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

2. 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理解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学导思用、讲授法、读图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通过分析假设条件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P36页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大陆空气柱”,师生一起验证学生学生完成活动的质量。尤其是活动2得出的结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形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启发式提问】理想模式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等压线与纬线平行,气压带呈带状分布)而实际情况下,受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比理想模式复杂。

一、大气活动中心

【教师活动】展示探究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并思考找——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

想——为什么——形成原因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启发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P37页图2.13、图2.14,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过渡】多媒体展示撒哈拉大沙漠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分布: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探究活动】展示“东亚季风”图,要求学生教材P38页活动问题完成以下活动:比——风向有何不同

想——形成原因

(1)为什么东亚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冬季风与夏季风性质有什么不同?

(3)7月份中,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与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有何不同?

【归纳类比】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的表格

【课堂小结及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还有东亚和南亚冬夏季盛行风向,以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尤其是东亚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显著,希望大

家在课后能够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农业生产、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等方面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同纬度的撒哈拉地区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时间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7月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2、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类型: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整理)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是我国“全民健康工程”旗帜下的重要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关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治未病”工程的具体行动。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食品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经济报、中国保健时报、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中外健康产业杂志社等多家单位共同倡导组织,旨在为4050年龄段群体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通过开发专业的亚健康调理项目,有效的亚健康干预手段,进而实现4050年龄段群体亚健康康复的大型康复工程。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方式,让4050群体认识到“预防优于保健、康复重于治疗”,以此带动和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亚健康状况。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意义 为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发起了旨在关注和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亚健康状况的大型亚健康康复工程—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希望通过这项工程,增强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保健意识,提高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素质,实现国家“全民健康工程”的目标。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宗旨 建立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干预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亚健康康复项目和手段,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成立背景 一、社会需要 根据2005年中国人口调查结果显示,4050年龄段群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79%,约3.8727亿人,其中男性约占52.41%,约2.03亿人;女性约占47.58%,约1.84亿人。 4050年龄段群体是家庭、企业、社会的支柱和栋梁,他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企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根据我国近10年居民死亡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0—59岁人群死亡人数在10年内上升了2.4倍。其中,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62.4%。4050年龄段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群体。 4050年龄段群体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终日奔波忙碌,长期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健康,也没有人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他们的英年早逝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灾难,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关爱他们的健康势在必行。 二、政府倡导 2006年3月,中央下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疾病防治中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防、治相结合”的方针。 2007年,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通过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树立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健康意识。

亚健康管制中心——专项功能检测1.doc

亚健康管理中心——专项功能检测1 亚健康管理中心——专项功能检测 中心介绍 田永成医疗美容国际连锁机构在保持原有美容外科医疗技术品质的同时,开创了“健康与美丽同行”的新概念。美丽是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才是真正的美,单纯的美容外科手术可以创造身体外在的美,但是自身美的基础——健康,单纯的外科手术无法做到。 在人们生活节奏日趋紧张,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之上打造出的外在美,才能真正持久而有魅力。因此,田永成美容外科再一次走在了市场的前沿,引进国际上最高端的先进技术设备,全方位了解人体亚健康状况,并通过科学调理,解决机体自身亚健康问题。 同样,精致的五官也要有精致的皮肤来衬托,专门针对皮肤亚健康问题的监测与调理,真正解决困扰皮肤的问题,使得美容外科手术效果更加锦上添花。 专项功能检测 针对影响健康及皮肤状态的的人体20大系统进行专项检测。 包括疲劳状态;免疫系统;大脑机能;睡眠质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妇科系统;糖代谢;脂肪代谢;肿瘤易感性检测;过

敏及皮肤疾患;营养平衡检测;环境毒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情绪心理测评在内的人体20大系统功能性检测。 区别于常规医院及体检中心的常规病理检测。是国内美容整形领域唯一一家拥有此检测设备和能力的机构,对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从根本上解决皮肤亚健康的内在问题,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亚健康认识与健康管理对策1 亚健康认识与健康管理对策 随着人类社区会的进步,受生活节奏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加大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身心方面主观上出现多种不适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而通过体格检查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这种人体发生的功能性改变,即被称之为21世纪人类头号大敌的"亚健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状态。因此,了解亚健康的相关知识并及时针对亚健康群体实施健康管理是十 分必要的。 1.1亚健康成因 造成亚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亚健康可能是由于

亚健康服务工作规范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审定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制订 ZHSH/YKGF2--2011 亚健康服务工作规范 扶阳调理 Work Specification of Serve on Sub-health F.Y.Conditioni (试行)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目次 前言 (3) 引言 (4) YKGF— 1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的基本目标—“4H” (5) 1.1 健康(healthy) (5) 1.2 实用(helpful) (5) 1.3 快乐(happy) (5) 1.4 和谐(harmonious) (5) YKGF— 2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流程 (5) 2.1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系统 (5) 2.2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分类 (5) 2.2.1集体服务类 (5) 2.2.2个人服务类 (5) YKGF— 3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基本内容 (5) 3.1 信息收集 (5) 3.2 体质辨别 (6) 3.3 健康评估 (6) 3.4 亚健康扶阳调理 (7) 3.5 亚健康扶阳调理档案 (7) 3.6 健康咨询与指导 (8) YKGF— 4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专用产品的遴选、评估与推荐 (8) 4.1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遴选 (8) 4.2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评估 (9) 4.3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推荐 (9) 附录A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人员执业条件的研究报告 (10) 附录B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机构开设条件的研究报告 (11) 附录C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机构开设系统的研究报告 (12) 附录D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工作目的及其与医疗管理服务区别的研究报告 (13)

亚健康管理中心合作建立方案

合作建立亚健康管理中心可行性方案 1.关于高端酒店健身会所经营模式的探索: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现代社会精英阶层的健康需求和适合他们参与的运动项目,全球收集已经开发运用成熟的运动设备和运动方法处方。 2.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高素质人才培训体系,一方面为现有会所运营服务,另一方面为未来双方战略合作发展奠定人才储备基础。 3.整理和总结高端精英圈层人士常见亚健康常规病状调理手册,为未来科学规范调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认真研究会所在高端酒店项目中前期营销和后期运营配套服务中所充当的职能和功能,积极配合酒店运营管理力争将会所在酒店配套功能中最有效地发挥出来! 2.合作运营思路: 为了有效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权责分明,我们提议该会所由我们带资承包合作运营: 1.合作期限为十五年,因为我方要前期投资搭建户外房子,会所前期未服务完的会员近百万元我方需免费继续服务完毕,同时会所定为高端会所招募高端会员需要一定时间,海外健身设备生产海运进口报关运至攀枝花市安裝調試至少需120天。故需要给予一年免租运营期扶持。每年年租金为万元,费用包含会所运营费用,酒店住房客户凭房卡继续享受免费健身,会所人力成本和其他运营费用由我承担,若经营有亏损则由运营方承担。 2.会所前期主要还是以服务好酒店客户的健身需求为主,并与首批创始会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优先服务好酒店常旅客和创始会员的健康需求,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运营体系,使会所对外可以展现一个运动阳光时尚的专业形象以便助力会所营销口碑相传。 3.为了会所日后尽快可以依靠自身盈利能力满足运营,我们在服务好酒店客户的前提下,筹开放部分名额对外界招募一部分高质量会员,前期主要以我们金海各楼盘业主和酒店周边有对私教及对健身环境有更高需求的人群为主。主要以私人教练一对一指导运营为主,严格控制会员数量和质量。 3.会所运营人员配置: 我方将从旗下各分店调配精英支持会所前期营销和运营,前期将为会所配备不低于50人的团队入驻,其中市场营销人员30人,教练12人(其中私人教练10名,巡场教练2名)保洁3人,泳池部门4人(其中救生员2名,泳教1名,水质维护员1名),前厅客服接待人员4名,行政管理2名。财务人员另计。每月工资成本为18至20万元. 4.针对酒店客户和金海业主服务的特别优享: 我们深刻明白会所的主要功能还是以服务好酒店客户及金海业主为主要职责,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好业主服务工作: 1.周末两天为酒店客户提供免费体验健身主题活动,同时我们将会针对常旅客及协议单位策划不同的主题派对或比赛活动,以加深与常客户的沟通与感情。 2.对己交房的金海的业主我们将有针对选择性的赠送业主大礼包,里面有价值1000元左右的会所各种消费券,准客户或现成交客户我们将赠送3000元大礼包,为引导业主未来到会所需要适当有偿消费做好铺垫,业主未来来会所消费将享受不低于6折的业主专享礼遇折扣。 3.我们会针对每一户业主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亚健康管理档案,定期为他们进行体能测试和制定运动处方及膳食建议,定期邀请各方面健康营养专家来会所为业主免费宣导健康营养保健知识讲座。 5.会所产品定位和定价: 会所将采用会员制运营和管理,全能卡(包含所有运动项目不限时不限次使用会所设施)年费将制定在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 2. 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理解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学导思用、讲授法、读图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通过分析假设条件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P36页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大陆空气柱”,师生一起验证学生学生完成活动的质量。尤其是活动2得出的结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形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启发式提问】理想模式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等压线与纬线平行,气压带呈带状分布)而实际情况下,受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比理想模式复杂。 一、大气活动中心 【教师活动】展示探究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并思考找——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 想——为什么——形成原因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启发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P37页图2.13、图2.14,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过渡】多媒体展示撒哈拉大沙漠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2、分布: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探究活动】展示“东亚季风”图,要求学生教材P38页活动问题完成以下活动:比——风向有何不同 想——形成原因 (1)为什么东亚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冬季风与夏季风性质有什么不同? (3)7月份中,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与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有何不同? 【归纳类比】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的表格 【课堂小结及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还有东亚和南亚冬夏季盛行风向,以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尤其是东亚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显著,希望大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2011·广州调研)读下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7.(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0题。

8.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1~12题。 1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1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1:季风气候亚洲最为显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 材料2: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2018健康管理中心工作计划

2018健康管理中心工作计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人群呈井喷式增长,慢性病也成倍增多。2018年健康管理中心任务依然艰巨,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立分级负责的项目管理体制 为保证健康检查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健康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可分为前台组、采血组、导诊组、操作组、资料组、外诊组这五个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责。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倡主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三、开展科内业务学习及培训与考核 1.继续培训学习亚健康操作仪器的使用及维护,遇到故障及时解决。 2.提高检验项目的结果与临床意义的认知与重要性。 3.开展慢性病的规范管理,提高全科人员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知识的掌握,开展对来捡者健康教育及随访工作。 四、做好体检车的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做好外出体检的工作单位联系、外出工作人员的岗位、仪器的检查与维护、物资的添置、报告的发放等工作。 五、规范科内急救物品管理制度与急救技能 每月双人核查物品及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更换补充,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让全科人员掌握晕针、晕血、低血糖等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做好科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进行消毒监测 采血室、亚健康操作室及妇检室的物品每周消毒更换两次,各功能科室操作器械定期高压灭菌。 七、修订并完善科内各类资料册的内容并组织实施 继续完善人力资源资料册、各项仪器的操作流程、科室管理制度、每月业务学习内容、固定资产的管理、院感培训及危急值报告。 八、加强体检报告的管理工作 1.对重大阳性的客户第一时间通知,并与主检医生及时联系,得到正确的处理方案。 2.与检验科、心电图室、彩超室、病理科及时沟通,确保各检验数据及时性与准确性,尽快进行双人核查,通知主检完成,及时准确发放体检报告的发放与登记。 3.定期对团检单位高发项目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对个检报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导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2. 理解季风环流成因,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复习预新】 1.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图中,标明温度、气压以及环流方向) 2在图中,标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假设条件,并注意其所在纬度。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炎炎夏日的午后,你更愿意做哪种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一】: 类比思考:海陆之间在冬夏季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析) 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完成下表: 观察:此时的气压与原本的气压带是否一致?如果以这两个气压柱位中心绘制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成带状分布吗?说明了什么对气压带的分布有影响? 【学生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为例,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别找出海洋和陆地的高低压中心并观察其所处气压带)完成下表: 想:是什么原因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带有没有被切断?为什么?气压中心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本原因: 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大,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 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活动三】 季风环流:读图1、想—形成原因 2、比—风向有何不同 3、论—根据源地,比较冷暖干湿(完成表格) 性质 风向 源地 性质 风向 源地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 东亚季风 分布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项目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 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周围气温高,所以为陆地。第2题,读图可知30°S~40°S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半球为冬季,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答案: 1.C 2.B 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4.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4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第5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答案: 3.B 4.C 5.A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相对固定B.在其他大洲没有分布 C.天气状况单调D.气流下沉不感觉有风 7.图中K地盛行(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第6题,理解赤道无风带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赤道无风带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导致的。其位置并不固定,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而移动,赤道无风带分布广泛,天气状况单调。第7题,K地地处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南风。 答案: 6.C 7.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Word版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 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图表、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随堂强化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 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 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 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教学方法:(1)地图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课本上四幅地图的判读、分析来实现,因为涉及到全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此外还可用到引导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方法 复习“三 圈环流”和气压带风的形成导入展示“三圈环流”于气压带风带形 成过程图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回顾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说课稿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部分内容,基本上每一个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应该是在在前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是为后面学习天气系统、洋流和全球气候变化变下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关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注重通过教材中涉及的活动引导探究学习,以实现难点突破。活动中首先以北半球为例,在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形成单圈环流。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又很好地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做了铺垫,让学生认识到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也是在热力的基础上,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但是要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或者用动画演示,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培养其绘示意图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

的季节移动规律,这种移动完全可以用动画的形成进行呈现,不用过多的进行讲解和分析。本节课紧接着上节课内容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3,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难点: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上黑板画图复习上节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顺利导入新课。 过渡: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要复杂得多,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在海陆相间的地带被破坏成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地球上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有很大影响。 活动题:指导学生思考课本36页活动题目,回答问题。学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姓名:黄莉莉班级:地理本1503 学号:20152604600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7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1.A 2.B 2.a图中空气柱表示亚洲高压中心,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故本题选B。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1)北半球:7月,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1月,_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呈__________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____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_________高压对

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_________风。(3)性质: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 2.(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带 3.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 4.东南 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b季风的风向是东北风 C.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D.此时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2.该季节,下图中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冬夏季气压中心

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习目标定位】 提出疑问)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即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差异。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____,所以海洋增温与降温的速度都比陆 地____。 2、气压分布: 北半球冬季(1月):海洋降温____,陆地降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 海洋气流_______,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北半球夏季(7月):海洋增温____,陆地增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 海洋气流_______ ,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3、影响中国的气压: 冬季_______高压和夏季西太平洋_______对我国冬夏天气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成因:______________差异 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风。 性质:冬季风:_______;夏季风_______。 5、南亚季风: 成因: 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风。 性质:冬季风:_______;夏季风_______。 【我的疑惑】通过自主预习,你还存在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冬季风: 夏季风:

【核心要点探究】(探究策略:合作有序、积极参与使自己的价值在互动交流中体现出来) 探究一: 1、小组讨论总结,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绘制在下面图上。 2、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分布有什么差异?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特征? 探究二: 1、绘图,Ⅰ在图中写出各大洲大洋名称。 Ⅱ在图中标出陆地和海洋的气压中心名称。 Ⅲ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季风风向。 2、只要是沿海地区就存在季风现象吗?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最典型? 【随堂演练巩固】(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优化探究36页典型例题1. 【知识自我梳理】(自己动手绘写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联系树枝图——建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 【学习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我努力和我掌握的(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冬季(1月) 夏季(7月)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说课稿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说课稿 高级中学薛必美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部分内容,基本上每一个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应该是在在前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是为后面学习天气系统、洋流和全球气候变化变下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关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注重通过教材中涉及的活动引导探究学习,以实现难点突破。活动中首先以北半球为例,在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形成单圈环流。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又很好地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做了铺垫,让学生认识到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也是在热力的基础上,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但是要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或者用动画演示,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培养其绘示意图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

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这种移动完全可以用动画的形成进行呈现,不用过多的进行讲解和分析。本节课紧接着上节课内容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3,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难点: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上黑板画图复习上节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顺利导入新课。 过渡: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要复杂得多,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在海陆相间的地带被破坏成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地球上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有很大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1~3题。 .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 )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地季风的源地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8.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读下图,完成9~10题。 9.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寒冷干燥 10.下列气候类型与M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1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答案:B 12.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3.读下图,图中F地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