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

现代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2 0 0 2年 第 1 1卷 第 1 9期 1 0月 号
・
1 6 ・ 临 床 护 理 92
饮 水 ,防止 着 凉 ,避 免 感 冒 。予 营 养 丰 富 、高 热 量 、高 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调整血压 。
肪 的食 物 ,以满 足 机 体 需 要 。限 制 活 动 范 围 ,勿 使 其 远
神 态 等 情 况 ,早 期 发 现 ,早 期 治 疗 。 严 密 观 察 有 无 肾 上 腺 皮 质 功 能 不 良 现 象 ,如 恶 心 、 呕 吐 、腹 泻 、周 身 酸 痛 等 症 状 ,常 规 每 d给 予 一 定 量 的 激 素 ,并 保 证 按 时输 入 。
以 防血 压 变化 。常 用 东 莨 菪 碱 及 哌 替 啶 ,术 前 要 保 证 患
离病 房 ,避 免 发 作 时 出现 意 外 。 遵 医 嘱 严 格 选 用 麻 醉 前 用 药 ,禁 用 阿 托 品 类 药 物 ,
注 意 观 察 肺 水 肿 、左 心 衰 、脑 水 肿 等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其 原 因是 术 前 高 血 压 加 重 了 心 脏 负 担 ,术 中 、术 后 大 量 输 血 补 液 ,亦 使 心 脏 负 荷 加 大 ,加 上 手 术 刺 激 很 容 易 发 生 上 述 并 发 症 ,故 应 严 密 观 察 心 律 、心 率 、呼 吸 、
否 受 到 威 胁 ,将 来 是 否 有 后 遗 症 产 生 ,此 时 护 理 人 员 要 认 真 细 致 做 好 解 释 答 复 工 作 。在 执 行 治 疗 护 理 工 作 中 , 主 动 与 产 妇 及 家 属 交 谈 ,说 明 现 代 医学 不 断 发 展 ,且 新 生 儿 再 生 能 力 强 ,所 以 窒 息 新 生 儿 复 苏 后 多 数 无 后 遗
新生儿窒息复苏

D
预防为主:对于可能发生窒息风 险的患儿,应采取预防措施,如 改进分娩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 等。预防总比治疗来得更为有效 和重要
4
总结
总结
01
新生儿窒息复苏是一项 紧急且重要的医疗技能, 需要正确的操作方法和
快速反应能力
02
通过掌握正确的复苏流程和注 意事项,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 挽救新生儿的生命,降低因窒
新生儿窒息复苏
-
01
概述
02 复苏流程
03 注意事项
04
总结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
1
概述
新生儿窒息复苏是一种 紧急处理措施,用于抢 救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 生儿窒息
概述
窒息可能导致新生儿大 脑缺氧,进而引发一系 列严重的身体和智力发 育问题,甚至可能导致 死亡
因此,掌握新生儿窒息 复苏的正确方法,对于 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
A
及时转送:如果初步复苏成功, 但新生儿仍存在严重问题,应尽 快转送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 疗。转送过程中要保持新生儿呼 吸道畅通、维持良好通气和循环
B
团队协作:在多人参与的复苏过 程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每个 人都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密切 和流程 可能会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而发 生变化。因此,医护人员和家长 应定期更新相关知识,确保使用 最新、最有效的复苏方法
2
复苏流程
复苏流程
新生儿窒息复 苏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步骤
复苏流程
3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在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迅速反应:一旦发现窒息迹象,应立即开始复苏。时间就是生命,快速反应是成功的 关键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非常重要。冷静的心态有助于快速做出正确的判 断和决策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与护理

浅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与护理[摘要]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
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做好新生儿的窒息复苏的抢救,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预防严重的后遗症,如脑瘫、智力底下等。
现将我院2010年收住的20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临床资料】本组患儿20例,其中,青紫窒息16例,占窒息儿总数的80%,苍白窒息4例,占窒息儿总数的20%.【护理措施】复苏估计胎儿娩出之后可能发生窒息者,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助产士按具体抢救方案进行复苏。
清理呼吸道;是新生儿抢救的首选措施。
胎儿娩出后立即用于挤净口鼻黏液及羊水,断脐后擦干羊水,将其放在红外线保温台上,仰卧,肩部抬高2--3㎝,用吸管或导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快速吸出黏液及羊水,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咽部黏膜。
一定要在自主呼吸前进行,先口后鼻,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并注意吸出物的量和性质,若羊水粘稠且混有胎粪的,出生后数秒之内,在阻止新生儿呼吸的同时,快速清理呼吸道,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在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
建立呼吸:在呼吸道清理通畅的基础上,予以氧气吸入。
①及时给氧:直至皮肤转红为止。
方法是:轻度窒息者,直接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重度窒息者,用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30次/分(氧气压力不宜过大,开始压力为1.96-2.94kpa,以后减至1.47-1.96kpa)。
②人工呼吸的方法:ⅰ、托背法:新生儿平卧,一手托住患儿的背部,使胸部上挺,脊柱极度伸展,继而放平,30-40次/分。
ⅱ、儿手压胸法:握住新生儿双手,使其向头两侧外上方伸展,继而将两上肢在胸前交叉并轻压胸部。
ⅲ、口对口人工呼吸,将一块无菌纱布叠成四层,置于新生儿口鼻部,抢救者一手托起新生儿颈部,另一手轻压其腹部,防止气体进入新生儿胃部,口对准新生儿口部轻轻吹气,新生儿胸部微微隆起时即停止吹气,放于腹部的手轻压,排出气体。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维持呼吸功能,导致缺氧和组织损伤的状况。
当新生儿发生窒息后成功复苏,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旨在促进婴儿的健康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内容。
一、呼吸管理:1.建立通畅的呼吸道:保持婴儿头部处于中立位置,以确保喉部通畅。
2.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对婴儿进行连续监测,确保呼吸频率正常且氧饱和度维持在适当范围。
3.给予辅助通气:对需要的婴儿进行灵敏和有效的通气支持,包括面罩、插管和呼吸机等方法。
4.喂养和吮吸管理:根据婴儿状况,适时启动喂养和吮吸能力的训练,以促进肺功能和营养吸收的逐渐恢复。
二、循环管理:1.监测心率和血压:密切监测婴儿的心率和血压,及时发现心率变化和低血压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静脉通路管理:建立静脉通路,以便于给予药物和静脉输液,确保婴儿的药物和液体需求得到满足。
3.液体管理:根据婴儿的体重、出生情况和临床表现等因素,合理调整液体补给量,确保婴儿的水电解负平衡得到纠正。
4.温度管理: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防止低体温和高体温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三、神经系统管理:1.监测婴儿意识和神经功能:密切观察婴儿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和感觉反应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脑电图、脑影像学和听力筛查等检查,以评估婴儿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3.促进早期发育和早期干预:通过提供良好的刺激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婴儿神经发育和功能恢复的机会。
四、营养管理:1.护理喂养:根据婴儿的体重、胃肠功能和吞咽反射等情况,合理确定喂养方式和喂养频率,并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2.预防和处理吞咽困难:对存在吞咽困难的婴儿,采取措施预防误吸,如适时采用辅助喂养工具或经鼻饲管进行喂养。
3.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通过早期启动肠道功能和腹部按摩等措施,促进婴儿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排出。
五、家庭支持:1.提供信息和教育:与家属沟通,提供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的详细信息和指导。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

复苏的监护 : 密切观察体温 、 呼吸、 心
104 30 2吉林省长春市妇产 医院
率、 血压 、 尿量、 肤色和 因窒息所致的呼吸 系统症 状 、 碱平衡 失衡 、 酸 电解 质紊 乱 以
及脏 器 损 害 等 。
吸氧 : 保持 呼吸道 通畅 , 随时清 除呼 吸道分 泌物 , 保证足够 的氧供应到 自主呼 吸恢 复正常 , 肤色转红为止 。 保温: 保温在 新生 儿抢 救 中很 重要 , 如果保 温 不好 就 会 延长 复 苏反 应 时 间。
子 独 自睡觉 的 习惯 , 要含 着奶 头睡觉 。 不
0 2 lk 体重 , 脉或 气管 内滴 入 , P . m/ g 静 如 <10次/ 可重 复使用 1次 , 0 分 如有 血容
量不足伴有急性 出血 时 , 给扩容 剂全 血 、
喂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姿势 要正 确 , 好抱 起喂 , 最 使头 部
复正常 、 皮肤 转红 、 呼吸规 律 4 O~6 0次/
分 即可拔管 。每 次插 管不 宜超过 2 0秒 , 气管插管所需导 管大 小及深 度根据 不 同
前 6小 时不 要使用 对呼 吸有抑 制作用 的
药物 , 如吗啡 。分娩过程中一定要听从医 生对你 的分娩指导 , 切莫因产痛而拒绝医
时 , 2产程延 长超过 2小 时 , 第 脐带 过长
或短缠 绕 , 产妇 分 娩前 4小 时 使用 麻 醉 剂, 手术时取胎头困难均可导致新生儿窒 息。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与抢救 复苏是在 紧急情况 下所 采取 的抢 救 措施 , 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 使频临死 亡 的生命尽快苏醒 , 复正常的功能。复 恢
受阻 ; 缺氧 、 产 、 滞 产钳术使胎儿颅 内出血 及脑部呼 吸中枢受 到损 害; 由于胎盘功能 降低 、 胎盘早破 、 羊水过 多或羊水过少 、 产 程延 长、 胎心律 异常 、 过期 产 、 高症 、 妊 慢 性高血压母 亲传 染性疾 病 、 糖尿病 ; 产妇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常规一、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儿科医师、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复苏程序:严格按照A B C 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
A.通畅气道(要求在生后15—20秒内完成)①新生儿娩出后即置于预热的保暖台上;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④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黏液。
B.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婴儿背来促使呼吸出现。
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②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盖住眼睛;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吸呼比1:2,压力以可见胸廓起伏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
30秒后再评估,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予以观察;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中、示指法:操作者一手的中、示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另一只手或硬垫支撑患儿背部;按压频率为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每个动作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双人配合,耗时约2秒),压下深度为1.5—2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评估心率恢复情况。
D.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30秒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分,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6小时内曾用过麻醉药者,可用纳洛酮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

(3)营养支持:根据新生儿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四、复苏团队及培训
1.复苏团队: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培训:定期对复苏团队成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复苏技巧。
五、复苏记录及评估
1.复苏记录:详细记录复苏过程、药物使用、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b.呼吸机支持:使用新生儿呼吸机提供正压通气,调整呼吸参数以适应患儿需求。
c.心脏按压: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90次/分钟。
4.药物治疗:
-根据新生儿对复苏的反应,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和其他药物。
-所有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5.监测与评估:
-在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
2.紧急响应:一旦发现窒息迹象,立即启动复苏流程,确保在黄金抢救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
3.分级处理:根据窒息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包括初级和高级生命支持。
4.团队协作:复苏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复苏措施无缝衔接。
三、复苏流程
1.初步评估:
-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包括观察呼吸、心率、肤色和反应性。
2.复苏评估:对复苏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复苏方案。
六、合规性保障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复苏方案合法合规。
2.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复苏成功率。
3.定期对复苏方案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复苏方案旨在为新生儿窒息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窒息导致的伤残和死亡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确保复苏效果。各部门应密切协作,共同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标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引言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不久由于窒息原因导致呼吸困难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对于保护新生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一、识别窒息迹象
1.1 观察婴儿呼吸
1.2 观察婴儿面部颜色
1.3 观察婴儿四肢活动情况
二、清除呼吸道阻塞
2.1 采用头部俯仰法
2.2 采用背部拍击法
2.3 采用口对口呼吸法
三、进行心肺复苏
3.1 寻找心脏按压位置
3.2 进行心脏按压
3.3 进行口对口呼吸
四、立即就医
4.1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4.2 将患儿送往医院
4.3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
五、预防新生儿窒息
5.1 孕期保健
5.2 生产过程中的监测
5.3 出生后的护理与观察
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家长和医护人员都应该了解应急预案并掌握相关急救技能。
通过及时的识别、清除呼吸道阻塞、心肺复苏和立即就医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同时,预防新生儿窒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孕期保健、生产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出生后的护理与观察都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每位家长和医护人员都能够认真对待新生儿窒息这一问题,为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方法:对我科抢救的64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回顾性分析抢救、护理措施。
结果:采取及时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存活率及治愈率为98.4%。
结论:正确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积极抢救和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关键。
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成功实施64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新生儿窒息64例,男43例,女21例。
胎龄42周者16例。
脐带缠绕21例、过短3例、打结3例、受压2例、先露及脱垂2例。
剖宫产50例,顺产或侧切助产14例,其中产钳术3例,胎头吸引术5例,胎头吸引+钳术8例,臀位牵引术9例。
羊水胎粪污染27例,羊水过少17例。
前置胎盘15例、胎盘早剥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
出生时体重3000g者17例。
apgar评分,4~7分轻度窒息53,0~3分重度窒息11例。
2复苏方案
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2]:a-开放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e-监护评估复苏效果与合并症。
3护理措施
3.1保暖:新生儿皮下脂肪比成人薄,按体重计算比成人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速度快。
新生儿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无法维护自身体温,保温能力差。
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患儿皮肤温度在36.5℃~37℃之间,断脐后立即擦干体表的羊水,减少体表散热,将新生儿侧卧于保温箱内,室内温度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
3.2吸氧: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为纠正缺氧,促进代谢,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应根据血氧饱和度水平(spo2)给予间断吸氧和持续低流量吸氧,spo22500克者,每3小时就喂一次,从5ml开始,每次逐增2~3ml。
根据的吸吮能力,可直接哺乳或滴管喂养。
母乳不足情况下,适量补充低体重儿的专用配方奶粉合理喂养。
喂奶后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呕吐、紫绀等情况。
3.6家长护理:患儿家长被告知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情况,产生焦虑心理,担心患儿的医护措施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甚至对医护人员怀疑或提出过分要求,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耐心解答家长关于患儿病情的询问,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将患儿每天的反应程度、喂养、大小便等情况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
特别是初产妇的家属,对育儿知识缺乏,
应开展婴儿保健、喂养和辅食添加、早期教养等知识的宣教,以增进护患沟通,培养护患情感,以便掌握患儿家长心态,针对性给予护理,防止护患纠纷发生。
4结果
本组64例新生儿窒息病例,63例抢救复苏成功,1例转院,存活率及治愈率为98.4%。
出院患儿随访未发现有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后遗症出现。
5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400万的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亦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了婴儿死亡的1/4。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12.1‰[3],因此,护理人员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新生儿窒息急救操作流程,使新生儿在第一分钟得到有效的救护,是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手段,将为降低我区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侯林霞等,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年16期
[2] 胡淑芬,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j],全科护理,2010年4月8卷11期
[3] 安洪庆等,我国新生儿死亡率预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