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详细
最新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最新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生物学
1. 细胞学:
- 细胞结构和功能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 细胞分裂与生长
2. 遗传学:
- 遗传物质的组成
- 遗传的规律
-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 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的应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化学
1. 物质和变化:
-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3. 空气和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 燃烧和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物理学
1. 光的传播和成像: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折射和色散
2. 动力学:
- 力的性质和分类
-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描述
- 动能、功和机械能的转化
3. 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波的特性和频率
- 声音的反射、吸收和共鸣
以上是最新八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科学复习资料八下

科学复习资料八下科学复习资料八下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而又重要的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我整理了一份科学复习资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吧!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硬度、熔点、沸点等。
而物质的变化又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观或状态时,其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之间发生折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的改变。
我们还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镜面反射和 diff 用反射的特点。
三、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的改变。
我们还学习了声音的反射规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的基本知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电的基本知识。
电是带有电荷的粒子运动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电阻是电流的阻碍力。
我们还学习了欧姆定律,即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生物的分类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分类。
生物是按照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
生物界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又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植物界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我们还学习了生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物种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
我们还学习了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归纳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和复备考。
第一章:生物-生命共同体
1. 生物的分类
- 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2. 动物的生长发育
- 冷血动物和恒温动物的特点和区别。
- 昆虫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3. 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 生物的调节与控制
- 植物的对外调节和对内调节机制。
-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方式。
第二章:物理-能与能量转化
1. 动能和势能
-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例子。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
-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的原理。
3. 能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 常见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
-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第三章: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分类。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应用。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内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请同学们针对每个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加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如下:
单元一:光的传播与折射
- 光的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玻璃等
-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的关系
单元二:声与音速
- 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振动体、介质、传播路径
- 声的传播速度: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声音的性质:音调、音量、音色
单元三:力和机械能
- 力的概念和种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平衡力、失衡力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机械能及其转换: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单元四:电和磁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图、串联与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的作用、欧姆定律
- 磁场和磁力:磁性物质、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的养分获取与传输:植物的养分吸收、输送系统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以上为八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下科学总复习

人教版八下科学总复习八年级科学是一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大量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实验,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下科学总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下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北极N 。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物理学家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分布的情况。
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 S 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
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
电磁铁的优点是:(1)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3)磁的极性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下册科学知识点是八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以及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文将就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于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高。
一、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变化1.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原子和化合物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化合物是具有独特性质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组成。
2. 化学与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
化学变化因其生成新物质而被称为“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性质相对改变。
3.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绕核运动,逐层排列。
原子量就是指原子中所含的全部质量,即原子的质量数。
二、能量与物质1. 能量能量是指物理体系中的物质的运动状态,包括动能和势能,它可以通过加热和机械等形式来转移和转换。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着能量的参与,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都牵扯到能量的转换。
因此,能量在物质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指能够进行燃烧活动的物体,我们的日常使用中大量消耗了各种能源。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能源的可持续性,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三、生物的识别和分类1. 物种的分类生物根据其特征、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学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目前全球已知物种约有50万种左右。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环境下生物所处的角色不同,生物通过适应策略来生存。
而人类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应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3. 遗传与进化生物遗传需要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信息会一代代传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也会不断进化,形成新的形态与特征。
四、机械运动1. 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对于力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反应,包括变形、加速度和移动等。
这就牵扯到了物体的力学性质,需要我们通过相关理论来处理。
2. 机械物理量机械物理量包括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以及力、功等众多方面。
我们需要有系统的考虑和研究这些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归纳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药物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活等。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物种、保护栖息地、合理利用资源等。
第二章:完整的食物链- 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模型,包括食物的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
-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食物链的规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第三章:电流与电路-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 电路是指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器。
第四章:地球运动与节气-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现象。
- 节气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地面位置的变化所导致的。
- 节气的分类:24节气、四立、二至、八节、三候。
第五章:水循环与人类生活-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大气中、地表和地下不断循环的过程。
- 水循环的重要性:维持水资源平衡、调节气候、支持生物生存。
- 人类生活中的水循环:自来水、水的净化与消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六章:恒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能够自我调节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无关。
- 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第七章: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媒质的影响,一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3米/秒。
- 声音的特点:频率、音调、音量、共振等。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 压强与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第九章:行星与卫星- 行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有光亮的表面。
- 卫星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有行星提供的光亮。
- 行星和卫星的特点和区别。
第十章:眼镜和显微镜- 眼镜是改变眼睛对近处物体的调节能力以校正视力的装置。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将整理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和掌握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半金属
- 物质的分离方法:筛分、过滤、蒸发、凝固、浮沉、沉淀、蒸馏
第二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
-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标量、矢量的关系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时间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和运动
- 力的作用和性质: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阻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和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第四单元: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 抛体运动和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
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共振和声学乐器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速度和方向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声音的利用:通信、声学乐器和声波探测
第六单元:光的传播和成像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行走的速度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成像
- 光成像的应用:凸透镜和凹透镜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内容和例题,请参考课本和教师的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科学资料一、模型与符号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3)引力、斥力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相同点不同点分子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化学反应中能再分构成物质原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等等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六、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2)、海水中的元素: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还含有氯元素、钠元素等(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氧、碳、氢、氮(介绍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1、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4、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5、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6、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2)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七、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某种物质名称;(2)、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5)、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6)、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7)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9)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10)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单质的化学式: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 、氮气N2、碘I2、铁Fe 、铜Cu 、水银Hg、硫S 、磷P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金刚石、石墨都是 C ]、氦气He、氖气Ne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氧气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例:水混合物: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元素的存在形态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游离态。
如:氧气中的氧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化合态。
如: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如果某种物质中,既有元素的游离态,又有元素的化合态,这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2、国际上采用公认的符号来表示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某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则2O可表示二个氧原子。
3、H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九、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化合价均为0。
原子团的化合价:-2 -1 +1 -2 -1 -1 -2 -1 -1SO4 OH NH4 CO3 NO3 ClO3 SO3 MnO4H CO3硫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硝酸根氯酸根亚硫酸根高锰酸根碳酸氢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应为最简整数比!二、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Mg2+、K+、Al3+、Fe3+、Fe2+、Ca2+、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如:铵根离子NH4+碳酸根离子CO32-、SO42—、NO3—、OH—注意:右上角数前符后1必须省略三、化学符号及含义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S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2Ca2个钙原子(只有微观含义)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①2H2 O2个水分子②2N22个氮分子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①2S2- 2个硫离子②2Ca2+2个钙离子③2SO4 2-2个硫酸根离子④nOH-n个氢氧根离子⑤2Fe3+2个铁离子⑥3Fe2+3个亚铁离子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2+1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注意:正上方符前数后1必须不省略5.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1)、化学符号前面: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如2N、2H2、2Mg2+等。
(2)、化学符号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含有某原子的个数。
如H2、SO42-。
(3)、化学符号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带×个单位的×电荷。
(5)、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相对原子质量)。
记牢关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与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相一致。
说出微粒周围数字的“2”的含义2Ca2+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H2 O前2:表示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Ca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6.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1)表示某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5(6)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7)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1)(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7.27%)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M=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 BymA:mB=(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3.4.(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可燃物燃烧条件(2)跟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移出可燃物跟氧气隔绝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 (多变一)(2)分解反应:A B+C(一变多)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
(3)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知识梳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