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要求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要求钢结构厂房作为工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抗震等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建筑用途、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以确保工厂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安全和设施完整。
1. 抗震设计标准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是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地震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抗震等级,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2. 抗震等级划分根据GB50011的规定,抗震等级可分为几个等级,常见的包括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等。
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应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工程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抗震等级。
•一级抗震:一般适用于对地震破坏极为敏感且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如医院、重要基础设施等。
•二级抗震:适用于对地震破坏要求普通的建筑,如居民住宅、商业建筑等。
•三级抗震:适用于对地震破坏要求一般的建筑,如工业厂房等。
3. 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考虑因素在确定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由地震动参数表示。
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地震烈度参数,从而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场地条件场地条件包括地基条件、地质条件等,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抗震等级时,需要考虑场地条件对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结构形式钢结构厂房常采用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形式,不同结构形式对地震的响应有所不同。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形式对地震作用的承载能力,合理选择抗震等级。
4. 工艺装备考虑在设计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时,还需要考虑到工艺设备在地震时的受力情况。
工艺装备的合理设置和固定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对工厂的抗震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浅谈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浅谈【摘要】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包括承重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安全出口设置、照明和通风、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
在承重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工业设备的重量和分布,确保承重结构设计能够承受压力。
抗震设计要点则是确保工业厂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安全出口设置对于工业厂房的人员疏散至关重要,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照明和通风要点也是必不可少的,确保工作环境舒适且安全。
消防设施设置要点则需要考虑到工业厂房火灾风险,设置合适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的综合考量对于工厂的运营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工厂的安全性和效率。
【关键词】工业厂房、结构设计、承重结构、抗震设计、安全出口、照明、通风、消防设施、总结1. 引言1.1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浅谈工业厂房作为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要点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承重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安全出口设置、照明和通风要点以及消防设施设置。
这些要点直接关系到工业厂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和规划。
在承重结构设计方面,工业厂房需要考虑到各种设备、货物和人员的重量,合理布局支撑结构,确保建筑物承载能力符合要求。
抗震设计方面,工业厂房需要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安全出口设置要点涉及到工业厂房的疏散通道设计,需要合理布局疏散通道,并设置应急照明和标识,确保人员在事故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撤离。
照明和通风要点则是关乎工作环境舒适度和生产效率,需要根据建筑布局和功能区域设置合适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消防设施设置要点包括消防水源、消防设备及消防通道的设置,确保工业厂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
综合考虑这些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工业厂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2. 正文2.1 承重结构设计要点承重结构设计要点是工业厂房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浅谈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

浅 谈 钢 结 构 工 业 厂 房 的 抗 震 设 计
刘 丽 平
摘 要 : 结构 选 型 、 度 限 制 、 震 原 理 等 方 面入 手 , 讨 了钢 结 构 工 业 厂 房 的 抗 震 设 计 , 重 阐述 了防 震 缝 、 柱 脚 、 从 高 抗 探 着 钢
截 面及楼盖等关键环节的设计要 点 , 并强调 了钢结构厂房的结构布置注意事项 , 以指导实践。
用于单层厂房 、 低层框架 或高层 的裙房 , 以按 铰接或 刚接设计 。 可 高层的柱底为刚接 , 抗震 构造 要求 较高 , 超过 l 2层 的高层钢结构
宜采用埋入式柱脚 , , 时也可采用外包式柱脚 。 6度 7度
构件与周边框架组成 的支撑 框架从 而成 为一个 抗侧 力结构 。中 心支撑宜采用交叉 支撑 , 可采 用人 字 ( 也 V形 ) 撑或 单斜 杆支 支 撑, 不宜采用 K形支撑 。钢支撑 可 显著增 强框 架 的抗 侧刚 度 , 减 少侧向位移 , 是抗 震设 计 的一 个重 要 方 面。3 框架一偏 心 支撑 )
房 间 。2 框 架 一 中心 支 撑 结 构 。抗 侧 力 构 件 的 支 撑 体 系 为 支 撑 )
3 1 钢 柱脚 的形 式 .
根 据 对 柱 脚 的受 力 分 析 , 大 致 分 为 铰 接 柱 脚 和 刚 性 固定 柱 可 脚 。刚 性 固定 柱 脚 再 分 为 外 露 式 、 人 式 、 包 式 。 外 包 式 一 般 埋 外
有 一 端 与框 架 梁 相 连 。偏 心 支 撑 耗 能 梁 段 的设 置 部 位 决 定 支 撑 4 截面 设计
的布置。从大量 的震害经验总结 出, 心支撑最 好采用 消能梁段 偏
钢结 构房 屋 与 钢 筋 混 凝 土 房 屋 一 样 , 样 应 遵 守 强 柱 弱 梁 、 同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确定方法
钢结构厂房是工业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由于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抗震性能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钢结构厂房抗震等级的确定是以确保工厂内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完整为目的的重要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确定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
1. 基础设施评估
首先,对钢结构厂房的基础设施进行评估,包括建筑结构、地基情况、材料强度等。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材料、连接方式和结构形式等进行综合考量,以及对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地震烈度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钢结构厂房的受力性能。
2. 钢结构设计参数
其次,根据钢结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抗震等级。
钢结构在设计时需要符合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抗震性能、连接件的设计等。
通过对设计参数的合理设置和计算,可以确定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
3. 抗震设防水平
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还与抗震设防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抗震设防水平,从而保证建筑在不同程度的地震作用下具有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设备完整性的能力。
4. 抗震性能评定
最后,通过对钢结构厂房进行抗震性能评定,包括静态和动态分析,确定其具体的抗震等级。
抗震性能评定可以基于工程实测数据和计算分析结果,通过综合考量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设防水平,确定钢结构厂房的最终抗震等级。
综上所述,确定钢结构厂房的抗震等级需要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评估、钢结构设计参数、抗震设防水平和抗震性能评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与抗震设防要求相符合,从而有效提升工厂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抗震设计分析

甘肃科 技
Ga u S in e a d Te h o ns c e c n c n l
l 27 No. f _ 3
Fe . b 2Ol 1
单 层 钢 结 构 工 业 厂 房 抗 震 设 计 分 析
陈庭 芳
( 兰州交通大学 土 木工程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0 7 ) 30 0 摘 要: 中国是地震多发 国 , 建筑结构 的抗震设计 尤为重要 , 通过对工业 厂房震 害特点研 究 , 出加强单层 工业厂房 提
和刚 度 中心 重合 。
3 2 结构 的重量 影响 .
维 护结 构 的破 坏 主要 表 现 为纵 墙 、 山墙 的塌 落 或者 闪 出破坏 。造成该 破坏 的主要原 因是维 护墙 与 屋 盖和柱 子拉 接 不牢 , 置不 合 理 等 。 图 4为 围 布
护结 构破 坏情 况 。
图 4 围 护 结构 的 震 害
起 结构 整体倒 塌 的实 例 。图 5为整 排柱子 倒塌 。
震 害 表 明 , 撑 布置 不 足 或不 合 格是 造 成房 屋 支
裂、 支撑 杆 端 的连 接 孔处 断裂 、 接 螺 栓 剪 断 、 撑 连 支 螺 栓连 接端 部板 开裂 、 撑节 点板 与柱剪 断等 震 害。 支 据统 计 , 螺栓 连接 的支 撑 破坏 高于焊 接连 接 。
1 2 柱 顶与 屋架 连接 节点 .
单层 工 业 厂 房 为 装 配式 结 构 体 系 , 件 的 连接 构
厂房 的重 量 主要集 中在 屋 顶 部 分 , 果 屋架 与柱 的 如 连接节 点 遭到 破坏 , 致使 屋 架掉 落 , 影 响正 常使用 会
且 造 成 巨大损 失 。一般 屋架 与柱 的连 接破 坏 以焊缝 切断 、 螺栓 剪断 或拉 坏等 。图 2为 节点 破坏 情况 ; 图 3为 屋盖 系统 破坏 实例 。
钢结构安全技术交底地震和风荷载设计原则

钢结构安全技术交底地震和风荷载设计原则钢结构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轻质化的建筑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大型体育场馆、商业综合体等领域。
在钢结构设计中,考虑地震和风荷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安全技术交底中关于地震和风荷载的设计原则。
一、地震设计原则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钢结构而言,地震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荷载,可能导致结构破坏。
因此,在钢结构的安全技术交底中,地震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原则如下:1. 根据地震区参数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和地震设计规范,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区划分,确定相应的地震作用参数,包括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和设计地震反应谱等。
2. 采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根据工程的重要等级和使用功能,确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以确保钢结构在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3. 进行地震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
通过地震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等方法,计算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包括位移、加速度和内力等,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4. 设计合理的抗震措施。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包括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设置抗震支撑系统或减震装置,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风荷载设计原则钢结构在风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破坏,因此,在进行钢结构安全技术交底时,风荷载的设计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原则如下:1. 根据风区确定设计风速。
根据国家标准和风荷载设计规范,结合工程所在地的风区划分,确定相应的设计风速,作为计算风荷载的基础。
2. 进行静风荷载计算。
根据钢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气动特性,使用静风压系数法或风荷载参数法,计算出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3. 进行动力风荷载计算。
对于高层建筑或特殊结构,需要进行动力风荷载计算,考虑风致振动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4. 采取合理的风挡措施。
根据风荷载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风挡措施,如设置风挡墙、增加结构的风向性能和刚度,以减小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钢结构连接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考虑

钢结构连接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考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工业厂房等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在这些工程中,抗震性能成为了关键的设计指标之一。
钢结构连接作为整个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更显重要。
在钢结构工程中,连接部位承载着较大的力矩和剪力,因此在设计连接部位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能力。
首先,设计师需确保连接件的高强度和刚度,以防止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钢制连接件通常由高强度钢材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另外,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连接件的刚度,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
其次,连接部位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地震中,结构的震动会给连接件施加很大的载荷,因此连接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以确保连接的持久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张力预应力将连接件牢固地固定在结构中,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连接件的耐久性。
由于钢结构连接处于室外环境中,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并采取防腐措施,如喷涂防腐漆、热镀锌等,以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连接部位的刚度和柔韧性。
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和位移,刚性连接可能会导致结构的集中破坏,而柔性连接则可以通过分散变形,减小结构的受力集中,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因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和柔韧性,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在钢结构连接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连接部位的节能性能。
由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设计师在选择连接方式时,应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件,使得连接件可以在需要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从而降低整体的能量消耗。
最后,钢结构连接设计中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连接件的设计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连接件的选材和制造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实现整体工程的经济性。
浅谈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浅谈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钢结构的应用急剧增加,结构形式日益丰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本文对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做相关问题的简单论述。
关键字:钢结构;抗震性能化;性能等级引言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按抗震规范做抗震性能化设计,意味着延性仅有一种选择,由于设计条件及要求的多样化,实际工程按照某类特定延性的要求实施,有时将导致设计不合理,甚至难以实现。
钢结构构件一般由薄壁板件构成,因此针对结构体系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设防要求,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思路才能在保证抗震设防目标的前提下减少结构的用钢量。
虽然大部分多高层钢结构适合采用高延性-低承载力设计思路,但对于多层钢框架结构,在低烈度区,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思路可能更为合理,单层工业厂房也更适合采用低延性-高承载力的抗震思路。
1.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小震弹性验算建筑结构应先进行小震的弹性验算,承载力及侧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侧移满足层间位移角≤1/250,但并不是要求结构所有构件满足小震承载力设计要求,比如偏心支撑的耗能梁段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即可进入塑性状态,另外,进行小震计算时,仅塑性耗能区屈服的结构可考虑刚度折减,塑性耗能区可不满足弹性要求,构件进入塑性。
(2)设定塑性耗能区的承载力性能目标塑性耗能区的承载性能等级, 初步选择可按下表选用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高度、结构类型、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维修难易程度等,经综合分析、比较后选定抗震性能目标。
可以看出,除8度(0.2g)高度为50~100m的建筑性能等级确定为性能7外,其他性能等级均为一个范围,设计时可根据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度标准、投资成本,权衡承载力和延性,采用合理的承载性能等级,利用有限的财力,使地震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
陈将奇
昊华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3
【摘要】钢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不是单纯的依靠建筑工程,还需要对土地地基以及钢结构做好性能着手工作,考虑好构件的特点性能以及部件的深度要求,只有做好地基的设计、构件的处理,才可以有效的提高钢结构抗震性能。
【关键词】钢结构工业厂房抗震设计
前言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好、自重小、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节能环保等优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层钢结构厂房在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单层工业厂房,生产工艺流程相对简洁,地面上可以放置较重的机器设备和产品,内部生产运输容易组织。
但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厂房有局部破坏、甚至倒塌现象的事故发生。
一、做好钢结构地形设计
1、选择好钢结构的场地
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场地的质量,做好地基抗击地震能量,需要在钢结构厂房设计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薄的场地覆盖层
钢结构厂房由于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刚柔性特点,而根据世界上多次地震,数次实验可知,在厚土地层上,地震对钢结构危害较重,而薄的场地覆盖层对钢结构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进行场地选择时,优先选择薄的场地覆盖层。
(2)选择坚实的场地土壤
在建设钢结构厂房方面,场地土壤的刚度大的话,抵抗地震性能要比场地土壤刚度小的好,即场地刚强度小,震害指数大,因此,为了减少钢结构的厂房土地破坏程度,在建设中,应选择场地土壤坚实,土地广阔平坦,并且具有较大的剪切波速的坚实坚硬场地,有利于提高钢结构厂房抵抗地震的性能。
(3)避免产生共振现象
发生地震现象时,如果地震震动周期与建筑物一致或者建筑物的震动周期与地震周期接近,很容易导致地震发生时,产生共振现象。
因此,在钢结构厂房设
计时,需要尽量避免震动周期的一致性,减少震动的密集性,缓和震动周期,从而有效的减少地震破环性。
2、地基基础建设
对于同一个结构单元的基础建设,需要采取同地基建设,即不可以采取部分为自然地基,而另一部分是桩基,同时,在建设中避免出现两类及以上的地基土层,保证地基基础持力层的一致性。
在钢结构基础地板或者桩端接近土层的倾斜顶面时,需要加强深入土层的深度,提高其埋入度,加大桩长,避免在钢结构中产生不均匀沉降,同时加强地基土层内部边缘层的处理。
在地基中,如果存在可液化土层时,需要做好土层液化处理工作,确保避免土层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因素,做好土层液化处理,在设计方面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地基采用加强加密
在钢结构厂房设计建造时,利用振冲法以及强夯办法,提高地基的坚实程度,对地基采取砂桩强化,确保土层液化层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土层液化以下深度可以有效的处理,在进行锤击操作时,锤击地层深度值需要大于土层液化的最深值,确保土层液化可以得到有效处理。
(2)承载力处理
在进行钢结构厂房设计时,利用桩基础进行土层加固,需要注意桩端要深入到土层液化深度的最下层,在进行打桩操作时,按照打桩的最大承载力进行计算,确保土层液化部分得到有效的处理。
而对于钢结构厂房设计,如果钢结构厂房的楼层较高,为了提高钢结构抵抗地震性能,可以将地基下面可液化地层全部挖出,以确保彻底减少隐患的存在。
二、钢结构适用的结构类型
1、框架结构。
梁柱之间均为刚性连接,从而形成刚构体系,可单独承担侧向力,即为纯框架结构,可用于不超过12层的结构或较低的高层钢结构,有较好的延性。
但纯框架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故其层数和高度受到一定限制。
多应用于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建筑,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布置较大房间。
2、框架一中心支撑结构。
抗侧力构件的支撑体系为支撑构件与周边框架组成的支撑框架从而成为一个抗侧力结构。
中心支撑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
字(V形)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
钢支撑可显著增强框架的抗侧刚度,减少侧向位移,是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3、框架一偏心支撑(延性墙板)结构。
特点是每对支撑与梁的交点问形成消能梁段,或是支撑与梁的交点和柱之间形成消能梁段,而每根支撑应至少有一端与框架梁相连。
偏心支撑耗能梁段的设置部位决定支撑的布置。
从大量的震害经验总结出,偏心支撑最好采用消能梁段位于横梁中部的支撑形式。
此种结构的设计原则是强柱、强支撑和弱消能梁段。
4、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结构。
主要是以其中的钢板支撑承担水平力起抗震作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在弹性阶段可以增加水平刚度。
5、空间桁架结构。
此结构的结点一般都看作圆球铰结点,连接圆球铰的杆件可以绕通过铰中心的任意轴线转动。
常用于网架结构、塔架、起重机构架等。
三、防震缝的设置
1、防震缝设置原则
多层钢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应遵守抗震设计中布置规则性的原则,一般可不设防震缝。
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
2、防震缝的宽度
当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15m时,可设防震缝宽度(缝两侧建筑物外边缘之间距离)为120 mm,高度超过15 m时,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5 m,4 m,3 m,2 m时,防震缝宜加宽30 mm。
由于钢结构侧向位移的规定限值较混凝土结构大,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5倍。
三、钢柱脚的设计
1、钢柱脚的形式
根据对柱脚的受力分析,可大致分为铰接柱脚和刚性固定柱脚。
刚性固定柱脚再分为外露式、埋人式、外包式。
外包式一般用于单层厂房、低层框架或高层的裙房,可以按铰接或刚接设计。
高层的柱底为刚接,抗震构造要求较高,超过l2层的高层钢结构宜采用埋入式柱脚,6度,7度时也可采用外包式柱脚。
2、钢柱脚的埋入深度
(1)埋入式柱脚:对轻型工字形柱,不得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2倍;对大
截面H形钢柱和箱形截面柱不得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3倍。
(2)外包式柱脚:将钢柱直接置于地下室墙或基础梁顶面。
四、截面设计
1、强柱弱梁
指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要大于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
一般采用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方法。
也就是说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粱端的设计要求。
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
“强柱弱梁”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现在人们认为对柱的设计弯矩放大,对梁不放大。
其目的表现在调整后,柱的抗弯能力比之前强了,而梁不变。
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
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
2、强剪弱弯
指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
也就是说结构(框架梁、柱)的抗剪承载力要大于抗弯承载力,目的是控制构件发生弯曲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避免脆性破坏,充分发挥塑性铰的能力。
3、强节点弱构件
(1)构造保证
a增加连接强度,如增加焊缝和螺栓。
b梁端加腋或加隅撑。
c加厚梁柱节点域的腹板厚度或增设水平和斜向加劲肋。
(2)计算保证
a按抗震弹性设计:计算中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为0.85,初步确定焊缝尺寸或螺栓数量、间距、直径。
b按以上确定的焊缝尺寸或螺栓数量、间距、直径验算连接的抗震极限受弯、受拉和拼接承载力是否大于其构件的屈服承载力,并留有一定的裕量。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应从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着手,使建筑在总体上满足抗震的要求,而不仅仅考虑局部的构件和部位。
随着对地震作用研究的深入,对抗震设计的经验总结也越来越全面。
同时,抗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发展前景将会很广阔。
参考文献
[1] 康乐. 某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实例[J]. 科技创业家. 2012(13)
[2] 许英. 浅谈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及施工问题分析[J]. 门窗. 2013(06)
[3] 孟祥瑞. 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技术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3(24)
[4] 陈飞. 试论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理念的优化[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