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12.荷花

合集下载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荷花》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 [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1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

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苏教版七下导学提纲《荷》

苏教版七下导学提纲《荷》

课题:《荷》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

2、了解荷花的有关知识。

3 .背诵作者、诗句、课文。

一、重难点点拨1、文题理解: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等,它清纯自然,宁静雅致,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

古往今来,描绘荷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的世界,去欣赏她那美丽的身姿,领略她蕴含的文化底蕴!2、译文: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三、导、学、练、一、在积累中夯实你的基础1、文化常识积累①《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②《芙蕖》的作者李渔是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

③荷又名、、等。

2、名句积累①,芙蓉向脸两边开。

②惟有绿荷红菡萏,。

③,此花真合在瑶池。

④旋折荷花剥莲子,。

⑤移舟水溅差差绿,。

⑥写一句课外描写荷花的诗句:,。

二、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3、认真诵读专题中的选文,结合课外阅读,你发现荷花常常被赋予哪些含义?4、《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我爱莲有实》三篇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咏莲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5、李渔的《芙蕖》以独特的视角来写荷,写出了荷的许多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莲的哪部分的作用?6、佛教和荷花关系密切,请你探究这是为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和佛家爱莲有何不同?三、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7、到图书馆、网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发展。

认真解读文本 确定可疑之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备课谈

认真解读文本 确定可疑之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备课谈
开 门见 山 。 文 章 要 写 什 么 ,开 头 就 直 截 了 当 说
可真了不起。 ” 表 达 准 确 。 第 一 句 ,作 者 不 说 “ 荷 花 已 经 开 了” ,而 说 “ 荷花 已经开 了不 少了 ” , 既 把 观 察 到 的 整 体 情 况 如 实 表 达 出 来 , 又 为 下 文 列 举 荷 花 开 的 三 种状 态作铺 垫。 第三句 “ 白 荷 花 在 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冒出来 ” ,作 者 用 “ 之 间 ”而不 用 “ 之 中” ,容 易 让 人理 解荷 花是 从一 个一 个 大 圆盘 的缝 隙 中开 出来 , 可 避 免 模 糊 ,用 “ 之 中 ”就 使 人 费解 。 层 层 递 进 。 写 荷 花 开 放 的 三 种 形 态 ,作 者 的 观 察 由粗 到 细 ,表 达 由 叙 到 写 , 用 字 由少 至 多 ,结 构 由 简 到 繁 。 写 刚 开 的 荷 花 ,字 数 少 ,结 构 简 单 ,是
四 至 六 句 列 举 了荷 花 开 的 三 种 状 态 ,每 一 种 状 态 用


文本解读
花》 是 一 篇 写 景 散 文 。叶 圣 陶 先 生 通 过 细 致
句 话 ,句 子 结 构 相 似 。 第 三 自 然 段 归 纳 总 结 出 “ 荷花 多” “ 姿 势美” “ 像 活 的 画 ” 三 大 特 点 。 第 二 部分 的语 言 教 学 点 有 四 。 生 词 难 句 。六 个 生 字 及 相 关 词 语 : “ 挨挨挤挤 ” 的 “ 挤” , “ 小莲蓬 ”的 “ 蓬” , “ 花 骨 朵 ” 的 “ 骨” , “ 饱胀 ” 的 “ 胀” , “ 破 裂 ”的 “ 裂” , “ 一 幅 画”的 “ 幅” 。 “ 挨 挨挤挤 ”写 出了荷叶 的密集 ,

[精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多音字讲解

[精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多音字讲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多音字1. 骨的多音字(gō、gǒ)2. 了的多音字(liǎo、lē)1骨的多音字(gō、gǒ)➢一、(gō)骨碌碌1.阿蜜舌头停下来,眼睛却骨碌碌地转。

她瞅见麦格偷偷把一把扇子塞进了口袋里。

2.菲尔波特一声不响地注视着那个圆圈和那两个正方形,吓人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

3.他看着那个小小的哺乳动物吓得发呆,惊恐的眼睛骨碌碌乱转,拚命想寻找侵犯它的家伙。

4.这个人因喝醉了威士忌发着狂怒,脸胀得通红。

他的眼珠子骨碌碌地直转,但对可能的伏击仍保持着警觉,还搜索着静静的门口和窗口。

5.那人打断了他的话,眼珠对着景物骨碌碌地转。

二、(gǒ)骨气 1.他们是一批没骨气的懦夫。

2.他们虽然穷,但很有骨气。

3.说那样的话需要有骨气。

4.我藐视这种人,他们没骨气。

5.中国人民有骨气。

三、(gǒ)骨瘦如柴 1.出狱时,他骨瘦如柴。

2.那可怜的老头真是骨瘦如柴。

3.这场疾病把老王折磨得骨瘦如柴,令人心痛。

4.王大爷的老伴去世之后,王大爷茶不思饭不想,渐渐变得骨瘦如柴。

5.他在监狱里被折磨的骨瘦如柴。

2了的多音字(liǎo、lē)➢一、(liǎo)了不起1.他可能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2.她生前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3.这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一步。

4.她自以为是了不起的歌手。

5.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讲演家。

二、(lē)好了1.好了,没时间深究这个了。

2.我要是能见一见他就好了! 3.我要是还没有结婚就好了。

4.你就交给我好了,法兰克。

5.他们跑下阶梯,买好了票。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1《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

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

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

《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一、谈话导入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

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

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

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

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

《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荷花颂》乐曲;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古诗句,工整地题在课文插图上。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设境激趣1.师:同学们好,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

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荷”上下结构,下面的何写的紧凑一些。

齐读课题。

板书:12.荷花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词语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吧。

多媒体出示词语,自读--开火车跟读。

3、荷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同学们也一定非常喜欢它,那今天,苏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公园去看荷花。

(齐读第一自然段)4、是的,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了,那么就让我们一道去看荷花吧!(相机板书:闻到清香)3、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体会千姿百态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把你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再说说你对它的体会。

二、潜心品读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画“——”,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画波浪线。

读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读读你画的描写荷叶的句子?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荷叶给你怎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2课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2课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第12课荷塘月色第12课荷塘月色(节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191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

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

1926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

1947年,他因北平当局任意捕人而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

同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评价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人物轶事朱自清改名自策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

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至于改字“佩弦”,则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

晚年的朱自清先生也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闻一多被刺,他义愤填膺,冒险参加追悼会,做演说,写挽诗;又签字于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签名呼吁和平宣言;与学生一起扭秧歌,否定“中间路线”;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一直保持了改名的初衷。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张开,铺开,伸展。本课指荷花开放。 花骨朵儿: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胀:饱满得发胀。本课形容即将开放的花蕾。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词语辨析
近义词:清早——清晨 展开——舒展 姿势——姿态 反义词:展开——收拢 快乐——痛苦 清香——幽香 破裂——裂开 仿佛——好像 雪白——乌黑
多义词辨析: 本领 本事
①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 ②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 口。 裂(破裂)(裂开)(炸裂)(裂缝) 列(列车)(队列)(列席)(排列) 陈列在展厅的木桌,由于年代久远, 上面已经裂了一条缝。
运用
易错提示
正音:一幅(fú√ fù) biān) 翩翩(piān√
胀破(zhànɡ√
zànɡ)
辨形:“蹈”的右下部是“臼”,不是“白”; “梦”的下边是“夕”。
多音字
[骨] ɡū(骨碌) ɡǔ(骨干)
运用: 他一骨(
ɡū
)碌从地上爬起来,飞快地跑走了。
ɡǔ
他是这所中学的骨(
)干教师。
挨挨挤挤 花瓣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一幅画 了不起
翩翩起舞 舞蹈 昨夜 好梦
重难点词语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清香:清淡的香味。
碧绿:青绿色。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小组交流提示
小组的每位成员按编号在 组内发言。说一说“冒”还可 以换成哪个字?并且说说理由。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 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 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 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 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 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 夜做的好梦……
笔画
13画
结构
上下
音序
P
péng
字义 扩词 辨字 运用
①本文指莲蓬。②指飞蓬。③使蓬松。 蓬(蓬头)(蓬松)(莲蓬) 篷(帐篷)(篷车)(船篷)
他坐在乌篷船头,悠闲地剥着莲蓬。
笔画 gū 字义 扩词 辨字 运用 笔画 liè 字义 扩词 辨字
9画
Hale Waihona Puke 结构上下音序G
[骨朵儿]没有开放的花朵。 骨(骨碌碌)(花骨朵儿)/骨(ɡǔ)头 滑(滑冰)(滑倒)(光滑)(润滑) 草地中骨碌碌滚出个大石头,圆溜溜 的,看上去很光滑。 12画 结构 上下 音序 L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采莲曲》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宋·杨万里《小池》
——唐·王昌龄《采莲曲》
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阅读两三篇描写荷花的古诗 或文章,摘录有关优美的语 句,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3、选一种你自己最喜欢的荷花,把 它画出来。
二者都有“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能力”的意思。
区别在于:“本领”侧重指高难度的专业技术能力,多用
于书面语;“本事”泛指一般的技能、能力,多用于口语 。
(3)段落大意
请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
一、循香赏荷花。(①~③)
二、望荷思翩翩。(④~⑤)
12 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 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 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 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 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 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2 荷花
荷 花
叶 圣 陶
亭亭玉立 千姿百态 洁白无瑕 含苞欲放 争奇斗艳 美不胜收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自学生字 找一找:作者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
1.字词整合
笔画
jǐ
9画
结构
左右
音序
J
字义 扩词 辨字 运用
①(许多人或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②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挤(拥挤)(挤掉)(挤奶)(挨挨挤挤) 齐(整齐)(对齐)(齐全)(齐备) 书架上的书整整齐齐地挤在一起。
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告诉我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宋·周敦颐《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全开
刚开
将开
*
小组学习提示
1、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最喜欢 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相互 说说喜欢的原因。 2、小组内用自己的读书方式, 读一读你们所喜欢的描写 荷花的句子。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 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