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认知

合集下载

礼仪的认知

礼仪的认知

游览观光
48%
凡旅游观光者都应该爱护该地区 的公共财物,对设施和文物古迹都不 要随意破坏。也不要随地吐痰、随地 大小便等一系列不雅动作,更不要到 处随地乱丢垃圾。
饭店进餐
80%
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 谦让有礼,当酒店工作较忙时应该给 与适当的理解,不可敲击桌、碗或喊 叫。对服务员工作的失误,要善意提 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也不 可在饭厅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fourth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 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 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PART 1
PART 2
礼仪的原则
敬人的原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自律的原则
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 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 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 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适度的原则
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在平时生活当中,要 懂得适度让步,不管是同事、上下级在生活当 中都要相互理解、包容,这也是一种礼仪。
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不要因为位置紧张提前为自己朋友抢 占位置,像这些公共场所里面的设施 大多数属于公共财物,要做到爱护有 加,不要乱刻乱画或故意破坏。
酒店住宿
86%
旅客在任何酒店住宿都不要在房 间内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客人。 对服务员要以诚相待,要表现出对他 们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千万不要有 别人是服务员就低你一等的那种思想。
PART4
优秀礼仪的代表

礼仪认知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认知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发展
强化时期(前221年至1911年 秦汉——清末)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汉代 董仲舒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中国礼仪的发展
强化时期(前221年至1911年 秦汉——清末)
程朱理学
宋朝 程朱理学 礼仪向家庭扩延 明朝 家礼:忠、贞、节、烈、孝
君臣礼 尊卑礼 交友礼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中国礼仪的发展
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 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
援“法”入“礼”,“礼法并重”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者,人道之极也”
中国礼仪的发展
强化时期(前221年至1911年 秦汉——清末)
礼仪规则
国家政治相关的礼仪制度 社会交往行为规范
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 春秋战国时期) 强化时期(前221年至1911年 秦汉——清末) 现代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 当代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
知礼 懂礼 行礼
思考题
思考一下 从“礼”字的构成和演变谈谈对 礼的起源的认识
感谢观看
目录
一 礼仪因何而产生 二 中国礼仪的发展进程
礼仪因何而产生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最初的礼仪活动
敬“天”祭“神”期 “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礼仪因何而产生
“礼”字的演化
“豊,行礼之器也,从豆, 象形,读与‘礼’同;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仪因何而产生
祭祀活动——完善 规范 制度——祭祀礼仪 祭祀礼仪——内容 形式 ——人际交往活动
中国礼仪的发展
现代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
拉开了现代 礼仪的帷幕
04

谈谈你对生活中礼节的认识和思考

谈谈你对生活中礼节的认识和思考

一、礼节的概念礼节是指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规矩。

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礼节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即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传承优良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二、礼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遵循礼节可以让人们在交往中更加和谐、融洽。

对于家庭、朋友、同事、领导等不同关系的人,合适的礼节行为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缓和矛盾,增进感情。

2. 增强社会凝聚力在社会中,每个个体都需要与他人交往,遵循礼节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社会整体的凝聚力。

3. 提升自身素质遵循礼节让人变得更加谦逊、有修养,在社交场合更加得体自如,从而提升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4. 保护社会秩序礼节规范的遵循可以减少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在公共场合和社交环境中,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相应的礼节规范,必将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

三、礼节在不同场合的表现方式1. 家庭生活在家庭中,遵循礼节能让家人相互尊重,促进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尊重家庭规矩、礼貌用语等,都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礼节行为。

2. 工作场合在工作场合中,遵循礼节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与同事相处时,应该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意见、遵循工作纪律等。

3. 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遵循礼节能够提升整体的社会素质。

排队、主动给老人、孩子让座、礼让行人等行为都是公共场所常见的礼节表现。

四、礼节的培养和弘扬1. 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遵循礼节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可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进行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礼仪观。

2. 礼仪法规的制定和宣传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针对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法规,并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增加人们对礼仪规范的认知度。

3. 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各地可以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遵循传统礼节规范。

对礼仪的认知

对礼仪的认知

对礼仪的认知中华民族是传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五千年文化五彩缤纷,流光溢彩。

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不仅缔造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文化,还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

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华儿女叶素以彬彬有礼称誉中外。

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

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

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一系列礼仪趋于成熟。

(引自礼仪网)然而,周朝的礼仪过于繁琐。

但过分讲究礼仪的弊端是使百姓讲究文饰,做表面文章二丢掉了天性,导致情感单薄不诚信。

过分讲究礼仪,很容易把天然的天性,本质的真实的一面掩盖起来,带上假面具,不敢讲真话和实话。

到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思想文化占据主导,礼仪文化的得到儒学家的大力推崇。

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家给以大略形成的礼仪文化披上儒家思想的面纱,极大地促进了礼仪的发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 ,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 ,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认知(1)

礼仪认知(1)

5.
你曾随地吐痰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礼仪认知(1)
6. 未经他人允许你随意抽烟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7. 你过马路时闯红灯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8. 你总是信守承诺吗?(包括守时等候)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9. 你曾在公开场合旁若无人的打电话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礼仪认知(1)
礼仪认知(1)
“敬”是礼的核心
敬人、敬己、敬业
礼仪认知(1)
“仪”是礼的体现
有礼无仪,再好的礼也无从体现; 有仪无礼,再好的仪也只是形式。
礼仪认知(1)
• 对个体
不学礼,无以立
在商务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可以优雅的表现自我
礼 仪
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性的
• 对组织
礼仪认知(1)



发外 式在 、美 语是 言指
包 括 内 在
、体 美
风态 和
度、 。肤
外 在
色 、




礼仪认知(1)
礼仪认知(1)
学刘翔,到跑道上比去吧!
礼仪认知(1)
多余的点缀
礼仪认知(1)
可 恶
可怜
礼仪认知(1)
充当“第三者”
礼仪认知(1)
这不是骄傲的倩影
礼仪认知(1)
天当房、地当床,人撒欢,车乱放,瞧这边,多热闹。
礼仪知识调查问卷
•一 礼仪是对( )和( )的统称
•A)礼节·仪式
B)仪式·礼貌
C)礼貌·形式
•二 您认为“礼”应该是:

礼仪 认知

礼仪 认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明 礼
• 3. 礼仪 • 所谓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用一整套约定
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特别是在比较正 式或重大事件的活动程序中都体现出礼仪的特点。例如,参加一个好 朋友的生日聚会,就要考虑穿着什么服装、带什么礼品、说些什么祝 贺的话, 要按时到场,谈些什么话题使聚会的气氛更加欢快等。聚 会上,大家先赠送礼品,再点上生日蛋糕的蜡烛,然后让过生日者许 愿、吹蜡烛,大家祝贺,最后进餐。这就是把礼节、仪式统一起来表 现出礼仪的完整行为。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三学 礼
• (二)如何学习礼仪 •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礼仪本身是门应用学科,因此学习礼仪,必须坚持知行的统一。由于
礼仪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仅仅了解是不够的,关键要去实践, 而且需要反反复复地去实践。也许,这一次在某一个场合自己做得不 好,应该加以总结并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做得好些。经过多 次实践,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一个人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 实践中,通过比较和总结,才能认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 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总之,学会礼仪必须依赖于 实践,而且必须应用于实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明 礼
• (二)社交礼仪的特征 • 1. 传承性 • 2. 差异性 • 3. 针对性 • 4. 发展性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二知 礼
• (一)礼仪的原则 • 1. 尊重的原则 • 2. 真诚原则 • 3. 适度原则 • 4. 平等原则 • 5. 自律原则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知 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知 礼
• 6. 习俗礼仪 •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充分了解这些风俗

礼仪认知1

礼仪认知1
——木渎
姚桂芬
第一讲 礼仪认知
——有礼走遍天下
现代汉语中的“礼”
礼、礼仪、礼节、礼貌是近义词, 有时可以通用,也极易混淆乃至误解。

礼是表示敬意的统称;是表示尊 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 活实践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 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本质--------“诚”
礼貌
礼貌是人们言谈举止谦虚恭敬和 仪表仪态得体恰当的表现。
礼貌行动
礼貌语言
礼节
礼节是人们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 类的各种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 现。 各国的礼节: 点头、握手-------中国 鞠躬 --------日本、韩国 拥抱、接吻-------欧美 合十 -------印度、泰国、缅甸 吻手、吻脚------上层社会(奥地利)
礼仪
礼仪是表示礼节、礼貌的 仪式,即表示敬意而隆重举 行的仪式。
沟通(善于表达)
• 称呼问候(根据交际对象定位) 国内:您吃了没有? 您上哪儿去呀? 外国人:夸女孩子性感. How do you ,顺序如何? • 如何送客? • 怎样与客人握手?
互动
你的服务要被对方认可 语言 表情 举止
心态
• 自知之明 • 善解人意 • 无微不至 • 不厌其烦
三大要素:语言
行为表情
服饰器物
学习礼仪的目的
• 提升个人素质 • 方便于交往应酬 • 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什么是服务礼仪?
•服务礼仪就是在服务中 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的 规范化形式。
服务礼仪的基本要求 • 尊重 • 沟通 • 规范 • 互动 • 心态
尊重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 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

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相关推荐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文明礼仪常识有哪些1(一)形象礼仪1.着装要整洁、朴素大方,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

2.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3.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干净。

4.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指甲内保持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

5.经常整理仪表。

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

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长发不披肩。

6.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面带微笑,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7.预备铃响起,应迅速回教室入座,静候老师。

8.上课时,如有特殊情况晚到班级,应于教室后门口站定,经老师示意进入后方可回座位。

9.注意读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0.课堂上,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

应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

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1.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取笑他人。

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

12.课堂小组活动时,要有全局意识,听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积极与伙伴沟通,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兼顾组内伙伴,共同赢得团队的成功。

13.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三)活动礼仪14.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15.集体外出活动要服从管理。

同学间要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和照顾好体弱的同学。

分组活动时,要服从大家的共同意愿,遵守时间,不单独行动。

16.参加竞赛活动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或过失宽宏大量。

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

17.出入教室时要轻声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线路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四)集会礼仪18.静心倾听发言人讲话,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真诚原则 交际礼仪的运用是基于交际主体对他人的态度。如果能抱着诚意与对方
交往,那么交际主体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就显示出对对方的关切与爱心。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用假话来掩饰自己的企图,但却无法用行为来 掩饰自己的虚伪。 3. 适度原则是指在交往中要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景行使相应 的礼仪。
完全符合选A,基本符合选B,难以判断选C,基本不符合选D,完全不 符合选E 1.我到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在场,如有,我的热情 就明显下降。( 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 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6.在公众场合讲话时,我不敢看众人的眼睛。( 7.我不喜欢广交朋人。( 8.我要好的朋友很少。(
3. 社交礼仪包括介绍、称呼、握手、致意、拜访、接待、交谈、馈赠、宴
请、舞会等一系列行为规范与准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4. 公务礼仪是人们公务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5. 商务礼仪与一般的人际关系礼仪不同,它体现在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6. 习俗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礼仪、岁时节令礼仪、婚嫁丧葬礼仪
7. 涉外礼仪主要是指外事行为的规范,外事行为规范有国际循例,也有各
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有关规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任务三 学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1. 2. 3.
上一页
返回
五、技能训练
(一) 下面有30道题,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题目表述的符合程度进行选择。
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五、技能训练
(二) 完全符合选A,得2分;基本符合选B,得1分;难以判断选C,得0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5.自律原则 礼仪的实施,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地利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礼仪的自律性。自律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 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若是没有对自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依据礼仪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个人形象礼仪包括言谈、仪容、仪表、举止、服饰等方面的礼仪要求。 2.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外,还应注重那些平时好
返回
四、任务实施
任务一 明 礼
礼仪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人际交往规范,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
1.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表现的谦虚、恭敬、友好的品质。 2. 礼节,是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对别人的尊敬、问候、祝
愿所用的规则和形式,属于外在的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 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四、任务实施来自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任务二 知 礼
(一)礼仪的原则 礼仪的原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应遵从的指
导思想。 尊重原则是礼仪的灵魂和其他一切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尊重,是指
在人际交往中必须以体谅、理解对方为基础,在自尊、自重、自爱的同 时,彼此敬重和维护对方的尊严和人格,以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尊重包含自尊和尊重他人。
下一页 返回
五、技能训练
9.我只喜欢与和我谈得来的人接近。( 10.到了新环境,我往往接连好几天不讲活。(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中选择,我肯定选后者。
( 13.参加一次新的会议,我不会结识多少人。( 14.有人请求帮助而我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时,我常感到十分为难。( ) 15.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向人求助,因为我感到很难启齿。(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是很喜欢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我觉得自己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恰当的对策。( )
项目一 礼仪认知篇
1 一、知识目标 2 二、能力目标 3 三、知识要点 4 四、任务实施 5 五、技能训练
(1 (2 (3
一、知识目标
返回
(1 (2
二、能力目标
返回
三、知识要点
“明礼”是学习礼仪的基础,要学习礼,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礼,明确礼 “知礼”是学习礼仪的前提,要学习礼,就必须明白学习礼仪要遵循的 “明礼”“知礼”而后“学礼”。本项目主要讲解礼仪在社会活动中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格通常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 其次,还要尊重他人的爱好和习惯,不应强求他人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
坚持尊重原则应该在实际交往中掌握一些技巧。一是要热情、真诚。二 是要给人留面子。三是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下一页 返回
四、任务实施
3. 所谓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用一整套约定俗
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与礼貌、礼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礼貌侧重于强调个人的
道德品质,而礼节侧重于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礼貌和礼节 多指交往过程中的个别行为。而礼仪所指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活动守礼 节的整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五、技能训练
21.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22.我同别人发展友谊,多数情况下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25.别人话中带刺揶揄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人。( 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拘束,很不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