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原文及翻译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b.那小高楼上即刻发出求救的灯语,一明一灭着,有如乞儿的泪珠。
c.读旧日友人书,乃有众多管弦之音打从心窝里升起,首先是一组浏亮的喇叭,像一群蓝色小鸟扑着翅膀。
d.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象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7.读下列故事回答问题
武官与文官坐在一起看戏,演的是三国时的故事“七擒孟获”。
武官说:“这个孟获竟这样野蛮,不服从正道的教育感化,被孔明擒住七次释放,尚且不服,想不到孟子的后代竟会有这样性情暴戾而不驯服的人。”
同席看戏的人听了这番言辞,个个掩口而笑。
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卷第2页共8页
武汉e度教育论坛
一个文官接着说:“老兄说得太对了,到底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这孟子的后代孟获强多了。”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特立: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古诗南康直节堂记翻译赏析

古诗南康直节堂记翻译赏析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①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②,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③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④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⑤称,不为皦察之政⑥,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⑦,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⑧,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⑨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注释】岌然:高耸的样子委曲:屈曲变弯皦察:精明苛求特立:独立,高高耸立填委:堆放。
循吏:奉公守法。
皦察之政:皦(iǎo):白、明亮。
严明苛刻的政令。
说:同“悦”,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怜:爱惜揭:高举【翻译】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
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
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
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
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
南康直节堂记(节选)

国学讲堂南康太守听事①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②之旗,如建承露之茎③,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
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听事:办公的厅堂。
②太常:古时天子所用大旗。
③承露之茎:承露盘的铜柱。
[点悟]描写杉树之直,用引绳、太常旗、承露盘与公卿大夫高冠长剑为喻,形神兼备。
议论杉树不会像其他生而自直的树木那样在风雨与岩石的外力摧抑中变弯;能像竹、柏一样,活着时能傲冰雪,死去后可做栋梁,却比竹、柏更直;在对比、衬托的基础上推而及人,表达对正直不屈之节的赞赏,以及对这样的人必能有所作为的期许。
文言天地背盟败约: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自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咄嗟叱咤: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出自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
”风云开阖:原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
后多比喻局势动荡,变幻不定。
出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知识卡片出自苏辙文章的成语南康直节堂记(节选)苏 辙(张英华辑)60作 文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南康直节堂记①[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
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南康直节堂记

南康直节堂记作者:苏辙来源:《月读》2019年第02期南康太守听事之东a,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b。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c,而后枝葉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d,如建承露之茎e。
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f,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g,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
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
不为皦察之政h,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i,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j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释:a 南康: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置南康军,辖境相当于今江西都昌、永修、安义等县。
b 朝请大夫:宋代文职散官官阶。
c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d 岌然:高耸之状。
揭:高举。
太常之旗:古时天子帝王所用之旗。
e 承露之茎:承露盘的铜柱。
《汉书》记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认为饮之可以延年益寿。
f 军六曹吏:南康军属下低级官吏。
g 府史:州府的低级官员。
h 皦察:严厉苛求。
i 说:通“悦”。
j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语出《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大意:南康太守办公之所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所建造。
庭院中生长着八棵杉树,长短粗细都一致,树干像墨线所弹一般挺直,在三寻高的地方长有枝叶。
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

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南康直节堂记①[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最新-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原文及翻译1 精品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原文及翻译
篇一:苏辙散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苏辙散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南康直节堂记[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
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有如。
南康直节文言文翻译

南康直节,名震四海,声播五洲。
其为人也,刚毅不屈,不曲意逢迎,不阿谀奉承。
遇事必正其本末,辨其是非,故其所行之事,无不光明磊落,令人敬佩。
是以朝中大臣,莫不推重之,民间百姓,亦共仰之。
昔者,南康直节为官一方,政绩斐然。
其为政,以民为本,勤政爱民,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凡所施政,皆以百姓利益为重,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故其所治之地,民安物阜,国富民强。
南康直节之才,不仅限于政事,亦擅长文学。
其文章辞藻华丽,议论风生,足以令后世传颂。
然其不以文学为荣,而以治国安民为己任。
故其诗文中,多见忧国忧民之志,励精图治之怀。
一日,南康直节闻邻邦有难,边境烽烟四起。
他遂上疏皇帝,请缨出战,以解国家之危。
皇帝闻之,深以为然,遂命南康直节为将,率兵出征。
南康直节不负众望,勇冠三军,屡建奇功。
其在战场之上,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激励士气,使敌人闻风丧胆。
战事平定之后,南康直节班师回朝。
皇帝亲率群臣出城迎接,慰劳有加。
南康直节谢恩毕,奏请皇帝,愿辞去将帅之职,归隐山林,以修身养性,终老一生。
皇帝知其志坚,遂准其所请。
南康直节隐居之后,不问世事,专心致志于修身养性。
其人恬淡寡欲,不染尘埃,犹如隐士一般。
虽隐居山林,然其名声犹在,世人皆以“南康隐士”称之。
南康直节一生,刚直不阿,忠诚正直,为国家社稷,为民谋福,可谓功德无量。
其人虽逝,然其精神永存,如松柏之挺拔,如江河之浩荡,照耀后世,永为楷模。
译文:南康直节,乃一代英豪。
他生于江东之地,成长于吴会之间,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聪明过人。
长大后,他立志为国家社稷竭尽全力,为民众谋取福祉。
他性格刚直,光明磊落,如同松柏般挺拔,如同江河般浩荡,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南康直节”。
南康直节的名声传遍四海,声名远播五洲。
他为人刚毅不屈,不曲意逢迎,不阿谀奉承。
遇到事情,他必定辨明是非,故他行事无不光明磊落,令人敬佩。
因此,朝中大臣无不推崇他,民间百姓也都敬仰他。
昔日,南康直节在地方为官,政绩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原文及翻译篇一:苏辙散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苏辙散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南康直节堂记[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
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
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
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3分)(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8.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9.C(都是连词,表转折)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11.(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篇二:课外文言文《水仙》原文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①: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②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③尽,迨④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⑤购无资,家人曰:“请已⑥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⑦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⑧购之。
注释①时:季节,季度。
②秣陵:指南京。
③质:抵押。
④迨:等到。
⑤欲:想要。
⑥已:停止。
⑦反:通“返”返回。
⑧珥:用玉做的耳饰。
⑨金陵:指南京译文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
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
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
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
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
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
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听从我(的话)抵押了发簪和玉饰来买水仙。
情感文中两次提到“家人”,就从侧面反应出“我”的爱花如命。
同时文中的首段也提到“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更体现出作者对水仙的喜爱溢于言表。
《于令仪不责盗》原文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释 1.市井:指做生意。
2.禽:通“擒”,抓获。
3.素:一向,平时。
4.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5.十千:指十贯铜钱。
6.诘:盘问。
7.卒:最终。
译文曹州于令仪,是做生意的人,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
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你平时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
”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十贯铜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
”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
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惊恐,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责问。
”留到天亮才让他走。
盗贼感到十分惭愧,终于成为良民。
性格特点于令仪:忠厚,不损人利己,待人宽厚,大方,至诚至仁,处处为他人着想。
原文王羲之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⑧重:看重,推崇。
译文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又曾经在蕺山见到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六角形的竹扇子出卖。
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写字,每把扇子写五个字。
老婆婆起初有些生气。
于是王羲之对她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就可以卖一百钱。
”老婆婆像他所说的去做,人们争着买扇子。
后来,老婆婆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王羲之笑着不再理她。
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大鼠》1年间,2,原文明万历○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3其扉○4,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5巡自穴15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适○6百次。
众咸谓猫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8顶毛,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7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9首领,口龁○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10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11按剑○12,何异鼠乎!非怯也,待其惰○字义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等:相等③阖(hé):关闭,合拢。
④扉:门扇。
⑤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⑥啻(chì):仅,只。
⑦硕(shu? ):大。
⑧掬(jū ):双手捧取。
这里指用双爪抓住。
⑨龁(hé):咬。
⑩惰:疲倦⑾匹夫:指那些单凭个人勇力意气用事的人。
⑿按剑:握着剑柄。
准备拼杀的姿态。
⒀适:恰逢⒁然:这样⒂适:恰逢⒃啖食:吃译文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危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
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
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
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
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
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力的猫。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
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不是害怕,而是等待老鼠跳窜后疲乏。
它出击我便退回,他退回我又出击,用的是这种计谋阿。
哎,单凭个人勇力意气拼斗的人,跟这老鼠有什么两样呢?寓意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原文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待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译文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广很恭敬而有礼貌地接待了他,后来忽然变得冷淡了。
班超对他的部属说“:你们可曾感觉到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敬意减低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来,鄯善国王心怀犹豫不知所以的缘故。
明智的人能够看出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物,何况是明摆着的事实呢?”于是叫来侍候的胡人,吓诈他说:“匈奴使者来了好几天了。
现在在哪儿?”侍者吓不过,就吐露了全部情况。
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