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精进》教师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项精进》教师读后感

《六项精进》教师读后感

我所读书的内容是《六项精进》中的第五章“改心之道”。这是株式会社哈特兰德社长,盛和塾塾生加藤胜写的一篇心得,它的全篇围绕自己的创业经历对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进行了阐述,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改心之道”。刚读完我认为他的改心之道,是一种改变的过程,也就是加藤胜转变的一个心理路程,再读你就会发现,这个“改心之道”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多的还是落在这个“道”字上,所谓“改心之道”,怎么改?真正的“心之道”又在哪里?那我想其实,加藤胜所指的既是过程,又是指引着他的一种信念。那就是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短短的几句话,却引起当今企业界甚至是教育界的学习和反思,这个现象的确令人深思。

我在想,如果我们忙于学习、谈论某种思想或做法,我们一定在事实上缺少了这种思想或做法。那么,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中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呢?

“六项精进”的主要内容有: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着,就要感谢;

五、积善行,思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粗略一看,这些说法在中国的励志传统中,可谓是司空见惯;但很多时候,正是我们对一种思想“司空见惯”了,我们便反而不觉得其中的深刻,不能体会到它对于人的启迪作用,我们在语言符号的自动化过程中,失却了对语言(其实是思想)的本质把握。简单地说,我们面对唾手可得的真理,却麻木不仁,我行我素。

稻盛和夫是一位企业家,在我们眼中,“无商不奸”,企业家的本质目的似乎就是赚钱;但他却不一样,他在做企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人生,不断地提炼经验,从而达致了对于人生哲学甚至是宗教的理解。

认识到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汗流浃背。要知道,无论你做什么行业,你的核心生涯,还是做人。因此,科学研究也罢,政治斗争也罢,商业竞争也罢,教书育人也罢,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对于你周遭世界、对于人自身的认知,只有这样,在你行将入木时,你才可以欣慰地说:我没有白活。

于是,学习稻盛和夫的思想,实在是提升我们人生境界的必须功课。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在我看来,是对于“传统美德”的发扬。“传统美德”这一词语,在当下经常遭到后现代主义者的解构和攻讦,这很不正常。因为我们千年之中积淀的“美德”,并非是简单的道德教化的内容,它更是东方文化在生活、职业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自然渗透。因此我们不能粗暴地排斥它,而要领会其精髓的思想,并化作灵魂进入到我们的职业。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其本质的灵魂,在我看来,其实是真正的“心之道”:

1、付出努力,亦即是“用心”;

2、要谦虚,则是“虚心”;

3、要反省,则是“问心”;

4、而感谢,则更在心字为底的“恩”上;

5、积善行无疑是“善心”;

6、勿烦恼,实质是不“乱心”。

用心观察世间,用心做事,则你的世界,便是和谐的、美满的。如此人生,岂有不善之理?

譬如“精进”中的第一条便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基于普遍人性假设的一种劝诫。稻盛和夫在书中有一个简短的小对话:

“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

何人的努力?”

许多时候,我们自觉“付出了努力”,但我们仍然不能成功。其基本的原因,正在此处。努力不是噱头,它应该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细节。

事实上,在我最初阅读《六项精进》时,我十分不理解为何要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列为第一条,现在想来,稻盛和夫的本意,未必是要我们“成功”,而是希望我们能保持一种精进的精神,从而隐喻着对世间惰懒情绪的批判。我以为不是稻盛和夫一个人是这么做,而是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说和这么做的。

如果把“精进”的目的从“成功学”摆脱出来,那么我们便很好地理解他的其他几种“精进”。总体说来,他提出“精进”,是为了一种个人的修身,以及调和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尤其他说到的“反省”,更是意味深长: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

《论语》中亦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其中的道理,正是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说,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是通过对自身心态、自身行为的审问,来达致人生之境界的一种努力。

这一努力,背后有着东方民族的传统智慧,也有着佛家对于人世的感悟。

另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六项精进》中习得什么?

很明显,保持一种“心境”,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拥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也会以一颗“善心”看待世界。要付出努力,意味着你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的责任。要反省,更是我们在机械化的应试体制中必须持有的立场,也是令我们清醒的良药;至于感恩之心以及“积善行,思利他”,可以使我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孩子,看待我们的教育。我非常赞同稻盛和夫书中的一句话:“情不为人”,同情他人,为他人多做好事,结果必然利人也利己,这绝对错不了。在《第18届(北京)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演讲》中,稻盛和夫也说:

利他是最强有力的。让对方高兴,与人为善,这样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带来成功。这是这个世界俨然存在的真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利他的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的力量。

是的,当我们真正从“利他”

的角度去从事教育,面对学生时,我们自身的境界,也油然提升。

在论谦虚时,稻盛和夫曾道:人类要向自然界学习,回

归谦虚,再次感谢自然的恩惠,不是我们在自然中“活着”,而是自然“让我们活着”。这包含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学习稻盛和夫,是为了聚天地之气而“养心”,是为了我们的教育,既能培养出成功而幸福的学生,也能造就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