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手法赏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 修辞判断与简单赏析

第一讲修辞判断与简单赏析课程目标学会判断修辞手法,并能进行仿写,能够简单赏析修辞效果,侧重修辞的判断与仿写。
常见题型1.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3.这句话把比作,比喻词是。
4.用“”画出这段话里的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方法点拨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反语等。
四年级学习阶段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更偏基础化,当然这一阶段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种常考修辞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例句:人们在地上洒满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柳树在风中笑弯了腰。
三、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以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四、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做反问词。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本句是反问句。
强调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五、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描述。
这巴掌大的地方居然还摆放了一套茶具。
判断修辞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是考查是否理解修辞的基础题型。
【例题】1.请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并把相应的内容填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5分)夸张比喻排比反问(1)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2)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小学六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或引人深思。
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
它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像”、“如同”等。
比如:“她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欢快。
”比喻通过将人或物与其他形象相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特点,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比喻的效果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描述的内容,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运用比喻来丰富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类的行为和感情。
比如:“太阳像一个温柔的母亲,给大地带来温暖和光明。
”通过拟人,物体或抽象事物变得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拟人的效果是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运用拟人来描写事物,使作文更具有情趣。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而故意放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
比如:“他吃完一顿饭就能睡上三天三夜。
”夸张通过极端的手法来夸大事实,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的效果是使描述更加生动夺人,增加幽默感。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表达对事物的强烈感受或强调某种特征。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比如:“这件事情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通过反问,作者可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的效果是增强表达的威力和说服力。
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作文更加深入人心。
五、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起来,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勤奋、聪明、有趣,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排比通过将事物进行并列,使描述更加明确、流畅,增加句子的韵律感。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现代文阅读分析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知识点精讲】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考法:1、分析画“”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2、鉴赏“”句子。
常见类型举例:1、比喻:例: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思考:这句话中哪里用到了比喻?是比喻中的那一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蚂蚁本来是黑压压的一片,为什么不把它比作黑板,而把它们比作雪球呢?共同点是什么?紧密、圆、滚动快。
本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蚂蚁抱成团的团结精神,而非蚂蚁的颜色。
)对比句: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没有滚动的动态感,不够形象)思考:本句的作用是什么?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蚂蚁团又大又圆滚动飞速的特点。
2、拟人例: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对比: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跟微风流水应和着。
(感触感染不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作用:把“鸟儿”拟人化,使对鸟叫声的描写更加活泼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答题模板: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1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排比例: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给我送来丝丝凉意;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遇见风雨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对比: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冷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分,给我送来丝丝凉意。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更强烈地表现感情。
4、反问例:今天的电影莫非不出色吗?作用:强调电影的精彩,语气更强烈。
例题解析】XXX那双美丽的蓝眼睛①有一年夏天,一次意外的事故,我被溅起的铁水烫伤了左眼,住进XXX。
那天换药时,我疼得大声喊叫。
有人轻轻敲门,从门缝中挤进一张女孩幼稚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微微向上翘。
那双眼睛与众不同,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技巧,用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力和
感染力。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常常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下面是一些小
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形象地表达一种
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比如,“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就是用来形容一
个女孩子美丽的比喻。
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2.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大海在笑”就是拟人的表达。
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和情感交流。
3. 夸张:通过夸张或放大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或情感的强烈
程度。
比如,“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
夸张可
以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4. 对偶: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笑一笑,十年少”就是对偶的表达。
对偶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修辞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权力,而是你的微笑”就是排比的表达。
排比可以增强句子的力度和冲击力。
6.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表达某种观点或意义。
比如,“你难道不知道吗?”就是反问的语气。
反问可以让读者主动思考和参与作品。
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常用于解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讲解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赏析
(一)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拟人)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拟人)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比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比喻)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拟人)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比喻)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反问)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拟人)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比喻)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比喻)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设问)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比喻)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夸张)。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夸张)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拟人)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排比)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拟人)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排比)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比喻)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设问)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排比)
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偶)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夸张)
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