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1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导学案1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可能会增加,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季风气候区的气温变化也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影响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的分布与变化
CATALOGUE
04
总结词: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受冷高压影响,形成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总结词:北半球夏季,亚洲大陆受热低压影响,形成东南季风,气候炎热湿润。
总结词: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夏季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季风的形成与特点
CATALOGUE
02
冬季季风的形成
冬季北半球气压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至较高纬度地区,形成以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为中心的冬夏季气压中心。由于气压差异,气流从高压的蒙古地区向低压的太平洋地区流动,形成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的形成
夏季季风通常温暖、湿润,带来高温和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夏季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南海地区,带来东南风和西南风,给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和暴雨。
夏季季风的特点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CATALOGUE
03
季风气候区的气温变化较为显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季风气候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夏季气压中心北移,季风势力减弱
冬季气压中心北移,季风势力增强
夏季气压中心南移,季风势力减弱
01
02
03
04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主要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季风主要盛行________和________。
填空题1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主要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季风主要盛行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三一轮导学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高三一轮导学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编写: 姜太平 审核: 高三地理组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涡阳二中2016届文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科目:地理 编号: 6 使用时间: 2015 年 8 月 日课题: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学习目标:1. 理解海陆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说出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名称。

2.理解并掌握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及风向。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及风向。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由于地球表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的高低起伏,气压带和风带并非都呈带状分布。

其中南半球因陆地面积较小,地球表面性质较均一,气压带、风带的带状特征保持较完好;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常被切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 是 高压,其切断了 气压带。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 是 ,其切断了 气压带。

总结探究二: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列关于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的说法,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3.该地区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江淮地区C.华南地区D.华北地区4.甲高气压最可能是( )。

你成功的脚步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王春花。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所在位置、名称与亚洲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过程与方法
1.结合海陆风的形成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2.运用世界简图,并指导学生读图,得出不同季节南北半球的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原因和名称。
3.结合课本38页活动的亚洲季风图,分析不同季节亚洲季风的风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学课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基本知识;
2.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不同季节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以及明白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并说出各气压中心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3.懂得分析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亚洲气候产生的影响并说出亚洲季风的成因、特点。
学生做笔记总结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复习旧知识,联系学生生活的体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
从简单开始,学生逐渐理解应用
增强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学以致用,看图分析
及时课堂小结,1月份和7月份对比分析
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关系,再结合学生体会从身边出发,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布置作业
加强知识的运用。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结合上节课所学的海陆风示意图进行讲解,引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热),再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生活化,让学生说出夏天去北海的亲身体会,感受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不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2.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 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4. 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难点: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以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为例,讲解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分享讨论成果。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 分析现代气象学在预测气压变化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气象观测,记录气压数据。

2.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观测到的气压数据。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强调气压与气候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气象变化。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天气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的定义及其单位。

2. 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3.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章节二: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冷空气的扩散、暴风雨的形成等。

章节三: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暖湿气流的推移、高温天气的形成等。

章节四: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等。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案:
目标:了解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分布特点。

一、导入(5分钟)
简要复习气压的概念和测量单位,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和定义。

2. 冬季气压中心:
a. 冬季气压中心的大致位置。

b. 寒潮和高压系统对冬季气压中心的影响。

3. 夏季气压中心:
a. 夏季气压中心的大致位置。

b. 热带气旋和低压系统对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图资料,分析北半球某个冬季和夏季的气压分布情况。

1. 找出冬季和夏季气压中心的位置。

2. 分析影响气压中心位置的因素。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位置不同?
2. 气压中心的位置对天气情况有什么影响?
五、总结(5分钟)
请学生归纳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并简要总结气压中心对天气的影响。

六、拓展活动(10分钟)
为了加深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理解,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的实例和影响因素。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就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我们的整个教案就完成了。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案内容。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案标题: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掌握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解释气压中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气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提醒他们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知识讲解:2. 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解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形成原因。

3. 解释气压中心的特点,如冬季北半球的高压中心和夏季的低压中心。

案例分析:4. 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a. 冬季高压中心:寒冷干燥的天气、稳定的气压系统、少雨少云。

b. 夏季低压中心:炎热潮湿的天气、不稳定的气压系统、多云多雨。

实际应用:5.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北半球不同地区冬夏季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冬季高压中心对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夏季低压中心对旅游、能源等的影响。

总结与评价: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重要性和影响。

8.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小测验或让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作业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黑板- 气压测量仪器(示范使用)- 相关地理或气象图表-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小测验或作业题目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并进行报告或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情况。

3. 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模式,了解气压中心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案评估:- 学生对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有清晰的理解。

- 学生能够解释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季节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释。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导学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中心的形成的影响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位置3、分析东亚季风的成因、源地、风向与性质【重点】分析东亚季风的成因、源地、风向与性质【难点】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中心的形成的影响【自主学习】阅读《三维设计》P34右下角的“诠释疑难”,完成填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差异。

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____,所以海洋增温与降温的速度都比陆地____。

2、北半球冬季:海洋降温____,陆地降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海洋气流_______,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3、北半球夏季:海洋增温____,陆地增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海洋气流_______,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合作探究】1、课本P37的图2.13与图2.14分别表示的是北半球什么季节?然后在两幅图中找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名称。

2、季风是指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冬夏季节盛行风变化明显。

在图2.13与图2.14中,画出东亚的风向。

3、在完成第1、2题的基础上,填写下表:东亚季风冬季风向源地性质成因夏季提示:“性质”从冷热与干湿两方面思考。

来自大陆的风较干燥,不易降水;来自海洋的风较湿润,容易降水。

【当堂训练】【课后作业】南亚季风冬季夏季风向源地性质成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2. 理解季风环流成因,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复习预新】
1.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图中,标明温度、气压以及环流方向)
2在图中,标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假设条件,并注意其所在纬度。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炎炎夏日的午后,你更愿意做哪种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一】:
类比思考:海陆之间在冬夏季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析) 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完成下表:
观察:此时的气压与原本的气压带是否一致?如果以这两个气压柱位中心绘制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成带状分布吗?说明了什么对气压带的分布有影响?
【学生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为例,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别找出海洋和陆地的高低压中心并观察其所处气压带)完成下表:
想:是什么原因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带有没有被切断?为什么?气压中心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本原因:
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大,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 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活动三】
季风环流:读图1、想—形成原因 2、比—风向有何不同
3、论—根据源地,比较冷暖干湿(完成表格)
性质
风向
源地
性质
风向
源地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 东亚季风
分布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项目
【课堂训练】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A (1)填出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我国可能处于__________季。

(3)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
是。

2.当亚洲高压强盛时()
A.正值我国的夏季
B.太平洋北部受低气压的控制
C.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D.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
3.下列地区中,温带季风最为典型的是()
A.亚洲东部
B.印度一带
C.亚洲西部
D.我国西南地区
4.7月份,北半球被切断成块状的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所有的气压带
【课后思考】
课本P38活动题第二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