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合集下载

《光学》PPT课件

《光学》PPT课件
6
•沈括(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中,论述了凹面镜、 凸面镜成像的规律,指出测定凹面镜焦距的原理、虹的成因。 培根(1214~1294年)提出用透镜校正视力和用透镜组成望 远镜的可能性。 阿玛蒂(1299年)发明了眼镜。 波特(1535~1561年)研究了成像暗箱。
沈括(1031~1095年) 培根(1214~1294年)
1、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规律 2、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和生理作用(效应)等。 3、光的本性问题
4、光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
实验 ——假设 ——理论 ——实验
3
§0-2 光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世界光学的(知识)最早记录,一般书上说是古希腊欧
5
• 克莱门德(公元50年)和托勒玫(公元90~168年)研 究了光的折射现象,最先测定了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 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 罗马的塞涅卡(公元前3~公元65年)指出充满水的玻璃 泡具有放大性能。
• 阿拉伯的马斯拉来、埃及的阿尔哈金(公元965~1038 年)认为光线来自被观察的物体,而光是以球面波的形 式从光源发出的,反射线与入射线共面且入射面垂直于 界面。
几里德关于“人为什么能看见物体”的回答,但应归中国的 墨翟。从时间上看,墨翟(公元前468~376年),欧几里德 (公元前330~275年),差一百多年。
墨翟(公元前468~376年)
4
• 从内容上看,墨经中有八条关于光学方面的(钱临照, 物理通极,一卷三期,1951)第一条,叙述了影的定 义与生成;第二条说明光与影的关系;第三条,畅言 光的直线传播,并用针孔成像来说明;第四条,说明 光有反射性能;第五条,论光和光源的关系而定影的 大小;第六、七、八条,分别叙述了平面镜、凹球面 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欧几里德在《光学》 中,研究了平面镜成像问题,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的反射定律,但也同时反映了对光的错误认识——从 人眼向被看见的物体伸展着某种触须似的东西。

光学

光学

光学[guāng xué]本词条介绍的是光学(研究光的学科),更多含义,请参阅“光学(多义词)”。

光学(optics),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

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

1学科发现光学的起源在西方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约330~260)的<反射光学>(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I-Hazen,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的现象。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17世纪,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几何光学的发展。

光的本性(物理光学)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

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

於是光学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

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上的一根红线。

狭义来说,光学是关于光和视见的科学,optics(光学)这个词,早期只用于跟眼睛和视见相联系的事物。

而今天,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是研究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直到X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关于电磁辐射的发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跟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其他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

2历史发展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古代研究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基本上停留在几何光学的研究和总结上。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一、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传递形式。

光的本质可以通过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来解释。

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具有波长、频率、振幅等特性;粒子理论则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是光的能量载体。

二、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299,792,458米/秒。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是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方向发生改变。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界面时,按照一定规律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光的反射和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一定的关系。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形成新的光强分布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并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五、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自然光是由无数个振动方向不同的光波组成的,因此不具有偏振性。

当光波通过某些特殊材料或经过反射、折射等过程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偏振性的光波。

六、光的吸收和发射光的吸收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物质吸收的现象。

光的发射是指物质在吸收光能后,以光波的形式释放能量的现象。

光的吸收和发射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光的吸收强度与光的频率有关,光的发射强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七、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利用光学系统(如透镜、反射镜等)使物体发出的光波或反射的光波在另一位置形成实像或虚像的过程。

光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通过光学系统可以实现对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观察和研究。

八、光的测量光的测量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光强、光强分布、波长、频率、相位等参数的测量。

光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是通过光学仪器直接测量光波参数,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光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来推算光波参数。

《光学》全套课件

《光学》全套课件

Δ
=2en2
(
1 cosγ
sin2 γ) +λ cosγ 2
Δ
=
2en2
c
os
γ
+
λ 2
Δ =2e n22
n12
sin2 i +λ 2
干涉条件
2e
n22
n12
sin2
i
2
k
k 1,2, 加强(明)
( 2k 1 ) 2 k 0,1,2, 减弱(暗)
额外程差的确定 不论入射光的的入射角如何
M1
x
S1S2 平行于 WW '
d
S1
S2
C M2
o
W'
d <<D
D
屏幕上O点在两个虚光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屏幕 上明暗条纹中心对O点的偏离 x为:
x =kλ D d
x = 2k +1 λ D 2d
明条纹中心的位置 暗条纹中心的位置
k =0,±1,±2L
2 洛埃镜
E
S1
d
S2
光栏
E
p
p'
Q'
M
L
橙 630nm~590nm 黄 590nm~570nm 绿 570nm~500nm
折射率
n=c = u
εrμr
青 500nm~460nm 蓝 460nm~430nm 紫 430nm~400nm
u = c ,λ = λ0 nn
§1-2 光源 光的相干性
一、光源
1.光源的发光机理 光源的最基本发光单元是分子、原子
§1-3 光程与光程差
干涉现象决定于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两束相干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 位相差不能单纯由几何路程差决定。

《光学》全套课件

《光学》全套课件

干涉现象及其条件分析
干涉现象定义
干涉是指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某些区域 叠加时,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干涉条件
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 位差恒定。
常见干涉类型
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
干涉现象应用
测量光波波长、检测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等 。
衍射现象及其分类讨论
衍射现象定义
衍射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
黑体辐射概念及历史背景
01
阐述黑体辐射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02
介绍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设,以及
由此导出的黑体辐射公式。
公式验证及意义
03
通过实验验证普朗克公式的正确性,并探讨其在物理学史上的
重要意义。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
1 2 3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及原理
到障碍物或穿过小孔时,偏离直
线传播的现象。
01
衍射分类
02 根据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波长
的相对大小,可分为菲涅尔衍射
和夫琅禾费衍射。
常见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 等。 03
衍射现象应用
04 光谱分析、光学成像等。
偏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偏振现象定义
偏振是指光波中电场矢量方向在传播过程中有规则变化的 现象。
介绍量子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光的量子态、量子纠缠、量子通信等,
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03
量子光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如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
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05
非线性光学简介

光学的分类

光学的分类

光学的分类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门科学。

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光学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将详细介绍光学的几个主要分类。

1. 几何光学几何光学是光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现象,基于光线模型进行分析。

几何光学适用于描述光在粗糙程度远小于光的波长的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

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光的几何特性,如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成像方程等。

几何光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光学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以及人们日常使用的眼镜等。

几何光学也为我们理解光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简单、直观的模型。

2. 物理光学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一门学科,它考虑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并通过波动方程和波动光学理论进行解释。

物理光学的研究对象是光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它涉及到光的频率、波长、相位、强度等方面的描述。

物理光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光的性质和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光学的应用包括激光、光纤通信、光学薄膜、光谱学等领域。

3. 波动光学波动光学是物理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学现象。

波动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以及与波动光学有关的各种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

波动光学的研究基于光的波动性质,通过对波动方程的求解和光场的描述,揭示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和规律。

波动光学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

4.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是利用光的性质和光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的仪器和装置,用于观察、测量、加工和控制光。

根据所测量或实现的任务的不同,光学仪器可以被分为多个子类。

4.1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的散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观察细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根据光路结构的不同,显微镜可以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光学显微镜利用物理光学的原理,通过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微小细节。

它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4.2 激光器激光器是一种产生一束集中、单色、相干光束的装置。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现象。

它是现代科技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方面,对光学基础知识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无质量、无电荷、无形状、无味道和无颜色等特性。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共同组成了光的本质。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光既可被看作是一种电磁波,也可被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一种粒子。

光具有波长、频率、速度和能量等基本性质。

二、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光速。

根据实验测量,光速的数值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则会因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光的传播满足直线传播的几何光学原理,光线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沿着最短时间的路径传播,而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与折射当光线遇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符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解释镜子的成像原理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符合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也不同。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导致光的分离现象。

这是由介质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所决定的。

对于自然光,其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波组成的。

当自然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造成光的分离。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光的折射现象,如光的折射在水中出现的折射率较大,使得看到的物体发生畸变。

五、光学应用光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光的折射原理被广泛用于镜片、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上。

光学的定义

光学的定义

光学的定义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一门科学。

它是物理学和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应用广泛,包括医学,通信,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

光的传播是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媒介中传播时,会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

这是因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光的波动性质会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会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种现象被称为双缝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也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折射是光学中另一重要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两种介质交界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斯涅尔定律。

折射现象在光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眼镜,显微镜等仪器的设计都离不开折射现象。

反射是光学中另一重要的现象。

当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现象在光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反光镜,光学望远镜等仪器的设计都离不开反射现象。

光学在医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医用光学仪器可以用于检测和治疗眼部疾病,如白内障。

此外,医用光学技术还可以用于诊断乳腺癌,皮肤癌等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光学在通信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利用了光的波动性质,将信息通过光纤传输。

由于光纤具有高速,大带宽等优点,因此被应用于高速互联网,数字电视等领域。

光学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的能量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等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光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学在医学,通信,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陕西省安塞县安塞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贺军摘要: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这种薄膜就叫增透膜。

本文分别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给予定性分析;根据菲涅尔公式和折射定律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给予定量解释;利用电动力学的电磁理论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给予理论解释。

同时对增透膜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关键词:增透膜;干涉;增透膜材料;镀膜技术1前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光学增透膜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观念。

这些模糊的观念不仅在高中生中有,而且在大学生中也是存在的。

例如,有不少人认为入射光从增透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形成两列反射光,因为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两列反射光干涉相消,使整个反射光减弱或消失,从而使透射光增强,透射率增大。

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反射回来的两列光不管是干涉相消还是干涉相长,反射光肯定是没有透射过去,因增加了一个反射面,反射回来的光应该是多了,透射过去的光应该是少了,这样的话,应当说增透膜不仅不能增透,而且要进一步减弱光的透射,怎么是增强透射呢?也有人对增透膜的属性和技术含量不甚了解,对它进行清洁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坏。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透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本文利用光学及其他物理学知识对增透膜原理给以全面深入的解释,同时对增透膜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让人们对增透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排除在应用时的无知感和迷惑感。

2增透原理2.1 定性分析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

这里我们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光学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给予分析。

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的材料的光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

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当光学元件表面镀膜后,在不考虑膜的吸收及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和透射光与入射光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而所镀膜的作用是使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

对增透膜而言,分配的结果使反射光的能量减小,透射光的能量增大。

由此可见,增透膜的作用使得光学元件表面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分配的结果是透射光能量增大,反射光能量减小。

光就有这样的特性:通过改变反射区的光强可以改变透射区的光强。

2.2 定量描述光从一种介质反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把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叫做反射率。

用表示,,和分别表示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振幅。

设入射的光强度为1,则反射光的强度为,在不考虑吸收及散射情况下,折射光的强度为(1-ρ)。

根据菲涅尔公式和折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很小时,光从折射率n 1的介质射向折射率n 2介质,反射率(1)例如光线由很小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1.8的介质时,则反射率为若以入射光的强度为1,则反射光的强度为0.08,折射光的强度为1-0.08=0.92。

在介质表面镀一层增透膜,设空气、薄膜、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n 、n 2,薄膜厚度为d ,如下图所示:图1 光在单层膜中反射的示意图在入射角很小的情况下,空气与薄膜之间的反射率为薄膜与介质之间的反射率为如果把入射光线的强度仍设为1,光线①是入射光线经过空气与薄膜的界面一次反射形成的,则其强度为;光线②入射光线经过空气与薄膜的界面两次折射和薄膜与介质的界面一次反射而形成的,其强度为;光线③是入射光线经过空气与薄膜的界面两次折射、一次反射和薄膜与介质的界面两次反射而形成的,其强度为。

如果、、,则光线①的强度为,光线②的强度为,光线③的强度为,此光束以后反射到空气中的强度将更小。

由此可见,返回空气中的光线主要是①和②,而其它的光线强度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

那么,只要光线①和②满足振幅相等,正好反相时,则相互抵消,整个系统的反射光能量接近零。

根据增透膜增透过程中能量守恒,透射过去的光能量得到了增强,几乎使全部光透射过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只要使光线①和②的振幅相等,并且正好反相,这层薄膜就起到了理想的增透作用。

欲使光线①和②振幅相等,即强度相等,则.由于非常小,非常接近1,所以,只要就可以实现1和2振幅相等。

又因所以①和②振幅相等的条件是:化简上式,薄膜的折射率应满足。

一般空气折射率n为1,为玻璃折射率1为1.5,则增透膜的折射率为,所以人们选择增透膜的折射率应等于1.23或接近它。

由于折射率小于氟化镁(折射率为1.38)的镀膜材料很难找到,所以,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制增透膜。

另外,要使光线①和②正好反相,对薄膜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

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对于玻璃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玻璃和空气的折射率之间,所以,当光从空气透过薄膜射向玻璃时,光线①在空气与薄膜的交界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光线②在薄膜与介质的交界面反射时也有半波损失。

所以,当光从空气透过介质薄膜垂直射入玻璃时,光线①和②要干涉相消,只要光线①和光线②的光程相差半个波。

则让薄膜厚度(k为自然数,为光在薄膜中波长),这样光线②经薄膜传播一个来回比光线①多行,因为光是波,具有周期性,所以不管k为哪个自然数,光线②与光线①的光程只要相差半个波长,就能达到目的。

在这里还要强调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而当时,这样光线①和②返回空气中时都经历了一次半波损失,相互抵消,可以不考虑半波损失。

下面总结光线①和②的干涉情况与膜的厚度关系为:其中k为自然数,为光在薄膜中的波长。

因此,当膜的厚度,则光线①和②重合时,出现干涉相消,从而减弱反射光的强度,增加透射光的强度,起到增透的作用。

当然,要满足光线①和②的重合,必须要求光线垂直入射,所以,增透膜在光线垂直入射时效果最好,入射角很小时增透膜也有一定的增透作用,但不如垂直入射时效果好。

2.3 理论解释下面我们再利用电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来对光学增透膜的增透机理作出解释。

设薄膜厚度为d,处于介质1与介质2之间,由于除铁磁介质外,其他物质的磁导率基本相同。

因此设三种介质的磁导率都是。

三种介质的电容率分别是,,,介质1.薄膜、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且薄膜介质为无损耗介质。

为了计算方便,设入射光为线性的单色平面波,且垂直入射到介质与薄膜的交界面Ⅰ(介质1与薄膜交界面为Ⅰ面,介质2与薄膜交界面为Ⅱ面)。

以交界面Ⅰ为x-y面,入射光波的行进方向为z轴方向。

入射波的电场沿x轴方向,磁场沿y轴方向,则入射波可以写作式中电磁波入射到介质薄膜里后,又会在交界面Ⅱ上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又在交界面Ⅰ产生反射。

如此下去,在薄膜层中,便有无穷多个向前、向后进行的电磁波。

将向前进行的无穷多个波的叠加写成式中把向后进行的无穷多个波的叠加写成式中介质2中向右进行的波式中利用交界面Ⅰ处的边值关系在处,得(1)在处,得(2)将(1)式代入(2)式得(3)因为,所以(3)式可写为(4)因为该关系式中含有复数量,所以要使该式成立,它的虚部和实部都等于零,故有因为故只有即(5)从而得出薄膜的厚度式中是电磁波在薄膜中的波长。

因为所以。

由(4)式中实部为零,并考虑(5)式得当m为偶数时,上式取正号,即解得,此时。

这个解说明了当两介质折射率相等时,由于存在着半波损失,反射回来的主要的两束干涉光,一束有半波损失,一束没有.正好考虑半波损失,故薄膜厚度应为半波长整数倍。

当m为奇数时,上式取负号,即解得此时,这个解说明当时,,间于、间,可以不考虑半波损失。

与定量描述中的理论相符。

一般光学介质都是在空气中使用,因此满足第二种情况。

我们只要让=(k=1,2,3,4,……),理论上增透膜就能起到完全增透的作用,和前面结论一致。

3 研制和应用3.1 增透膜材料光学增透膜的研制,不仅要考虑它的透射率,而且还要考虑它的硬度,耐热、耐寒性,与玻璃等光体的接合力度,耐光照射性,吸热强度等因素,能满足这么多条件的材料可想而知是很困难的。

根据适合不同的需求,目前人们发现、常用的材料有、、、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等。

由于一般光学介质都是玻璃,并在空气中使用,那增透膜的折射率应接近1.23。

现实中折射率小于氟化镁(折射率为)的镀膜材料很少见,而且像氟化镁那样很好的满足各种条件的材料更是稀少。

因此,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制增透膜。

虽然金刚石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性能最优良的材料,但是存在工艺条件过于苛刻和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大规模的使用金刚石薄膜的条件还不具备。

通过人们对增透膜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相信会有比金刚石更为合适的材料被我们所发现利用,或者金刚石被大规模的使用。

3.2 镀膜技术随着增透膜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光学增透膜的镀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光学增透膜的厚度要控制在可见光波长1/4的数量级上,增透膜的均匀度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

尽管如此,在人们的不懈探索中,还是掌握了不少行之有效、先进的镀膜技术。

目前,常用的镀膜方法有真空蒸镀、化学起相沉积、溶胶—凝胶镀膜等方法。

三者相比较,溶胶—凝胶镀膜设备简单、能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膜层均匀性高、微观结构可控,适于不同形状、尺寸的基片、能通过控制配方、制备工艺得到高激光破坏阈值的光学薄膜,已成为高功率激光薄膜的最具竞争力的制备方法之一。

常用的薄膜,并没有使透射光的光强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使反射光达到最弱。

主要是要增透的光往往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频宽,而对于一个增透膜只对某一波长的单色光有完全增透的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多层镀膜技术来改善增透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透射光的线宽△,也就是频宽。

随着人们对增透膜的应用和发展,有人设想为细小的光纤进行镀膜,由此可见这需要多么精密的镀膜技术。

4结论由以上讨论可知:增透膜增加透射光强度的实质是作为电磁波的光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改变了其能量的分布。

对于单层薄膜来说,当增透膜两边介质不同时,薄膜厚度为1/4波长的奇数倍且薄膜的折射率时(分别是介质1、2的折射率),才可以使入射光全部透过介质。

一般光学透镜都是在空气中使用,对于一般折射率在1.5左右的光学玻璃,为使单层膜达到100%的增透效果,可使,或接近;还要使增透薄膜的厚度=()。

单层膜只对某一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增透,为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波长实现增透,人们利用镀多层膜来实现。

人们对增透膜的利用有了很多的经验,发现了不少可以作为增透膜的材料;同时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镀膜技术,因此增透膜的应用涉及医学、军事、太空探索等各行各业,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