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合集下载

课件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课件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课后作业】
15.(1)略 (2)西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随季节移动 (4)雨热同期 (5)ACD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1.甲图为 冬 (冬、夏)季节,A气压的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名称是 ,该 气压中心将 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切断,使 其只能保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 的块状气压中心名称 阿留申低压 。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4.东亚 冬季风: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寒冷干 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东南风 性质差异 太平洋 炎热湿润 海陆热力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2.乙图为 夏(冬、夏)季节,B气压的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名称是 ,该气压中心 将 副热带高压带 气压带切断,使其只能保 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的块状气 压中心名称是夏威夷高压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地球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影响和变化规律。

一、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冬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冬季普遍存在的气压梯度,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升高的趋势。

2、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气压中心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减小了极地的高气压强度。

同时,暖空气的增多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二、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夏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同样受到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冬季相比,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略有不同。

1、地球自转:夏季,赤道地区的热空气继续上升,形成低压区。

与此同时,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也继续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夏季气压梯度的逆转,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降低的趋势。

2、海陆分布:夏季,海洋相对于陆地较为凉爽,因此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形成了低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夏季的气压中心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某些地区的高气压强度减弱,同时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三、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和天气,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和天气: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冷暖空气在北半球各地流动,形成了各种气候和天气现象。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_图文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_图文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_图文.ppt
教学目标
• 1.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的 基本原理。
• 2.掌握全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与位置 • 3.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源地、
风向与性质
三圈环流
思考:
•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其假 设前提是什么? •实际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吗? •气压带能否完整保留?
7月
印度 低压
(亚洲
夏威夷 高压
低压)
——
亚速尔 副热带高 夏威夷高压
高压
气压带
(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
2、季风环流 (1)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 冬季风的形成
• 冬季,东亚盛 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的偏北风,低 温干燥,风力 强劲。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赤道低压带
赤 道
亚洲季风(夏季)
• 夏季风的形成 • 夏季,东亚盛
行来自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 和多雨。
北半球夏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亚欧大陆 印度低压
北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 响,大气环流比上述情况要复杂得多 。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活动题回答以下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收缩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西北风
阿留申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读图思考:
1月份 西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1月份
东北风
亚速尔 高压
亚洲 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7月份 东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7月份
西南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冰岛
一月
பைடு நூலகம்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亚欧大陆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海陆分布
2、季风环流
项目 陆地 (热容小) 海洋 (热容大) 气温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 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其它
极地高气压带
90° 8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多雨
极地东风带 7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盛行西风带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炎热、湿润
冬季
东北风 温暖、干燥
夏季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炎热、湿润
分布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

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部和海南岛
跟踪训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
岛低压。
答案
探究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每年4~6月为印度的热季,此时的印度大 部分地区都已经热到了极点,最高气温甚 至能突破48 ℃,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的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冬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冬季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西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亚欧大陆


30°N
夏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夏季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
影响
影响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带来晴朗、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
03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形成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 力的作用下,转变为西南季风,
在印度大陆形成低压中心。
影响范围
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地区,带来 丰沛的降水。
对气候的影响
印度低压的形成,使得南亚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北半球受到热空气影响,形成高气压中心,如副热带高压。
季风洋流的增强
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增强或维持,如印度季风和墨西 哥湾暖流。
气候影响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暖,如东亚夏季 风和北美东南部的炎热潮湿天气。
季风洋流对气压中心的反馈作用
季风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冬季北半球受到冷空气影响,形成低气压中心,如亚 洲高压。
季风洋流的变化
冬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减弱或改变方向, 如东亚季风和北大西洋暖流。
气候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 如东亚冬季风和欧洲西北部的严寒天气。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通过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研究 ,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为未来的气候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 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揭示其背 后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结合现代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提高对季风洋流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季风洋流的强弱和方向变化会影响沿岸地区 的气温,进而影响气压中心的分布和强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随堂强化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

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天气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的定义及其单位。

2. 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3.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章节二: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冷空气的扩散、暴风雨的形成等。

章节三: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暖湿气流的推移、高温天气的形成等。

章节四: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
2. 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理解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学导思用、讲授法、读图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通过分析假设条件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P36页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大陆空气柱”,师生一起验证学生学生完成活动的质量。

尤其是活动2得出的结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形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启发式提问】理想模式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等压线与纬线平行,气压带呈带状分布)而实际情况下,受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比理想模式复杂。

一、大气活动中心
【教师活动】展示探究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并思考找——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
想——为什么——形成原因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启发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P37页图2.13、图2.14,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过渡】多媒体展示撒哈拉大沙漠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分布: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探究活动】展示“东亚季风”图,要求学生教材P38页活动问题完成以下活动:比——风向有何不同
想——形成原因
(1)为什么东亚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冬季风与夏季风性质有什么不同?
(3)7月份中,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与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有何不同?
【归纳类比】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的表格
【课堂小结及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还有东亚和南亚冬夏季盛行风向,以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

尤其是东亚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显著,希望大
家在课后能够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农业生产、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等方面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同纬度的撒哈拉地区进行对比分析。

这也是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时间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7月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2、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类型: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