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初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富源县中安街道一中曹经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及历史意义等有关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2、通过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课要重点突出“五四精神”,增进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学生正确解读、感悟并认同“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在新时代倾囊相授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过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回顾,是学生认识到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布置没网的根本原因。
2、感受五四爱国运动所表现出的蓬勃气势,体会到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展示对联,以使学生将抽象概念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提问:看到这幅对联,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教师过渡: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唇亡则齿寒”当国家出现危机,民族出现危机时,作为学生有责任挺身而出,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这节课我们讲的就是当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由学生发动学生答:这副对联教育学生不能一味只知读书,还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事事关心。
体化,把学生很快引入本课学习。
根据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教材对“五四”的结论,激发学生新的思考,导入本课教学。
了一场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播放《我的1919》中顾维钧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视频,开始讲授新课。
教师过渡: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视频的观看,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阶段;五四运动的高涨学生分组讨论问题:1、五四爱国运动的第一阶段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以什么人为主?学生在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他们强烈要求惩办哪几个卖国贼?2、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教学重、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故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分析背景和意义。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近代史上中国所受的屈辱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录像)对,的确,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5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没有料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和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中国,已不再是八国联军侵华瓜分时的中国了。
中国人民已不甘心接受这个失败,于是,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关于中国的外交失败,我们补充一些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
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
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签“二十一条”时的情况?日本入侵山东是怎么回事?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解读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要与学生一起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历史过程的特点,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近代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⑴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列强企图卷土重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⑵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这给中国的无产阶级以启迪。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本课整体划分为三个篇章:第一,触摸历史——透过细节看五四;第二,运动溯源五四——探究五四原因;第三,感悟历史——寻思五四精神。
整体上采取了倒叙的形式。
本课导入利用了视频《火烧赵家楼》,问:“视频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导入本课,进而展示标题和课标。
关于“触摸历史——透过细节看五四”,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过程。
这一大问题,在处理上采取了,提供图片,让同学参考课本知识讲述的形式。
因为,同学对五四运动在初中阶段有所学习,所以采取这一方式。
然后,简单总结五四运动的过程。
由五四运动的过程,顺理成章的进入第二个大问题,“运动溯源五四——探究五四原因”第一,通过五四的主力军去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启蒙了青年。
第二,通过五四的口号去探究原因,北洋军阀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第三,通过五四大事记,探究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
a最后分析五四精神,“品味时人言行领悟五四情怀。
通过新材料,让同学总结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思想启蒙”。
章宗详的行为:挨打之后,章宗祥住进了医院,闻听肇事的学生被捕,不仅没有提出控告,反而由其妻子代替章宗祥具呈保释学生。
乞丐行为:自罢市以来,路上乞丐,几不见其踪迹。
乞丐之首领,六日曾有通告,不准在路行丐,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
其业扒手掏摸者,亦各有首领,与丐首下同一之通告,戒令罢市期内,不许行偷。
孙中山的认知: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一直同倡。
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进而,提供新材料,总结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品味时人言行领悟五四情怀”最后,宣誓新时代的五四精神。
a。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广东省化州市第七中学黄小红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熟悉运动的经过(时间、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分析归纳“五四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启发探究法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2)课堂上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等方法,使学生重回到历史场景中,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对运动的分析,使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九十一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青年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感悟五四精神。
因此,学习该课后,学生须准确无误地复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体会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利益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爱国精神,感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分析教材内容在新课程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意义本课属于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内容有三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三目之间是因果、递进关系。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序幕,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此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旧民主革命 时期 (80-1 1) 国人 民做出 了不懈 的努力 , 14 -- 9 中 9
付 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 中国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 变பைடு நூலகம்。五四运 动所表现 出的气势 , 特别是其中孕育的无限生机 , 使这 场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历 史上具有划 时代 意义的事 件,它标志着 中
爱 国运 动 。
具有彻底性。 并取得初步胜利 。)
新课教学:
一
2五四爱国运动“ 、 启导广大人 民的觉悟 , 准备了革命力量 的团
结” 。
、
五 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五 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它是在 中国国内外各种 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形势下发生的, 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
( 分析 : 五四运动 的口号“ 外争主权 ” 其实质就是反帝 。“ , 内惩
师: 同学们, 你们班上是 团员的同学请举手 。
国贼 ”其实质就 是反封建 。五 四运动具有彻底性: , 是因为青年学生
工人阶 级在 运动 后期发挥 了主力军作用 , 师: 你们 知 道 团 的节 日是 哪 一天 ? ( 月 四 日) 什 么 要 以五 月 在运动中起 了先锋作用 , 五 为 四 日作为团的节 日?( 为纪念五四运动) 那你 们知道五四运动是怎 李大钊 、 陈独秀等 知识 分子指导和推 动了运动 的发展 , 并起 了领导 么回事吗?( 答) 生 作用 , 商人、 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起 了配合 作用 , 正是 由于 师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这场 轰轰烈烈的五四 五四运动的领导与中坚力量不同于以往一切运动,才使这场运动
群众基础— —具有广泛 的群众基础
革命前途— —是要把 中国引 向社会主义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历史图片、影视资料,掌握通过历史资料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2)采用情景导入法,教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经过的历史;运用联想比较法,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史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五四运动史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提问:该邮票纪念的是什么运动?当时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运动呢?为什么邮票中画面会掀开一角呢?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过渡]师问:观察邮票,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当时是由什么事情引发的呢?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在会上,中国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正当要求?英、法、美等国有没有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师问:那么,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呢?(注:这个问题教材并没有阐述,因此它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
教师解释:(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人民不堪忍受,阶级矛盾激发。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正在迅速成长,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革命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3)新文化运动使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他们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师指导学生再次观察邮票提问:邮票中的人是些什么人?同学们觉得他们喊的是什么?
生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等。
师强调“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指出这一口号鲜明地指出了斗争目标,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以及学生游行示威的路线,介绍学生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史实。
[过渡提问]: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态度怎么样?
3、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师在学生回答过渡问题后总结,面对北洋政府的逮捕、镇压,爱国学生并没有被吓到而停止斗争,相反,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并且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提问: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却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正说明了五四爱国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学生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和镇压。
[过渡]6月3日后,五四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教师展示《上海工人罢工》图片,提问:①中国工人阶级是怎样产生和壮大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卡片内容解决)
②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运动中心和主力变化)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放人、罢人、拒签)
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第二: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对北洋军阀政府形成了巨大压力。
)
[过渡]: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教师解释:五四运动的彻底性,并不是说五四运动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运动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决斗争的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邮票,问:你们认为邮票掀开一角有何含义?(提示,是指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教师通过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来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
教师指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区别,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结]:
讨论,五四精神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