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225张PPT)

诗人分别从哪几个方位、角度观察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书写,题写。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都,分别。
诗意: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山岭,侧看则是陡峭的 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远处 近处 庐山呈现各种
高处 不同的景象。 低处
千姿百态
诗人为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原因: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融道理于景物中。 先写人们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再说明原因 是身在庐山之中。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 物也常如此。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9 古诗三首
诗中有画 景中融情
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在诗人 的笔下,更是美不胜收。一起去诗中感受 一下万物之美吧。
1.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 写“暮、吟”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 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 景象。
一道残阳 / 铺水中, 半江瑟瑟 / 半江红。 可怜 /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 月似弓。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 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 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0张PPT)

寒山 石径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4 古诗三首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
山 行 唐 杜 牧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cù
lí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 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81张PPT)

1古2. 诗三首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笔顺:
xūn
熏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亥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恃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注释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笔顺:
xūn
熏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亥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恃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注释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xié
歪斜 斜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斗 组词:斜线 目不斜视
书写指导:余字第二 笔捺变为点,竖钩连 接上横,下横稍长, 斗字的中竖要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霜冻
shuāng
霜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盐霜 饱经风霜
liú
刘景文 刘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刂
组词:刘备 刘邦
书写指导:文字横要 短、撇要长、捺变为 一长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gài
雨盖 盖
结构:上下 音序:G 部首:皿 组词:盖楼 欲盖弥彰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 中间是王字,下框要 扁、里面是两竖、下 横最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我会认 犹有
yóu 犹如 犹 记忆犹新
橘黄 jú
橘子 橘 橙黄橘绿
傲霜枝头
ào
骄傲
傲 傲慢少礼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书写指导:整体笔画 多、要写紧凑,雨字 要写扁一些、下框变 为冖。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部编版 (60页PPT)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 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 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傲君橙橘
骄傲 君子 橙子 橘子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读准节奏哦!
荷 尽/已 无/擎 雨 盖 ,
菊 残/犹 有/傲 霜 枝 。
一 年/好 景/君 须 记 ,
最 是/橙 黄/橘 绿 时 。
➢ 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拿起笔来圈一圈吧。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赠 刘 景 文
荷尽 凋落 菊残 傲霜 橙黄橘绿 丰收
色生 彩机 鲜勃 明勃
夜书所见
晚上 写 所看到的
shào
[宋]叶绍翁
作者简介
shào
叶绍翁 南宋人,江湖派
诗人,多写田园风光,代表作
《游园不值》。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 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 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郁闷,孤独。思念 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
江上的秋风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想象画面,读出诗人的思念。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o
挑 促织
逗蟋蟀。
注释
② [挑] 用细长的 东西拨弄。
③[促织] 蟋蟀, 也叫蛐蛐。
多音字
tiǎo(挑逗) (挑战)
挑 tiāo(挑选) (挑水)
料想,猜想。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骄傲 君子 橙子 橘子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读准节奏哦!
荷 尽/已 无/擎 雨 盖 ,
菊 残/犹 有/傲 霜 枝 。
一 年/好 景/君 须 记 ,
最 是/橙 黄/橘 绿 时 。
➢ 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拿起笔来圈一圈吧。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赠 刘 景 文
荷尽 凋落 菊残 傲霜 橙黄橘绿 丰收
色生 彩机 鲜勃 明勃
夜书所见
晚上 写 所看到的
shào
[宋]叶绍翁
作者简介
shào
叶绍翁 南宋人,江湖派
诗人,多写田园风光,代表作
《游园不值》。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 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 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郁闷,孤独。思念 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
江上的秋风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想象画面,读出诗人的思念。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o
挑 促织
逗蟋蟀。
注释
② [挑] 用细长的 东西拨弄。
③[促织] 蟋蟀, 也叫蛐蛐。
多音字
tiǎo(挑逗) (挑战)
挑 tiāo(挑选) (挑水)
料想,猜想。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tí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cè fēn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lú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 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音易混字
橙 chéng
澄
字义:红和黄合成的颜色。如:橙黄。 组词:(橙色)(橙子)(橙黄橘绿)
字义:水清。如:澄清。 组词:(澄清)(清澄)(正本澄源)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径
赠
傲 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 可以换成“红如”吗?为什么?
不可以。“红如”指霜叶和二月花一样 “红”,而“红于”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枫叶在经历风霜之后,颜色比二 月的花还要艳丽夺目的特点。这也是作
我会读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石径 倾斜 赠送 姓刘
cán
yóu
ào jūn
残败 犹如 骄傲 君子
chénɡ
橙黄
jú
橘色
tiǎ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挑动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赠. ( zhèng
径. (
jìng
√
zèn√g )
jìn )
橙. (
chéng
√
céng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登上远处深秋时节 的山,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照应句首的“上”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 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课文结构
雪梅
[宋]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文主旨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 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 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 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 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 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 “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 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明理远近高低变幻莫测寄意深远不同不识真面目此山中结构图示总结全诗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得到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谈话导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景物报春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
9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推荐阅读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想象“夕阳无限好”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横看
横看 成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பைடு நூலகம்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
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于谦(1398─1457),汉族。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兰
王谷祥
绿叶转光风,
紫英泛青馥。
fù
不受当门锄,
托根在空谷。
竹石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秋菊
陈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 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 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于谦办事不徇私情,廉明公正,昭雪冤 狱,为数百蒙冤入狱的人平反,被百姓视为 神明。当时,宁王府的属官一贯飞扬跋扈, 横行不法,常常借买东西的机会敲诈甚至掠 夺商人货物。于谦不畏权势,秉公执法,身 上有这样一份清气,打击了那些权贵豪强的 气焰,受到了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默写古诗《石灰吟》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石灰吟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拓展石灰知识】
采矿工人从深山里开采出质地坚硬的石灰石,烧窑工人把 石灰石敲打成小石块,运到五层楼那么高的窑里烧,一层煤一 层石灰石再一层煤一层石灰石,经过1300~1500摄氏度三至四 天的高温焚烧,石灰石变成质地松脆的生石灰(清白的石灰 粉),建筑工人给生石灰加水,生石灰变成洁白细腻的熟石灰 (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到的石灰),再把石灰粉涂到墙上,把 建筑物粉刷得洁白无瑕。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于谦(1398─1457),汉族。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 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 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三读古诗:读懂诗境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背诵古诗《石灰吟》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
咏梅兰竹菊,抒做清白高洁之人的情怀。
于谦办事不徇私情,廉明公正,昭雪冤 狱,为数百蒙冤入狱的人平反,被百姓视为 神明。当时,宁王府的属官一贯飞扬跋扈, 横行不法,常常借买东西的机会敲诈甚至掠 夺商人货物。于谦不畏权势,秉公执法,身 上有这样一份清气,打击了那些权贵豪强的 气焰,受到了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部编版《古诗三首》ppt-优秀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