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三章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设计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描述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安全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2. 学生能够操作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3. 学生能够根据维修手册和资料,独立完成维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机电设备维修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维修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电设备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分析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机、泵、阀门等常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电设备概述2. 故障诊断与维修流程:介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学习故障诊断方法,明确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故障诊断与维修流程3. 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讲解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4. 维修技能实践: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针对典型故障案例进行维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维修技能实践5. 安全规范与职业素养:强调维修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规范与职业素养6. 综合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电设备故障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讨论5.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演示:演示机电设备维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电设备维修》2. 实验室设备:机电设备维修操作台、工具等。
3. 多媒体课件:讲解演示、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作业与延伸2. 实践延伸: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与互动1.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机电设备维修的问题解决方案。
2. 问答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进行解答,以促进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安全:在实践操作环节,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维修过程中注意环保,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八、课程复习与拓展1. 课堂复习:在课程结束前,进行课堂复习,巩固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掌握。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十、教学计划与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引言机电维修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物流、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因而也成为了培训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对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设计,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掌握实际运用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故障类型;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维修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课程内容1. 理论部分1.1 机电设备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介绍机械、电子和控制原理,使学生了解各种机电设备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从而初步认识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的相互配合关系。
1.2 常见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通过介绍机电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具体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理解维修操作和故障诊断的实质。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的事项,预防出现不必要的故障。
2. 实践部分2.1 工具的使用通过对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介绍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各种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了解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基本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2 机电设备的维修实践通过模拟机电设备故障和操作实践,让学生熟悉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操作,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维修操作水平,达到制定的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授课方法包括现场实验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反复演示和讲解,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实际操作独立处理机电设备故障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评估方式针对理论和实践部分,设计相应的考试或者测试,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成绩的评估和排名。
结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关键技能的课程,需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完成机电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工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模板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根据建筑物或划定的安装基准线测定标高,用水准仪转移到设备基础的适当位置上,并划定标高基准线或埋设标高基准点。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检查设备基础的标高以及预留孔或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联动设备基础放线
若联动设备的轴心较长,放线时有误差时,可架设钢丝替代设备中心基准线。
设备基础分为素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设备基础的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1.1.2设备安装基础放线
一般设备安装时,采用几何法放线法。一般是确定中心点,然后划出平面位置的纵、横向基准线,基准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1、平面位置放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放线
3、联动设备基础放线
4、掌握地脚螺栓的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
设备基础的检查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设备基础的检查及具体要求
更新、 补
充、 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习题与思考题1—1、1—2
教学后记
理论性较强, 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学生较难掌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程介绍]
[新课]
第一章设备安装基础知识
1.1设备基础的安装检查
1.1.1设备基础的检查及要求
-10)/mm。
(2)与其它机械设备有联系的,设备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对安装基准线有一定的允许偏差,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2/mm,标高允许偏差±1/mm。
1.1.3设备安装基础研磨处理
基础研磨时,用水平仪在平垫板上测量水平度,其纵横之差一般不大于0.1/1000,用着色法检查垫铁与基础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一般不小于70%,并均匀分布垫铁与基础研磨好后,用水平仪或连通管测量各垫铁间的高度差,以垫铁的厚度和块数调整各组垫铁的标高,各组间的相对高差应控制在1㎜以内,而且每组垫铁一般不超过5块,并尽量少用薄垫铁。垫铁位置以外的设备基础表层,凡需二次灌浆的部位应将基础表面的浮浆打掉,并清洗干净,方能进行设备就位。
11《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实施方案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适用专业: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制订时间:2014-2-20《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实施方案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入门课程。
在情景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看懂机器零件图和装配图,巩固已学的机械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能整体认识机电设备的机械系统拆卸和安装,机械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机械系统的维护和修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打好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教学,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的维修工艺方法以及机电设备的调试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对典型机电设备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维修调试能力,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提高学生专业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会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做好设备维修准备工作●会阅读相关的技术文件●读懂机电设备装配图●熟悉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能正确调整传动件的配合精度●能正确判别及排除机电设备故障●会调整恢复机电设备整机精度●会维护保养普通机床●养成严谨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课程内容及要求4. 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以机电技术应用岗位的学员的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培训模块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本培训模块的内容。
教学实施通过把本模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并创设工作情景,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员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工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应用,使学员具备进一步学习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养成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习惯,增强学员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学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

教学重点
机床拆卸与装配
教学难点
机床拆卸与装配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习题与思考题1—1、1—2
教学后记
理论性较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学生较难掌握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
专业名称机电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护技术
授课教师何伦锋
教学部机电专业部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高2015届机电设备维修班
授课课时
30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机床拆卸与装配
1.1车床拆装
使用教具
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轴变速箱中Ⅰ轴的构造及拆装方法
2、C620溜板箱拆装
3、C620尾座拆装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答案5

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扩孔镶套法:是指孔类零件的孔磨损严重时,只要结构允许,可采用镗扩磨损孔,然后镶套并磨削孔内表面过到规定要求的修复方法。
2.电刷镀修复法:是采用电刷镀进行修复的方法,而电刷镀是指依靠一个与阳极接触的垫或刷提供电镀需要的电解液的电镀方法。
3.低温镀铁:在50℃以下至室温的电解液中镀铁的工艺。
4.冷焊修复法:是指在常温或局部低温预热状态下进行修复的方法。
5.热喷涂修复法:是采用热喷涂进行修复的方法。
热喷涂包括喷涂和喷焊两种工艺。
用高温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呈塑性状态,同时用高速气流使其雾化,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覆盖层的过程称为喷涂。
将喷涂层继续加热,使之达到熔融状态而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获得牢固的工作层称为喷焊或喷熔。
二、填空题1.利用_机械加工、_机械连接、机械变形等各种机械方法,使失效零件得以修复称机械修复法。
2.采用镶加零件法修复失效零件时,镶加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一般应与基体相同;必要时应选用比基体性能更好的材料。
3.焊接修复法可以迅速地修复一般零件的磨损、变形、断裂或裂纹等多种缺陷。
4.对于磨损严重的重要零件,可在磨损的部位堆焊上一层金属。
常见的堆焊方式有手工堆焊和机械堆焊两类。
5.零件进行堆焊修复后,为减小焊层的应力和硬度不均现象,应进行回火处理。
6.胶粘剂主要分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两大类。
7.有机胶粘剂一般总是由几种材料组成,配制时应注意比例和称量的准确,否则将直接影响粘接质量。
8.粘接表面的处理方法有____机械处理__、____脱脂处理__和__化学处理__ 等。
9.一般液态胶粘剂可采用刷涂、刮涂、喷涂和用滚筒布胶等涂胶方法。
10.胶层应涂布均匀,注意保证胶层无气泡和避免出现贫胶、缺胶现象。
11.电镀修复法可修复零件的尺寸,并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
12.采用镀铬法修复零件,镀铬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强、耐热等特点。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熟悉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和意义;2.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3. 机电设备维修的方法;4.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和材料;2. 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3. 准备实际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用于展示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4.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理解;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二章机电设备维修工具与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分类和功能;2.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