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模电实验-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模电研究型教学——放大电路的全频带增益特性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模电研究型教学——放大电路的全频带增益特性分析

北京交通⼤学模电研究型教学——放⼤电路的全频带增益特性分析放⼤电路的全频带增益特性分析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学电⼦信息⼯程学院摘要:本⽂详细分析了CC组态放⼤电路的中频增益,输⼊输出电阻,并应⽤⾼频模型从系统的⾓度推导出⾼频增益函数。

在MATLAB环境和MULTISIM环境下进⾏了相应的验证与分析。

并对共射共集组态放⼤电路进⾏了定性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共集电路较好的频响特性。

关键词:全频带;⾼频模型;幅频特性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Of The Whole Band Gain Amplifier Circui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Abstract: The text research the gain function of the CC amplifying circuit , especially when it is in the High-frequency state. Then identif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ve by the use of MATLAB and MULTISIM.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B-CC amplifying circuit is also given, which test the function of the CC circuit well.Key words: amplifying circuit; common collector; high-frequency response/doc/fd5ea460f5335a8102d22072.html 组态放⼤电路的分析u -+u O-图1 CC组态放⼤电路图1中,RS=500Ω,RB1=51k Ω,RB2=20k Ω,RE=2k Ω,RL=2k Ω,C1=C2=10µF ,晶体管的hfe=100,rbb ’=80Ω,Cb ’c=10µF ,fT=200MHz ,UBE=0.7V ,VCC=12V 。

关于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

关于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

模拟电子技术研讨论文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学生:指导教师:***2013年5月目录引言 (3)1.失真类型及产生原因 (3)1.1非线性失真 (3)1.2线性失真 (3)2.各类失真现象分析 (4)2.1截止、饱和和双向失真 (4)2.1.1截止、饱和失真理论分析 (4)2.1.2饱和失真的Mutisim仿真 (4)2.1.3双向失真分析及改善方案 (5)2.2交越失真 (5)2.2.1交越失真理论分析 (5)2.2.2传统交越失真改善方案 (6)2.2.3基于负反馈的改善方案 (6)2.3不对称失真 (7)2.3.1不对称失真概念 (7)2.3.2不对称失真理论分析 (7)2.3.3传统负反馈改善方案 (8)2.3.4多级反相放大改善方案 (8)2.4线性失真 (9)2.4.1线性失真理论分析 (9)2.4.2线性失真电路设计及改善方案仿真 (9)3.用双级反相放大改善不对称失真的电路设计 (10)4.总结 (11)【参考文献】 (12)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失真问题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系统化解决失真问题,能够给放大电路在工程中的设计提供便利。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失真的类型,系统地介绍了各类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设计了各类失真电路,给出了各类失真的改善方案,对部分失真问题进行了仿真实验。

关键词:非线性失真、线性失真、三极管放大电路、负反馈、Multisim仿真引言在放大电路中,其输出信号应当如实的反映输入信号,即他们尽管在幅度上不同,时间上也可能有延迟,但波形应当是相同的。

但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种种原因,输入信号不可能与输入信号的波形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做失真。

在工程上,电路的失真影响着放大电路的正常使用,在理论上对各种失真现象的原理的研究,有利于工程上快速检测出放大电路失真的原因,从而完善放大电路的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语音放大器的设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 焊接电路板,实现设计目标3、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4、 为下一个综合实验——语音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二、技术指标1、 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输出电压 Uo = ±12V ,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 = 1A 。

3、 输出纹波电压 ΔUop-p ≤ 5mV , 稳压系数 S U ≤ 5×10-3 。

4、 选作:加输出限流保护电路。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T 、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基本框图如下。

各部分作用:1、电源变压器:降低电压,将220V 或380V 的电网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幅值。

2、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源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有很大的交流分量。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整流 电路U iU o滤波 电路 稳压 电路电源 变压器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滤出,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负载电流较小的多采用电容滤波电路,负载电流较大的多采用电感滤波电路,对滤波效果要求高的多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复杂滤波电路。

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不同R L C的输出电压波形4、稳压电路:利用自动调整的原理,使输出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稳定,即输出电流电压几乎不变。

常用的稳压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压管稳压电路,二是串联型稳压电路。

二者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稳压管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它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小的场合。

模电论文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

模电论文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

目录一、引言 (2)二、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类型 (2)2.1共射极放大电路 (2)2.2共集极放大电路 (2)2.3共基极放大电路 (2)三、几种类型的失真 (3)3.1非线性失真 (3)3.1.1饱和失真 (3)3.1.2截止失真 (4)3.1.3交越失真 (4)3.1.4双向失真 (6)3.2晶体管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因素概括 (6)3.2.1信号源内阻 (6)3.2.2放大器接法 (6)3.2.3负反馈 (7)3.2.4多级反相放大 (7)3.3线性失真 (7)四、总结 (8)参考文献 (9)放大电路失真现象的研究张翔翔(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类放大电路,然后介绍了几种晶体管放大电路几种类型的失真。

并分析了失真产生的原因,又通过具体电路的具体波形非线性失真,介绍了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区别,着重讲解了减少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方法和步骤。

一、引言失真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指的是指一个物体、影像、声音、波形或其他资讯形式其原本形状(或其他特征)的改变现象,而且往往是不希望出现的。

在理想的放大器中,输出波形除放大外,应与输入波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不能做到输出与输入的波形完全一样,这种放大电路中的失真无疑会给工程增加一些麻烦,所以对其失真类型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就显得颇为必要了。

放大电路常见的失真分为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其中非线性失真又包括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交越失真。

二、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类型晶体管放大电路中的关键器件便是晶体管。

由NPN型晶体管和PNP型晶体管组成基本放大电路各有3种,即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2.1共射极放大电路图2-1左所示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类电路是将输入信号加到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而输出信号又取自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由此可见发射极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接地端,具有这种特点的单元电路便称为共射极放大电路。

非线性失真研究-模电设计性实验-北交大

非线性失真研究-模电设计性实验-北交大

《模拟电路实验》课程实验设计——非线性失真分析报告*名:**学号: ********学院:电信学院班级:通信1108班指导教师:***北京交通大学 6月4日目录《模拟电路实验》课程实验设计 (1)目录 (2)1.实验设计背景 (4)2.设计要求及实验目的 (4)2.1实验目的 (4)2.2实验要求 (5)3.非线性失真原理介绍 (5)3.1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 (5)3.1.1截止失真 (6)3.1.2饱和失真 (7)3.2 双向失真 (7)3.3 交越失真 (8)3.4 不对称失真 (8)4.减小非线性失真方法探究 (9)4.1减小截止失真.、饱和失真的方法 (9)4.2避免双向失真的方法 (10)4.3克服交越失真的方法 (10)4.4 减弱不对称失真的方法 (11)5. 设计失真电路并改进、仿真报告 (11)5.1截止、饱和、双向失真电路及仿真 (11)5.2交越失真电路及仿真结果 (12)5.2不对称失真仿真结果 (13)6调试过程中所遇故障的分析 (14)6.1电路设计不合理,三极管电流过大,被烧毁 (15)6.2输入电压没有控制好,检测不到输出结果。

(15)6.3焊点的虚焊 (15)7非线性失真实验总结 (16)8实验体会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1.元件清单 (18)1.实验设计背景非线性失真亦称波形失真、非线性畸变,表现为音响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成线性关系,由电子元器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所引起,使输出信号中产生新的谐波成分,改变了原信号频谱,包括谐波失真、瞬态互调失真、互调失真等,非线性失真不仅会破坏音质,还有可能由于过量的高频谐波和直流分量烧毁音箱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

非线性失真存在于音响系统的各个环节中,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措施,想要完全消除它是不可能的。

但是通过对电路的改进我们可以通过负反馈,限幅二极管等常见器件进行电路的改进,从而减弱失真的强度,使输出波形尽可能的接近输入波形,满足实验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模电实验-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模电实验-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白双佟毅2014 年 5 月27 日目录1 实验题目及要求 (2)1.1基本要求 (2)1.2发挥部分 (3)1.3附加部分 (3)2 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 (4)2.1实验目的 (4)2.2知识点 (4)3 实验过程 (4)3.1选取的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 (4)3.1.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 (4)3.1.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 (8)3.1.3差分放大电路(不对称失真及其消除) (9)3.1.4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 (11)3.1.5语音放大器(输出语音信号,加入失真) (14)3.2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 (14)3.2.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 (14)3.2.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 (14)3.2.3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 (15)3.3分析研究实验数据 (15)3.3.1截止、饱和、双向失真的原理 (15)3.3.2交越失真的原理 (17)3.3.3不对称失真的原理 (17)3.3.4失真分析 (17)4 总结与体会 (18)4.1通过本次实验那些能力得到提高,那些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有那些创新点。

(18)4.2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18)5 参考文献 (19)1 实验题目及要求(写明实验任务要求,可复制题目原文。

)电路输出波形失真引起信号不能正确的传输,解决失真问题是电路设计工程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输出波形失真可发生在基本放大、功率放大和负反馈放大等电路中,输出波形失真有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交越失真,以及输出产生的谐波失真和不对称失真等。

模电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报告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年月日目录一、实验题目及要求 ------------------------------------------------- 1二、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2.1 实验目的 ---------------------------------------------------- 1 2.2 知识点(1)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及双向失真 --------------------------------- 1 (2)交越失真 --------------------------------------------------- 2(3)非对称失真 ------------------------------------------------- 3------------------------- 3 (4)测出LM324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fT(5)在运算放大器电路中接上容性负载观察其失真 ------------------- 4 (6)语音放大器的设计方案 --------------------------------------- 4三、实验过程3.1 选取的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1)输出正常波形、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以及双向失真 --------------- 6 (2)交越失真及其改善 ------------------------------------------- 8 (3)非对称失真及其改善 ----------------------------------------- 8 (4)在运算放大器电路中接上容性负载观察其失真 ------------------- 8 3.2 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 ------------------------------------ 93.3 失真研究 --------------------------------------------------- 11四、总结与体会 --------------------------------------------------- 12五、参考文献 ----------------------------------------------------- 12一、实验题目及要求(1)、输出正常波形、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以及双向失真;(2)、交越失真及其改善;(3)、非对称失真及其改善;;(4)、测出LM324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fT(5)、在运算放大器电路中接上容性负载观察其失真;(6)、设计频率范围在20Hz~20kHz语音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

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6 年 6 月 1 日目录1.实验内容与要求(1)实验目的(2)基本要求2.实验方案比较及论证(1)任务分析查找资料信息及过程文字说明及理论计算(2)方案比较基本原理阐述至少两种解决方案(3)具体电路设计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及文字说明3.电路制作及测试(1)制作过程(2)测试方法(3)测试数据(表格)(4)数据分析(5)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6)对电路的改造与创新4.总结(1)本人所做工作及组员之间合作情况(2)收获与体会(3)对本课程的建议5.参考文献1实验内容与要求(1)实验目的1. 掌握失真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解决电路的失真问题——针对工程问题,收集信息、查阅文献、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提高系统地构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掌握消除放大电路各种失真技术——依据解决方案,实现系统或模块,在设计实现环节上体现创造性。

系统地归纳模拟电子技术中失真现象。

3. 具备通过现象分析电路结构特点——对设计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进行必要的方案改进,提高改善电路的能力。

(2)基本要求(1)输入一标准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50mV,输出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1V。

(2)输入一标准正弦波,输出波形失真且失真的种类有顶部失真,底部失真,双向失真。

(3)输入一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为交越失真。

(4)输入一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为非对称失真。

2.实验方案比较及论证对于第一个电路(1)任务分析首先设计第一个电路,即射极偏置电路,我们用的是npn三极管,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而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当静态工作点过低处在截止区时会出现顶部失真,当静态工作点过高出于饱和区时会出现底部失真,当静态工作点在正常范围内会输出正常波形。

双向失真是指即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饱和区失真又在截止区失真,三极管有饱和状态又有截止状态,向上达到饱和状态,向下到达截止状态,出现这种非线性失真不是由于电路中某个电路元件选择的不合适,而是由于信号源输入的信号过大导致三极管在放大时出现了双向失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放大电路的失真研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白双佟毅2014 年 5 月27 日目录1 实验题目及要求 (2)1.1基本要求 (2)1.2发挥部分 (3)1.3附加部分 (3)2 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 (4)2.1实验目的 (4)2.2知识点 (4)3 实验过程 (4)3.1选取的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 (4)3.1.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 (4)3.1.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 (8)3.1.3差分放大电路(不对称失真及其消除) (9)3.1.4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 (11)3.1.5语音放大器(输出语音信号,加入失真) (14)3.2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 (14)3.2.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 (14)3.2.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 (14)3.2.3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 (15)3.3分析研究实验数据 (15)3.3.1截止、饱和、双向失真的原理 (15)3.3.2交越失真的原理 (17)3.3.3不对称失真的原理 (17)3.3.4失真分析 (17)4 总结与体会 (18)4.1通过本次实验那些能力得到提高,那些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有那些创新点。

(18)4.2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18)5 参考文献 (19)1 实验题目及要求(写明实验任务要求,可复制题目原文。

)电路输出波形失真引起信号不能正确的传输,解决失真问题是电路设计工程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输出波形失真可发生在基本放大、功率放大和负反馈放大等电路中,输出波形失真有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交越失真,以及输出产生的谐波失真和不对称失真等。

本实验要求设计并焊接电路,产生各种失真并讨论消除失真的办法。

1.1基本要求(1)输入一标准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50mV,输出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1V。

(2)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设计电路并改进。

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设计电路并改进。

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考:NPN型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和PNP型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在截止和饱和失真方面的不同。

(4)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设计电路并改进。

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考:共基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与共射放大电路在截止和饱和失真方面的不同。

(5)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设计电路并改进。

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发挥部分(1)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设计电路并改进。

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任意选择一运算放大器,测出增益带宽积f T。

并重新完成前面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工作。

(3)将运放接成任意负反馈放大器,要求负载2kΩ,放大倍数为1,将振荡频率提高至f T的95%,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若将振荡器频率提高至f T的110%,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

(4)放大倍数保持100,振荡频率提高至f T的95%或更高一点,保持不失真放大,将纯阻抗负载2kΩ替换为容抗负载20μF,观察失真的输出波形。

(5)设计电路,改善发挥部分(4)的输出波形失真。

1.3附加部分(1)设计一频率范围在20Hz~20kHz的语音放大器。

(2)将各种失真引入语音放大器,观察、倾听语音输出。

2 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2.1 实验目的(1)掌握失真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解决电路的失真问题——提高系统地构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消除放大电路各种失真技术——系统地归纳模拟电子技术中失真现象。

(3)具备通过现象分析电路结构特点——提高改善电路的能力。

2.2 知识点(1)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及其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2)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交越失真及不对称失真产生的原理及其消除办法。

(3)射极偏置电路、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及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特点及其可能产生的失真。

(4)增益带宽积的测量。

频率失真产生的原理及其消除办法。

(5)语音放大器的设计及制作。

3 实验过程3.1 选取的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3.1.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实验电路及仿真波形如下图。

其中输入信号幅值为50mV,频率为2KHz。

上波形为输入波形,下波形为输出波形。

此时输出波形不失真,电位器的电阻大小为50%。

调节电位器使电阻减小为23%,可以观察到底部失真。

电路中使用的三极管为NPN型,则底部失真又叫饱和失真。

饱和失真的仿真波形如图。

调节电位器使电阻增大为65%,可以观察到顶部失真。

电路中使用的三极管为NPN型,则顶部失真又叫截止失真。

截止失真的仿真波形如图。

将输入信号幅值增大到为500mV,频率仍为2KHz。

可以观察到双向失真。

此时电位器的电阻大小为50%。

仿真波形如图。

实验得到的示波器波形如图。

正常波形。

饱和失真。

截止失真。

双向失真。

3.1.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实验电路如下图。

其中输入信号幅度为2.5V,频率为2KHz。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为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产生交越失真。

仿真波形及实验波形如下图。

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为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会消除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产生的交越失真,输出正常波形。

仿真波形及实验波形如下图。

3.1.3差分放大电路(不对称失真及其消除)实验电路如下图。

其中输入信号幅度为50mV,频率为2KHz。

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会产生不对称失真,输出上下峰值不等的不对称正弦波形。

仿真波形波形如下图。

可以看出,红色的输出波形产生了上下不对称的失真。

实验波形如下图。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加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消除了之前产生的不对称失真,输出了正常波形。

仿真波形波形如下图。

可以看出,红色输出波形是上下对称的。

实验波形如下图。

3.1.4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 实验电路如下图。

其中输入信号幅度为50mV ,频率为2KHz 。

当开关J2接在R5端时,输出峰峰值约为10V 的不失真正弦波。

如图。

此时中频增益为:10050210=⨯==mVVU U A i o U将频率逐渐调大,直至增益约下降-3dB ,即输出信号的电压峰峰值下降到7.07V 时,记录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f T ,则电路的增益带宽积为:()下上f -f A GB U ⋅=式中f 上即为截止频率f T ,因运算放大器的f 下太小,视为f 下=0。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调节到10kHz 时,输出波形如下图,此时电压峰峰值约为7V ,则此电路的增益带宽积约为:()()Hz M k GB 1010100=-⋅=另外,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可以明显地看到输出波形的峰峰值会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这就是频率失真中的幅度失真。

当开关J2接在C1端时,输出波形产生明显的失真,即频率失真中的相位失真。

如图。

实验波形如图。

再将开关J1接到R2端,调整负反馈,可以改善容性负载失真。

如图。

3.1.5语音放大器(输出语音信号,加入失真)语音放大器喇叭发声部分实验电路如图。

整个语音放大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前置放大、驱动、滤波和发声电路,其中前置放大电路可以使用前面制作的射级放大电路或运算放大电路,驱动电路为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滤波为喇叭前面的RC滤波,最后接上喇叭就可以实现语音放大器,并加入饱和、截止、双向、交越等失真。

3.2 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自拟构思的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3.2.1共射放大电路(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双向失真)这是实验的第一个电路,调试时我对示波器的使用还不太熟悉,给调试带来了许多问题。

实验需要的输入信号为50mV,电压比较小,而示波器的带宽比较大,所以对小信号的噪声也比较多,导致前几次测量都没能调试出正确的波形,基本上全是杂波。

后来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小信号情况下示波器的调节技巧。

例如使用平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交流AC等等,解决了调试时遇到的难题,也为后面的调试和测量打下基础。

3.2.2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及其消除)刚开始设计电路的时候,我直接在两个三极管的C极分别接上了正负12V的直流电压,如下图。

因为没有考虑到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小,在调试时一接上直流电源,三极管就冒出一阵青烟,烧毁了。

我仔细检查电路才发现原来三极管C极没有加上Rc电阻,导致三极管工作电流太大烧毁了。

我修改了电路并重新进行电路仿真,更换了新的三极管,正确地完成了实验。

3.2.3 运算放大电路(测量增益带宽积,频率失真及改善)实际测量增益带宽积时,测量值会比理论值略小一些。

我测量到的增益带宽积是9kHz,而理论值是1MHz。

原因可能是在计算增益及带宽时都是近似取整,并没有精确计算,但这样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3.3 分析研究实验数据(各种失真对应的电路参数及测量数据与不失真电路的参数测量数据的比较分析)3.3.1截止、饱和、双向失真的原理产生截止失真原因: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

消除方法:减小R b,增大I BQ,提高Q点。

NPN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出现截止失真时是顶部失真,而PNP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出现截止失真时是底部失真。

截止失真在三极管输出曲线上的体现如下图。

产生饱和失真原因:工作点设置过高。

消除方法:增大R b,减小I BQ,降低Q点。

NPN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出现饱和失真时是底部失真,而PNP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出现饱和失真时是顶部失真。

饱和失真在三极管输出曲线上的体现如下图。

产生双向失真原因:输入信号过大,使三极管同时进入饱和区和截止区。

消除方法:工作点Q要设置在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位,减小输入的信号,选择一个合理的输入信号,使之正好工作在放大区域内。

另外,共射、共集、共基组态放大电路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3.3.2交越失真的原理交越失真是乙类推挽放大器所特有的失真。

在推挽放大器中,由两只晶体管分别在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导通,对正、负半周信号进行放大。

而乙类放大器的特点是不给晶体管建立静态偏置,使其导通的时间恰好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但是,由于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在U be较小时是弯曲的,晶体管基本上不导通,即存在死区电压V r。

当输入信号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两只晶体管基本上都不导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