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碱雾的测定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合集下载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方法证实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方法证实

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方法证实报告1. 方法依据:HJ688-20132. 方法原理:本方法采用加热的采样管连续从固定污染源采集废气样品,经加热的过滤器滤除颗粒物,废气样品进入冷却的碱性吸收液,气态氟化物被吸收生成氟离子。

经离子色谱仪分离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响应值定量。

3.试剂与仪器:3.1 淋洗液:2.4mmol/L碳酸钠+6.0mmol/L碳酸氢钠3.2 离子色谱仪:包括自动进样器、分离柱、保护住、抑制器等.3.3 微孔滤膜:0.22μm3.4 其他常规玻璃仪器4. 分析:4.1 色谱条件的设置:A 、淋洗液流速:淋洗液流速:1.5ml/min;B、电流:75mA; C、进样量:25μl4.2 样品处理:吸收瓶中的吸收液转移至 200ml 容量瓶中,分别用适量水洗涤吸收瓶和连接管,将洗涤液合并至上述容量瓶中。

重复该操作3次,用水定容至刻度,将试样通过 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得到试样溶液。

4.3 校准曲线的绘制: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如下:5.方法相关讨论:5.1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氟化物的测定。

5.2 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的测试结果分别如下:5.2.1 检出限以实验室纯水为空白样品,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平行测定7 次。

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同时计算出方法的检出限:MDL = S× t(n −1,0.99)式中:MDL——方法检出限;n ——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t ——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时的t 分布(单侧);S—— 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测试F-的响应值,则检出限如下:5.2.2 精密度:重复用环境标准溶液分别测定曲线最低点和中间点浓度,结果见下表:5.2.3 准确度:重复测定环境标准样品,结果见下表:加标回收试验,试验结果如下:6.结论: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所得检出限低于方法给定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加标回收的测试均达到标准方法的范围,所以对此方法予以确认。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0~4℃密封保存,24h之内完成试样制备,制备后可保存30天。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玻璃纤维滤筒等速采样5~30min
/
饮食业油烟
污染源废气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附录A
不锈钢滤筒等速采样
4℃以下可保存7天。
铅及其化合物
环境空气
HJ539-2009_环境空气_铅的测定_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无组织:串联两支装有1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瓶,1.0L/min采集60min
最好当天测定;干扰物影响不大时,25℃下保存3d。
苯可溶物
固定源废气
HJ690-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适用于焦炉炉顶无组织,玻璃纤维滤膜(未称)采样,100L/min流量采气4h。
用锡箔纸包好,放回原纸袋并贮于盒内,在4℃条件下密闭冷藏保存,14d内完成提取。
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污染源废气
HJ777-2015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无组织:同环境空气
有组织:石英纤维滤筒/玻纤滤筒等速采样600L
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HJ685-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英纤维滤筒/玻纤滤筒等速采样500L
每次至少取同批号滤筒两个,带到现场作为现场空白样品。
用氟化物专用切割头,在滤膜夹中装入两张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100~120L/min流量采样10m3以上
采集后的样品贮存在实验室干燥器(干燥器内不加干燥剂)中 必须在40天内完成分析。要求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现场空白
污染源废气
HJ67-2001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完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完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完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全部内容。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编制组二零一三年一月项目名称: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项目统一编号:承担单位: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标准处项目负责人:目录1 任务来源 (1)2 工作过程 (1)3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4 编制依据和相关规范、标准 (3)5 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技术路线 (4)6 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 (5)7 参考文献 (8)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工业领域资源高效利用共性技术标准研究(2011BAB02B05)》之中的项目子课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检测标准体系及检测标准研究》。

2011年2月18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重点提出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的排放控制.与此同时,2011年12月17日,工信部发布《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70亿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中含有铅、铬、镉、砷等多种金属元素,在综合利用过程中会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为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国标委综合【2012】50号下达的“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计划编号:20120297—T-469)由XXXXXX 牵头,XXXXXX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进行归口管理。

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

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

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有机废气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理技术,其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监测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治理效果和保障环境质量。

一、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监测方法1.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直接在治理装备所在的现场进行监测。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废气的浓度、流量、温度、湿度等。

可以使用气体采样设备、连续排放监测仪器、气体分析仪等进行监测,以获取废气治理装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 远程监测法远程监测法是指利用远程监测系统对治理装备进行监测。

通过连接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对废气治理装备的实时监测。

该方法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并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

3. 确定性监测法确定性监测法是指在废气治理装备排放口附近设置监测设备,对废气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

常见的方法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气体色谱仪等。

该方法可以准确判断废气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为治理装备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

二、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数据分析方法1. 数据采集与存储对于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数据采集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废气的浓度、流量、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存储起来,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由于监测设备的误差和环境干扰等原因,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和异常值。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并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建模数据分析是利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提取数据中的信息并揭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大流量等离子体有机废气治理装备的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建立废气特征提取和预测模型,预测废气排放水平和优化治理效果。

发射光谱法测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测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测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非介入式等离子体诊断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这种方法通过对等离子体辐射产生的电磁波谱进行测量,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推导,可以得到等离子体的各种参数分布情况。

在等离子体诊断中,发射光谱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可用于诊断等离子体的活性物种和物理特性,如等离子体中的粒子密度、气体温度甚至某些动力学过程等。

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激发与去激发过程。

具体来说,等离子体中的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团等粒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会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子,形成光谱。

通过对这些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等离子体的性质。

发射光谱法的优点包括对放电体系无干扰、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时空分辨能力、装置比较简单、适用范围广等。

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等离子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适合于等离子体的原位诊断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发射光谱法可以通过各种光谱仪器进行测量,如光谱仪、摄谱仪、光电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测量不同波段的电磁波谱,从而得到不同的信息。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仪可以测量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和分子的发射光谱,红外光谱仪可以测量等离子体中的分子振动和转动光谱等。

总之,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等离子体诊断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等离子体的性质和行为,为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方法分析

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方法分析

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方法分析作者:吴守卿田甜来源:《卷宗》2018年第15期摘要:废气污染源的检测作为环境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废气污染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废气的污染管理积极的做监测工作,不容懈怠。

本文分别就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分析、废气监测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并对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是一项对环保建设有重要推进作用工作,必须重视与加强研究工作。

在实际废气监测工作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水平,增强其监测意识,从而促进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方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一、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技术分析在固定污染源中对废气进行监测,主要是采取速采样重量法,将管道内的颗粒物捕集之后,利用定电位电解法对测定的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进行定量和定性。

就其在固定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应用流程做出分析:1.技术原理分析在对颗粒物进行采样时,由于测试仪的测控系统主要是微处理器,所以主要是微处理器与传感器检测得出的动静压这一技术参数,计算烟气的流速以及等速跟踪的流量。

此时测控系统所测出的流量和传感器检测所得出的流量对比之后,再将其与之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计算,从而通过控制电路对抽气泵的抽气性能进行调整,确保实际流量与采样流量相同,并利用微处理器对流量计的压力与温度进行计算,将采取所得的实际体积进行换算,进而得到标准化的采样体积,并利用滤筒捕捉的烟尘量与气体的体积,对所排放颗粒物的浓度进行计算。

针对气体浓度的测量,需要将抽取的烟气进行除尘和脱水处理后,才能利用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电化学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得传感器传输的电流和待测的烟气污染物浓度之间成正比,再将测量传感器所传输电流对烟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计算,并根据检测的烟气排放量计算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是一种重要的监测参数,因为氟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氟化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废气排放等。

因此,必须对废气中的氟化物进行监测和测定。

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湿式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和荧光法。

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湿式化学法湿式化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氟化物测定方法。

它基于高锰酸钾氧化法,即通过高锰酸钾对氟化物进行氧化,然后用酸性硫代硫酸钠作为还原剂,还原氧化产物,最后用酚酞指示剂测定氧化剂的残留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缺点是准确度较低、不能用于高浓度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一种精确、快速、灵敏的氟化物测定方法。

它依靠离子交换柱和电导检测器分离和检测氟化物。

具体测定步骤如下:首先,将气体中氟化物吸附在湿式析气管中,然后将吸附的样品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后注射到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最后由电导检测器检测氟化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优点是精确、可靠,适用于各种样品,缺点是仪器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相互作用进行测定的氟化物测定方法。

它基于荧光分子与氟化物发生相互作用,使荧光分子受激发并发出荧光。

在荧光量的测定中,可以反推出氟化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优点是精度高、检出限低,缺点是需要经过独立标定,操作较为繁琐。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湿式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和荧光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应用时要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1 被测对象(污染物项目)的环境危害
2.1.1 硫酸雾的基本理化性质 硫酸雾定义为大量密集的硫酸微粒在大气中弥漫,形成硫酸气溶胶。硫酸密度为
1.84g/m3,熔点 10.4℃,沸点 315-338℃。本标准所测定的硫酸雾为硫酸小液滴、三氧化硫 及颗粒物中可溶性硫酸盐。 2.1.2 硫酸雾的来源
2010 年 10 月,由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 定离子色谱法》(修订暂行方法)的开题论证会。论证委员会通过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提 出应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的要求开展实验、验证 和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进一步筛选最佳实验条件、完善方法干扰和消除内容,补充完善质 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1.2.3 实验室内研究工作和组织 5 家实验室进行方法验证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2 2.1 被测对象(污染物项目)的环境危害 ........................................................................... 2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 2 2.3 现行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发布
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次
前 言................................................................................................................................................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方法原理.....................................................................................................................................1 5 干扰和消除.................................................................................................................................1 6 试剂和材料.................................................................................................................................2 7 仪器和设备.................................................................................................................................2 8 样品.............................................................................................................................................2 9 分析步骤.....................................................................................................................................3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4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4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i
固定污染源废气 碱雾的测定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碱雾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碱雾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 0.6 m(3 标准干态烟气下),碱雾(以 NaOH 计)的方法检出限为 0.04 mg/m3, 测定下限为 0.16 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 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汚染源废气中碱雾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汚染源废气中碱雾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 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附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碱雾的测定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alkaline mist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method (征求意见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