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操作手册范本
气象仪使用手册

IIES-9800 六要素气象传感器
使 用 手 册
目录
一、前言............................................................................................................................................... 3 二、概述............................................................................................................................................... 3 三、产品介绍 ....................................................................................................................................... 3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软件使用操作技巧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软件使用操作技巧1.软件安装和启动-执行安装程序,按照提示完成软件的安装。
-启动软件,双击桌面的图标或者在开始菜单中找到软件的快捷方式进行启动。
2.观测站设置-在软件中设置观测站的相关参数,包括观测站名称、经纬度、海拔等信息。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观测站的观测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设置观测数据采集间隔,可以按照分钟、小时或者天来设置。
3.实时观测数据查看-在软件的主界面上可以实时查看观测站的各个观测要素的最新数据。
-可以通过图表或者数据列表的形式查看观测站的历史数据。
-可以设置自动更新数据的频率,以便实时跟踪观测站的变化情况。
4.数据存储和导出-可以将观测数据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看和分析。
- 可以将观测数据导出为Excel、CSV等格式的文件,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共享。
5.数据分析和展示-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和报表,对观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根据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过滤和排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6.报警设置和处理-可以根据观测站的业务需求设置数据报警规则,如温度超过一些阈值、风速超过一些阈值等。
-当观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软件会自动触发报警,可以通过声音、弹窗等方式提醒用户。
-可以对报警进行处理,如记录报警时间、原因和处理措施。
7.系统维护和升级-定期备份观测数据和系统配置文件,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
-及时安装软件的更新和升级版本,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和网络连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结:以上是一些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操作技巧,希望对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所帮助。
正确、高效地使用观测业务软件,可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效率,为气象预报和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上述操作技巧,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
气象仪器操作说明书

气象仪器操作说明书1. 概述气象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的设备,旨在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以支持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本操作说明书旨在向用户提供有关气象仪器的操作指南,以确保正确且安全地操作仪器。
2. 仪器介绍2.1 仪器外观气象仪器外观通常由控制面板、显示屏、传感器和连接接口组成。
请确保仪器外观无明显损坏,如有异常情况请联系售后服务。
2.2 传感器说明不同型号的气象仪器配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涉及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要素的测量。
在使用仪器前,请仔细阅读传感器的说明书以确保正确安装和使用。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在操作仪器之前,确保仪器已连接到电源,并且传感器已正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确保仪器周围空间通风良好,避免遮挡物干扰测量结果。
3.2 开机按下仪器上的电源按钮,待仪器启动完成后,显示屏将显示基本信息。
请注意仪器是否显示正常并且传感器是否响应。
3.3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仪器菜单上的指示设置相关参数,例如测量间隔、单位、报警阈值等。
请根据具体的操作指南进行设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4 数据记录仪器通常具有数据记录功能,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动记录气象要素数据。
根据需要,设置数据记录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确保仪器正常记录数据。
3.5 数据读取仪器通常提供数据读取功能,可以通过连接接口将记录的数据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分析。
请按照仪器的说明书使用数据读取功能,并确保设备连接稳定。
3.6 关机在操作完成后,按下电源按钮并等待仪器正常关机。
切勿强行断开电源或关闭仪器,以免数据丢失或设备损坏。
4. 维护与注意事项4.1 清洁定期清洁仪器外观和传感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软布轻轻擦拭控制面板和传感器,避免使用化学溶剂或尖锐物品。
4.2 校准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校准时间和方法根据不同仪器型号而定,请参考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监控系统软件操作说明

监控系统的软件操作说明服务器部分一.把组态王运行系统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二.点击运行系统进入运行环境,出现监控系统的主画面,如下图1.1:监控系统主画面图1.1三.用户登陆1.选择用户登陆, 如下图1.2,如:系统管理员登陆(权限最高),用户登陆图1.22.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用户配置里添加操作员,操作员优先级不需太高,不应高过900,如下图1.3:添加操作员图1.3四.参数校正在监控系统主画面里”进入参数校正”能够对系统参数标定, 如下图 1.4,当现场值大于计算机的显示值时,增大系统参数,例如:1#放卷张力的现场运行值大于计算机显示1#放卷张力的运行值,就需增加1#放卷张力的运行值系数,使1#放卷张力的现场值和计算机的显示值相等.参数系数标定图1.4五.进入一线系统,出现一线系统主画面.如下图1.5:一线主画面图1.51.在一线系统流程图中显示每个工序运行设备的当前值,设定值,标准值,上限值,下限值和设备运行值的曲线图,.,当前值为设备上仪表当前的运行值,当前值大于上限值或小于下限值时都会产生报警,设定值为设备上仪表所设定的值,标准值为这套工序的标准值,设定值的误差不应超过标准值的5%,例如进入涂覆工序,如下图1.6:一线涂覆图1.62.在一线系统主画面下方的表中显示报警信息.3.在”参数选择”选择参数编号4.在”参数设置”里修改参数,进入参数设置后出现参数设置画面,如下图1.7,在”输入修改品种编号”中输入所要修改配方的编号或点击”上一组”和”下一组”选择,所修改的参数为当前值,上限值和下限值,修改完成后点击”修改后确认并存储”,点击”品种参数列表”后能够在右侧查看到所有参数.一线参数图1.75.在一线系统主画面中的菜单中点击”一线实时数据报表”可查询实时数据报表,如下图1.8:一线实时数据报表图1.86.在一线系统主画面中的菜单中点击”历史数据查询报表”,出现历史报表画面,在历史报表画面的功能菜单中点击”历史数据查询”,跳出报表历史查询窗口,在时间属性中设定所需查询的时间段,间隔时间需大于60秒,在变量属性中设定所需查询的变量,点击”确定”显示出历史数据报表,如下图1.9和1.10:历史数据报表时间属性设定图1.9历史数据报表变量属性设定图1.107.在历史报表画面的功能菜单中的”历史数据报表页面设置”,”历史数据报表打印预览”,”历史数据报表打印”中可打印历史数据报表8.在一线系统主画面的功能菜单中选择”一线报警窗口”,在下方的表中显示报警信息,在一线报警窗口的”历史报警查询”中可查询历史报警,如下图1.11:一线历史报警窗口1.11六.在一线系统主画面的菜单中点击”返回主画面”,可以返回监控系统主画面,可进入二线系统进行操作,二线系统和一线系统操作相同.七.在服务器文件中的一线报表,二线报表,系统报警记录文件,推荐半年备份一次。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一、对比测试阶段1. 从3月20日9时(北京时,下同)起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4.0.0),仍按照现行业务规定编发气象报告和上传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长Z文件),同时SAWSS软件会自动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此期间新格式长Z文件上传规定,以便于省级信息中心测试。
2. 值班员应在定时观测时次启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按照要求生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保存在“AWSNet_test”文件夹下)。
SAWSS软件中形成的旧格式的长Z文件仍写入“AWSNet”文件夹,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MM为月份,软件自动形成,下同),值班员需对新旧格式文件进行对比,检查数据是否一致,以尽快熟悉数据格式和软件操作。
3. 已完成地面观测数据报文传输方式调整的试点站,应直接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版升级。
4. 此期间有关参数不需作任何修改。
二、业务正式切换阶段1. 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从2012年4月1日08时(北京时)定时观测后,开始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各站完成升级后,基准站应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
2. 软件升级后开始上传新格式长Z文件,同时停止编发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
SAWSS软件中形成的新格式长Z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不再形成旧格式长Z文件。
3.在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必须在正点后5分钟内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时人工干预,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该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该时次的内容打印保存为宜。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手册

第一部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版第1章概述1.1 软件功能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perational Software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英文简写为OSSMO)是为了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版)的需要,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和各级审核部门的资料处理而编制的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
本软件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站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并充分考虑了与原地面测报软件数据格式的兼容,以满足对原数据格式文件的处理。
该软件与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和通讯组网接口软件(CNIS)相结合,构成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包括参数设置、自动站监控、观测编报、数据维护、报表处理、工作管理、工具、外接程序管理和帮助等九大功能,各大功能项由若干个子功能项组成。
其主要内容如下表:1.2 软件构成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采取了大量的程序控件和动态链接库,按照软件功能的不同,将参数文件、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安装在不同的文件夹下,其构成如下表:1.3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是指软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和表格文件,包括如下内容:为分,ss为秒,CCC为台站字母代码的后三位,YYYY、yyyy或YYY(年的后三位)为年份,其它没有说明的字符为固定标识。
1.4 软件流程⑴进行各类参数的设置,包括操作员管理、台站参数、仪器检定证数据、旬月历史数据、地面审核规则库和文件传输路径等。
这些参数数据提供了软件的支持环境。
⑵进行交接班登记。
建立本班值班工作任务,班内填写值班工作日记。
⑶有自动气象站时,启动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正点数据存入正点地面常规数据Z文件和正点辐射数据H文件(有辐射观测项目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要素的分钟数据存入各分钟数据文件。
气象预警发布软件使用说明1

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软件说明一、打开软件,输入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111111”二、进入软件页面。
首先,对监控端口的设定,点击“通讯端口设备”,用户可能根自己实际需求,设定端口号。
例如,用户开放的监测端口为“7001”则直接配置即可。
2、建立监控站点,点击“设备资料管理”进入相关设置。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站点或对已建成的站点信息进行“修改”。
在设置完“设备资料管理”之后,进行“显示节目管理”或是“语音节目管理”设置。
例:“添加”站点:用户可分别根据“站点名称”,“站点SIM卡号”,“站点安装地点”,进行站点分组查找,然后,根据站点信息内容进行“条件”过滤。
实现快速找出相关站点。
注:“站点SIM卡号”设置要与气象预警终端配置参数里的“SIM卡号”一致。
注:“站点类型”分为三种方式:“单语音站”,“单显示站”,“语音显示共有站点”。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节目内容”以及LED显示的相关方式。
信息。
注:建立时间节目格式内容:“20Yy年Mm月Dd日星期XxHh时Nn分Ss秒”4、“语音节目管理”设置。
点击“添加”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关内容,比如“节目名称”“循环次数”“语音内容”等相关参数。
5、“校正设备时间”功能是让LED显示时间与中心同步。
6、“发送记录信息”是为了方便查询、检索、打印,以便存档使用。
7、“用户信息管理”是为了根据用户需要,添加管理用户。
用户相关信息可自行定义。
注:“是否有配置管权限”勾选上表示,新建用户可以修改相关软件参数;如没有勾选,则表示新建用户只能登陆软件,查看相关信息,不能修改软件参数。
三、“发布显示节目”,“发布语音节目”或“校正设备时间”则需设备相上中心软件才能进行操作发布。
四、设备组网测试,采用IP地址、TCP/IP方式传输数据为例。
第一步建立数据服务中心(DSC)假设您计划将您的数据服务中心(DSC)架设在公司局域网内的某一台计算机(PC1)上,并通过“7001”这个端口来监测数据,公司己有自己固定的公网IP地址如“218.107.204.161”,局域网是经过路由器网关代理上网,所以要在路由器上做端口映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首先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进行端口设置,将路由器的7001端口映射到PC1计算机上,然后在PC1计算机上运行中心软件,将软件的服务端口设置为7001,如以上前三节所述,数据服务中心建立完成。
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自动气象站说明书PH自动气象站说明书V10.0单位:武汉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武汉洪山区关山口电话:传真:邮箱:目录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第二章PH自动气象站软件第三章PH气象数据采集仪第四章气象传感器1.风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翻斗式雨量传感器5.气压传感器6.总(散、反)辐射传感器7.蒸发传感器8.降雪量测量仪9. 轻型百叶箱第五章PH仪表485布线第六章GPRS无线通信模块第七章气象应用领域1.交通运输环境监测2.工业民用环境监控3.应急预警监测系统4.森林防火预警监测5.校园科普地理园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一.系统简介自动气象站系统是一种集气象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的气象采集系统。
它在工农业生产、旅游、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PH自动气象站用于测量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照度、雨量、风速、风向、气压、辐射等基本气象要素,具有显示、自动记录、实时时钟和数据通讯等功能。
PH自动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PH气象数据采集仪,PH计算机气象软件三部分组成。
PH气象数据采集仪采集并记录各气象数据,采用汉字液晶数据显示,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设定参数掉电保护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功能,可靠性高。
PH气象数据采集仪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有有线和GPRS无线通讯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通讯方式可选用PH1000 GPRS无线数据通讯终端。
该自动气象站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数据容量大、遥测距离远、人机界面友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广泛用于气象、农业、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
二.自动气象站系统组网方式PH自动气象站与中心气象计算机之间的组网方式能够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组网方式。
方式一:有线组网方式。
PH自动气象站与气象工作站计算机之间采用RS232总线进行通讯,有效距离30米,还能够经过RS232转485模块将传输距离延长到8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第1章概述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是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与计算机的接口软件。
它能实现对采集器的控制;将采集器中的数据实时的调取到计算机中,显示在实时数据监测窗口,写入规定的采集数据文件和实时传输数据文件;对各传感器和采集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挂接,可以实现气象台站各项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的处理;还能与中心站相联实现自动气象站的组网。
SAWSS与自动站采集接口采用ActiveX DLL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同型号的自动气象站只要遵循自动气象站数据接口标准,建立相应的动态库,即可实现与本软件的挂接。
目前可以挂接的自动气象站包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和气象仪器厂的CAWS系列、Vaisala公司的Milos系列、气象仪器厂的DYYZⅡ系列、无线电研究所的ZQZ_CⅡ系列和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的ZDZII型。
该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自动站维护、系统参数、工具和帮助等功能。
系统参数中的台站参数、地面审核规则库、辐射审核数据、辐射表检定数据、文件传输路径设置和工具中的文件传输、大气浑浊度计算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的容相同,故在本手册中不再说明。
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菜单上选择“程序”→“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监控软件”并点击,或者双击桌面上的“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图标,即可运行。
软件主窗口如下:在软件菜单中,可按不同功能需求进行相应菜单的选择,对于常用的菜单项提供了快捷键和工具条上的快捷按钮方式,即用Ctrl +<某一字符>或鼠标左键点击相应图标,则可进行相应容。
在工具条上,按不同的功能组合将菜单快捷按钮分成了若干块,右端为监控软件有关功能的运行状态,其中“网络主通道”和“网络辅通道”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气象站组网后与中心站的通讯连接状态,红灯表示通道不通,绿灯表示通道为联通;“自动站”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站监控软件与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红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不能或没有挂接,黄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处于通讯状态,绿灯表示监控软件没有对采集器进行操作,监控软件处于空闲状态;“系统”指示灯表示监控软件运行状态,当软件开始运行时若能正确读取台站参数,则在软件运行过程中该指示灯为红、橙闪烁,否则指示灯一直为红色。
在窗口底部的状态条,显示有自动站的工作状态以及字母键、数字键、插入键的状态和系统的时间。
软件运行后,根据“系统参数”的“选项”中对“运行设置”的“采集控制”设置情况,判断是否进入自动气象站实时采集,当“数据采集”被选中,若初始化成功,则自动进入数据采集。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存放路径为软件安装的下级文件夹 AwsSource,它由“..\SysConfig\”文件夹下的SysPara.ini文件的“AwsFilePath”变量确定。
第2章数据采集2.1功能简介数据采集的功能有:实时数据与状态、常规数据卸载和辐射数据卸载,主要用来显示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与状态,生成自动气象站采集分钟和正点数据文件以及组网上传数据文件,若监控软件没有正常启动,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的数据没有实时采集时,可以人工干预,从采集器中卸载有关数据存入规定的数据文件中,对于安装有辐射传感器的自动气象站可以设置对辐射传感器的加盖和开盖处理。
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必须保证:1、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2、自动气象站与计算机正确联接;3、在“自动站维护”的“自动站参数设置”中,选择正确的自动站驱动程序;4、在“系统参数”的“选项”中,对“运行设置”的“采集控制”进行正确设置,其中“数据采集”必须选中。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只要启动了SAWSS,程序就会从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读取数据写入与采集器相联的计算机中。
在系统配置文件SysPara.ini的[Sys_Run]段,有两个参数项,分别是StartTime和RunTime,StartTime为系统每次启动的开始时间,用于系统检查获取每月气象要素气候极值;RunTime为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每分钟刷新,用于监控软件检查上一次的运行时间,以便下次运行时先从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下载有关数据写入计算机中。
当采集器出现故障时,可能造成时钟混乱,使计算机的时钟也随之改变,再导致写入系统配置文件中的RunTime错误,从而造成监控软件不能正常从采集器中读取数据,出现此情况时,应检查系统配置文件的StartTime和RunTime参量的值是否正确。
若监控软件长时间没有使用,在重新启动监控软件时,因两次启动时间太长,需要补充下载的数据较多,可能占用很长的时间,请用户在使用中注意。
有关配置文件的其他参数和作用请参阅“系统配置文件和注册表信息说明”。
2.2实时数据与状态实时数据与状态用来显示从采集器中实时读取的数据和状态信息,每分钟刷新一次。
对于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本站气压和降水量等要素,给出2小时每分钟的变化曲线;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有辐射观测项目,则给出12分钟的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辐照度直方图。
在“数据采集”菜单中选择“实时数据与状态”或点击快捷图标,将会弹出如下窗口画面:在该窗体中,按页面方式给出了“基本要素”、“常规数据”、“辐射数据”和“系统状态”等容,可用鼠标左键点击顶部的页面标签,来回切换。
若采集器无辐射观测项目,则“辐射数据”页不会显示。
在“基本要素”页中,以图形和曲线的方式显示主要气象要素的值,当台站参数库中某要素没有设置为自动站或相应要素的传感器没有开通时,相应图片及文本框将灰显。
要素的变化曲线每次只能显示一种,可以点击“曲线名称”中的要素单选按钮进行选择,变化曲线总是与选择的曲线名称相对应。
在显示曲线的坐标区域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可以指示出显示区域任意时刻的要素值,如下图所示:对于风速、气温和本站气压,因不同站不同季节变化幅度较大,故还需要设定其初始值和变化值,初始值为一定时间围可能出现的最小值,变化值为一定时间围要素的变幅值,改变初始值或变化值后,在显示曲线的坐标区域点击鼠标,即可刷新显示的曲线。
要素曲线只能显示当前时间前2小时每分钟值,主要是帮助值班员能根据要素值变化情况,分析判断数据采集是否正常。
实时数据和状态每分钟刷新一次,刷新时间一般在整分后的10秒钟。
窗口上半部分右边的“观测状态”记录的是开始观测时间、观测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等信息。
开始观测时间是指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启动的时间,观测次数是指从开始观测时间以来的分钟数,成功次数是指从开始观测时间以来成功的从采集器读取分钟数据的次数,反之,则为失败次数,成功率为成功次数占观测次数的百分比。
当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连续运行时间较长,随自动气象站型号的不同,时间长短不一,采集成功率可能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软件长时间运行后,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大所造成,需退出监控软件后,关闭计算机,再重开机启动监控软件。
在“基本数据”页,给出的是除辐射观测项目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全部气象要素值,以及部分要素的日统计值,如下图所示:在此页中,当台站参数中某要素的观测标识没有设置为自动站时,则该要素的相应容均用灰显给出。
若某要素值不在该要素的可能值或气候极值围,则该数据用红色给出,以提醒注意,各要素的气候极值从地面审核规则库中读取。
该页的数据也是每分钟刷新一次,与基本要素页同步。
在统计数据中,日最大风速、极大风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高地温、最低地温、最高草温、最低草温和最小相对湿度均为从当日20时以后,到当前时刻相应要素的极端值,日累计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为从当日20时以后,到当前时刻相应要素的累计值,过去6小时降水量为从20时或2时、8时、14时开始,至当前时刻降水量的累计值,过去3小时降水量为从20时或23时、2时、5时、8时、11时、14时、17时开始,至当前时刻降水量的累计值。
这些统计值是每分钟实时更新的,用于判断刷新的值取自于实时从采集器中调取的分钟数据,若监控软件没有连续运行,中断时段的记录值就不会参加统计,可能会造成统计的错误。
在“辐射数据”页,给出的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的辐射观测要素值和当前时刻前10分钟辐照度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若无辐射观测采集项目,则该页不会显示。
在该页中,页面左上角显示的是当前时刻的地方平均太阳时。
同“常规数据”页,若某要素值不在该要素的可能值或气候极值围,则该数据用红色给出,以提醒注意,各要素的气候极值从辐射审核数据库中读取。
该页的数据也是每分钟刷新一次,与基本要素页同步。
对于老型号的采集器,显示在窗口中的净全辐射辐照度最小值、散射辐射辐照度最大值和反射辐照度最大值及其出现时间,各辐射项目的时曝辐量、日照时数是通过分钟辐照度挑取或计算累加求得,若某时间段没有运行监控软件,中断时段的辐照度值就不会参加极值挑取或曝辐量的累加,这将造成上述项目写入H文件的时极值不正确。
另外由于计算曝辐量过程中的累积误差,也可能使显示的曝辐量值与采集器直接存储的时曝辐量值产生一定的差值,但在地方时正点时,写入H文件的曝辐量值是正确的。
紫外辐射项目由“特殊观测项目设置”中的“特殊辐射观测”设置,当“辐射特殊观测项目01”的“观测标识”设置为“有”时,该项目的相关容才会变为正常显示。
其正点数据写入正点气象辐射补充数据文件(IIIiiiMM.YYY,简称I文件,文件名中,I为指示符;IIiii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该文件保存在AWSSource文件夹中。
由于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不能处理辐射传感器加盖和是否需要计算大气浑浊度,在本页中增加了辐射传感器加盖和计算大气浑浊度的人工干预容。
右上角给出的是辐射传感器加盖的各种可能,辐射观测正常记录时,“辐射传感器加盖”不能选中;因降水或沙尘暴等原因,辐射传感器加盖后,“辐射传感器加盖”必须被选中,此时,“加盖原因”就会由灰显变为可用,必须同时选择正确的加盖原因。
当为降水加盖辐射传感器时,加盖期间的辐射值全部按“0”处理,若为沙尘暴加盖辐射传感器,加盖期间的辐射值全部按缺测处理。
辐射传感器开盖后,一定要及时将“辐射传感器加盖”选择项改为不选中。
为了防止人工误操作,当用鼠标点击“辐射传感器加盖”项时,均会给出警告提示,若当前状态为未选中,则提示的容是“确信辐射表传感器加盖吗?”,若当前状态为选中,则提示的容是“确信辐射表传感器开盖吗?”。
若选择有加盖原因,需要改变加盖原因时,也会给出警告提示,容分别是“确信辐射表传感器加盖原因改为降水吗?”和“确信辐射表传感器加盖原因改为沙尘暴吗?”。
辐射传感器加盖或开盖写入了工作日志文件,该文件在文件夹“..\Log\”中,文件名为“YYYYMMDD.Log”,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可以通过“工具”菜单下的“工作日志”功能或直接用文本编辑器打开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