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2、基础几何打散重构: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几何形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的图 形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图形。练习时要注意不要分的太多、太乱。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3、特殊打散重构: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 然后把分割好的图形全部用上,缺一不可,使其重新组合(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得到新的图 形。
2.相接: 也称相切,指面与面的轮廓线相切, 并由此形成新的形状。
平面构成
3.覆叠: 一个面覆盖在另一个面之上,从而 在空间中形成了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的层次感。
4.联合:面与面相互交错重叠,在同一平面 层次上,使面与面相互结合,组成新形象。
平面构成
5.差叠: 面与面相互交叠,只现出相叠的部分, 不相叠的其它部分被隐去,产生新的形象。
明代成化皇帝 《一团和气图》
《六子争头》
平面构成
3、完全共用形 概念: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 全部共用。
平面构成
作业 四 20*20CM图底反转一张。
平面构成
谢谢观看
2021/6/27
谢谢观赏
要求:基本形设计的形象要简洁,连接排列组合成新形,各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1)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2)
平面构成
四、打散重构
1、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 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 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这一方 法。
平面构成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许修改后)

但是对称存在过于完美、缺少变化的弊端,所以我们要在保证整体平 衡的基础上求得局部的变化。它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其分量加以重新 配置和调整,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对称”与 “绝对对称”
(1)轴对称: 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 对称图形。
色彩对比:黑白灰对比成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变化
空间对比:也就是基本形的正与负 虚于实 黑与白的对比
•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 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 同种元素的组合、类似元素的组合、不同元素的组合
•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 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
• 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 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 产生韵律。
慢节奏
中等节奏
快节奏
对应予构成和平面设计, 节奏就是点,线,面, 空间及相互关系体现的, 节奏有快慢,强弱,画 面则有疏密,大小,虚 实之分。
古代祥云的图案纹样本身 就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在 画面上很单纯的出现,就 表现出了一种很清新,淡 雅的韵律格调。
•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 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 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 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 三、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 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
1、变化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对比与调和 4、节奏与韵律
平面构成-第三章

第二节 基本形
一、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简洁的基本单元元素,是构成 图形的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可以作为一 个基本形。也就是运用一种最简洁的形象来作为基本 单位元素构成设计对象时,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
基本形与不同的骨格形式一起,构成画面。
第三章 骨格与基本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骨格
一、骨格的概念 骨格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 织框架。骨格本身的结构可以是规律性的、半规律性 的、或非规律性的。
二、骨格的分类
1、规律性骨格 (1)重复骨格 重复骨格是最简单、最单一的骨格形式。即骨格单元的形状、 大小、方向、位置都是相同的。 (2)近似骨格 近似骨格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近似的。 (3)渐变骨格 渐变骨格是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渐次 发生变化的,形式多样,能够产生较强视觉规律的效果。 (4)发射骨格 发射骨格是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按 同心、向心、离心、多心、偏心发射产生变化的。发射骨格是渐 变骨格的一种特殊形式骨格,是众多骨格中最容易产生剧烈视觉 效果的骨格。
二、基本形的产生 1、加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组合成基本形。 2、减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通过相减,减一次或者多次而形成新的基本形。 3、分割法 通过对一个基本形进行等量、渐变、不规则分割后产生新的基本 形的方法。 4、重叠法 通过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而产生的新的基本形。 5、透叠法 通过两个或多个形象重叠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新的基本形。 6、差叠法 通过两个或多个形象重叠后留取重叠的部分形成新的基本形。 7、联合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并置后形成新的基本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中的形态元素组合形式

基本形的群化方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日本“三菱”公司的商标,其构成形式就是典型的重复群化构成。 又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以五个圆环联扣在一起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也是 对重复群化构成的成功应用。
三菱标志
五环标志
(5)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 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 新的形象。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 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 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 其余部分被减去。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 盖在另一个上面,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对称放置
2. 旋转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并按照放射形 式放置。这时形体可以是相交、分离、边缘相接、局部 重合等关系。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采用不同的旋转放 射式放置方式。
旋转放射式放置
3.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只要画面中的图形具有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基本 形的位置关系在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可相对灵 活地运用。
作业:基本型的组合设计
要求: (1) 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 (2) 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 新的基本形(至少6个)。 (3)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4) 数量:六张。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群化构成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象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 面连续发展,而是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可以作为标志、符号等设计 的一种设计手段。
群化构成
平面构成第一章 (2)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五章: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目录Contents平面构成的形式第四章单元概述在对造型基本要素——点、线、面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过程当中,依据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出多重构成形式,如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肌理构成、空间构成等。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是平面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组织手段,用以创造美的视觉效果。
•【要点提示】•1.骨骼与基本形的概念•骨骼指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
平面造型中,骨骼支配着整个画面的秩序,确定骨骼是创造美好形式的基础和前提。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
骨骼的本身结构,一种是规律性的,叫做规律性骨骼;一种是非规律性的,叫做非规律性骨骼。
规律性骨骼是按照数学方式,有秩序的排列。
最典型的是正方形格式,也有长方形格式、斜向格式、水平错位或波形曲线格式等,如图4-1所示。
规律性骨骼可以是等分单位的重复骨骼,也可以是渐次改变分割距离的渐变骨骼。
这种骨骼形式给视觉带来平稳的节奏变化,造成严格的秩序美感。
非规律性骨骼也叫自由骨骼,指骨骼没有严格的距离限制,随意性很大,是一种较自由的构成形式。
这种骨骼的自由性,会形成视觉跳跃性的动感,富于变化,但在构成中往往要注意画面的均衡和整体的统一。
•图4-1规律性骨骼•基本形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
任何形式都可以作为基本形,最典型的是单纯的几何形态,如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态等等,或在基本形的格线内运用点、线、面进行分割。
也可以是相对完整的具象形态,或经过简化和提炼的抽象形态,如人物、动物、植物造型等。
不同形态的基本形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构成中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要点提示】•1. 重复构成的概念•2. 重复构成的形式•一、重复构成的定义•重复构成是把设计好的基本形纳入重复的骨骼内,使基本形在构成画面中重复出现。
平面构成基本形

一、基本形群化的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目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 本形群化。基本形群化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几何化的点、线、面)入手,进行形的重新 组合与排列,由于“形态融合”而产生新的“形”,所构之形相对独立,且极为简练、 有力而具符号性(图4-19)。
图4-13 形的差叠
(5)透叠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图4-14)。
图4-14 形的透叠 平面构成基本形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
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色彩与肌理必须保持一致(图4-15)。
图4-15 形的联合
图4-17 形的重合
平面构成基本形
第二节 基本形的群化
在实际设计中,面对限定的空间和各种类型的元素,要想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效果,就需要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组织多个元素的基本形式,运用规律性的方 法,形成设计图面。也就是说,当有了特定的基本形时,还要有各种有秩序的变 化形式,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图4-18)。
图4-1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平面构成基本形 图4-2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一、基本形的概念 平面构成多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 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为基本形。基 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根据一定的构成 原则对其进行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所需的 构成效果。基本形可以由一个点、一条线、 一个面等形象来构成,也可以通过对这些 形象进行分离、组合等不同的组织关系构 成。通常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组成 画面,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在用 基本形构成画面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形体 聚成一团的形态,或出现由基本形所包围 的间隙空间等现象。对基本形的设计要充 分考虑到在不同的组织关系内所形成的组 织后的效果,使基本形能随组合的不同而 产生丰富的变化。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通常多使用几何形态(图4-3)。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近似

第二节 重复构成
1、重复是指在同一视觉空间中, 以相同的基本形(它涉及到图 形的形状、大小、方向、色彩、 肌理等因素的相同)出现两次 或两次以上的空间构成。
2、重复构成的表现 自然现象: 文学中: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 计中: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具体表现:①基本形的重复排列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1重复是指在同一视觉空间中以相同的基本形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因素的相同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空间构成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重复、渐变、特 异、对称和发射
每个形式的两个要素 1、基本的结构和骨架,它决定了形式
的结构特点。 2、应用在这些骨架上的形态,它是形
②③基本形的方向、色彩变动排列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④基本形的单元反复排列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平面构0 4、近似构成
骨骼不变,单位形微变, 指基本形之间的一种相似性, 往往是同类或同族的形体在形 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 拥有共同的特征,并以重复或 近似的骨骼来排列。 近似构成的表现:
“自然界找不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钥匙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P52—53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作业 做近似构成一张,尺寸20*20cm,外框25*25cm,要求 手绘完成,画面干净整洁,黑白效果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3.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作业:基本型的组合设计
要求: (1) 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 (2) 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 新的基本形(至少6个)。 (3)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4) 数量:六张。
骨格
我们见过棋盘面上画着很多的线,而且按一定的距离排列, 有规律、有秩序。在平面构成中把这种有助于基本形排列,使 其排列得规律、有秩序的关系称为骨格,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 构成中的排列关系。
绝对重复是指基本形始终不变的反复使用。相对重复 则是指基本形的方向、大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
骨骼线可与基本形 相叠
绝对重复
相对重复
重复构成的要素
(1)重复的基本形要始终如一,不能中途变换。 (2)基本形必须按骨格重复且有节奏感。 (3)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宜,如基本形过于复杂,不易组合,也容易使画 面散乱。 (4)重复构成中要注意视觉效果,它是规律性强的设计手法,有统一整齐的美感。
非规律性骨格 (密集性、特异性骨骼)
密集构成
特异构成
特异的骨骼,在韵律中产生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
非规律性骨骼构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
非规律性骨骼——建筑外墙面
非规律性骨骼——建筑外墙面
非规律性骨骼——建筑外墙面
(3)作用性骨格 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准确的空间位置,基
本形安排在骨格线的单位里,并可以改变方向、 正负,越出骨格线的余形可被骨格线切掉,能 产生更多的形象。其特点是:①基本形都在格 内,通过不同的明暗显示骨格线的存在;②基 本形超出格子的部分要擦掉,形的大小、方向、 位置可以自由安排;③骨格线起划分空间作用, 并分割背景。
近似构成
近似指基本形之间的一种相似性,往往是同类或同族的基本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拥有共同的特征,并以重复或近似 的骨骼来排列这种构成主要体现在基本形的变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的定义: 面是点的高度密集,也是线移动的轨迹。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多变的元素——基本形 形是构成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见到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或形象。
形是千变万化的。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式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
一个点、一条线和一个面都可以称为基本形。
它具有独特性,又具有连接、反复、重叠等特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骨骼的分类: 按是否有严谨的骨骼线,一般分为规律性骨骼与非规律性骨骼;
按是否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分为作用性骨骼和非作用性骨骼。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的区别: ◎在相同条件下,面积较小的部分易称为图,面积较大的部分易称为底;
◎统一、规整的形易看作图,零散的形则易被看作底;
◎凸起的部分易成为图,凹进去的部分易成为底; ◎在视觉上具有凝聚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 是不多见的,但近似的形状却 很多,如树叶、果实、鹅卵石、 动物身上的花纹等。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近似的概念: 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由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的基本 形构成的画面。 近似程度太大,容易产生重复之感; 近似程度太小,则会破坏统一感,容易使画面变得凌乱分散。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黄小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点的定义: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一个形象能否称其为点并不是由它自身的 大小决定的,而是受它周围形象的比例关系影响。
线的定义: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学定义中,线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但涉及构成 中的线不仅有宽窄粗细,还有形状、空间和方向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装饰线。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渐变: 客观世界中,渐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自然界中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 低、近实远虚,都是有秩序的渐变现象。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渐变的概念: 渐变构成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化,从而使画面产生节奏感 和韵律感。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发射: 发射现象较为常见,如太阳 发射出光芒,礼花在空中绽 放,花朵盛开等,具有强烈 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 重 复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的概念 重复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超过两次。
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不单指形状的相同,还包括色彩、大小、方向、 肌理等方面的相同。
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作用是使画面统一,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以 加深人们对作品的印象。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渐变的构成形式: A、骨骼的渐变:
骨骼的渐变指骨骼线的位置按照序列关系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化。
渐变骨骼的构成包括两种类型: 单向渐变、双向渐变
平面构成形式之四—渐变
单向渐变、双向渐变
平面构成形式之四—渐变
渐变的构成形式: B、基本形的渐变:
基本形的渐变指基本形在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等方面逐渐变化。
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
密集构成相对于其他构成形式来说更加自由多变。 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可使画面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平面构成形式之六—密集
密集的分类 A、点的密集
B、线的密集
C、面的密集 D、自由密集
平面构成形式之六—密集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特异: 特异现象在自然界中也较为普遍,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指的就是成片绿叶衬 托红花的一种色彩特异现象;而“鹤立鸡群”中的鹤则是一种形状特异现象。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特异的概念: 特异构成是规律的突破和秩序的局部对比。
在整体图形中,变异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 成鲜明反差,营造动感,增加趣味。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3、色彩特异 色彩特异指对基本形在色彩上进行特异处理,如在填色、勾线等方面进行色彩 的变化等。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4、方向特异 方向特异指对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作特殊处理,与有规律的基本形形成冲突。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5、肌理特异 肌理特异指在基本形的肌理构成中,适量加进不同的质感,通过肌理的变化来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发射的概念: 发射是重复和渐变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指基本形或骨骼单位围绕一个火 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强烈的聚焦可使画面产生动感、解咒干及深邃的空间感。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密集: 密集在客观世界中也极为常 见,如夜空中的星星、山上 的树木和海里的鱼群等。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形与形的组合关系 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形相遇时会产生不同的组合关系。
这里我们用最常用的形——圆形和方形,来解释形与形的组合关系。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图与底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 — 特异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特异: 特异现象在自然界中也较为普遍,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指的就是成片绿叶衬 托红花的一种色彩特异现象;而“鹤立鸡群”中的鹤则是一种形状特异现象。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特异的概念: 特异构成是规律的突破和秩序的局部对比。
在整体图形中,变异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 成鲜明反差,营造动感,增加趣味。
平面构成形式之五 — 发射
黄小巧
平面构成形式之五—发射
发射: 发射现象较为常见,如太阳 发射出光芒,礼花在空中绽 放,花朵盛开等,具有强烈 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形式之五—发射
发射的概念: 发射是重复和渐变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指基本形或骨骼单位围绕一个多 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强烈的聚焦可使画面产生动感、节奏感及深邃的空间感。
密集的概念: 密集是对基本形的一种编排方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分布,有疏有密。
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
密集构成相对于其他构成形式来说更加自由多变。 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可使画面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作业情况
前三次作业全部交齐 2-2 南瓜+点:16/23/24/29/32未交
平面构成形式之二—近似
B、基本形的近似构成
基本形的近似构成一般指骨骼不变而基本形发生变化的构成。通常是在重复骨 骼中,以一个基本形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变形。 基本形的近似可以是大小、方向、角度、色彩、正负、肌理等的近似,
也可以通过基本形的接触、覆盖、结合、减缺、差叠、重合等方法来获得近似 的效果。
近似的概念: 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由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的基本 形构成的画面。 近似程度可大可小,近似程度太大,容易产生重复之感; 近似程度太小,则会破会统一感,容易使画面变得凌乱分散。
平面构成形式之二—近似
近似的构成形式: A、骨骼的近似构成 骨骼近似构成作品中,骨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的变化,基本形也随之作 相应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近似效果。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特异的构成形式 A、骨骼的特异
在规律性骨骼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方面发生变化, 与原来的骨骼形成对比,就是骨骼特异。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特异的构成形式 B、基本形的特异
在有规律的基本形中,一小部分基本形违反规律或秩序,发生突破性的变异, 这一小部分就是特异基本形。
3-1 图2-9 :29/32/36/39/41未交
3-2 多肉植物:16/19/24/25/29/31/32/34未交 4-1交齐 4-2 图2-69:36/38未交 6-1 一点透视图:16/24/2932/36/39未交 6-2 图3-52:29/32/36未交 7-1阴阳图:15/16/29/32/34/36未交
发射的构成形式 B、发射的形式 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同心式发射、多心式发射
平面构成形式之六 — 密集
黄小巧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密集: 密集在客观世界中也极为常 见,如夜空中的星星、山上 的树木和海里的鱼群等。
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密集的概念: 密集是对基本形的一种编排方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分布,有疏有密。
二、平面构成形式集锦
黄小巧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点、线、面、形等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的学习,我们 对构成的基本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何将这些元素在有限的空间内,按照美学规律与原理组 织起来,并运用在设计实践中,才是平面构成要研究的重点。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形式: 重复 近似 特异 渐变 发射 密集
基本形的特异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 形状特异、大小特异、色彩特异、方向特异、肌理特异。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1、形状特异 形状特异指在一些重复或近似基本形中,个别基本形在形象上发生变异,与其 他有规律的形象形成对比。形状特异可增强画面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平面构成形式之三—特异
2、大小特异 大小特异指对基本形在面积上作特异处理,使特异部分更加鲜明突出,但大小 差别要处理适当。
重复
在生活中,重复的例子很多。摩 天大楼的窗户、楼梯的台阶、衣 服上的纽扣、纺织品的花纹、教 室中的桌椅,都是重复的构成形 式,给人以蒸汽规范的视觉印象。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的构成形式 A)骨骼重复
骨骼重复的构成形式有很多,其中由基本方格演变而成的有以下几种。
重复骨骼对画面分割后生成的各个单元骨骼完全相同
相反,其陪衬作用,有后退感的,一般看作底;
◎能引发联想的形,有动感的形、明暗或色彩对比度强的形易成为图。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