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身边人和事》,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观察、描述老师手,并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老师手特点,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情感。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老师手,并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卡片、录音机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手特点,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片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图片中老师手,并让幼儿尝试用自己话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幼儿互相观察、描述彼此手,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 语言表达(10分钟)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跟读,学习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内容:观察手特点描述手特点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老师手,并描述手特点。

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答案:画出老师手要尽量符合实际,描述要准确。

例:老师手很大,很温暖,她用这双手帮助我们学习,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表达等环节,让幼儿学会关注身边事物,并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恰当语言表达,避免过于简单或重复描述。

2. 拓展延伸:开展“我爱老师”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写信、做手工等方式,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培养幼儿尊敬老师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处理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生动语言和表情,激发幼儿好奇心。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围绕认识老师的手及其作用,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老师的手,知道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2.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老师的手,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儿歌CD、老师的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手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的手的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引出主题。

2. 故事讲解(5分钟)讲述《老师的手》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结合PPT,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老师的手的动作和表情。

3. 儿歌学习(5分钟)学习《老师的手》儿歌,让幼儿感受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增强参与感。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请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老师的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重点词汇:老师、手、关爱、敬爱3. 儿歌歌词:《老师的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了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对老师敬爱之情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关注老师的手,了解老师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老师的手》:讲述老师的手可以帮助幼儿做很多事情,如画画、唱歌、跳舞等。

2. 幼儿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3.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创作手工作品,体验手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和手工活动,了解老师的手的作用,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老师的手》。

2. 手工材料:彩纸、彩笔、剪刀等。

3. 音乐CD《老师的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老师的手》,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感受手的节奏。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做的事情。

3. 幼儿讨论:教师提问,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4. 手工活动: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的手创作手工作品,体验手的灵活性。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让幼儿多动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老师的手”主题墙,展示幼儿的手工作品,让其他班级的幼儿和家长了解本次活动。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彼此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幅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如手指画、手链等。

3. 准备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故事。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引导他们注意老师手的特点和功能。

2.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关于老师手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一下老师的手的特点和功能。

3. 手工活动: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用手指画、手链等材料制作关于手的手工作品。

4. 儿歌或故事:唱一首关于手的儿歌或讲一个关于手的故事,让幼儿倾听并参与互动。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回顾一下活动中的内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3. 结束活动:总结活动的目标,鼓励幼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活动延伸1. 家园联系: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关于手的展示区,展示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关于身体部位的教学活动,如《我的脚》、《我的眼睛》等。

六、教学内容1. 故事理解:《老师的手》是一个关于老师手的简单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 词汇拓展:教授与手相关的词汇,如:握、拍、指、画等。

3.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手,也要尊重和感激老师。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难点:让幼儿运用手势和词汇描述老师的手。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词汇。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老师的手中班教案6篇

老师的手中班教案6篇

老师的手中班教案6篇教师的手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借助图片,知道教师的手很能干,学习诗歌,并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2.情愿跟教师学习各种本事,萌发爱教师的情感。

活动重点:能够较流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预备活动:1.纸、橡皮泥、笔等物品2.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3.《教师的手》课件活动过程:一、展现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谁做的呢?二、观赏图片,了解诗歌内容三、学习诗歌《教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师:你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教师亲自做的,你们觉得教师的手灵活吗?教师的手还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说的都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1.完整观赏诗歌,初步熟识内容提问:诗歌里说教师的手会做什么?2.逐一制作儿歌中的作品,帮忙幼儿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并用肢体动作表示。

教师现场制作一只折纸蛙,(学习动词:折)青蛙是怎样跳的,谁来学学看?(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依次学习动词:捏、画、做。

3.幼儿学念儿歌,可以个人或小组表演并朗读师: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一起学一学这首诗歌吧。

谁情愿上来洪亮的念给大家听一听?四、鼓舞幼儿仔细地和教师一起学本事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教师一样能干呢?只要仔细地和教师一起学本事,你就能变得更能干哦。

教师的手中班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春雨的吉他》这是一首语言美丽、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深厚感情颜色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通过春雨的声音以及小听众的表现,来表达春天奇妙的声音和美妙的意境。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力量是在沟通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展起来的。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舞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沟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爱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季节。

中班幼儿奇怪心强,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感兴趣,他们喜爱将自己的发觉与同伴进展共享。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老师手的温暖和关爱。

2.学习描述老师在不同场景中手的动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描述老师的手在不同场景中的动作。

2.教学难点: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三、教学准备1.教具:PPT、故事课件、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2.环境准备:清洁、温馨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只手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手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手的认识和感受。

(二)故事讲解1.老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

2.故事内容:一天,小明感冒了,老师用手摸了摸他的头,关心地说:“宝贝,你发烧了,要多喝水、休息。

”课堂上,老师用手拿粉笔写字,教同学们知识。

课下,老师用手拿教具,给同学们演示实验。

放学后,老师用手挥舞着,送同学们回家。

节假日,老师用手给同学们发礼物,祝他们快乐。

3.学生分享故事中的感人情节,讨论老师在不同场景中手的动作。

(三)讨论与表达1.老师提问:故事中,老师的手都做了哪些事情?2.学生回答,老师引导用恰当的词语描述。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老师手的动作。

(四)创作环节1.老师出示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引导学生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的画。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手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六)结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一首关于老师的歌曲。

2.学生向老师表达感谢,老师回应祝福。

五、作业1.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故事《老师的手》。

2.观察生活中老师的手,记录下来,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故事讲解、讨论、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老师的手在不同场景中的动作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感。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老师》,具体内容为《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作用,解老师手在不同场合用途。

2. 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老师手》。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不同场合下老师手有什作用。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里感受到老师关爱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如:照顾幼儿、教授知识、关爱幼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感受到老师手作用。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小结(5分钟)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贴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板书内容:老师手:关爱、照顾、教授、引导幼儿感激:语言表达、创意画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和贴纸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并简单描述画作中场景和情感。

2.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画面中,老师手正拿着一颗爱心,爱心下面是一群欢快幼儿。

幼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表达对老师感激和敬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廖小华老师
活动目标:
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
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
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中班科学教案 /zhongban/kexue/】—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
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