院前主管医生应告之产妇如何与本院随访门诊和支持组织保持联系,并填好围产期保健手册。
2、产妇出院时妇产科负责填写产后访视联系卡,将出院产妇转交给支持组织。
3、产妇出院后带保健手册到本院产后随访门诊作产后访视。
4、支持组织有计划地派人到产妇家进行产后访视,详细记录母乳喂养情况,指导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4—6月。
5、本院建立热线电话,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
6、妇产科、访视门诊、咨询门诊和支持组织要协调做好母乳喂养支持工作。
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职责
1、全面掌握出院产妇的一般情况。
2、负责出院产妇的产后访视(产后7天、14天、28天、42天)和三月、四月母乳喂养指导,帮助产妇解决出院后母乳喂养方面的困难。
3、负责新生儿的访视,指导新生儿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