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证据学课件

证据学课件
一、立法规定 二、具体规定
1、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权的事实(前提事实) 2、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事实(不作为事实) 3、行政机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要件事实 4、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实 违反行政程序的情形主要有 (1)事实不清 (2)违反法定程序 5、规范性文件 此外,最近有学者提出以下事实也为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1、立法性事实 2、预测性事实 3、行政案卷之外的事实
1、权利说 权利责任说 权利义务说 2、负担说 3、义务说
第六节 证明责任的承担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是审判人员、检察 人员和侦查人员的法定责任,是只有通过提供确 实充分的证据才能解除的、并且永远不会转移的 诉讼责任
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承担
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
第二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及研究它的意 1义 、证明对象 指的是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 对诉辩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当事人提供 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2、证明对象既是证明的出发点,又是证明的落脚 点。证明对象是证明的中心环节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1、是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相联系的概念 2、与证明责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 4、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第四节
一、立法规定 二、具体范围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构成犯罪的要件事实 (二)作为罪行轻重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三)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刑事 责任的事实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民事诉讼中研究证明对象的意义
二、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分类
(一)以诉讼理由为标准分类 1、引起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2 2、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的事实 、

证据法学 ppt课件

证据法学 ppt课件
证据能力问题与证据排除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证明力
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 力。证据证明力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证明力大小的判断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和法 官的认识活动。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 实行的是以法官对证据的自由运用与判断为
主,以受法律预置规定约束为辅的证据制度。
(四)诉讼证据的作用
证据材料转化为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 的法律上的资格,故又称作证据资格。具备证 据能力,是作为证据的先决条件,当事人事实 材料只有具备证据能力,法院才能够将它作为 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证据能力,涉及的是有还是无的问题。
1.证据是公诉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利器 2.证据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 3.证据是法院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4.证据是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手段 5.证据是使裁判具有公信力的基础
二、证据法
(一)证据法的概念和内容 证据法,是指规定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活动的法律。 (二)证据法的立法模式 1.单独制定证据法。 2.未单独制定证据法,将证据问题规定在相应的诉讼
由于经营发生亏损,无法按合同履行退款和支 付利润的约定,并要求A公司承担300万元亏损 中的150万元的损失。针对B公司的答辩,A公司 提出,双方当初约定,经营中若发生亏损,由B 公司承担,双方的合同也是这样约定的。
问:在本案中,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事实和适用
法律?
一、事实认定在诉讼中的作用
就大多数诉讼案件而言,当事人发生争执的主 要是事实问题,相对于有争议的案件事实而言, 决定如何适用法律一般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证据理论ppt课件

证据理论ppt课件
24
6.5 证据理论
M({黑}) = K M1(x) M2(y)
xy={黑}
=(1/0.61) [M1({黑}) M2({黑}) + M1({黑}) M2({黑,白}) + M1({黑,白}) M2({黑})]
=(1/0.61)[0.30.6+0.30.1+0.20.6=0.54
同理可得 M({白})=0.43, M({黑,白})=0.03 组合后的概率分配函数为: M1({黑},{白},{黑,白}, )=(0.54,0.43,0.03,0)
16
6.5 证据理论
A(0.25,1):由于Bel(A)=0.25,说明对A为真有一定 程度的信任,信任度为0.25;另外,由于Bel(¬A)=1-Pl(A) =1-1=2,说明对¬A不信任,所以A(0.25,0)表示对A为 真有0.25的信任度。
A(0.25 ,0.85 ): Bel(A)=0.25,说明对A为真信 有0.25的信任度;另外,由于Bel(¬A)=1-Pl(A)=1- 0.85 =0.15,说明对A为假有0.15的信任度,所以, A (0.25 ,0.85 )表示对A为真的信任度比对A为假的信任 度稍高一些。
2Ω [0,1] 且 Be(A l)=∑ M(B)
B⊆ A
Bel(A) :对命题A为真的总的信任程度。
Bel :
∀A⊆D
▪ 由信▪ 任设函Ω数={及红概,黄率,分蓝配} 函数的定义推出:
M({红})=0.3, M({黄})=0,M({红,黄})=0.2,
B( e) lM ( )0
B ( 红 , { 黄 e } l M ) ( 红 } { M ( ) 黄 } { M ( ) 红 , { 黄 })
6.5 证据理论

证据法ppt

证据法ppt
evid ence
质证
司炜琳 申心儿
01 Part One 概 念 Concept
01 概念
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 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 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 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 的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仅指诉讼活动中,在证据交换程序中或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法 庭调查阶段,进行的前述活动。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 或原物一致的。
04 Part Four 质证的要求
04 质证的要求
第《 五民 十事 条诉
讼 法 》
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 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05 Part Five 质证的程序
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第五十二条 案件有两个以上独立的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可以逐个出示证据进行质证。
第六十二条 法庭应当将当事人的质证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核对后签名或者盖 章。
06 Part Six 质证对证人、鉴定人的要求
06 质证对证人、鉴定人的要求
第五十三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
在《行政诉讼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一)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 (二)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证据法ppt

证据法ppt

撕破 D立刻或当日报告
二、法定证据的内容
法律已经分门别类规定了每种证据的证明 价值和证明规则,法官运用证据的基本职责 只是“加减证据”
证据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 据”,有了完全证据,就可以做出判决。

(一)被告人口供,是最有价值和最完善、
最完整的证据。 有了被告人口供,法官可以直接定罪,无论 口供真假。
第二节 什么是证据法 一、概念: 广义的证据法,是指所有涉及证据及其运用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如诉讼证据、仲裁证据、行政执法证据
狭义的证据法,仅指诉讼证据法。即在诉讼活
动中,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运用证据证 明相关案件中的证明对象时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的总和。
二、我国当前的证据法(法律渊源) (一)宪法

一、英国陪审团制度
(一)英国早期陪审团——知情陪审团
14世纪以前,陪审团由12名了解案情的当地
居民组成,他们既是证人又是裁判者,所以 不需要任何证据规则对其进行制
(二)知情陪审团向不知情陪审团转变,
陪审团负责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二、英国证据制度的发展
在不知情陪审团的情况下,为了使陪审团更
(二)证人证言 1、一个证人证言只构成1/2证明。 2、两个证人证言,其内容统一,构成一个完
全证据。
3、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个人信誉有瑕疵的
证人证言是1/4证明。 4、女子的证言是男子证言证明力的一半 5、一个1/2的证人证言, 再加上另外1/2的证明, 就足以作为判决的依据。


总论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诉讼法和证据法 第四章 证据法的原则

简明证据法学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简明证据法学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性,或者说,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பைடு நூலகம்
六、诉讼中的证据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证据的合法性
• 诉讼是一种法律适用活动,因此在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
符合法律的有关要求,这就是证据的合法性。证据
的合法性体现的是证据的法律特征或社会特征,是国家基 于一定的价值考量而赋予证据的特殊规定性。
思考题
• 1 如何理解证据的基本含义? • 2 如何理解证据的真实性? • 3 如何理解证据的关联性? • 4 如何理解证据的客观性? • 5 如何理解证据的合法性? • 6 如何理解证据资格、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采纳标准等
一、古代人如何查明案件事实 ——神明裁判(下)
• “神明裁判”在当时社会中不仅具有存在的必然 性,也具有存在的必要性。“神明裁判”是一种 “非证据裁判”方式,换言之,司法裁判的依据 不是证据,而是神的示意。在“神明裁判”中, 神通过“水审”、“火审”等考验的结果告知裁 判者——同时也告知了当事人和民众——谁是有 罪者或者谁是应该败诉的一方。
《简明证据法学》
《简明证据法学》 第一章 证据法在何处
一、认定案件事实离不开证据法
• 实体法、程序法与证据法可谓现代法治国家 的三大法律支柱,三者须臾不可分离,相互之间 也不可替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司法活 动本质上都是人类遵循法定程序、揭示案件真相 进而定分止争的专门性活动。其中,实体法的核 心目的是追求实体正义,程序法的核心目的是实 现程序正义,而证据法的核心目的则是保障发现 真实。
• 证据的关联性或相关性,指的是证据必须与需
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只有 具有关联性的事物之间才可能具有证明关系——有关联才 能证明,无关联则不能证明,所以关联性是证据的自然属 性。

证据法课件PPT课件

证据法课件PPT课件

• 二、证据的特征 • (一)广义证据的特征: • 1.它既包括刑诉证据,又包括民诉和行政诉讼证
据。其法律渊源包括刑诉法、民诉法、行政诉讼 法及与诉讼证据相关的司法解释。 • 2.有的进入了诉讼程序,有的则没有进入。 • 3.有的依法收集,有的非法收集。 • 4.有经过查证属实的和未经过查证属实的。 • 5.有的指证据事实本身,有的指证据材料本身。
• 2.实事求是原则:司法人员及其他诉讼参与者要从实际 出发,根据确实证据,准确地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要求 司法人员等既不能凭想当然、主观臆断,也不能先入为主、 偏听偏信。
• 3、证据为本原则: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和基 石。此原则不能简单理解为重视证据。坚持证据为本原则 要求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的证据出发 认定案件事实,要求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转变办案观念。 通过司法认知或推定认定案件事实的做法,属于证据为本 原则的必要补充。
• 第一节 证据种类概述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一、概念
• 证据的种类是根据证据的特点和形态划分出来的门类。
• 我国的证据种类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三部诉讼法对诉讼的证据种类 进行了规定,也可称为 法定的证据种类。此概念的涵义:
• ①法律的规定性和法律的强制性,即只有法律确立的证据形式,才有 证据能力;
• 概率论: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之事件之发生可能性大 小的比率。概率论可用于评判单一物证的证明力。(指纹60亿人,61 位位数长的世纪)概率论可用于评判一组证据的证明力。概率论可用 于评判全案证据的证明力。概率论可用于评判一方当事人是否有过失 的问题。
• 价值论
– 司法证明是一种价值权衡的活动 –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法是善与正义的艺术(不自证其罪) – 司法公平与经济效益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辩诉交易) – 司法正义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观念 –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 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 – 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

证据法学(PPT版)

证据法学(PPT版)

入深水中,沉没无罪,浮出有罪
水审图
《汉穆拉比法典》第2条规定: “假若某人控他人行妖术, 而又不能证实此事,则被 控行妖术的人应走近河边, 投入河中。如果他被河水 制服,则揭发者可以取得 他的房屋;反之,如果河 水为他剖白,使之安然无 恙,则控他行妖术的人应 处死,而投河者取得揭发 者的房屋。”
第249条,“设若某人租用牡牛,而神击中它以致倒毙, 则租牛的人应凭神发誓并免除责任。”
水审:一般适用于盗窃或杀人等重大案件,分为冷水审和
热水审
A.冷水审:将被控告者投入河水中以判断其是否有罪的
方法
标准:a.沉没有罪,浮出无罪——《汉穆拉比法典》
b.沉没无罪,浮出有罪——古代日尔曼法
方法:将嫌疑人的手脚捆在一起,成弓背屈肢状,然后投
判例证据法
证据规则:
当事人之间的对抗
大陆法系 程序法、实体法混同
职权主义色彩
两大法系证据法模式的关联
n 两大法系证据法模式的差异客观存在,并不意味着每一法 系内部的证据法模式是完全一致的,也不意味着两大法系 之间没有共性。其实,无论是英美法系的证据法,还是大 陆法系的证据法,都有一些亚模式存在
程序法的价值:公平、正义、理性、文明、民主、效果等
证据法的实体性内容:证据法中有关证据能力、证明力、 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对象等内容都具有实体规范性 质,具有实体法特性
证据法的程序性内容:关于收集证据、证据调查、质证、 认证等大量内容都属于程序范围
证据法具有实体与程序双重属性,具有实体与程序双重价 值
证据法学
第一章 证据法概述
❖ 证据法 ❖ 证据法属性 ❖ 证据立法的模式 ❖ 证据法渊源 ❖ 证据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证据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概率论可用于评断一组证据 的证明力和全案证据的证明力
若干证据构成的证据组,均被采信,形成的联合证明力。

概率值合成公式:
每个独立事件为真的概率乘积
一组证据的联合证明力—— 单个证据的质量&所有证据的数量
马尔克姆夫妇案
1964年6月的一个中午,被害人阿尔克斯夫人购物回家途 中,突然被抢走装有刚买来物品和内约有35~40美元的 钱包的小皮箱,她本人也被人从身后猛力推倒在地。阿尔 克斯夫人挣扎起身后发现,一名金发女郎正在奋力逃窜。 正在附近草地上浇水的证人巴斯听到被害人呼叫后,恰巧 也发现一名金发女郎快步钻进一辆黄色小车,该车飞速从 巴斯身边驶去。证人巴斯因而看的更加清楚:驾驶这辆黄 色小车的是一个胡须和鬓发均很浓密的黑人男子,金发女 郎紧坐一旁。检察官将上述被害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词结合 在一起并且邀请一位大学数学教师作概率学统计分析,得 出:
2、认定的案件事实 往往是盖然性事实, 而非确定性事实。
贝叶斯 Thomas Bayes, 英国数学家.
四 概率论与证据法
(一)概率论可用于评断单一物证的证明力 ★(二)概率论可用于评断一组证据的证明力 (三)概率论可用于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 ★(四)概率论可用于评断一方当事人是否有过 失问题 (五)概率论可用于解决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 确定问题


Question:如果你是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的主审该案的大法官, 你会倾向作出什么样的判决,理由是什么?
概率论可用于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
Case:英国牛津大学的祖克曼教授讲述这样一个案例: 某人在一条公路上被汽车撞伤了,有关证据只能证明 他是在哪条公路上被汽车撞伤了,有关证据只能证明 他是在那条公路上被一辆公共汽车撞的,但不知道是 哪一辆。经过调查得知A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占该公 路上运营车辆总数的80%。根据概率计算,A公司所 属车辆撞伤那个人的可能性为80%。并且本案没有其 他的证据。 Q:如果你是法官,如何下判决? 客观真实pk法律真实

检察官据此对马尔克姆夫妇提起刑事诉讼,控以抢劫罪和伤害罪 两项罪名。在审判过程中,陪审团认为,检察官总共提出了三份 特别有力的证据:1、被害人有关案情的陈述;2、目击者的证 词;3、数学教师的概率分析意见。此外就是一些间接证据。这 些证据相互印证,说明提供法庭调查的证据在概率分析上是完全 可靠的。因此根据两被告的人身特征完全相同的几率只有一千两 百万分之一的分析结果,马尔克姆夫妇实施抢劫罪和伤害罪具有 高度的盖然性,完全可以认定两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被告人马尔克姆夫妇不服落杉矶地方法院的判决,以犯罪行为发 生时两人均不在现场和检察官提供的证据存在明显的瑕疵为由提 出上诉。

陶某后将两辆客车所在的宜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告上法庭。宜昌市伍家岗区法院认为,陶某与该 公司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远远要大于两 者间未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由此,根据“高度盖然”证据规则,该院认定, 被告的车辆与陶某发生了碰撞。遂判决该公司赔 偿陶某经济损失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
(三)可知论——事实是可以查明的




世界是可知的,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意 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的认识能力即 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认识的结果总是会和事实的真相有偏差 事实认定存在“灰色地带 ”。 Ex:滴血认亲 Case:佘祥林 案件
11年后,郑建国的哥哥郑建中发达起来, 他不相信弟弟会强奸杀人,于是聘请律 师为弟弟翻案。律师找到郑建国,向他 了解当年案件的情况,没有想到……李 红梅不是他杀的,他也不知道红梅是谁 杀的,当时公安局找到他的时候,他觉 得自己有口难辩,而且看着红梅死了, 自己也想一死了之,于是就承认了。


肯尼迪的辩护律师找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法庭 科学家来帮助他们检验有关的物证,这个科 学家就是:康涅狄格州警察局法庭科学实验 室主任李昌钰博士 Q:如何排除女招待的说法?


李昌钰到了现场之后,只是四处看看,后来 从衣兜里掏出两块白手绢在车库外面的水泥 地上和草上蹭了蹭就收工了! Q:你认为李昌钰的做法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英国科学家高尔顿论述:当世界上人口超过60亿时,也许可以找到一 个相同的指纹。后来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 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 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 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巴黎大学教授Balthaiar用概率计算出,要经过61位数长的世纪才可能 出现重复的指纹,那个时候世界早就灭亡了,所以,得出结论,世界 上不可能有两个绝对相同的指纹。
信息转移原理对证据调查的作用
1991年在美国,威廉· 肯尼迪被指控强奸。案件发生在佛罗里达 州棕榈滩的肯尼迪家族别墅里。那天晚上,肯尼迪把附近一家 酒吧的一个女招待带回别墅,第二天那个女招待到警察局报案, 声称自己被肯尼迪强奸。她向警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她和肯 尼迪在酒吧喝酒,然后肯尼迪开车把她带到别墅。肯尼迪把车 停在车库里,出来就向她提出了性交的要求。遭到她的拒绝后, 肯尼迪便把她强行摁倒在车库外面的水泥地上,然后又把她拖 到旁边的草地上实施了强奸。她还向警察局提供了她当时穿的 内裤。警方的法庭科学家随后对残留在内裤上的精斑做了DNA 鉴定,证实精斑属于肯尼迪。肯尼迪承认自己与女招待发生了 性关系,但是他声称这是在女招待同意的前提下发生的,绝不 是强奸。 Q:如果你是肯尼迪的辩护律师,你怎么做?
李青山
塑料水果刀+血迹 带皮的苹果 精斑 李青山的证人证言 郑建国的有罪供述 郑建国手上的伤疤

肖雄 李红梅

郑建国
第一节 认识论
一、司法证明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二、不同证据法受不同认识论的指导 三、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证据法 (一)物质论——案件和证据具有客观性 (二)反映论——证据与事实的关联性 (三)可知论——事实是可以查明的
第二节 方法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司法证明需要方法论的指导 辩证法——证据法 系统科学——证据法 概率论——证据法 同一认定理论——证据法
二 、辩证法--证据法

联系——证据法相关性 矛盾——同一认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系统科学--证据法

信息论与证据法 系统论与证据法
信息论与证据法
项目
特征
独立概率 该证据的存在使 得案件事实存在 的比率
1/10 1/4 1/10 1/10
A B C D
一辆黄颜色汽车 胡须较长的男性 头发较长的女性 鬓发较浓的黑人EFFra bibliotek金发白人
一辆汽车内同坐不同种族的夫妇
1/3
1/1000
数学教师认为,按照概率学的计算原则,即概率乘积规则,当 项目统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时候,各项目统计所得的独立概率 可以直接相乘,故该案行为人特征完全相同的可能性为: A*B*C*D*E*F=1/12000000
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认识论 第二节 方法论
在黑龙江省的滨北农场,郑家和李家是邻居,素 来关系要好,郑家弟弟郑建国和李红梅从小青梅 竹马,彼此爱慕,但李红梅长大后,爱上了肖雄。 1983年4月17日的早晨,李红梅被发现死在自己 的家中,后查明:李红梅是在被人强奸的过程中 被人用枕头捂住口鼻而窒息死亡的;现场留下了 一个削了一半的带皮的苹果,傍边的塑料水果刀 上有一些血迹,大概是削苹果的人没留神割破了 手指,因此没有削完。李红梅的手上没有伤口, 经检验,郑建国的血型与水果刀上的血迹的血型 相同,与受害人阴道内的精斑的血型也相同,郑 建国右手的食指上也有一处伤口。同时据李红梅 的父亲,李青山说,当晚他喝了点儿酒,吃完饭 就睡觉了,夜里起夜看见一个人影溜进郑家,郑 建国对此并没有否认。于是,法院最终认定郑建 国是强奸杀人犯,被判处死缓 。
(一)物质论——案件和证据 具有客观性

案件事实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组 成的。概括为“七何”,就是何事、何 时、何地、何物、何人、何情、何故。 在英语国家中,七个W”, What matter、When、Where、Who、 What thing、How、Why


何事:李红梅被强奸杀害 何时:1983年4月16日夜里或者17日凌晨 何地:李红梅家中 何物:带血迹的塑料水果刀 苹果 被害人体下的精斑 何人:郑建国和肖雄 何情:案件发生的经过 何故:情杀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共同规律的理论,是 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 纪30年代提出的。 系统方法是指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外 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的关系出发,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 以实现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 、概率论-证据法
1、 概率是指在同一 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之事件可能 性大小比率。
(二)反映论——证据与事实 的关联性


证据都是案件事实的反映 通过血型和精斑鉴定,认定了水果刀上的血迹和被 害人体内的精斑都与郑建国的血型相同,由此认定 郑建国在案件中有重大嫌疑,根据其他证据材料的 补充,最终法院认定了郑建国的犯罪事实。 但是,我们在实务中发现,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证据 材料,有的能够正确的反映案件事实,有的却与案 件无关,有的反映的是虚假的事实真相。


信息论是信息方法的理论形态。1948年,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研究所的申农发表了 《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奠定了现代 信息论的基础。 何为信息?证据也是一种信息
信息的特征


知识性 不守恒性 量与质的统一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信息转移和不对称性
信息转移原理




信息论表明,案件发生的经过是一个信 息转移到过程。 法国著名的物证技术学家埃德蒙•洛卡德 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只要两个物体发生接触,在接触面就会 产生微量物质的转移现象。 后来这一理论得到扩展,包括物体和人 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