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等。
2、掌握色彩的构成方式和规律,如色环、互补色、对比等。
3、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色彩的分类和属性。
色彩的空间和时间感知。
2、色彩构成原色和间色。
色环和补色。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
3、应用实例服装设计的色彩应用。
广告设计的色彩应用。
其他设计领域的色彩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动手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构成方式和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色彩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2、讲解色彩基础知识:讲解色相、饱和度、明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3、讲解色彩构成:讲解色环、互补色、对比等色彩构成方式和规律,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构成技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布置作业: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安排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难点1、色彩的感知和理解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
六、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色环和补色等色彩构成技巧?2、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是否能够理解色彩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是否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色彩搭配和运用?七、教学建议1、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掌握。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色彩构成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式。
通过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概念,以及色彩的调和、对比等原则,帮助学生分辨和运用不同的色彩构成方式。
教案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目标:1.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2.了解色彩的构成方式,包括色彩调和和色彩对比。
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色彩?有哪些基本的颜色?”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并适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并通过图例进行示范和解释。
2.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构成方式,包括色彩调和和色彩对比,并通过示例图片进行说明和比较。
步骤三:实践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分发一些彩色纸和绘画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创造力进行色彩构成的实践操作。
2.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构成的原则。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发现。
步骤四: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多多观察和练习色彩构成的技巧。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色彩构成的实践,比如用色彩构成不同主题的画作、设计一个色彩搭配的海报等。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色彩工作坊,增加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欣赏。
评估方式: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
2.可以设计一个小测试,测试学生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应用。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色彩构成的表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构成。
2.如何运用色彩构成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让学生作品欣赏。
2.引导学生留意图片中的色彩构成。
Step 2 讲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介绍色彩构成的概念,即通过色彩的选择、组合和运用来构成艺术作品。
2.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如颜色对比、色彩饱和度、明暗关系等。
Step 3 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讲解1.讲解色彩选择的基本方法,如根据主题和情感选择适合的颜色。
2.讲解色彩组合的基本技巧,如使用对比色、类似色、冷暖色等。
3.讲解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如运用明度、色调来表现明暗和空间感。
Step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些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构成的特点和效果。
2.与学生共同讨论作品中色彩的选择、组合和运用。
Step 5 练习与实践1.教师布置绘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品。
2.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创意,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构成。
3.学生可以在课后提交作品,教师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评价其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延伸:1.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色彩构成的分析和研究。
2.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多尝试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教案标题:色彩构成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色彩构成方案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描述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2. 学生与教师讨论色彩对作品表达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 色相:指颜色的名称,如红、黄、蓝等。
-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程度,高饱和度表示颜色十分鲜艳,低饱和度表示颜色较为灰暗。
- 亮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高亮度表示颜色较为明亮,低亮度表示颜色较为暗淡。
2. 学生通过示例和图片展示,了解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效果。
3. 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艺术材料(如彩铅、水彩等)和一幅图片或主题。
2. 学生们利用所选材料和图片创作一幅艺术作品,并运用色彩构成的知识设计出独特的色彩方案。
3. 教师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组合,以及明暗对比,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
4. 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交流并分享彼此的色彩构成方案和创作思路。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色彩构成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2.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彼此的色彩构成方案。
3. 教师总结不同色彩构成方案对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的影响,并鼓励学生们不断尝试创新的色彩构成方案。
5. 反馈和延伸(5分钟)1. 学生们完成反馈问卷,回答有关今天课堂内容的问题,教师收集学生反馈并做出评价。
2. 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色彩构成的艺术作品或练习,鼓励学生们在课外拓展和深化他们的色彩构成技巧。
教学资源:1. 一幅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图片2. 艺术材料(彩铅、水彩等)3. 学生创作艺术作品的图片4. 反馈问卷模板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成果和色彩构成方案。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冷暖概念;4. 色彩的搭配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示范:演示色彩的搭配技巧,分析冷暖概念的应用;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作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冷暖概念;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比、调和、面积);4. 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2. 讲解:讲解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示范:演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分析不同领域色彩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习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相似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调和);3. 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搭配、色彩布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调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调和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示范:演示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调和效果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和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学生能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

色彩构成教案(全面完整)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与分类色彩的概念: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和无色。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黄、绿等。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颜色的鲜艳程度。
1.3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概念,暖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给人清凉、宁静的感觉。
第二章:色彩的心理效应2.1 色彩与情感不同颜色的情感象征: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色彩的情感作用:如何通过色彩搭配创造舒适的视觉环境。
2.2 色彩与联想不同颜色引起的自然、人物、物品等联想。
色彩的引导作用:如何利用色彩联想引导观众注意力。
2.3 色彩与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的认知与使用。
色彩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红、西方金色等。
第三章:色彩的搭配与应用3.1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搭配:如互补色搭配、冷暖色搭配等。
协调搭配:如类似色搭配、渐变色搭配等。
3.2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色彩在绘画、设计、摄影等艺术领域的应用。
色彩创作的实例分析。
3.3 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色彩在室内设计、服装搭配、化妆等方面的应用。
色彩搭配的实际案例分析。
第四章:色彩的创意表现4.1 色彩的抽象表现抽象画中色彩的运用与表现。
学生抽象画创作指导。
4.2 色彩的象征表现利用色彩象征意义进行创作。
学生象征作品创作指导。
4.3 色彩的寓意表现色彩在作品中传递寓意的方法。
学生寓意作品创作指导。
第五章:色彩构成的实践训练5.1 色彩构成的基本技巧色彩的调配、绘制与搭配实践。
学生实践作品点评与指导。
5.2 色彩构成的综合练习结合不同材质、形式进行色彩构成实践。
学生综合练习作品点评与指导。
5.3 色彩构成的创意实践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进行色彩构成创新实践。
学生创意作品点评与指导。
第六章:色彩与视觉设计6.1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学习色彩在广告、海报、书籍封面等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经典平面设计案例中的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教学教案

《色彩构成》教学教案本课属于“绘画设计”领域课标中规定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应了解色彩要素的概念、特点及其相关应用,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
利用媒材特性,实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色彩设计意识。
在本课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建立研究兴趣,再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构成方法的尝试,再用大师的作品总结构成方法,最后自评互评提升审美理解,展示设计生活的美好愿望。
课题课时色彩三要素1课时课业类别绘画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色彩构成的方法,理解色彩构成的美感。
2、水平目标: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体会艺术创作乐趣。
3、德育目标: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
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耐心、细致、执着的工作态度。
教学方法启发、示范、讲座等。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三原色调色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范画、实物平台学具准备课本、绘图纸、铅笔、毛笔、水粉色、调色盘、洗笔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组织教学:(1分钟)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学生活动指导与评价媒体使用准备上课用培养课前准备的电脑播放具,坐好等习惯。
待上课。
舒缓的声音乐,建造上课氛围。
二、导入新课:(1分钟)发展思维,启发学生的相象力。
学生抢答:教师引导学生分幻灯片展世界是多彩的,我们无时不在感娇红的花析实例图片,并示几幅色受色彩,同时也在持续用色彩装扮自朵,碧绿的总结归纳:色彩彩鲜艳的己。
叶子,蔚蓝构成正是研究色图片引发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从大自然的天空……彩组合、搭配规学生思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有。
律的学说,能够考。
我们增进了理解。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3. 学会使用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进行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3. 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三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2. 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
3. 彩色卡片或色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色彩的三要素(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
三、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进行色彩搭配。
四、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色彩的三要素和搭配方法。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应掌握色彩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色彩的冷暖概念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色彩的对比效果及其在构图中的运用。
3. 探索色彩的节奏与和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冷暖概念和情感表达。
2. 色彩的对比效果及其在构图中的运用。
3. 色彩的节奏与和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应用。
2. 色彩对比效果的创造和构图的实践。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
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
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因为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色彩非常艳丽。
可见,要知道颜色,首先要有光,即色彩是光的赐予。
但光并等于色,它只是能引起色彩感觉的客体。
另外,对一个没有视觉的人来说,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色彩感。
由此可以下个定义:所谓色彩感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感。
也可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的反应的产物。
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当然,被感知的物象必须客观存在。
光与色的关系属于物理学范畴,颜料、涂料、染料的性能属于化学范畴,光与色对眼睛和脑的各种效应则属于生理学范畴。
然而,色彩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属于心理学范畴。
比如,红色与蓝色所给予的心理刺激是截然不同的:红色使人兴奋、温暖,蓝色使人沉静、寒冷。
同时,设计人员的嗜好、环境、年龄、性别、职业等,都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艺术家和美学家则更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图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配色法则,找到达到目的的美好色彩。
认识色彩:色彩是光赋予的能唤起我们色感的关键在于光。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的结果。
从太阳或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也能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但进入更多的是光遇到物体后变成的反射光或投射光。
例如:霓虹灯的色是直接光源的色,一般物体或颜料的色属于反射光的色,彩色玻璃的色则是投射光的色。
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球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
一旦这种感觉联系到了物体,我们就能辨清色彩了。
比如梨是黄的、树是绿的,好像是它们本身固有的色彩一样。
由此可见,色彩的产生(被感觉)需经过如下的过程:光源(直光) —物(反射光、透射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反应(知觉)可见光光谱及色彩的产生有彩色与无彩色光谱《色彩构成设计》P2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彩构成设计》P3142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深浅。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腾与空间感。
白颜料属于反射率相当高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的越高。
相反,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降低越多。
日光三棱镜红橙 黄绿 蓝紫红橙光黄绿光 蓝紫光宇宙射线射线光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r x 射线可见光380mm 紫580mm 黄780mm 红黑—自之间可形成许多明度阶梯,人的最大明度层次判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
普通实用的明度标准大都定在9级左右,如孟塞尔把明度定为黑白在内为11级,黑白之间为九组不同程度的灰。
而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相对应的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
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或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是根据该色光披长划分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
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宇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如果红色加白色混出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混出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
把红色加灰色混出几个纯度不同的灰红色。
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是色相的差别,只能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
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
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
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低明度、中明度的全色相环,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
这些都是美感很高的色相秩序。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两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
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是纯度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
眼睛在正常光线下对红色光波膊觉敏锐,因此红色的纯度显得特别高。
对绿色光波感觉相对迟钝,因此绿色相的纯度就显得低。
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
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的也越多。
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有彩色。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渐变色相渐变明度色相纯度纯度渐变色立体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排列与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简称色立体。
现代常用的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 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
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色彩构成设计》P5色相纯度(纯色)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 )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
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色彩构成设计》P6PCCS(Practical C0lor Cp 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昧红/4红味橙/5橙等。
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
《色彩构成设计》P7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pccs 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pccs 色立体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明度对比概念: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无彩色系统,在明度对比中,黑、白是两极,效果最强烈,中间有一系列由浅到深的“灰”而构成连续的色阶,其明暗差异哪怕是极微小的,都具有能动性和表现意义,如素描、铜版画、水墨画等就是利用黑、白、灰一系列色阶层次来造型的。
在彩色系统内,不同色相的纯色,在同等亮度下,以光亮的数据为根据,可作出如下的明度排列(白)、黄、青、绿、紫、红、蓝、(黑)。
从上述排列中,可看到纯黄色明度高,而纯紫色则明度低。
明度对比因此,我们组织一个亮或暗的画面时应认识到采用亮色或暗色作基调的准则,而且还应该认识到明度对比效果,不只在黑、白、灰的色阶中可以产生,在彩色系统内的纯度对比中亦同样存在。
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色彩的层次、立体感、空间关系主要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实现。
以低明度色彩(低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硬、刚毅、神秘。
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以中明度色彩(中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成、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
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以高明度色彩(高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
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
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明度对比强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在色彩的应用上,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明度对比的恰如其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明度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最极端的色相对比是纯净的、明亮的红黄蓝三原色组它的效果是强烈的,清晰并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以中间色橙、紫、绿色为相对比,明晰度则相对地降弱了。
⏹复色的色相对比,明晰度就更弱了。
⏹当某一色块,用黑或白线隔离,这色块的色相便孤立地显现其本质个性特点,这就是说,黑或白是可以起抑制色相对比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