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周练1(答案)(1)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1新人教版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60dB-70dB 2.三峡大坝竣工后,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原因是超声波的 ( ) A.传播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3.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应用在了“辽宁”号航母上,该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xx℃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沸点是3000℃ B 熔点是xx℃ C凝固点是3000℃ D发生升华时一定要吸收热量4.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5.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热水和冰块,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6.如右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7.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液面在20格处;当玻璃泡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在70格处,通过计算可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0.5℃;-50~20℃ B.0.5℃;0~100℃ C 2℃;-20~200℃ D. 2℃;-40~180℃8.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高一物理周练习试题答案 (1)

高一物理周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 A解析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正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落地时速度一定有水平分量,不可能竖直向下,D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B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指向圆心,也就是方向时刻变化,所以不是匀变速运动,C错误.2.B解析两运动的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两个分运动速度方向所夹的某一方向上,而运动物体的合力沿着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直线上也就是说运动物体的合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B对,A、C、D错.3. C解析不计空气阻力,关闭发动机后导弹水平方向的位移x=v0t=v02h g,可以看出水平位移由水平速度、离地高度共同决定,选项C正确.4. C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v x=v0,v y=g·2t,故2t时刻物体的速度v′=v2x+v2y =v20+(2gt)2,C正确,A错误;t时刻有v2=v20+(gt)2,故v′=v2+3(gt)2,B、D错误.5.A解析三轮边缘各点的关系应该有v1=v2=v3,故ωr1=ω2r2=ω3r3,再用公式a=v2r即可求得a=r21ω2r3,故A正确.6. B解析 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竖直方向的重力、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R ,又F f =μF N ,联立解得μ=F f mg +m v 2R,选项B 正确. 7.D解析 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 φ=gt v 0,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tan θ=12gt 2v 0t,故tan φ=2tan θ,D 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8. ABC9. ABD解析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为该时刻轨迹的切线方向,不同时刻方向不同,A 对;v 0不变,v y ∝t ,所以v 2>v 1,B 对;由Δv =g Δt 知Δv 方向一定与g 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大小为g Δt ,C 错,D 对.10.CD解析 由于不知道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的速率,故无法确定绳子的拉力大小,A 、B 错误;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满足mg =m v 2L ,推导可得v =gL ,C 正确;小球过最低点时,向心力方向向上,故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D 选项正确.11. BD解析 设小球在最高点时受杆的弹力向上,则mg -F N =m v 2l ,得F N =mg -m v 2l =6 N ,故小球对杆的压力大小是6 N ,A 错误,B 正确;小球通过最低点时F N -mg =m v 2l ,得F N =mg +m v 2l =54 N ,小球对杆的拉力大小是54 N ,C 错误,D 正确.12. BC解析 摩托车受力如图所示.由于F N =mg cos θ所以摩托车受到侧壁的压力与高度无关,保持不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F也不变,A错误;由F n=mg tan θ=m v2r=mω2r知h变化时,向心力Fn不变,但高度升高,r变大,所以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小,周期变大,选项B、C正确,D错误.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52分)13、(1)/s(2)(3)曲线运动14.14mg解析设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为v0,则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为x=(3R)2-(2R)2=5R,2R=12gt2,所以t=4Rgv0=xt=5R4Rg=5gR2.对小球过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 v20R,F=14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14mg.15.(1)2hg(2)v2+2gh解析(1)解决平抛运动的方法是通常把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去研究,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设小球飞行时间为t,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竖直方向上有h=12gt2解得:t=2hg(2)设小球落到B点时的竖直速度为v y,则竖直方向上v y=gt=g 2hg=2gh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小球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v20+v2y=v20+2gh.16、汽车通过桥顶A时,mg-F A=mv2/R在圆弧形凹地最低点时F B-mg=mv2/R,2F A=mgF B-mg=mg-F A,F B=2mg-F A=4F A-F A=3F AF A: F B=1:3。
2021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1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1次周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飞机在水平地面上空的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每隔相等时间投放一个物体.如果以第一个物体a的落地点为坐标原点、飞机飞行方向为横坐标的正方向,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是第5个物体e离开飞机时,抛出的5个物体(a、b、c、d、e)在空间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B.C.D.2.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一运动员驾驶摩擦车跨越壕沟,壕沟两侧的高度差为0.8m,水平距离为8m,则运动员跨过壕沟的初速度至少为(取g=10m/s2)( )A.0.5m/sB.2 m/sC.10 m/sD.20 m/s3.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惊险而优美,其实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倾角为θ的斜坡顶端P处,以初速度v0水平飞出,运动员最后又落到斜坡上A点处,AP之间距离为L,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改变初速度v0的大小,L和t都随之改变.关于L、t与v0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与v0成正比B.L与成正比C.t与成正比D.t与v0成正比4.如图所示,一小球以v0=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B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1)sB.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 sC.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10 mD.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15 m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AB距离也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小环沿直杆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小环刚释放时的加速度为gB.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1)dC.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D.小环能够下滑的最大距离为6.如图,在半径为R圆环圆心O正上方的P点,将一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后恰能从圆环上Q点沿切线飞过,若OQ与OP间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则( )A.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t=B.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t=C.小球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为v Q=D.小球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为v Q=7.如图所示,AB杆以恒定角速度ω绕A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并带动套在固定水平杆OC 上的小环M运动,AO间距离为h.运动开始时AB杆在竖直位置,则经过时间t(小环仍套在AB和OC杆上)小环M的速度大小为( )A.B.C.ωhD.ωhtg(ωt)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8.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9.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m.一质量m=50kg的滑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板末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滑块从车板上滑落,滑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的距离s0=2.00m.求滑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距离s.(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的摩擦,g=10m/s2)xx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第1次周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飞机在水平地面上空的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每隔相等时间投放一个物体.如果以第一个物体a的落地点为坐标原点、飞机飞行方向为横坐标的正方向,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是第5个物体e离开飞机时,抛出的5个物体(a、b、c、d、e)在空间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B.C.D.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物体从飞机上被释放,根据惯性,物体具有和飞机相同的水平初速度,又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物体做平抛运动,可以根据平抛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解题.解答:解: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系,每个物体都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四个物体的速度总是与飞机速度相同的,水平位移相同,故没有位移差,看起来在一条竖直线上;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先释放的物体间的距离大些,相当于同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故A正确,B错误,若第5个物体e离开飞机时,c刚好落地,此时对于C图,若第5个物体e离开飞机时,d 刚好落地,此时对于D图,故C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是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以地面上的人看四个物体的分布在同一竖直线上,如果就看某一个物体,那轨迹就是抛物线了.若以飞机为参考系,则四个物体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分布在飞机下方的一同条竖直线上.2.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一运动员驾驶摩擦车跨越壕沟,壕沟两侧的高度差为0.8m,水平距离为8m,则运动员跨过壕沟的初速度至少为(取g=10m/s2)( )A.0.5m/sB.2 m/sC.10 m/sD.20 m/s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运动员的初速度.解答:解:当摩托车刚好跨过壕沟时,水平速度最小,此时水平位移大小为 x=8m,竖直位移大小为 y=2.8m﹣2.0m═0.8m则竖直方向有:y=,t==s=0.4s水平方向有:x=v0t得:v0==m/s=20m/s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3.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惊险而优美,其实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倾角为θ的斜坡顶端P处,以初速度v0水平飞出,运动员最后又落到斜坡上A点处,AP之间距离为L,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改变初速度v0的大小,L和t都随之改变.关于L、t与v0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与v0成正比B.L与成正比C.t与成正比D.t与v0成正比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列式联立可求解.解答:解: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设水平位移x,竖直位移为y,结合几何关系,有:水平方向上:x=Lcosθ=v0t竖直方向上:联立可得:,则,即t与v0成正比;故C错误,D正确;,即L与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够灵活利用公式求得v0及L的表达式,从而可求解.4.如图所示,一小球以v0=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B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1)sB.小球通过A、B两点间用时t= sC.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10 mD.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15 m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将A、B两点的速度进行分解,求出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根据速度速度时间公式、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和高度差.解答:解:A、,所以v Ay=v0tan45°=10m/s.,所以.则小球通过A、B两点的运动时间.故A正确,B错误.C、.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AB距离也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小环沿直杆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小环刚释放时的加速度为gB.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1)dC.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D.小环能够下滑的最大距离为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环刚开始释放时,重物的加速度为零,对小环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绳子的拉力大小.根据数学几何关系求出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对B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从而求出环在B处速度与重物的速度之比.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答:解:A、环刚开始释放时,合力为其重力,故A正确.B、环到达B时,绳子收缩的长度等于重物上升的高度,所以h=d﹣d.故B正确.C、对B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有:vcos45°=v重物,所以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故C错误.D、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设下降最大距离为h,则有:mgh=2mg(﹣d),解得:h=.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系统机械能守恒,知道环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的等于重物的速度.6.如图,在半径为R圆环圆心O正上方的P点,将一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后恰能从圆环上Q点沿切线飞过,若OQ与OP间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则( )A.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t=B.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t=C.小球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为v Q=D.小球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为v Q=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圆的几何知识可以求得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的大小,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求得时间的大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Q点的速度.解答:解:A、过Q点做OP的垂线,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为Rsinθ,根据Rsinθ=v0t,可得时间为:t=,故A正确,B错误.C、根据几何关系知,Q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球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为v Q=,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直接的应用,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7.如图所示,AB杆以恒定角速度ω绕A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并带动套在固定水平杆OC 上的小环M运动,AO间距离为h.运动开始时AB杆在竖直位置,则经过时间t(小环仍套在AB和OC杆上)小环M的速度大小为( )A.B.C.ωhD.ωhtg(ωt)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将小环M的速度沿AB杆方向和垂直于AB杆方向分解,根据转动的角度求出AB杆上M点的线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M点的速度.解答:解:经过时间t,角OAB为ωt,则AM的长度为,则AB杆上M点绕A点的线速度v=.将小环M的速度沿AB杆方向和垂直于AB杆方向分解,垂直于AB杆上分速度等于M点绕A点的线速度v,则小环M的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环沿OC方向的速度是合速度,它在垂直AB杆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M点绕A点转动的线速度.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8.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和末速度;(2)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拉力F的表达式,分析出最小值.解答: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①v=v0+at ②联立解得;a=3m/s2v=8m/s(2)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平行斜面方向:Fcosα﹣mgsin30°﹣F f=ma垂直斜面方向:Fsinα+F N﹣mg cos30°=0其中:F f=μF N联立解得:F==故当α=30°时,拉力F有最小值,为F min=N;答:(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到达B点的速度为8m/s;(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30°时,拉力F最小,最小值是N.点评:本题是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关键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讨论.9.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m.一质量m=50kg的滑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板末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滑块从车板上滑落,滑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的距离s0=2.00m.求滑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距离s.(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的摩擦,g=10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物块从平板车上滑落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对平板车M,在m未滑落之前,水平方向受二力作用,即F和物块对平板车的摩擦力f,二者方向相反,当m从平板车的B点滑落以后,平板车水平方向只受F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出位移,进而可求得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解答:解:对滑块:,对车:,解得F=500N,t1=1s,以m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m在车板上的水平方向只受一个摩擦力f的作用,为:f=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a1=μg=2m/s2,物块在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2=滑块离开车后,对车,滑块平抛落地时间.从离开小车至滑块落地,对滑块s1=v1t2=a1t1t2=1(m)对车故s=s2﹣s1=1.625(m)答:滑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距离s为1.625m.点评:该题涉及到相对运动的过程,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受力情况正确分析运动情况,并能熟练运用运动学基本公式解题,难度较大.}•30945 78E1 磡35325 89FD 觽9A23608 5C38 尸29051 717B 煻37534 929E 銞20483 5003 倃C0-MV。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高三物理周周练(一)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1.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2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1-3-3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经过2.5s的时间,甲、乙两物体相遇,相遇时它们相对图坐标原点的位移相同C.经过5s的时间,乙物体到达甲物体的出发点D.经过5s的时间,甲物体到达乙物体的出发点3.一个初速度为6m/s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产生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当它的位移大小为3 m 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ABC)4.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ABD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3 s末的速度是3.6 m/s5.一辆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末开始刹车,经4 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和位移之比分别是( C )6.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s处的速度为,在中t内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2间时刻的速度为.则和的关系是( B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7.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BC ).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8.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 三点, AB = BC.质点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 m/s、30 m/s,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 CD )A.质点在AC段运动的时间 C.质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B.质点的加速度 D.质点在C 点的瞬时速度题1 2 3 4 5 6 7 8号答案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9.汽车以 12m/s行驶,刹车后减速行驶的加速度为1m/s2,则需经__12____s汽车才能停止,从刹车到停止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6m/s_____,通过的位移是_72 m _____.10.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速度达到 10m/s,然后匀速运动了 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是_2_____ m/s2,在第 26s末的速度大小是__5__m/s.11.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10t-2t2(m),则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_10m/s _____,加速度为__-4m/s2____,4s内位移为__8m ____。
高一物理高效课堂资料周周练

高一物理高效课堂资料高一物理周周练(1)1、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相接,连接处圆滑,斜面倾角为θ=37o。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由静止沿斜面滑下4m,然后在水平面上滑行最后停下。
物体和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sin37o=0.6,cos37o=0.8,g=10m/s2求:(1)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
(2)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高一物理周周练(4)1、一水平传送带以 2.0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水平部分长为 2.0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0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物块经过连接处时速率不变),斜面长为0.4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sin37°=0.6,g取10m/s2,求:(1)物块刚放在传送带上时加速度的大小;(2)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时速度的大小;(3)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2、一辆质量为 2.0×103kg的汽车以额定功率为 6.0×104W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为 2.0×103N,求:(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2)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的加速度是多大?(3)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额定功率行驶),加速度的大小a=1.0m/s2,则这一过程最多能保持多长时间?高一物理周周练(3)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在竖直方向运行时,电梯内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了,这一现象表明()A.电梯一定在上升阶段B.电梯一定在下降阶段C.乘客一定处在超重状态 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2.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滑块A以加速度a1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甲.在滑块A上放一物体B,物体B始终与A保持相对静止,以加速度a2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乙.在滑块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滑块A以加速度a3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如图丙.则()A.a1=a2=a3B.a1=a2<a3C.a1<a2=a3D.a1<a2<a3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物体通过轻质细线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弹簧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B连接,A放在光滑斜面上,开始用手控住A,细线刚好拉直,但无拉力.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物体A释放后沿斜面下滑,当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获得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求:(1)斜面倾角α;(2)刚释放时,A的加速度.高一物理周周练(2)1. (计算)如图所示,BC是一轻杆,可绕C点转动,AB是一连接在墙壁和杆上的轻绳,在杆的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重物质量为30kg,人的质量为50 kg,(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及杆的自重忽略不计,g取10m/s2)求:(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支架的斜杆BC、水平绳AB所受的力各是多大?2.某学习小组做了轻重物体在空气环境下落的对比实验:在大楼的阳台边同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小铁球与硬纸片,落至一楼水平草地上,观察到小铁球先落地,并测出它们下落的时间分别为t1=2.0s、t2=3.0s。
2019.11.24高一物理周练试卷答案与解析

物理周练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2.【答案】D【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重力、摩擦力以及支持力的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
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画法,关键是确定这几个力的方向。
【解答】过物体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沿斜面向上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f和N表示,如图所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B【解析】【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能否看作质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和质量、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当摩擦力做为动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做为阻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掌握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忽略,明确惯性的影响因素,注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任何因素无关.【解答】A、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不可看做质点,故A错误;B、质量一定的物体受到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故B正确;C、当一个物体同时与两个物体接触时,可能相对一个物体运动,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则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同时还可能还受到静摩擦力,故C错误;D、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4.【答案】B【解析】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故A错误;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C错误;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故D错误;故选: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5.【答案】A【解析】【分析】由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得解。
高一物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含解析)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物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0.29〕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项选择;11-15题为多项选择〕1、一辆以10m/s 的速度在行驶,遇紧急情况刹车,其加速度大小为2m/s 2,那么从刹车开始6s 内的位移为〔 〕A .24mB .25mC .60mD .96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V 0=10m/s ,a=-2m/s 2,那么当停止时,刹车时间001052V V t s s a --===-;那么从刹车开始6s 内的位移即为5s 内位移001052522V V X vt t m m ++===⨯=应选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用【点睛】题是刹车问题,关键是判断刹车时间,易错点:超出刹车时间后就不再运动,位移不再变化。
2、关于力和重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B.将木块浮在水上,重力将减小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它们产生的效果一相D.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考点:重力、力【点睛】此题考查对力及重力的概念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抓住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个力涉及两个物体。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 ;悬挂20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 那么弹簧的原长L 0和劲度系数k 分别为〔 〕A .L 0=0.02m ,k=500N/mB .L 0=0.10m ,k=500N/mC .L 0=0.02m ,k=250N/mD .L 0=0.10m ,k=250N/m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F 1=k 〔L 1-L 0〕,有15=k 〔0.16-L 0〕;F 2=k 〔L 2-L 0〕,有20=k 〔0.18-L 0〕,联立两方程组,得:L 0=0.10m ,k=250N/m .故D 正确,ABC 错误.应选D 。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新人教版(new)

A.甲B.乙C.丙D.丁
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物理周练试卷一总分值11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项选择题)1.星系由很多绕中心做圆形轨道运行的恒星组成.科学家研究星系的一种方法是测量恒星在星系中的运行速度v 和离星系中心的距离r .用v ∝r n 这样的关系来表达,科学家们特别关心指数n .若作用于恒星的引力主要来自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则n 的值为 ( )A.1B.2C.12D.-122.汽车正在圆环形赛道上水平转弯,图示为赛道的剖面图.赛道路面倾角为θ,汽车质量为m ,转弯时恰好没有受到侧向摩擦力.若汽车再次通过该位置时速度变为原来的二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os θ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大于mg cos θ,汽车处于超重状态C.汽车受到沿路面向上的侧向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D.汽车受到沿路面向下的侧向摩擦力,大小为3mg sin θ3.如图所示,已知M>m ,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质量,物体M 和m 恰好做匀速运动,若将M 与m 互换,M 、m 与桌面的动摩因数相同,则( )A .绳子中张力增大B .物体M 与m 仍做匀速运动C .物体M 与m 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M-m )g/MD .物体M 与m 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M+m )g/M4.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笛声,持续时间为t 。
若列车的速度为v 1,空气中的声速为v 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笛声持续的时间为 ( )A .tB .t v v v 221+C . t v v v 212- D . t v v 21 5.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某行星表面上空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方向与行星自转方向相同(人造航天器周期小于行星的自转周期),经过时间t (t 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 ,航天器与行星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引力常量为G ,航天器上的人相邻两次看到行星赤道上的标志物的时间间隔是∆t ,这个行星的同步卫星的离行星的球心距离( )A.(2π)s t t t θ∆-∆B.(2π)s t t t θ∆∆-C.2232(2π)s t t t θθθ∆-∆D.2232(2π)st t t θθθ∆∆-6.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如图所示.假设有一动车组由8节车厢连接而成,每节车厢的总质量均为7.5×104kg.其中第一节、第二节带动力,它们的额定功率均为3.6×107W ,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g =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动车组只开动第一节的动力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60m/sB.该动车组开动二节动力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432km/hC.该动车组开动二节动力并去掉两节拖车后最大速度可达到480km/hD.该动车组只开动第一节的动力的情况下如果能在1分钟内达到最大速度,则其平均加速度为1m/s 27.(多选)如左图所示,假设某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9,该星球半径为R =6×104km.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则下列正确的是:( )A.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41 3.010 m/s v =⨯B.该星球的质量268.110kg M =⨯C.该星球的自转周期41.310 s T =⨯D.该星球的密度3895 kg/m ρ=8.(多选) 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光滑滑轮.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分别为M 、m (M >m )的小物块,当斜面倾角为θ时轻绳恰好处于伸直状态,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斜面倾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斜面倾角小于θ时,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相等B .斜面倾角大于θ时,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相等C .M 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D .m 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二、实验题:10.某同学搞了一个测定油漆喷枪向外喷射油漆雾滴速度的实验.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该油漆喷枪能够向外喷射四种速度大小不同的油漆雾滴,一个直径为D =40cm 的纸带环,安放在一个可按照一定方向匀速转动的固定转台上,纸带环上刻有一条狭缝A ,在狭缝A 的正对面画一条标志线。
在转台开始转动达到稳定转速时,向侧面同样开有狭缝B 的纸盒中喷射油漆雾滴,当狭缝A 转至与狭缝B 正对平行时,雾滴便通过狭缝A 在纸带的内侧面留下痕迹.改变喷射速度重复实验,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的痕迹a 、b 、c 、d .将纸带从转台上取下来,展开平放在刻度尺旁边,如图2所示.已知v 0>ω·D π,则: (1)在图2中,速度最大的雾滴所留的痕迹是________点.该点到标志线的距离为________cm.(2)如果不计雾滴所受的空气阻力.转台转动角速度为2.1rad/s.则该喷枪喷出的油漆雾滴速度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m/s ;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该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项“大于”、“小于”或“等于”).学号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C D ABD ABD BC9.(1)在图2中,速度最大的雾滴所留的痕迹是____d____点.该点到标志线的距离为____0.70____cm.(2)如果不计雾滴所受的空气阻力.转台转动角速度为2.1rad/s.则该喷枪喷出的油漆雾滴速度的最大值为______24____m/s ;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该测量值____小于____真实值(选项“大于”、“小于”或“等于”).三、计算题10. (14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 、B 的质量A m =1kg 、B m =4kg 。
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 =0.5m ,轻绳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12N ,对B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 F ,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上运动,力F 逐渐增大,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
(1)若某一时刻轻绳被拉断,求此时外力F 的大小;(2)若轻绳拉断瞬间A 、B 的速度为3m/s ,绳断后保持外力F 不变,求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A 、B 之间的距离。
10.(14分)解(1)(3分)整体A 物体: ∴ N(2)(5分)设沿斜面向上为正,, A 物体:∵m/s ,∴A 物体到最高点t = 0.5 s此过程A 物体的位移为= 0.75mB 物体: 且∴两者间距为m11.(18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1)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 0. a .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1,求比值F 1/F 0的表达式,并就h =1.0%R 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b .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2,求比值F 2/F 0的表达式.(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r 、太阳的半径R s 和地球的半径R 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1.0%,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仅考虑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1年将 变为多长?11. (18分)解析 (1)设小物体质量为m .a .在北极地面有G Mm R2=F 0 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有G Mm (R +h )2=F 1 a m m g m m F )(sin )(B A B A +=+-θa m g m T A A sin =-θ60=F A A A sin a m g m =-θ30=v t v x A A =B B B sin a m g m F =-θ2B 0B 21t a t v x +=375.2A B =+-L x x得F 1F 0=R 2(R +h )2当h =1.0%R 时F 1F 0=1(1.01)2≈0.98 b .在赤道地面,小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万有引力和弹簧秤的作用力,有 G Mm R 2-F 2=m 4π2T 2R 得F 2F 0=1-4π2R 3GMT 2(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设太阳质量为M s ,地球质量为M ,地球公转周期为T E ,有G M s M r 2=Mr 4π2T 2E得T E =4π2r 3GM s =3πGρ(r R s)3 其中ρ为太阳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地球公转周期T E 仅与太阳的密度、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与太阳半 径之比有关.因此“设想地球”的1年与现实地球的1年时间相同.12. (18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和B 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θ=30°,B 与斜面底端的固定挡板接触,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A 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C 相连,各段绳均处于刚好伸直状态,A 上段绳与斜面平行,C 左侧绳与水平面平行,C 的质量也为m ,斜面足够长,物块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为g .现给C 与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当C 向右运动到速度为零时,B 刚好要离开挡板,求:(1)物块C 开始向右运动的初速度大小;(2)若给C 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F 1(未知)使C 向右运动,当B 刚好要离开挡板时,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拉力F 1多大?(3)若给C 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F 2(未知)使C 向右运动,当B 刚好要离开挡板时,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此时拉力F 2做的功是多少?12. (18分)(1)开始时绳子刚好伸直,因此弹簧的压缩量为当B 刚好要离开挡板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根据动能定理:)()(sin 221212120x x mg x x mg mv +++=⨯μθ,求得:k m g v =0…………………③ (2)施加拉力F 1后,当物块B 刚好要离开挡板时,根据动能定理:求得:gkv mg F 21+=…………………………………………………………………⑤ (3)施加拉力F 2后,当物块B 刚好要离开挡板时,设绳的拉力为F ,对A 研究:F -mg sin θ-f 弹=ma …………………………………………………………………⑥f 弹=mg sin θ…………………………………………………………………………⑦ 对物块C 研究:F 2-F -μmg =ma ……………………………………………………⑧求得F 2=2ma +23mg ………………………………………………………………⑨ 则拉力做功W =F 2(x 1+x 2)=)232(2g a k g m ……………………………………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