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

合集下载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孵化技术生产的一种高
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农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生物制品一般包括生物制剂、生物试剂和生物仪器等。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反应器、生物发酵等技术制造出
来的药品、饲料和化妆品等。

其中,生物药品是指通过生物合成的药品,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

目前,生物药品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优异,安全性高,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化学药物。

同时,生物制剂在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酶制剂、酸奶发酵剂等。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科研和诊断检验的生物制品。

之所以
称之为试剂,是因为它们一般用于实验和诊断,并不直接用于治疗。

生物试剂包括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常见的反转录酶、DNA聚合酶、蛋白质等。

此外,生物试剂还包括血液和
尿液等生物样本的处理试剂和染色剂等。

生物试剂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且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生物仪器是指用于分析、检测、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专
业仪器。

生物仪器包括生化分析仪、荧光光谱仪、质谱仪等。

这些仪器运用于临床检验、科研研究、环保检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化医疗、科研和环保管理的必备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仪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生物制品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高科技产品,对
促进医学、食品加工、动物饲料生产、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孵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下,生物制品的品质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包括类毒素的发明是为了预防传染病。大多数烈性传染病已有疫苗,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性质特点、传染源、 传播方式,用于预防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①消灭传染病的疫苗。有些人类传染病病原体没有中间寄主,有可能用疫苗高度免疫人群,使病原体不能在 人群中传播并最终被消灭,如天花已被消灭。麻疹、脊髓灰质炎用疫苗高度免疫后,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②保护群体的疫苗。如中国的乙型脑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感杆菌多糖疫苗、流脑多糖疫苗、卡介苗等。 例如,以昆虫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病,往往难以消灭其传染源,但当群体达到一定免疫水平,即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覆盖率达到85%以上时,就能控制其流行。尽管人群中有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但由于群体具备足够的免疫能力, 阻断了传染源,这些人也可受到保护。
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方面,接种预防生物制品效果显著,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这不仅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而且是世界性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1966年发表宣言,提出10年内全球消灭天花,1980年正式宣 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灭。1978年 WHO又作出扩大免疫规划(EPI),目的是对全球儿童实施免疫。EPI是用四种疫 苗预防六种疾病,即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活疫苗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预 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有计划地从儿童开始,使世界儿童都得到免疫。1981年,中国响应WHO的号召,实行 计划免疫,按要求用国产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1988年以省为单位达到了85%的疫苗接种覆盖率。1990年以县 为单位,儿童达到85%的接种覆盖率。诊断制剂品种的增多和方法的改进,促进了试验诊断水平的提高;现已应 用到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疾病的监测。中国生产血液制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品种在逐年增加。
③全球性而局部流行或地区性传染病用疫苗。对伤寒、霍乱、鼠疫、森林脑炎、黄热病、斑疹伤寒等疾病, 在人群中疫苗免疫有针对性,如疫区人群、常发病地区易感部分人群进行普遍接种疫苗。

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 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二、生物制品的分类

2.1 疫苗(Vaccines)
细菌类疫苗(Bacterial Vaccines):也称菌苗,由细菌、 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破伤 风疫苗(类毒素)等。 病毒类疫苗(Viral Vaccines) :由病毒、衣原体、立克 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CHO细 胞)乙型肝炎疫苗等。


异源苗是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微生物制备成的疫苗。如用鸽 痘病毒预防鸡痘等。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灭活疫苗: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仍然保
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种疫苗 称为灭活疫苗(死苗)。

缺点:死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接种剂
量较大,免疫期较短,需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延长免疫期。
细胞病变(CPE)。CPE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病
毒学检测及研究的常规手段之一。

病毒产生CPE的能力与其对动物的致病力正相关,因 此通常用CPE作为指标,来判定病毒的毒力,即计算 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Leabharlann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2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型
空斑或蚀斑:将10倍梯度稀释的病毒样本接种吸附于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4)生物技术疫苗
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 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 活疫苗以及DNA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 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 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 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 程亚单位疫苗。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3篇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3篇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或经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所产生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植物提取物等。

以下是对其不同类型的详细介绍:1. 生物制药品生物制药品是指以生物学方法生产的药品。

其不同于化学合成药物,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微生物、细胞甚至动物,依靠这些生物体来生产制剂。

因此,生物制药品通常是大分子,以蛋白质为主的药物,例如:重组蛋白质、单抗等。

此外,它们对许多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

2.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

它是由一些微生物或其毒素、抗原制成,在接种至人体后,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细胞,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力,并在接下来的感染中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能够预防数十种传染病。

3. 生物诊断试剂生物诊断试剂是一种检测疾病的生物制品。

其可以检测血液、尿液、唾液、污水等样本中的生物分子,例如抗体、细胞、蛋白质等,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生物诊断试剂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基因芯片、ELISA试剂盒等。

4.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纯天然化合物。

它们可以用于药物或食品添加剂中。

植物制品有很好的药理学特性,例如其可以治疗炎症、消化不良、抗生素等,它们通常是从植物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总之,上述的四种类型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种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特殊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在医学和保健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

还有类毒素。

2、诊断用生物制品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

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

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

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

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6、吸附制品(佐剂制品):在液体制剂中加入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佐剂后制成。

这类制品具有延长刺激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持续刺激机体)、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注射次数及剂量等优点。

三、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1)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因此,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将严格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

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制出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2)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多联多价灭活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

它们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源,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各种产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生物制品的解释。

1. 食品食品是指供人类食用的具有特定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的制品。

它可以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谷物、果蔬、肉类、鱼类等。

食品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 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物质。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药物类别广泛,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制剂等。

药物对人体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3. 化妆品化妆品是指用于美容、保护皮肤、修饰形象的物质或制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和动物,并通过化学合成进行加工。

化妆品类别多样,包括护肤品、彩妆品、洗护产品等。

化妆品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增加魅力,提高个人形象。

4. 工业材料工业材料是指用于工商业领域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成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工业材料类别广泛,包括纤维、橡胶、塑料、颜料等。

工业材料可以用于建筑、制造、修复等领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5. 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物质或生物过程产生的能量。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等生物体。

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气体等。

生物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总之,生物制品是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

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健康和美容选择。

同时,正确使用生物制品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环保性,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指基于生物技术得到的生物分子或微生物的制品,主要
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试剂和生物农药等。

这些产品的制备过程需要采
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发酵等。

生物制品作为新
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已经
成为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

生物药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肽类
药物、疫苗等。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药品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针对性地治疗特定疾病,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和生物活性。

生物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发酵、
纯化等多个步骤。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或临床诊断的一类试剂,包括酶、抗体、激素、蛋白等。

生物试剂的制备需要高度纯化的生物分子,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也用于临床诊断。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农业用药品。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环境毒性、高效去除靶标有害生物、生态友好等特点。

生物农药可以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不会对环境、食品以
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物农药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如基因工程等。

总之,生物制品作为新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生物制品概述

生物制品概述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4)生物技术疫苗
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 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 活疫苗以及DNA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 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 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 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 程亚单位疫苗。


2、病毒与细胞培养
病毒的培养繁殖只能在活细胞内进行,是以病毒 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 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 为复制。

常见的病毒培养方法有:细胞(包括组织器官) 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实验动物培养法。
SPF动物或SPF鸡胚,仍常用于培养病毒,但病毒 细胞培养发展最快,重点介绍。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3)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
代谢产物疫苗:如毒素、酶等都可制成疫苗,破伤风毒素、 白喉毒素、肉毒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经甲醛灭 活后制成的类毒素有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主动免疫制剂。 亚单位疫苗:是将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分开、除去核酸 用提纯的蛋白质衣壳制成的疫苗。此类苗保含有病毒的抗 原成分,无核酸,因而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效果较好。 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狂犬病等亚单位疫苗已有成功的试 验报道。亚单位疫苗由于制备困难,价格昂贵。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有包膜病 毒敏感 消毒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卤素

抗生素:对病毒无作用
中草药:有一定作用
本学期至此结束,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疫苗。

7.采用国内已上市销售的疫苗制备的结合疫苗或者联合疫苗。

8.与已上市销售疫苗保护性抗原谱不同的重组疫苗。

9.更换其他已批准表达体系或者已批准细胞基质生产的疫苗;采用新工艺制备并且实验室研究资料证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的疫苗。

10.改变灭活剂(方法)或者脱毒剂(方法)的疫苗。

11.改变给药途径的疫苗。

12.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疫苗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疫苗。

13.改变免疫剂量或者免疫程序的疫苗。

14.扩大使用人群(增加年龄组)的疫苗。

15.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疫苗。

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各种血液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

按治疗作用机理可分为特异的(如抗毒素和γ-球蛋白)和非特异的(如干扰素和人白蛋白等)。

临床医生将抗毒素及γ-球蛋白作常规治疗用药品,实际上也起预防作用。

血液制剂在治疗用生物制品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中国生产和正在研制的血液制剂已有50余种。

有些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

血液中某些含量少的组分整合到微生物基因中,可大量生产,如□因子。

主要的预防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见表主要的预防和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单克隆抗体。

3.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变态反应原制品。

5.由人的、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的,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6.由已上市销售生物制品组成新的复方制品。

7.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8.含未经批准菌种制备的微生态制品。

9.与已上市销售制品结构不完全相同且国内外均未上市销售的制品(包括氨基酸位点突变、缺失,因表达系统不同而产生、消除或者改变翻译后修饰,对产物进行化学修饰等)。

10.与已上市销售制品制备方法不同的制品(例如采用不同表达体系、宿主细胞等)。

11.首次采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制品(例如以重组技术替代合成技术、生物组织提取或者发酵技术等)。

12.国内外尚未上市销售的由非注射途径改为注射途径给药,或者由局部用药改为全身给药的制品。

13.改变已上市销售制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生物制品。

14.改变给药途径的生物制品(不包括上述12项)。

15.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生物制品。

诊断用生物制品大都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属于免疫学方法诊断。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诊断用生物制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不仅用于传染病,也用于其他疾病。

主要包括两类:①诊断血清,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抗毒素类、肿瘤类、激素类、血型及HLA、免疫球蛋白诊断血清、转铁蛋白、红细胞溶血素、生化制剂等。

②诊断抗原,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毒素类、梅毒诊断抗原、鼠疫噬菌体等。

此外还有红细胞类、荧光抗体、酶联免疫的酶标记制剂、放射性核标记的放射免疫制剂、妊娠诊断制剂(激素类)、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应用分预防、治疗和诊断三个方面。

预防疫苗(包括类毒素)的发明是为了预防传染病。

大多数烈性传染病已有疫苗,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性质特点、传染源、传播方式,用于预防的疫苗有以下几种:①消灭传染病的疫苗。

有些人类传染病病原体没有中间寄主,有可能用疫苗高度免疫人群,使病原体不能在人群中传播并最终被消灭,如天花已被消灭。

麻疹、脊髓灰质炎用疫苗高度免疫后,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②保护群体的疫苗。

如中国的乙型脑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感杆菌多糖疫苗、流脑多糖疫苗、卡介苗等。

例如,以昆虫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病,往往难以消灭其传染源,但当群体达到一定免疫水平,即易感人群接种疫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时,就能控制其流行。

尽管人群中有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但由于群体具备足够的免疫能力,阻断了传染源,这些人也可受到保护。

③全球性而局部流行或地区性传染病用疫苗。

对伤寒、霍乱、鼠疫、森林脑炎、黄热病、斑疹伤寒等疾病,在人群中疫苗免疫有针对性,如疫区人群、常发病地区易感部分人群进行普遍接种疫苗。

④保护个体的疫苗。

有些疾病只侵袭某种类型的人,或某些人感染了某种疾病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流行性感冒对老年体弱的人,水痘病毒对病房体弱儿童。

这类疫苗有多价灭活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链球菌疫苗等。

⑤控制先天性疾病的疫苗。

如风疹活疫苗。

风疹病毒对受感者本身没有多大危害,但若孕妇感染,可侵犯子宫内发育的胎儿,造成新生儿先天性畸形。

⑥有接触某些传染病危险的人用疫苗。

如接触狂犬病后或去疫区应接种这种疫苗。

中国无黄热病,但去非洲、南美洲的人员必须接种黄热病疫苗。

疫苗类制剂都含有抗原,接种人体后,刺激体内免疫系统细胞,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以防止相应病原体的感染,这种免疫称作自动免疫。

γ-球蛋白(包括一些抗毒素)是起预防作用的抗体,给人注射后可不感染相应疾病,这种免疫称作被动免疫。

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所注入的抗体半衰期很短,1~2周即消失,但其优点在于生效快。

各种疫苗的使用大多有一定对象,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

接种方法有肌肉、皮下、皮内、皮上划痕;口服有糖丸、胶囊或液体;气雾法分气溶胶法(如腮腺炎活疫苗)、喷鼻法(如流感疫苗)。

一般来说,浓度较大的疫苗宜采用肌肉或深部皮下注射,如果注射皮下浅层,往往局部出现硬块或无菌化脓。

皮上划痕疫苗不可注射。

皮内注射疫苗用量少,但有的可能反应较强,有的免疫持久性差。

口服疫苗方法简便,较为理想。

常规用的只有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和口服卡介苗,正在研制的有口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和霍乱疫苗等。

治疗用于治疗的生物制品包括各种血液制剂、抗毒素和其他免疫制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

前者如各种抗毒素和特异的丙种球蛋白;后者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蛋白等。

血液制剂是指健康人或胎盘血液经分离提纯后制成的多种有效的血液成分,每种成分都有其独特生理性能。

对病人来说,除大量失血者外,绝大多数人只需要某一种或几种成分,如甲型血友病人只缺□因子,补充□因子即可满足需要,这样既节省血液,又可提高疗效。

血浆可代替全血功能,白蛋白可代替血浆。

γ-球蛋白除用于防治某些传染病外,还可用于治疗γ-球蛋白缺乏症。

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生长、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多种物质活性,是免疫反应介质之一。

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中的重要介质,能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凡细胞免疫低下引起的疾病均可采用。

转移因子还可抗感染(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

诊断用于诊断的生物制品可分以下几类:①体内试验诊断制剂类。

常用的有布鲁斯氏菌素、结核菌素和锡克试验毒素(白喉)三种,皮内注射0.1ml,观察反应,判断是否患过相应疾病或免疫接种成功否。

②一般传染病的诊断制剂类。

包括各种诊断菌液、病毒液和诊断血清。

③诊断肿瘤用制剂。

如甲胎蛋白血清、癌胚抗原诊断试剂盒等。

④测定免疫水平的诊断制剂。

测定人体内所含的五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IgE),以Ig单价诊断血清与患者血清作定量测定,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测定,亦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指标。

⑤激素用诊断制剂。

如妊娠诊断制剂。

不良反应使用生物制品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与制品的菌种毒种、型别、抗原浓度、所用培养基、灭活或减毒过程、佐剂、保护剂、受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接种史、传染病史、被动获得抗体等因素有关。

接种疫苗和类毒素常见的反应,如细菌内毒素引起的毒性反应,所有细菌制剂都可引起发烧和局部的肿、痛、热的炎症反应,一般在接种后48小时内发生。

精制类毒素和病毒类疫苗,一般反应比较轻微。

活疫苗类接种后实际上产生一次轻度感染过程,在活菌或病毒增殖到引起发烧或其他反应之前,常有几天或长一些的潜伏期,这些感染反应常伴有低热,有的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细菌多糖疫苗细菌多糖疫苗是提取有效抗原成分,去掉内毒素,其反应也较轻微。

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清病。

现今制品通过精制提纯,反应减少,人血液制剂克服了异性蛋白反应。

这些制品的反应,有时伴有发热、荨麻疹、哮喘,少数偶尔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过敏性休克和血管性水肿罕见,干扰素等治疗免疫制剂,反应情况类似疫苗类,反应轻微。

编辑本段生物制品的管理(一)基本生产条件生产生物制品的单位应有合乎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应具备灭菌操作条件;有冷藏设施;应能对产品自检;生产应由主管技师以上职称者主持并做到文明生产;产品要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生物制品远程》。

(二)管理权限与范围生物制品:统一由卫生部管理,由部直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其它特殊需要的产品需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报告审核批准后,方可生产。

血液制品:除卫生部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生产,但只能有1~2个生产点,由省药检所监督检验产品质量。

其它医疗卫生单位不准生产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

个别因科研需要又无生产单位正常供应的品种,要具备一定条件,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方可研制,经检定机构同意,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上人体试用,但是不得进一步中试投产。

(三)颁发营业执照卫生部所属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

省属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批准后方可颁发营业执照。

(四)质量标准按卫生部一九七九年颁发的《生物制品规程》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

(五)生产、销售和储备卫生部属单位的生物制品的生产、销售、储备由卫生部统一平衡。

省属血站的血液制剂生产、销售由省卫生厅安排。

(六)进口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由卫生部检定所检验。

血液制品由口岸药检所检验。

中国血源充裕国外的AIDS病已四外蔓延,进口血液制品必须严格控制。

(七)价格的制定与调整由卫生部统一管理。

新产品试销时,或参照同类产品自订,报卫生部备案,投产后再报卫生部批准。

(八)医院购进的生物制品的管理应严格按储备条件要求,预以储藏,按有效期先后使用。

严格适应证,防止滥用(详见22章)。

加强血液制品的监测,杜绝由于使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