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沈从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沈从文小说的独特视角
(一)沈从文选择了属于他自己的哲学视角,用自然 人性理想映照出都市人生的荒谬与人性的扭曲。 1.在他的都市小说中,沈从文抨击了都市生活的 腐朽与混乱,都市人生命力的萎缩与衰竭,从反面 暴露了自然人性的变异和失落。 2.他有意忽略现代都市的政治斗争浪潮,也较少 涉及下层人民的困苦境况,而是集中笔墨描写都市 的绅士阶级和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由此展开对都 市文明的批判。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
(7)辗转流徙


1937年8月,随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下,经天津、 烟台、济南、南京、武汉、长沙,又回到湘西,再经沅陵、 贵州到昆明,先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联大北京大 学教授.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继续任北大教授,并参 加编辑了《大公报》、《益世报》、《平明日报》等四种报 刊的文学副刊。在这期间,仍然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一个 妇人的日记》、《长河》,短篇小说集《主妇集》、《绅士 的太太》、《如蕤》(与《如蕤集》篇目有所不同)、《春 灯集》、《黑凤集》,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昆明冬景》,以及杂文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第十三章 沈从文
“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 —— 沈从 文
沈 从 文
沈从文故居
位于凤凰县城中营 街10号,建于清同 治五年(1866年) 是典型的四合院, 有天井,正房、厢房、 前室10余间,陈列 着沈从文先生的影 照及墨宝等。
沈 从 文 故 居
沈从文墓
(位于凤凰县听涛山麓,墓碑为云菇状的天然五彩石,上有沈 从文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离此不远的树荫下,有沈从文的表侄儿、画家黄永玉夫妇所立 的碑,上有黄永玉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 乡。)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 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 等6部中长篇小说。 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 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 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 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 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 “人性”(《习作选集代序》)。在沈从文那里, “美”、“爱”、“神”三者一体即最高的人性。








(四)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大时代潮流冲击 圈外的特异世界,与现代潮流冲击下的世界相比有 三个特征: 其一,封闭性。即看不到时代潮流的冲击。 其二,原始性。湘西世界是人与自然契合的世界。 它的原始性集中表现为人类的文化的自然性。 首先在这里较完整地保留有人类文化中各类原 始风俗。其次,这里的自然人都具有原始的生命力。 再次,作者赞美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它与自然世界 的美境相互交融,显示了湘西世界的原始性。 其三,理想性。通过湘西世界封闭性和原始性社会 形态的描写,表现理想的生命形式和人生形式,才 是作者的真正目的。
(6)锋芒毕露
1933年5月,丁玲被捕后失踪,引起文坛 瞩目。两个月后,当人们快要忘记丁玲时, 沈从文发表了《记丁玲女士》一文。同年9月, 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同年10月,沈从文发 表《文学者的态度》,引起著名的“京海之 争”。这一年他还出版有中篇小说《一个母 亲》,短篇小说集《阿黑小史》、《慷慨的 王子》和《月下小景》等,并在北京主编 《大公报》副刊《文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 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 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 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 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 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 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 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 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 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 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 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 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1934年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这年 1月,他返回湘西看望病中的母亲后,写出了他的 小说代表作《边城》,并写出了他散文代表作《湘 行散记》(1936)和《湘西》(1939)中的许多 篇章,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游园集》、《如蕤集》, 以及他的第一部自传《从文自传》,还执编了天津 《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成为了北方“京派”作家 群体的组织者。 在随后的两年里,沈从文对自己的创作作了初 步的总结,出版了一系列小说选集,如《从文小说 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沈从文选集》、 《沈从文小说集》、《新与旧》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乡村生命 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生命形式批 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人与自然“和谐 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 西所能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 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 人生形式。 沈从文是湘西人民情绪的表达者, 他本人是湘西的魂魄所在。
沈从文墓
沈从文名言
黄永玉手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 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 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沈 从 文 与 张 兆 和
一、生平及创作概述:1902-1988
(1)简历 生于1902年12月28日,卒于1988年,湖南省 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原名沈 岳焕。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其家庭又是行伍世家。 祖父沈洪富曾是曾部的湘军。为满清王朝立了战功, 曾任贵州提督。没有子息,过继了其父,母为苗族。 父亲为当地中医。湘西偏僻的地域特点和他身上独 有的苗、汉、土家三个民族的血统,对他性格的形 成有着重要作用。





(三)再现湘西文化的方式
一是对原始文化风俗作全景式展示。《凤子》。 二是通过原始婚恋再现自然的两性关系。《龙朱》。 三是以人事悲欢纠葛再现自然的人生形式。《三三》。 四是以“乡下人”性格再现自然人性美。 动机:“生命的明悟”。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 。 “神性”的赞美:神性就是人性的最高表现。“神性”就是 “爱”与“美”的结合。 讴歌了浪漫的野性的原始生命形态。《龙朱》《媚金· 豹 子· 与那羊》《月下小景》等。 对湘西儿女人生价值重估。《柏子》《萧萧》《丈夫》等。 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无知和对自我命运的无从把握。

1949年秋,被送入中央革命大学研究班 学习,改行进入历史博物馆工作。1963年在 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参与了《中国历史图 谱》的编写,1964年完成文化研究专著《古 代服饰研究》,1969年被送入湖北咸宁“五 七干校”看菜园子,1971的获准回京,1978 年“文革”结束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1980年曾赴美讲学。1988年逝世于 北京。
(8)离开文坛
由于沈从文在文坛上多次发表文章引起论争,从抗战开 始,他与左翼作家的关系继续恶化,在左翼作家发动的对 “与抗战无关论”、“战国策派”、“反对作家从政论”、 “自由主义文学”等一系列论争中,他几乎每次都被列为反 叛对象,他在这时期创作的小说也屡遭批判,1948年郭沫 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断言,他“一 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于是,在1949年7 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期间,他与京派的理论家朱光潜、 沦陷区女作家张爱玲、国统区著名作家无名氏(卜宁)等都 排除在外,而且,还被赶下了北大的讲台,导致精神错乱, 从此,离开文坛。
四、 “湘西世界”与现代都市文明病 的对照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题材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 地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从更大范围上讲则是“楚 地”)的民风、民俗。 沈从文在“湘西世界”和都市题材中的人性描写,最突 出地表现在他对性爱内容的不同态度上。我们知道,沈从文 虽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而且还进入了都市的上流社会,是受 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但他却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乡下人”, 不愿与都市的上层人士为伍,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去看待都 市里的人生。 因此,他总是用讥讽的口吻去调侃城市里的各色人等, 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高等人”两性关系的虚假性, 《八骏 图》写的是八位教授的丑态,而《绅士的太太》则主要写绅 士和淑女们的丑行。

3.沈从文在抨击都市人性异化现象时,还把矛头 指向礼节和知识。他看到了在礼节和文质彬彬的背 后,实际隐藏着人性的虚伪、矫情。
4.沈从文也试图在文明重压的都市环境中寻找自 然人性与生命强力。他刻画了一群引人注目的知识 女性形象。如《如蕤》《薄寒》《一个女剧员的生 活》中的女主人公。作者是把她们当作自然人性理 想在都市社会中的形象载体,通过题目传达出对野 性和生命强力的呼唤。 这类小说的价值在于它对人性异化的忧虑和对 人性复归的探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一种现代观 念,一种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和超前眼光。
(2)少年时代

1917年(15岁)从凤凰县第一小学毕业,这是 他的最后学历。同年8月,他高小毕业,按照当地 的风习就被母亲送去从军。因年纪小(不满十四 岁),先做为补充兵,而任上土司书,随湘西地方 部队流荡转徙于沅江流域和湘鄂川黔边地。先后当 过士兵、班长、司书、文书、书记等,在部队活动 的沅水流域各县,见识了“湘军”的强悍和杀人如 麻的残忍,也见识了地处川、湘、鄂、黔四省交界 的湘西这方土地上的人民的美好人性。
二 、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特殊的身世、传奇般的经历以及由之给 他带来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的眼光 (其实又不可能除去知识者的身份)来看待中国的 “常”与“变”。 出生于风景如画、富有传奇性的 湘西小城;多年的当兵生涯与奇异的经历;奇特的 求学经历。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 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而这一文学世界是用 “乡下人”(湘西人)这个主体来关照的。
(3)进京求学
1922年(20岁),因受“五四”新思潮影响, 离开部队,由湘西来北京,在接触新文学后,出于内 心的憧憬,独自闯荡北京,想读书或做警察未成, 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 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 发表。1925年起用休芸芸等笔名发表作品。这时期, 主要用“沈从文”、“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 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和《新月》等 刊物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 《民众文艺》周刊。郁达夫那篇著名的《给一个文 学青年的公开状》,就是在1923年收到沈从文的求 助信后给他的回信。



(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为抨击都市世界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一方面湘西世界的美好使沈从文发现了都市世界的 丑恶,不惜用漫画化手法进行抨击; 另一方面又是都市世界的丑恶使沈从文更加感到湘 西世界的美好,用理想化的笔调进行讴歌。 沈从文常常用传统的过去的目光看待现代都市文明, 拿自然状态下的湘西世界的“好处”“妙处”对比现代 都市的坏的方面。这就容易使他产生一种感伤和愤懑情 绪,难以对现代都市文明做出客公正的评价,也影响了 他对现代都市文明批判的深度和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湘西世界成就了沈从文,也局限了沈从文。
(4)初露锋芒
1926年(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集 《鸭子》(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 歌),1927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蜜 柑》,在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
(5)登堂入室
1928年1月,到上海,8月应胡适之邀,以小学 毕业的资历担任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讲授写 作。这一年,他还出版了小说戏剧集《入伍》、长 篇小说《阿丽丝中国游记》第一卷和第二卷、《篁 君日记》,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不死 日记》,以及《老实人》、《雨后及其他》等。 1929年1月,开始与胡也频、丁玲夫妇一起创 办文学杂志《红黑》和《人间》,并参加新月社。 1930年夏,任武汉大学国文系讲师。


1931年1月,应杨振声之邀赴山东,进入青岛 大学任教。1932年秋天,又应杨振声之邀到北京, 进入教育部的“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在这期 间,沈从文每年都出版有多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 说《呆官日记》、《旧梦》、《一个女演员的生 活》,中篇小说《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 信》、《泥涂》,短篇小说集《男子须知》、《十 四夜间及其他》、《沈从文甲集》、《沈从文子 集》、《石子船》、《龙朱》、《虎雏》、《都市 一妇人》,长篇传记《记胡也频》,以及散文集 《旅店及其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